堂下的老百姓见恶霸薛蟠被判了罪,一时人人叫好,夸赞贾大人是青天包拯转世,为他们这些穷苦百姓作主。
贾雨村的官声竟因此好了起来,使得他今后为了向众人证明自己真是为民作主的好官,还真实打实的判了几桩清白案子。
……
这边,薛家得了薛蟠被流放边关的消息,薛姨妈一时悲痛,竟昏了过去,再醒来事情已成定局,也只能抹着眼泪为儿子被押送边关的路上好生打点一番,以期能少些皮肉之苦。
薛姨妈心中难免埋怨王家和王夫人不帮着自家外甥,虽由薛宝钗从旁劝慰,但仍然心中责怪,后来虽接到了姐姐王夫人的来信,信中说想着她们母女两人在金陵孤单,让她们到京中荣国府作伴,一时也不愿前去。
最后还是看薛宝钗一个女孩家支持家业辛苦,还有欺她们两个弱女子,想要吞并薛家的产业,又从旁人那得到消息说皇上有意为公主郡主挑选入学陪侍一事,才听从薛宝钗的建议进了贾府,已是后话。
至于牵扯到这件事的香菱,贾雨村看她被人两次买卖,又由门人了解,她本是姑苏人士甄士隐的独生女儿,原名甄英莲,谁知幼时被拐子偷拐,被卖到此处,便派人联系到了其亲人,将其送回。
甄父甄母原先丢了女儿,又恰逢家中失了火,已搬到乡下守着田产过日子,现得知女儿找到了,夫妻高兴不已,初见了香菱,一家人便抱头痛哭。
甄父拿了这些年积攒的银子,送与贾雨村,感谢官府将女儿找到并送回,便带着女儿英莲回了乡下,一家人日子过的虽不如从前富裕,但夫妻俩也有了盼头。
薛姨妈原本是不甘让害了自己儿子的香菱就这么轻易离开,但由薛宝钗从中劝和,又因官府那边做了决定,最后也只能不了了之。
――
京城近日十分热闹,各地准备参加今年会试的举人都提前来到了这里,各大客栈都人满为患,还有人压了注,猜谁能夺得今年的会元。
荣国府内,天还未亮,李纨便早早起来为夫君准备考场所需的笔墨和吃食,又为贾珠打点好行装,听说考场内不允许穿夹棉的衣服,又多准备了两套单衣,让贾珠穿上防寒。
院子中灯火通明,贾政看着眼前长身而立的大儿子,欣慰地嘱咐了两句,便让大儿子准备去考场,勿要误了时辰。
临走前,王夫人又叮嘱大儿媳妇再检查一下珠儿的考篮,有没有什么漏下的,李纨听从婆母的话,又仔细检查了一便,确保没有漏下的。
贾珠看时辰不早了,便拜别母亲,动身去考场,贾琰、贾宝玉两兄弟陪同左右。
一路坐上马车,来到考棚前,贾琰看见眼前已排起长队的场面,不禁感叹无论再哪里考场总是不缺人的,都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
下了马车,贾珠接过一旁小厮递过来的考篮对两兄弟说,“你们便送到这里就行,我自行前去排队便好。”
贾琰忙嘱咐道我听人说:“每年总有一些人,自己成绩不好,便会故意陷害别人,大哥排队时可要留心,不要让人使了坏。”
贾珠点点头表示自己省的。贾琰,贾宝玉又上前提前祝贺贾珠道:“祝大哥此次金榜提名,拔得头筹。”
贾珠笑着谢过两位弟弟后,便转身提着考篮排到那长队里。
留在原处的贾琰两人,一直在远处看着大哥顺利通过检查,进入考场后,才重新上了马车,回了贾府。
……
