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赶忙让李梁和王氏他们换了身齐整的衣服,李耀安自己也收拾收拾,顺便催促还在打扫院子的李莲华也去换身衣服。
也幸好,他们家是在村尾,等天使带着圣旨赏银到的时候,李耀安一家也收拾好了。
天使先是观察了一下李家,穷,是真的穷。
住的还是茅草房,就是这身衣服,见着也像是往年的。
今年太忙,王氏忘了置办冬衣,一家人穿的去年做的冬衣。
再看这跪在地上的一家四口,没有一份看起来圆润些的。
这真是妥妥的误会,主要是他们一天到晚的忙着搞钱。
天使站在香案前,高声念了圣旨内容,大概意思是感念李耀安的上书,警醒世人云云。
然后由天使的一个跟班太监,将黄金一百两给了李梁拿着。
天使则郑重地将圣旨给了双手高高举起的李耀安。
“好了,起来吧。”天使颁了圣旨,就想赶快回去了。
毕竟这大冬天的,挺冷。
李耀安带着李梁等人站起来,客套问了天使几句,要不要喝杯茶再走之类的。
收到了理所当然的婉拒,李耀安就从李梁那里拿了十两黄金给天使。
“天使辛苦了,各位公公也辛苦了,这是小子的一点心意,还请天使不要嫌弃。”
见李耀安人看着虽小,却这么上道。
天使也露出了,到达李家村的第一个笑容:“哎呀,李秀才客气了。李秀才的名字如今可是在朝里人尽皆知了,往后必定青云直上!”
天使收了银子,就带着人走了。
等天使带人出了村口,族里的人才带着老族长过来。
第78章 奉于祠堂
一群人涌入小院,但都纷纷给老族长让了路。
老族长颤颤巍巍地走过来,伸手想要触碰圣旨,但又有些迟疑。
李耀安直接将圣旨塞到老族长手里道:“您选个吉日,咱将圣旨奉到宗祠吧。毕竟这圣旨上的功劳,是属于我们整个李氏一族的。”
老族长展开圣旨,眼泪滴落,他已垂垂老矣,不知哪日风吹灯灭。
今日有幸见证宗族之荣耀,是他做族长以来最为荣光之事。
老族长身边的其他族老虽也有些激动,但都还能克制。
纷纷说着,快找人算日子之类的话。
谁能想到,仅仅几年时间,他们就看到了宗族兴盛的希望。
他们这把老骨头,以后到了地下,可有得说了。
圣旨,老族长还是还给了李耀安。
让他收好,说算好吉日再由李耀安送到祖宗面前。
李耀安这时又道:“阿爹这赏赐下来的黄金,既然是族里的功劳居多,咱们就用在族里吧。”
“各位长辈你们看,这样安排是否可行?”
“首先,族学优秀的学子若考了童生,必定需要另外找私塾或者学院。”
“他们的束脩,我们族里可以负责供养几年,降低他们的压力,让他们专心读书。”
族中之人都点头,这是好事,人人都有机会的。
“其次,我们需要再建一座院子,叫妇幼院。”
“用来收容族里和离回来却无家可归的女子,还有族里无父无母的孤儿。”
“他们的吃食穿衣等,族里可以帮着安排,但他们同时也需要付出劳动,族里不能养闲人。”
众人再次点头。
“最后,咱们需要再买些良田,作为族田。产些粮食,供给族里一些孤寡老人。”
等以后族里的钱,再多些,可以再建一座院子,作为松寿堂。
将族里的孤寡老人都收容进去,方便族里照顾。
众人听了,更觉得好了。
就这样,一百两黄金,除了给天使的十两黄金,其余九十两黄金全部都用于了族里。
众人渐渐散去,一家人回到堂屋。
圣旨放在桌子上,李莲华时不时戳两下。
王氏轻轻打了她的手背几下:“欠收拾呢?”
李莲华立马乖乖坐好。
李耀安笑着道:“阿奶他们除族了,咱们也不用藏着掖着了。”
“咱们明年请人重新修建一处院子吧,我明天就去画图稿。”
“以后咱莲华出嫁,大哥娶亲,不至于太丢脸才是。”
李梁捏了捏眉心,点了点头道:“每年的孝顺银子还有粮食,照常给吧。”
李梁没想过老李家除族了就不给奉养了,毕竟老李家还在村子里呢。
就是他们李氏一族,在村子里占了大半的地方,这也不是他们一族全部占有。
没权力赶老李家走,仅仅只是划去了关系。
他们对父母该尽的义务,还是存在的。
李耀安点头,李莲华无所谓。
王氏轻轻叹了一口气:“唉,你大哥现在也不知道在哪里,过了年就快二十岁了。这几年也不回家,我写信都不知道要写去哪里?”
