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就是很厉害。”坐在车后座的谢卓然接话道。
“你跟她关系不错?”谢海东随口问。
“还行吧。”谢卓然答。
谢海东在前面蹬自行车,正好遇上一个上坡,他奋力踩着踏板,人已经离开了自行车坐垫,基本上站起来了。
谢卓然一抬头看见自己爹骑得这么费力,忍不住笑出声。
“你行不行啊,不行的话换我来带你吧。”
被儿子看轻的谢海东一听这话,属于男人的胜负欲瞬间被激发出来,一咬牙,顿时便使出吃奶的劲儿,奋力蹬着车。
哪怕是上坡,被谢海东这么一使劲儿,车速也明显快起来。
“哦豁――”
谢卓然兴奋地叫了一声,脸上的笑意明显。
然后他给谢所长喊起了加油鼓劲的号子:“老爹加油,老爹加油。”
上坡通过后,便是下坡,车速飞快,大冬天的,迎面的冷风刮过来,谢卓然一点不觉得冷,只觉得兴奋、刺激以及开心。
他好久没这么开心了。
最后,谢海东骑着自行车在一家小饭馆停下,他点了两三道谢卓然喜欢吃的菜。
两人边吃着菜,边聊天。
很自然地,谢海东就将话题拐到了今天上午的打架事件上来。
“你怎么老是打架,上个学期你因为打架都被叫多少次家长了,你有没有数过?”谢海东问,语气却不是严厉地责备,而是朋友之间的那种和气。
“老谢,”谢卓然一脸无奈地停下夹菜的动作,说,“我这吃菜吃得正高兴呢,你干嘛又提这事。”
谢海东语重心长:“我只是想趁着咱们父子俩好不容易坐下来吃顿饭的功夫,好好聊聊这事。”
“首先,这事我都跟你说多少遍了,我那不是打架,我那是除暴安良,”谢卓然无奈道,“我打的那些都是坏学生,他们欺负同学。”
“你怎么还老是说我打架打架,怎么就不理解我呢?”
“好好好。”谢海东应和道。
他知道自家儿子是头顺毛驴,只能顺毛摸,不能逆着来。
“我想说的是,你是学生,你的首要任务是学习,不是除暴安良,要是真有坏学生欺负同学,你可以把这事上报给老师,让老师出面解决。”
“你看看你上学期期末的成绩,又倒退了。”
谢卓然无语地闭了闭眼,好吧好吧,他就知道说完打架的事一定会转到他的成绩上来。
他无奈的抓了抓额头,道:“这些事老师根本就管不了,你又不是不知道,就是老师们都睁一眼闭一眼,所以那些同学才会向我求助。”
“而且,”谢卓然补充道,“我们学生之间的事,我们自己想办法解决,不跟老师打小报告。”
“我好歹是堂堂老大,要是被他们知道我这个当老大的都去老师那打小报告,我面子往哪里搁。”
谢海东简直要被自己儿子的幼稚发言给气笑了。
他无奈抚额,深呼吸一下,才又说道:“行行行,你说的都对。”
“既然你这么喜欢除暴安良,我看你应该去当警察的,你当警察后除暴安良的机会可多了。”
谢卓然却不屑道:“我才不要当警察,你们警察条条框框太多了,遇见事我喜欢用我自己的拳头解决。”
说完,谢卓然还一拳捶在桌上,给桌上的碗碟捶得一震。
谢海东给他整的动静吓了一跳,连忙往左右看看,还好这个点就他们一桌在吃饭,其他桌都空着。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以后你就会懂的。”谢海东笑着摇头道。
谢卓然一看自家老爸又摇头,就知道从始至终谢海东都不认同他的行为。
“爸,你别老看不起我,觉得我总是打架不干正事,”谢卓然语气突然严肃起来,“我那干的都是正事,不仅日后我会证明给你看,时间也会证明给你看。”
谢海东摇摇头笑了笑,觉得以儿子现在的年龄,就算自己讲再多大道理,他也听不进去,索性岔开话题聊点别的。
“孟同志做的面包味道怎么样?”他说道。
一听老爸谈起孟箬的面包店,谢卓然瞬间来劲道:“特别好吃,我早饭都是去那买面包吃,然后再喝杯牛奶。”
“平时没事也喜欢坐在她店里,闻烤面包的香味。”他说。
听到谢卓然说烤面包香味,谢海东拿筷子的手一顿。
以前他下班回家也会经常闻到烤面包的香味,倒不是说他有多喜欢这个味道。
而是一闻到这个味道,他就知道自己到家了,有种很舒心的感觉。尤其是劳累了一天后,肚子也饿得空空的,一闻到烤面包的香味,就感觉身心都被抚慰了。
“等什么时候有空,我也到孟同志的面包店看看去。”谢海东很自然道。
谁知,谢卓然却不留情地怼道:“等你退休了你才有空吧。”
谢海东:……
林秋莲学东西挺快的,袁红梅带了她几天之后,她就能独立上岗了。
她独立上岗后,孟箬便打算正式教袁红梅烤面包。
原来高家的面包店,孟箬已经安排人重新布置,和她店里一样的发光门头也让老板安排做了。
唯一不同的是,这次的发光门头,除了“思甜烘焙坊”五个字外,底下还有一排小字――丰州市二店。
丰西村的房子,孟箬也找了合适的工程队,让重新刷墙,以及盖楼,她只要隔个两天过去看看就行。