会试一共会考九天,共三场考试,一场考三天,考完一场后考生便能回自己住宿的地方休息,等待明日开考。
每考完一场,贾琰便会带着贾宝玉亲自去考场接大哥贾珠,顺便和贾宝玉见识见识考场的艰辛,几乎每场试考完,都会见到有人被抬着出来,大多是体弱或年龄大的书生在考场里受了寒,发热不能考试,被巡逻的官兵发现后抬了出来。
贾宝玉见到有人面色苍白的被抬了出来,也被吓的魂不守舍,从前只道那些读书人都是些禄蠹,须眉浊物,只知道文死谏武死战,竟不知还会因此没了性命。
贾琰看到那些被抬出的人,心中也十分担心大哥贾珠的身体,又看到贾宝玉被吓的面色苍白说道:“你平日里总说读书人都是些钻研名利之人,从未想过他们也为此付出了多少努力,更何况也并不是所有读书人都是坏的,也有许多人当官是为了天下穷苦百姓做主的。”
“更何况我与你珠大哥读书都是奔着科举当官的,难道你也认为我与珠大哥都是些为了名利的宵小之辈。”
贾宝玉听了摇了摇头说:“你与大哥并不是这样的人。”
贾琰看他听了进去,又说:“我与珠大哥读书科举的目的也许也不那么纯粹,这其中也掺杂了家族利益,但是,宝玉你要明白你现在,在贾家享受的锦衣玉食的生活,也都是那些钻研名利的人带来的。”
贾宝玉听了这番话陷入沉思,一言不发。
贾琰见他沉默,也不再多说什么,想着多给他一些时间思考,在他看来贾宝玉的有些想法太过天真,或许是自小便生在了富贵窝,从未体验过世态炎凉,所以有些时候才显得他天真又可笑。
与贾宝玉相比,贾琰自认为是个俗人,也不忍轻易打破贾宝玉幻想。
但他总归是他这一世的哥哥,又有从小一起长大的感情,也不想他因此走了弯路。
他们都有长大的一天,当贾府不再能庇护他们时,总归是要靠自己的,不能真当了那无情无欲的和尚。
第23章 贾珠高中进士
随着考场敲响放考声,便陆续有人从考场出来。
这边,等着自家主子的青竹一眼就看到了后面从考场出来了贾珠,忙喊道:“大爷,出来了。”
众人跟着他的视线向后方看去,只见贾珠面色有些憔悴,衣杉也有些许凌乱,但所幸精气神还算不错,正跟在前面考生的后面走出考场。
贾琰,贾宝玉两兄弟忙上前扶住自家大哥,上了马车,又让一旁候着的府医上前诊了脉。
府医诊过脉说道:“珠公子没什么大碍,只是近日休息不好,又接连考了这么多天的试,所以显得有些憔悴,回府后好生休养几日便好。”
贾琰听了府医的话,知道珠大哥无碍便放下心来,又见旁边梁府的人也接到了人,贾琰上前与姐夫打过招呼,见他面色良好,没有不适的,也照例关心地询问了几句。
梁瑜瑾罢了罢手说:“我并没有什么事,刚才出考场时,我观你大哥脸色不好,你们便先回府,让他好生休息。”
贾琰听了,便与姐夫告了别,吩咐车夫驾着马车回了贾府。
贾府这边贾母带着人正在堂厅里等待消息,看到他们平安回来了,便放下心来,又看贾珠面色不好,又赶忙让李纨带人扶他回房休息。
贾珠夫妻走后,众人的视线便看向了贾琰两兄弟,看着众人询问的眼神,贾琰笑了笑开口说道:“府医已经看过了,珠大哥身体并无大碍,只是近日辛苦,再加上休息不好,看着才有些憔悴。”
又说道:“我观珠大哥出考场时神色轻松,想必是发挥的不错,不过具体的还要等放榜后才能知晓。”
