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箬撇嘴,难道开业这几千块的启动资金她都不配拥有?就非得是别人资助的?
“是是是。”她继续点头敷衍道。
虽然游彻一开始也给了她四千块钱作为创业启动资金,但谁让她运气好呢,正好碰上生意做不下去的大姐,面包店铺加设备直接打骨折转让。
还有做面包的原料食材一起打包送她,所以游彻给的那四千块钱压根没怎么动。
听到孟箬的回答,李梅立即露出一副“我就知道”的神情,不要太自得。
“小箬,看你店里生意这么好,一天应该能赚不少钱吧。”李梅一脸好奇道。
闻言,一旁的孟军也忍不住竖起耳朵,想要听听孟箬一天的营业额。
“生意嘛,有好有坏,没个准数的。”孟箬则是很不配合地给出一个和稀泥的答案。
李梅想打听,她就得说吗?她又不傻。
李梅像是不死心还想问,孟箬不等她开口直接岔开话题道:“李阿姨尝尝我做的面包,味道还是不错的。”
李梅被她一打岔还真拿起碟子上的面包品尝,刚刚孟箬端上来的时候她就闻到香味想吃了。
一吃味道还真不错,面包又香又软,还带着一点甜味,而表皮又被烤得脆脆的。
“小箬,这什么面包啊?还挺好吃。”李梅嘴里还嚼着面包,口齿不清道。
孟箬:“牛角包。”
“小箬你开面包店,以后我要是想吃什么面包是不是直接来你店里拿就行了?”李梅笑着说道,企图用笑声掩盖自己的厚脸皮。
孟箬突然沉默,不接话。
李梅也不在意她接不接话,反正以后她要是想吃面包直接过来就是了,她就不信孟箬敢不给她拿。
此刻孟箬心里想的是,李梅要是真敢厚脸皮过来,她也有的是办法对付她。
反正不管用什么办法对付她,她都不会平白助长她的气焰,李梅这种人,你给她点颜色她就想开染房。
你一味迁就她,她非但不会感激你,还会得意忘形、得寸进尺。
李梅吃着牛角包,突然又想到自己还怀着孕的女儿郑婉。
她瞅了眼袁红梅的方向,心想等郑婉生完孩子,不如就把她弄来这上班。她总不能一直待在家不出去工作的,她那男人一个月也挣不了多少钱。
看那服务员的活儿也不累,就是打包一下面包再收收钱的事。
到时候让郑婉把孩子带过来一起上班,也能让孟箬一起帮着看下孩子。
“小箬啊,我看你这店里客人挺多的,就你们两个人忙得过来吗?”李梅装作随意地说道。
孟箬当即眼皮一跳有种不好的预感,感觉李梅肚子里又憋着什么坏水呢。
她说道:“忙得过来,两个人足够了。”
“要是两个人就够的话,你就把那个服务员辞了。”李梅朝袁红梅的方向扬了扬下巴说道。
“换郑婉来,依我看郑婉手脚比她麻利多了。”
原来在这等着她呢,孟箬抬眼看向李梅,眼神淡漠不带有任何情绪。
郑婉,太久没听到这个名字,她都快要忘记这个人了。
上回见面,还是在街上碰见的吧,郑婉和汪文周在一起。
明明就是几个月前的事,现在回忆起来却久远地像是发生在上辈子。
要是之后思甜烘焙坊的名声彻底打出去,客流量持续翻倍,她肯定要考虑再招一个人,但她招谁也不会招郑婉。
“你刚刚是没看到,她还躲着偷懒呢。”李梅突然一脸神秘地凑到孟箬身边说道。
她在心里冷笑,为了扶郑婉上位,李梅都开始睁眼说瞎话。
袁红梅来店里这么久,品性如何孟箬还是清楚的,这段时间忙,袁红梅干活比她这个老板还卖力,真正忙到脚不沾地。
为了奖励她这段时间的辛苦工作,下个月她还打算给她加十块钱工资呢。
她刚想直接拒绝,李梅却又开了口:“不过,郑婉现在肯定来不了,她怀孕了。”
孟箬一听,黛眉微挑。
郑婉怀孕了?跟汪文周?
