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埋进燕国的暗子拼死传来消息,青宁公主身边的侍女都被燕王抓起来了,使团也被扣押进天牢。”
“而且,曾经在燕国安排的暗线,几乎损失殆尽。”
梁帝本来心情正好,时隔数年他心爱的淑妃再次有孕,他就差大赦天下了。
但是,太监总管汇报上来的消息,让梁帝当时就变了脸色。
“怎么回事?”梁帝惊怒之下猛地站起身来。
太监总管额头上已经有些冒汗了,但是他躬着身子,一动也不敢动。
“有消息说,是青宁公主身边的人出了问题,让燕国抓住了破绽。”
“青宁?”梁帝皱起眉头,倒也不认为这会是青宁公主做的。
也不是说梁帝多么信任青宁公主,相反梁帝对这个女儿几乎没有什么印象,只不过在他看来以青宁的懦弱,根本做不到这些。
而且,青宁公主只是一个孩子,也没有途径去接触到这些渠道。
想到这里,梁帝眼中闪过了寒光,他一甩袖子就往外走,太监总管急忙跟上。
“陛下!”
皇后正在和太子说话,就听到椒房殿外传来嘈杂的声音,而后是宫女和内侍行礼高呼万岁的声音。
陛下来了?
皇后有些惊讶,眼底也显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喜意,她刚想整理一下自己的妆容,就看到梁帝冷着一张脸闯了进来。
“参见陛下。”
“参见父皇。”
太子也在皇后宫中的消息,并没有使皇帝缓和下神色,反而眼中的冷意更重了。
“云氏,你教出的好女儿!”
一想到自己前前后后辛苦了那么些年,花费的金钱也数以万计,结果安插进燕国的暗线就这么无缘无故的暴露了。
哪怕以梁帝的无情,也觉得心里一抽一抽的疼。
皇后掩盖在袍袖下的手颤抖了几下,她抿了抿嘴,俯身向梁帝请罪。
哪怕知道当年尚且只是皇子的梁帝娶她,只是梁帝与云家的利益交换,但是在发觉梁帝难得来一次椒房殿却只是为了兴师问罪的时候,皇后心中还是不免生出了失落与悲哀。
“陛下,此事是臣妾之过,是臣妾没有将青宁教好。”
皇后在心中恨毒了青宁公主,要不是因为她,自己堂堂一国皇后,又何至于在自己的亲生儿子面前,低头向皇帝请罪。
“没有教好?你都没教过青宁,哪来的教好?”
梁帝要被皇后气笑了,自己怀着盛怒而来,皇后却只会在这种不疼不痒的地方请罪。
但是,这一次梁帝可没打算让皇后轻易糊弄过去。
“你可知道,就是因为青宁那边出了问题,导致我梁朝布局了一二十年的暗子十不存一,这么大的损失,是你一个请罪就能轻易揭过去的吗?”
“先不说损失的那些暗子,光想想燕国借此抓住的把柄,,你是想让朕再来一次割地赔款,还是说你往燕国送了一个女儿不满足,想把第二个也送过去。”
梁帝的胸口剧烈的起伏着,要不是仅剩的理智提醒他,这不仅是他的皇后,还是他与云氏一族合作的象征,梁帝现在就想直接一脚踹上去。
踹死了也能少个祸害。
“陛下,庆安生来体弱,要是让她去燕国和亲就是在把她往死路上逼啊!”
皇后急忙出声说道,语气中带着满满的焦急与悲苦。
这会儿梁帝突然有些后悔了,他想回到成婚之前把自己打醒,为什么当初他会觉得云家名满京城的嫡女就能成为一个合格的王妃甚至是皇后呢?
太子天资不过普通人,但是在听到自己母后说出来的话之后,也忍不住想要插嘴,不过败退在梁帝冰冷的目光之中。
梁帝盛怒之下说了这么多,结果皇后只注意到了最后一句话,首先想到的也只是为庆安公主求情,不让梁帝送庆安公主去和亲。
但是,梁帝想说的是这个吗?