贾母听了便放下心来,贾珠此次能中便是最好的,也省得还要考下次,到时又是辛苦。
王夫人心中是希望儿子这次能中的,不过只能在心中默默期盼,没有当着众人的面说出。
贾母听到了想要的结果,便让众人都散了,都等了一上午了也该累了,又看向贾琰两兄弟说,“近日你们陪着你们大哥考试,很是辛苦,如今既然考完了,便都回去好好休息吧。”
贾琰,贾宝玉听了贾母的话,告了退,便各自回房休息了。
――
这边,贾琰回了房后,并未休息,而是命秋纹将他的那本袁鸿先生的《云江游记》找来,秋纹将书拿给他,问:“二爷好端端的找书干什么。”
贾琰接过秋纹手中的书翻看了一下,确定是他想要的那本,收起来后回道:“前些日子听林妹妹说想要看袁鸿先生写的这本游记,只可惜这书早已不出版,一时找不到,便想到我这里有这本书,如今找来送给林妹妹正好。”
说话间便准备拿着书,去往林黛玉院子,秋纹见他一时没有留下房中休息的意思,便跟着他来到林姑娘的院子。
贾琰到时见林黛玉独自坐在那自己与自己执棋下子,上前来笑着说道:“妹妹真是好雅兴。”
林黛玉见他来了便放下手中的棋子,唤来紫鹃给他上了坐,笑着问他:“二哥哥怎么今日有空来我这里。”
贾琰坐下后,回道:“珠大哥今日考完试,祖母便让我与宝玉回房休息,我想着也无事便来看看妹妹。”
又将手中的书递给黛玉,说道,“听妹妹说喜欢这本游记,想着我那正好有一本便拿来给妹妹。”
黛玉接过书见确定是自己前日提到的那本,说:“二哥哥有心了,还要谢过二哥哥的割爱。”黛玉知道这本书不常见,能有心收藏的人想必也是十分喜欢此书的人。
贾琰回道:“妹妹喜欢就好,再说书中的内容我已经看过了,放在我那里也是落灰,不如送与妹妹。”
贾琰说完,又看向桌上的棋局说:“妹妹自己玩想必是没什么趣味,不如我与妹妹一同下一盘可好。”
林黛玉欣然应下,两人重摆了棋盘下起了棋,最后贾琰放下手中棋子笑着说,妹妹棋艺高超,我是不如妹妹的。
哪是黛玉棋艺高超,而是贾琰是个“臭棋篓子”,棋艺不好偏要学别人下棋,旁边的丫鬟看了两人下了几局棋,也看明白了她们家这位二爷想必是不善下棋的。
黛玉也放下手中的棋子说道:“我原想着二哥哥读书好,竟从未料到二哥哥也有不善长的。”
又捂嘴偷笑道:“没想到人人称赞的琰二爷,棋艺竟是这般。”
贾琰也没想到自己的棋艺那么差,向黛玉附和讨饶道:“妹妹可别打趣我了,要让人知道他们家二爷竟是个臭棋篓子,我可是要在府中不剩什么面子了。”
黛玉又笑他这二爷要体面,又对房中的丫鬟说:“可是听到你们二爷说的了,我们要给他留些面子,千万可别传了出去,不然他要怪罪我们可好。”
丫鬟们也都笑着称:“是。”
众人笑闹过后便作罢了,也都不当回事,只是两位主子嘴上说说罢了。
――
又过了几天,等到放榜这天,贾府里的人一大早便派人去等着放榜,贾政夫妻坐在堂屋内等着消息,贾珠心中虽有把握,但一时也有些紧张了起来。
众人一直既期待又紧张的在府中等着消息。直到门外鞭炮声响起,看榜的人来报:“大爷中了,大爷中了。”
贾政听了激动地站起来问他:“中了第几名?”