她也只是疑惑了一瞬,随即便毫不在意。
“哦,”李梅像是想到什么,说道,“你还不知道她结婚的事吧,郑婉她嫁人了,她男人也是电器厂的。”
汪文周不就是电器厂的,她还真没想到郑婉会嫁给汪文周。
“这不,还有二十几天就过年了,”李梅继续说,“除夕夜年夜饭来家里吃啊,我也叫了郑婉俩夫妻,一大家子正好热闹热闹。”
“郑婉算不上孟家的亲戚吧。”孟箬冷不丁地说了句。
李梅干笑两声,视线不自觉投向孟军,像是在向他求助。
孟军一声不吭。
除夕夜年夜饭邀请郑婉夫妻一起,是李梅好说歹说求了孟军好久,才让他答应的。
但让郑婉夫妻过来吃饭,孟军心里始终有些不舒服,主要郑婉的身份着实尴尬,只要一看到郑婉,孟军就感觉自己像个小丑。
“还有啊李阿姨,这是我的店,我不打算招人,也不会换人。”孟箬皮笑肉不笑道。
李梅又是下意识朝孟军看去,希望孟军能帮她说几句话。
“店是小箬的,招人或是换人,这些事确实该听她的。”孟军开口了,但说的话不是帮李梅,而是帮孟箬。
是帮自己的亲生女儿,还是帮李梅和前夫的女儿,这一点孟军还是拎得清的。
见孟军也不帮她说话,李梅便知道这事她插不了手。
她只能悻悻地低下头:“是我多嘴了。”
三人之间的气氛一时尴尬起来。
孟军见状轻咳了一声,说道:“时候不早了,我饭店里还有事,先回去了。”
“好。”孟箬连忙起身。
她将两人送到店门口几步后,便停下脚步说道:“爸、李阿姨,你们路上注意安全,我就不远送了。”
孟军和李梅走出一段路后,孟军就开始低声斥责身旁的李梅。
“你怎么想的?小箬店里的人用得好好的,你说换就换,她是老板,还你是老板?”
“我这不是看郑婉一直在家闲着,想给她寻个好工作嘛。”李梅小声解释。
说起工作的事,孟军又想起当初郑婉在他饭店干活做出的那些事,逃工、偷东西。
“就你女儿那好吃懒做的样,再好的工作也得给她搅黄了,你要是有那本事,你就自己帮她找,你别来祸害我的女儿。”孟军语气不悦地发话道。
李梅被孟军训得低下头,不说话。
这头孟箬送完便宜爹和后妈两人,边往店内走,边动动肩颈胳膊活动筋骨。
为什么她会有种刚打完一场仗的错觉?
果然,跟心眼子多的人玩勾心斗角,比她在烘焙间烤一整天的面包还累,心累。
丰州市日报的那篇报道直接将思甜烘焙坊的客流量拉到另一个水平,这几天,面包店的日营业额基本维持在一千五至两千之间,遇上周末能直接破两千。
生日蛋糕的订单也明显多起来,之前蛋糕订单基本维持在一天一到三单之间,有时候也会碰上挂零蛋。
但现在蛋糕订单基本维持在两到五单之间,有一回她更是一天接下五单定制蛋糕的订单。
还好这五单生日蛋糕的时间不一样,要不然她估计要天不亮就要爬起来做蛋糕,一直做到天黑。
报社的一篇新闻报道直接让她的日销售额翻番,孟箬当然没有忘记感谢丰州市日报报社以及报社的记者。
她挑了个工作日时间,给报社送了几个花篮以表感谢,然后又给报社的同志每人送一张思甜烘焙坊的会员卡。进店后出示会员卡,便能享受全场八八折的优惠。
折扣不高,但也算是孟箬的一点心意。
会员卡是孟箬找印刷厂印刷的,类似名片的硬纸材质,每张会员卡上都有她手写的会员卡编号。所以,能假冒的概率很低。
之前孟箬就想搞后世流行的那种会员制,一旦搞起了会员,那可以玩的营销法子就多了。
什么充值多少送多少的活动啊,按充值金额给会员划分等级,高等级的会员可免费享受新品试吃权,还有每月固定会员日打折等等。
但孟箬推行会员制的第一步就遇上了困难,这时候没有那种联网系统,用户充值了多少,使用了多少,都要靠手动记录了,费事麻烦不说还容易出错。
以上只是其一,其二就是丰州市这边制作不了那种带钢印的会员卡,只能印孟箬目前发的这种类似名片的卡片。
这种卡片太容易被仿制了,风险也大,所以孟箬便没在店内推行,就暂时拿过来给报社的同志当做福利赠送了。
而且她赠送纸质会员卡片,目前只有一种权益,那就是进店享受全场八八折。
孟箬暂时不敢搞复杂了,怕搞得越复杂,到时候出的问题越多。
目前给报社的同志赠送八八折会员卡,一方面算是会员制度的试运行,另一方面也算是给面包店拉新吧。
以前没去过思甜烘焙坊的报社同志,拿着手上的八八折会员卡,可能光是被这优惠权益吸引也会特地去店里看看。
孟箬给报社的同志送会员卡,原本也只是想试运行一下会员制度,并顺带拉一波新客。
但让孟箬没想到的是,她给报社同志送会员卡,竟然还带来另一个好处。
她送出会员卡的几天后,便先后接到本地广播和电视台的采访邀请。
也就是说,她不仅要上本地广播,还要上电视。
孟箬也是接受完广播和电视台的采访后,和工作人员聊天才发现这事的。丰州市广播和电视台双双向她递出采访邀请的契机,竟然是他们也想要思甜烘焙坊的八八折会员卡。