他想要强调的是梁朝在青宁公主和亲之后损失的那些暗子。
梁帝深深吸了一口气,告诉自己这个皇后就是这幅样子,不和她说清楚她永远抓不到重点在哪。
“朕收到消息,燕国的那些暗子是从青宁那边露出破绽的。”
第173章 祸国妖妃?本宫当定了(23)
梁帝的目光紧紧的盯着皇后,不放过她脸上任何一点波动。
听到这话之后,皇后先是松了一口气,然后嫌恶的皱起眉,“这个孽女,陛下,既然青宁做出如此大逆不道之事,臣妾请求陛下将青宁革出玉牒。”
皇后这个做法是真的狠,革出玉牒就意味着梁朝皇室不再承认青宁公主的身份,在这个世界的人看来,革出宗族名册就是让一个人无家可归,死了也要变成不能享受祭祀的孤魂野鬼。
皇后听到这话的第一反应就是对青宁公主的厌恶,没想到梁帝想要表达的意思,但是太子听出了梁帝的言外之意。
太子的脸色刷的一下子变得惨白,手脚都有些发冷。
父皇,这是怀疑上了他与母后,还是说对整个云氏一族都起了疑心?
“这些暗子的消息,除了朕与经手之人知道情况外,朕从未将此事告知他人。”
连淑妃都不知情。
但是,想要往北方的燕国安插人手,零星的几个还好说,但是人数一旦多了就肯定绕不过云家。
云氏一族执掌北地兵权已经有数代人了,不说把北地经营的铁桶一块,但是梁帝也能确信他往燕国安插人手的行动,云氏一族一定能发现什么蛛丝马迹。
而且,计划开始的时候,他曾与云家的老将军商议过。
虽然老将军已经去世了,梁帝自己也有意识避开云家的区域,但是梁帝不相信云家会对这件事情不知情。
那些暗子的经手之人基本上都已经死了,剩下的知情人只有他自己,哪怕负责处理信息的太监总管也只是一知半解的。
更何况,比起从幼年到现在陪在他身边数十年的太监,云氏一族的可疑在梁帝眼中可是非常明显的。
“父皇明察,”太子一撩衣摆扑通一声跪在了地上,“此事儿臣与母后的确并不知情。”
“而且六妹妹尚且年幼,说句不恰当的话,青宁便是想做些什么也是有心无力。”
梁帝看了一眼还有些没有反应过来的皇后,又看了看跪在地上,意识到事情严重性的太子。
梁帝心知肚明这事不会是皇后做的,说白了皇后根本没有这个能力。
但是,这并不代表皇后在其中是无辜的。
梁帝眯了眯眼睛,看着跪在地上的太子,脑海中却回想起了淑妃为他生下的皇儿。
他看着太子,说出了诛心之言,“太子,你到底是我李家的太子,还是他们云家的太子?”
对于太子来说,梁帝的话语就如同晴天霹雳一般,他一直知道父皇偏爱淑妃所生的皇子,但是却没料到父皇竟然是这样看待自己的。
太子跪在地上,脸色惨白,嘴唇翕动着,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整个人都有一种摇摇欲坠的感觉。
“陛下怎么能这样说!”皇后也变了脸色,再怎么样她也知道皇帝刚刚那句话意味着什么。
“太子是臣妾与陛下的嫡长子,自然应当入主东宫,更不要说我云家世代忠良,为国守边,陛下怎么能因别人的挑拨之言而说出这样的话来?”
皇后猛地抬头看着梁帝,愤怒的声音中还带着几分委屈。
“朕为何不能这样说?”梁帝的怒火越来越重。
“普天之下能够知道这些暗子的踪迹的,除了朕之外,只有守在燕国边界上的云氏一族。”
“如果不是云家透露出去的,难不成是朕自己说的?”