“第五十九名,大爷中了第五十九名。”来人回道。
贾政听了连说三个,“好、好、好。”
中了这个名次就意味着到了殿试,只要表现的不是太差就绝不会落到三甲进士中,若表现的好名次还有可能往上提一提,到时就可以参加翰林院选拔,入选庶吉士。
要知道“非翰林不入内阁”可不是一句空话,读书人也都以曾在翰林院任职的出身为傲,主要原因还是翰林清贵,干的好还可以受到皇帝的青睐。
一旁的王夫人也高兴的笑了起来,吩咐一旁周瑞家的给报信的拿赏钱。
报信的得了赏钱,又说了几句吉祥话后,才退了下去。
这边,官府奉命来报喜的人也来了,只听门外传来,“捷报京城荣国府贾珠中第五十九名进士。”众人都立即起身前去。
门外贾府的下人们都听到了这个消息,都纷纷祝贺珠大爷中了进士,贾母在下人的簇拥下来到前厅,听到孙子中了进士很是高兴,派人拿了喜银给报信的官吏。
报信的官吏得了厚厚的喜银,心想:“这贾府果然是来对了,不愧是国公府,出手十分大方,也不枉他们抢在其他人前面抢了这份差事。”
报信的官吏接过喜银,又说了几句恭喜的话,便离开了。
等众人都散去后,贾政欣慰地拍了拍儿子贾珠的肩膀说:“珠儿,你真是没有辜负我对你的期待,为为父挣光了,百年之后我也有脸去见你祖父了。”
他(贾政)小时被所有人夸赞是个读书的料子,父亲(贾代善)也曾对他寄于厚望,可是他最后一次次的落榜,连个举人都没中,让贾代善失望不已。
……
不提得知贾珠中了,府中各人的态度,最后由贾母拍板决定等贾珠参加过殿试授官之后,就设宴宴请那些老亲们,为大孙子好好庆祝一番。
第24章 奶娘偷窃迎春房中首饰
自贾珠殿试后,被赐了二甲出身,又参加了翰林院选拔,入选了庶吉士,便正式踏入了官场。
荣国府为此特意设了宴,邀请京城的勋贵侯爵来赴宴,京城中除荣国府外并称“四王八公”的人家这天也特意带着礼前来恭贺。
虽说现在的“四王八公”们之间也不如从前亲密,“四王”中也只剩下两王,八公们也都只是顶着个名声,其实内里早已衰落,爵位也是一代不如一代。
就如王家,爵位袭到上一代便到头了,如今的“四王八公”大多都只是守着旧日的荣光过日子罢了。
现如今贾珠考中进士,在勋贵中也算是一件稀罕事,毕竟现在的勋贵子弟大多已堕落,能有出息的不多。
但不管众人都怀着什么心思,还是提着礼高兴的前来祝贺。
另一边舅舅王子腾得了消息,特意写来一封信,信中夸赞了姐夫贾政教子有方,又勉励了一番侄子贾珠。
宴会办的很是风光,贾府上下都很是高兴了一段日子,就连贾府的下人走出去也多了几分自豪感。
……
不过这一切都与贾琰无关了,自珠大哥授了官正式入了朝廷为官,贾琰便松了一口气,不管如何贾府下一代有了希望,便离他想要改变贾家命运的想法又近了一步,至少等到他能入朝为官时,面对的不是一个已经千疮百孔,无力挽救的贾府。
到时,他便是有天大的能耐,也做不到力挽狂澜,独自将一个注定走向败落的家族撑起。
自觉压力小了,贾琰的心情也好了起来,就连秦先生从老家回来后,带来的坏消息:“张大人无意收勋贵子弟为徒的消息。”也没能阻止贾琰的好心情。
就连平日里上课,也都十分积极。搞的一旁的秦先生以为自己的这位学生是受的刺激太大,所以才会如此,还特意单独叫来他,安慰一番,并表示他这个先生十分看好他,将来他一定能拜入更好的师傅门下。
对此,贾琰十分无奈,解释说:“学生并没有因为不能拜入张大人门下而自暴自弃,只是近日因为珠大哥中了进士而高兴,再加上学生也并不是铁了心非得要拜张大人为师,也早就有心理准备张大人会拒绝收学生为徒。”
秦先生听了他的解释,又观他面色良好,不像是钻了牛角尖的样子,便放下心来,勉励了他几句便让他回去了。
10/109 首页 上一页 8 9 10 11 12 13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