只要进店就享受全场面包八八折,并且还是终身八八折,这对于本就是思甜烘焙坊忠实粉丝的工作人员来说,诱惑简直不要太大。
于是几个工作人员一合计,索性他们也给思甜烘焙坊的店老板来个专题采访。
采访计划提报上去后,上头领导还真批准了,当然上头领导批准并不是也想要八八折会员卡,上级领导是看中了这个新闻背后的政治正确性。
年初国家领导人的南方讲话之后,各个地方领导都开始大力发展经济,鼓励人民群众经商创业。
这家生意火爆的面包店不正是一个很好的示范,起了一个带头作用么,听提报采访计划的专员说,这位面包店女老板原先还是食品厂的技术员,如今为了创业毅然决然辞去了食品厂的铁饭碗工作。
就光这一点就很值得采访和深挖,同时也是极具备象征意义的,只要创业搞得棒,那比铁饭碗还香。
接收完采访的孟箬,赶紧又印刷了两波会员卡,并连夜用钢笔写上会员卡编号,隔天花篮连带着会员卡分别送去了本地广播和电视台。
等孟箬的采访分别在本地广播和电视台播出后,思甜烘焙坊已经在整个丰州市彻底出了名,成了全体丰州市民周末必逛的面包店。
好家伙,她家的面包店成了九零年代的“网红打卡店”,不同的是,这时候的互联网发展尚未起步,思甜烘焙坊是被传统纸媒和广播电视媒体给带飞的。
其实,之后再回过头来分析思甜烘焙坊的成功,既离不开面包店本身过硬的产品,也离不开创始人身上携带的传奇色彩和故事性。
年仅二十二岁的年轻女老板,辞去铁饭碗毅然决然创业的后起之秀,无论哪一点都足够让人好奇、探究。
而人一旦开始好奇探究那便是真正把你记在心里了。
食品厂厂长马栋,有听收音机的习惯,且喜欢听丰州市本地的广播。
这不,周六晚上,马栋在家无意间听到了孟箬采访的回放。
一开始马栋还没在意,以为就是个普通的创业采访,然后他听到孟箬的名字,马栋一下愣了。
等听到孟箬开的面包店,马栋赶紧记下店名及地址。
明天正好是周末休息日,他可不得去捧捧场嘛。
之前孟箬跟他打报告辞职的时候,她就说她准备去开面包店,当时他还笑着说让孟箬开业后通知他去捧场。
之后孟箬离职,厂子突然忙起来,他也就把这件事抛诸脑后了。
没想到,今天却在收音机里听到了孟箬的采访。
从孟箬正式离职到现在,这中间也就两三个月的时间,这么短的时间,孟箬和她开的面包店都上本地广播了,由此可见,她这面包店开得是真不错。
采访她的广播和电视陆续播放之后,没过两天,孟箬便在店里见到了不少熟人。
先是食品厂厂长马栋,再是车间主任张彩霞。然后又是她原先楼下的邻居周巧梅,这回周巧梅还是和她姐姐周琴娟一起过来的,两姐妹手挽着手,长得还真有几分像。
之前她从食品厂离职的时候,马厂长曾说过,让她面包店开业的时候通知他。
孟箬当然没有忘记这事,而面包店开业那天她没有通知马厂长,则是有意为之。
因为她觉得与其在刚开业没什么人气的时候,与熟人尴尬碰面,不如等自己的面包店步入正轨,届时再与熟人碰面可以更体面些。
事实也正如孟箬所料,如今她的面包店在整个丰州市都数得上名头。
曾经不管是认可还是不认可她丢弃铁饭碗的人,如今看她的眼神皆不同了。他们谁也没想到孟箬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将面包店经营到现在这个程度。
这些天客流爆满,孟箬一天下来要烤四波面包,每天还要做两三个蛋糕,因此无论是做面包造型还是做蛋糕的速度,她比以前都快了不少。
当然,这段时间的材料消耗得也很快。
孟箬烤完一波面包,查看一遍原材料,发现有几样已经快用完了。
她将烤好的面包摆进橱窗,交代袁红梅几句,就去批发商那边购材料。
批发商离面包店有点距离,她又要拉不少货,便骑着自行车过去。
孟箬骑着自行车经过一个小巷时,突然听到有人打斗的声音,还有几个男孩子骂骂咧咧的咒骂声。
九零年代初的治安不如后世,巷子里出现打架斗殴的事并不少见。
孟箬没怎么在意,她以前碰到这种事都是有多远躲多远,今天当然也不例外。
她下意识往巷子的方向瞥一眼,然后就准备蹬着自行车离开。
只是这一瞥,让她面色一顿,巷子里几个男生不是群殴,而是四个男生在单方面殴打一个男生。
关键是,那个被单方面殴打的男生她好像还认识,是谢卓然。
孟箬不自觉捏闸停车,谢卓然被揍得躺在地上,躬着身,抱着头。
反正挺惨的。
如果是陌生人,她不会多管闲事,但谢卓然,她好歹认识。
谢卓然,平时话不多,去她店里买面包也都是安安静静地坐在那,一看就不是什么坏学生。
77/128 首页 上一页 75 76 77 78 79 80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