“不要和朕说你们不知情,云扬在青宁出关之前带着云家死士过去,到底打的什么主意!”
“朕忍辱负重,付出那么大的代价才换来边界的和平,云家就敢直接往和亲队伍里安插死士,到底是想干什么?”
说实话,这些火气已经在梁帝心中压了不少时间了。
从梁帝接到密报,说云家嫡子带着死士去找和亲队伍的时候,梁帝心中就生出了怒火,燕国那边传来的消息,算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虽然这根稻草有些太重了。
在梁帝看来,云家这样去做已经不仅是养寇自重这么简单了。
本来云家就抓住与燕国作战的时机,手上的兵权和在北地的影响力又扩大了不少。
如果类似的事情再来一次,梁帝在皇宫之中就得担心哪天醒来云家的刀已经架在自己脖子上了。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
梁帝在心中下定了决心,不管付出怎样的代价,云家是不能留了。
“陛下,云家世代为将,家中男丁有不少都是战死沙场,马革裹尸而还,云家一直对陛下忠心耿耿,陛下说出这样的言论,让臣妾与太子,让云家如何在梁朝立足啊!”
皇后声音悲切,眼眶也红了起来。
皇后从幼时起,就时常能够听闻族中男子殒命于战场的消息,她自认为云家有大功于梁朝,为何陛下偏偏要对云家如此刻薄呢!
听到忠心耿耿这四个字,梁帝不由得讽刺一笑。
好一个忠心耿耿!
云家的表面功夫做的还真到位!
没错,当年梁帝是靠着云家的支持才从众多兄弟中杀出一条血路,夺得皇位的。
在梁帝的登基之路上,云家的确功不可没。
但正是因为如此,梁帝才更不敢也不能信任云家。
二十年前,云家能够将嫡长女嫁给他,助他夺得皇位。
二十年后,太子也已经长大成人了,谁能保证云家不会再来一次,将怀有一半云家血脉的太子扶上位!
梁帝从来没有信任过云家,而云家这些时日的举动,让梁帝的怀疑达到了顶峰。
“来人!”
听到梁帝的命令,一个身着铠甲孔武有力的男子跪在殿外听令。
废后两个字在梁帝的舌尖绕了一圈,终究还是没有说出口。
“传朕旨意,皇后云氏心怀怨怼、违逆君王,本该废黜后位,然念在皇后与朕结发二十余年,云家守土有功,暂且禁闭于椒房殿内,没有朕的旨意不得踏出椒房殿一步,宫中事务暂时交由淑妃管理。”
“太子禁闭于东宫之中,无诏不得出。”
第174章 祸国妖妃?本宫当定了(24)
梁帝下了这样的旨意之后,沉着一张脸转身离开,将皇后的呼喊扔在身后。
等皇帝离开之后,椒房殿很快被禁卫军围了起来。
太子也被人送回了东宫,虽然送的人看着客客气气的,但是,太子并没有感受到什么安慰。
刚刚梁帝离开前的眼神,让太子想起了他尚且年幼的时候。
那一次,父皇也露出了这样的眼神,然后平王满门上下百余口全被梁帝下令诛杀,那一天空气中似乎都弥漫着血腥味,刽子手的刀刃几乎都要砍卷刃了。
梁帝登基的时候,太子还不记事,虽然梁帝偏爱淑妃,但是有云家在背后撑着,梁帝对中宫的待遇也从未缺少过。
那一次,太子是真正见识到了梁帝的无情。
只不过,太子从未想过,这样的无情有一天会落到自己身上。
“那个蠢货,朕当年真是瞎了眼!”