等旁边面包店布置好,门头也做好,她就要抓紧招二店的服务人员了,等人员培训好,二店便能正式开业。
等待她去做的事情不少,所以她要尽快培训好袁红梅。
两人走进烘焙室,孟箬详细又细致地给袁红梅讲解每款面包的烤制火候和时间。
袁红梅认真听着,并用笔在本子上记下。
孟箬边讲解,边演示,袁红梅紧紧跟在她旁边,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细节,两人挤在一块,空间顿时显出几分局促。
其实,烘焙室的空间并不算小,原本“张记面包”留下的烘烤设备放在这,还显得这里有点空。
但去年年末孟箬将这边的烘烤设备全换了一轮,整个烘焙室才显得拥挤起来。
袁红梅跟着孟箬学了两天的烤面包,已经学得七七八八,第三天,孟箬便开始让她独立上手。
其实只是烤面包的话并不算很难,只要记住每款面包的烤制时间和火力就行。
孟箬在烘焙室盯着袁红梅烤面包,盯了一整天,袁红梅要是出现什么错误,她就立即指出,这样一天下来袁红梅进步也很快,基本上是完全掌握了店里这几款面包的烤制技术。
教完袁红梅烤面包,孟箬终于可以分出一点精力来招人。
二店她暂时先只招一个服务员,一下子招两个的话,短时间不太好培训,也不好管理。
二店的烘焙室她独立负责,前面柜台由新招的服务员负责。
所以只要服务员能顺利上岗,开业应该问题不大。
一店这边,前面服务由林秋莲负责,后面的烘焙室则由袁红梅负责,反正面包造型什么的她都会提前做好。
这回孟箬只花两天时间就招聘到了一个合适的人选。
是个年轻女孩,十九岁,比林秋莲和袁红梅都小上一岁,长相可爱,性格也开朗活泼得很,孟箬在店里教她的时候,遇到不懂的地方她就叽叽喳喳问个不停,纯纯的社牛,搞得孟箬又都点社恐了。
小姑娘脑子灵光,记性好学东西也快,孟箬带了她两天,她差不多就能上岗了。
正好这段时间顾客多,孟箬便让她和林秋莲在前面柜台一起卖货。
招人的事解决完,孟箬又在思索开业活动的事。
之前一店开业的时候,她手上的钱不多,且是首店,孟箬既没钱做开业活动,也怕开业活动做不起来,尴尬。
现在不一样了,她的面包店在整个丰州市都算是小有名气。
那二店开业必然是要做个开业活动的,不然就干巴巴的开业没什么噱头也不好玩。
孟箬思索了一下,脑中很快便有了开业活动的雏形。
首先就来个新店开业全场八八折的折扣活动,为期三天。
八八折的活动只有二店参与,一店不参与,有一店做对比,肯定能把不少顾客吸引过去。
新店开业开门红很重要,这就好比行军打仗鼓舞士气,如果连开业第一天都没什么人气,那后面门店的经营只会更难。
相反,如果开业首天生意爆棚,那便算是起了个好头,日后店里的生意也会越来越红火。
这,便是开个好头的重要性。
然后再做一个“有买有送”的活动,消费满十块钱赠送一个一块钱的肉松小贝。
肉松小贝在他们店是组合卖的,四块钱一盒,一盒四个。
赠送活动,一来可以拉高顾客的消费客单价,比如已经买了八九块钱的顾客,一听到这个活动,为了免费拿到这个赠品,也会想办法凑齐这十块钱的消费门槛。
二来,这个活动还能顺便向顾客安利一下他们店的热销款产品――肉松小贝,拉动肉松小贝的销量。
“有买有送”活动,同样为期三天。
思考完活动后,孟箬就开始在本子上设计这两个活动的活动海报。
开业活动没个活动海报那怎么行呢,口头上说,终归是没眼睛看到的直观。
到时候画好活动海报,她就贴在店门旁边,左边一张,右边一张。
孟箬在本子上设计完两张活动海报的大致框架,隔天就买来一叠大幅的画纸和一盒颜色齐全的水彩笔。
袁红梅和林秋莲看见孟箬将纸铺在桌面上写写画画,立即好奇地凑过来。
“孟姐姐,你还会画画呢?”林秋莲笑着问道。
听到这个有点熟悉的称呼,孟箬拿着画笔的手一顿,她忽然就想起了远在粤东的罗丽萍。
说起来,她又有一段时间没收到罗丽萍的来信了,也不知道她现在过得怎么样,生意做得顺不顺利。
等她恍完神,她笑着回林秋莲的话:“会一点点吧。”
做蛋糕还是要有一点绘画基础,她也是跟她妈妈学的,会一点,但跟专业的美术生比起来却差得远。
想到这,孟箬脑子里突然就蹦出一个批量印刷产品海报的想法,这时候印刷不像后世那边方便,那她可以找个专业的美术生,让他用水彩颜料画出产品的样子,然后再拿去印刷厂批量彩印啊。
不过批量印刷海报,以她目前的门店体量暂时还用不上,还是等她门店开到四五家以上再说吧。
孟箬拿起旁边的本子,暂时将这个想法记下。
谢卓然是看到孟箬画开业活动海报,才知道她准备开二店的。
“你准备开二店了?”谢卓然问。
孟箬点头。
“二店在哪里?”他又问。
孟箬指了个方向说:“就不远处的高家面包房,原来那店准备关了,我就把它盘了下来。”
他跟着孟箬手指的方向看了一眼,问:“什么时候开业?”