梁帝回到淑妃宫中,依旧是满脸的怒意。
当初他求娶云氏嫡女为正妃,不仅是看中了云氏一族手上的兵权,也因为云家嫡女在京城之中颇有贤名。
可是,这些年相处下来,除了早些年还在王府的时候,云氏能够帮他处理府中事务,拉拢人心之外,等云氏成为皇后之后,所作所为是一年比一年没脑子。
梁帝对皇后已经失望到了极点。
“陛下。”淑妃亲手捧着托盘婷婷袅袅的走进来,快四十的人了,在梁帝眼中却和二十年前没有太大区别。
淑妃将百合银耳粥端到梁帝面前,劝着梁帝吃了几口,这才开口说话。
“陛下,云姐姐本就是云家嫡女,这种情况下云姐姐也难做。”
“再则,陛下也要考虑几个孩子啊,尤其是庆安和九皇子,庆安体弱,九皇子又年幼。”
淑妃神情温婉,劝说着梁帝为几个孩子多考虑考虑。
“嬗儿,朕知道你心地善良,但是皇后落到今天的地步是咎由自取,此事你就不要再管了。”
梁帝看着自己最心爱的人,心中生出几分宽慰,还好有嬗儿在他身边。
对比之下,梁帝对于皇后更是心生厌恶,连带着皇后所生的几个孩子在梁帝眼中也都是不足之处。
梁帝哪怕是心怀怒火,但是依旧对着淑妃温言安抚了几句这才离开。
待皇帝走后,淑妃坐在那里,看着皇帝留下的茶杯,眼中的神色莫名。
“娘娘,福王殿下进宫了,而且似乎是在言谈中触怒了陛下,现在被陛下罚跪。”
没有过太长时间,淑妃就看到宫人急匆匆的前来报信。
淑妃听到这个消息,不仅没有着急,反而似乎是松了一口气。
前半生她的确比不上皇后,但是只要有陛下的偏爱,有一个聪慧的儿子,她倒要看看皇后后半生是怎么输的!
明明她才是和陛下青梅竹马、心有灵犀的爱人,如果不是因为云氏一族的权势,她何至于成为今天这个样子?
淑妃、淑妃,再高的位份,再大的宠爱,可仍旧是宫中后妃中的一员,而不是能够和陛下并肩而立的那个人。
“看天气快要下雨了,让人准备好驱寒的姜汤和化瘀的伤药。”
淑妃当然心疼自己的儿子,但是跟在梁帝身边几十年的时间,她也知道这个时候梁帝最想要看到的反应。
淑妃很欣慰她的儿子不用提醒就知道怎么做最合适。
梁帝下定决心之后,动手的速度也格外的迅疾。
还没有等任何人反应过来,禁军就已经控制住了整座京城。
等云家接到皇后被夺走凤印,太子被禁足东宫的消息的时候,云家整座府邸也已经被大军围住了。
云玉宁站在梧桐树下,看着飘落的叶子,眼底隐隐有着几分哀愁。
“小姐怎么又出来了,外面起风了,当心着凉。”
云玉宁撇开身边侍候的人,才一个人在树下站了一会儿,就看见侍女拿着厚厚的斗篷跑过来。
“老夫人院里的人刚刚来过,送过来不少布料首饰,听院子里的姐姐说那些很多都是御赐之物。”
小侍女是前不久新选上来的,还没有被这沉闷的规矩压住性子,声音中还带着几分活泼。
云玉宁听着小侍女叽叽喳喳的声音,眼底的哀愁散去了一些。
她并不打算把这个小侍女带入东宫。
只是,想到前些时日皇后下发的懿旨,看着满府上下兴高采烈的面容,听着祖母、父亲还有嫡母一遍又一遍的告诉她,她是云家的女儿,进入东宫之后虽然不是正妃,但有皇后在宫中不会有任何人敢小看她。
而且,云玉宁需要尽快怀有身孕,尽量生下太子的长子。
云玉宁承认,云家锦衣玉食的将她养大,不管是长辈还是兄弟,都待她极好。
为云家付出似乎是她应当承担的责任,云玉宁曾经也认为自己有这样的准备。
可是,为什么在听到祖母、父亲和母亲那样说的时候,她的心中还是非常难受呢?
71/103 首页 上一页 69 70 71 72 73 74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