“这周末。”孟箬回答。
前几天她找老先生看过黄历了,这周末是个宜开业的好日子,一开业准能生意兴隆。
昨天新门头也做好,刚挂上去,现在就等着周末这个好日子开业。
这周末那就是三天后,谢卓然在心里想着。
周末,开业当天。
开业前一个小时,孟箬就将新店开业的活动海报张贴在店门两边。
两张活动海报,最显眼的还是那张“有买有送”的海报,因为上面不光有字还有画。
首先海报的正中间是“有买有送”四个大字,下面紧接着便是一排相对小的字――消费满十元赠送肉松小贝一枚。
其中“十元”和“肉松小贝”两个字眼,孟箬给它放大,并用彩笔加粗,重点突出。
然后就是赠品肉松小贝,孟箬用彩笔给它画在了海报上,画得也还算栩栩如生。
八八折的活动海报则相对简单,整张海报大字只需重点突出“新店开业”、“全场88折”以及三天活动的日期,这三个关键信息就行。
提前到来的丰州市日报记者看见贴在门口的活动海报,觉着这东西够新奇,便连忙用相机拍下记录,准备待会儿写进报道中。
说起丰州市日报的记者前来参加她二店的开业礼,其实并不是她特地邀请的。
而是那位日报记者恰好是思甜烘焙坊的常客,她一听说思甜烘焙坊要开二店,立即自告奋勇说要报道她二店开业当天的盛况。
她这还没开业呢,记者同志就说会是“盛况”,搞得她都有点不好意思了。
“苏同志,你来我当然是热烈欢迎。”孟箬笑着说。
八点十八分准时开业,因为思甜烘焙坊一店这段时间打下的名气,二店开业前,店门外就聚了不少人。
大家围在店门口讨论着孟箬贴在店门两旁的活动海报。
鞭炮一放完,店门一开,围在店门口的顾客便蜂拥而至。
顾客一进店,就有人问起开业活动的事。
顾客:“老板,你这全场面包、蛋糕都打八八折啊?”
孟箬微笑点头:“对,买够十块钱还送一个肉松小贝,这个肉松小贝在我们店也是要卖一块钱一个的。”
顾客又问:“是每天都有这个活动吗?”
孟箬摇头:“同志,只有开业前三天有这两个活动的,三天一过就恢复正常价格了。”
听完,顾客一脸可惜道:“只有三天啊。”
“那我要买面包还是要趁现在便宜买。”顾客小声嘀咕道。
这时,另一位顾客又凑上来问道:“老板,生日蛋糕也是八八折吗?”
孟箬依旧点头:“只要是开业前三天定制的生日蛋糕就享受八八折。”
顾客一听心中一喜:“那我定一个生日蛋糕,正好下周家里小孩要过生日了。”
“好,”孟箬将顾客带到收钱的那个柜台,并问道,“请问蛋糕你需要多大尺寸的?”
……
二店开业当天,果然如苏记者预料那般,人气爆棚到可以用“盛况”二字来形容。
因为全场八八折和买送活动,队伍排到了前所未有的长。
距离开业已经过去两三个小时,苏记者也拍到了满意的照片,她收起相机便往一店走去,向林秋莲出示自己的八八折会员卡后,买了一个小蛋糕品尝。
二店的人实在是太多,她就懒得排队去凑那个热闹了。
相对二店的“盛况”,一店这边就显得冷清很多,排队买面包的人只有寥寥的四五个,其中一大部分顾客还是因为看见二店的排队盛况后,望而却步的。
这要排到什么时候,还不如来一店买。
87/128 首页 上一页 85 86 87 88 89 90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