李耀安道:“写到辽远大师所在的皇觉寺吧,他们肯定会回皇觉寺的。”
王氏一听,觉得对。
立马就要让李耀安,给她拿纸笔。
“阿娘,我们先做饭吧,我现在可饿了!”李莲华拉住王氏,王氏看了看天色,才觉得自己也有些饿了。
第二天早上,王氏拉了李梁去县城,说是置办年货。
李莲华则约了同族的几个姐妹,去县城逛街。
李耀安在家里,画图稿。
他们家现在先建一座院子,选位置稍微宽一些的空地,将地都买下来。
等以后考上举人了,院子就可以扩建,再多建几个小院子。将来大哥回来了,娶了媳妇,有专门的院子,会更好些。
再给莲华留个小院子,就算她以后出嫁了,也总有回来的耍的时候。
李耀安先画了当前要建的院子,再将以后要建的院子整个雏形给规划好。
简单收工,李耀安认命地先去做饭。
几个出去逛街的人,还没有回来。
在家的李耀安希望他们回来就有饭吃。
王氏和李梁回来的时候,是坐着租借的牛车回来的。
整整一牛车的东西,其中光是成衣就有好几套。
有些成衣是直接在练红裳自家铺子里买的,有些则是逛街的时候,看到好看,在别家铺子买的。
每个人都有三套,王氏还给李莲华置办了些嫁妆。
简而言之,就是看上了什么,就买什么,弄得李梁很是劳累。
这比以前,他做中人的时候,到处带着客人看房都累。
李莲华在王氏他们后面到的,有些狼狈:“阿娘啊,我们姐妹几个,远远看见你们。喊了好久,你们都没有听到。”
“我们想搭个车,愣是没追上你们。”
王氏拿出袖子里的帕子,给李莲华擦了擦脸:“就算你们追上,也坐不下,今天买的东西太多了。”
“你快来看看,阿娘置办的这些,喜不喜欢。”
几日后,一大早,李耀安就起来了。
今天是圣旨入祠堂的日子,可不能耽搁。
拿出一身新衣换上,整理好自己的头发。
李耀安洗漱后,吃了王氏准备的早点,带着圣旨,前往祠堂。
祠堂门口众族人皆是穿着整齐,站在祠堂两旁。
李耀安双手捧着圣旨,一步一步从族人中间走进祠堂。
进了祠堂门,李耀安双手捧着圣旨,跪在祖宗牌位下。
老族长,站在祖宗牌位下,高声道:“今有......”
说了一大堆,介绍了圣旨的由来,又称赞了族里子弟的功劳。
在李耀安的双手发酸的时候,老族长终于接过圣旨,供在祖宗面前。
就这样,李氏一族的第一道圣旨,已呈于祖宗面前。
李耀安站起来,对着祖宗牌位行礼,族人纷纷跟着行礼。
这场不算太大的仪式,郑重地结束了。
接下来,大家该迎接过年的热闹了。
第79章 开年就要剿匪!
今年因为老李家除族的原因,李梁一个人将该给老李头和老吴氏的孝敬都给了过去。
李荣自老李家除族后,就一直在纠结,到底要不要再和老李家那边往来。
赵氏拉着他,让他不要再去老李家那边,应该去和李梁那边搞好关系。
他们家柱子现在可是在族学读书的!
为了自己儿子的未来,李荣不再去老李家,就连该给的孝敬都没有拿过去。
在除夕的那天中午,李荣带了自己的家人来了李耀安家,还带了些鸡蛋和肉。
看见李荣和赵氏讨好的脸,李梁终究没有还是让他们进了院子。
他们四房和二房之间的相处,客套了很多,没有了以往的亲近。
李槿华拉着李莲华的衣摆,看见这个从小就很照顾她的姐姐,已经十二岁的小姑娘,就想着离她近一些。
“莲华啊,你带槿华去你屋里先玩一会儿,等吃饭的时候,娘叫你们。”王氏笑着让两个小姑娘去玩。
赵氏也不好在二房喊李槿华去干活,自己跟着王氏去了厨房。
李梁和李荣因为天冷的缘故进了堂屋。
李耀安一个人待在房间里,抄书练字。
李槿华跟着李莲华进了李莲华的屋子,二房这边虽然住的是茅草房,但是屋子里摆的东西却很齐全。
李莲华的屋子里有梳妆台,梳妆台上甚至摆着一个铜镜。
除了这个梳妆台,还并排放了一张小书桌,书桌上摆放着笔墨纸砚还有基本书籍。
“莲华姐姐......有一件事,我想.....问问你。”李槿华说得很是支支吾吾,想来问的问题很是难以出口。
李莲华却很豪爽,直接说:“问吧。”
李槿华紧紧盯着李莲华道:“我以后会不会像雪华姐姐那样呢,为了弟弟被爹娘.....卖了?”
李莲华倒是不惊讶,李槿华会这么问。
以前李槿华是四叔四婶唯一的孩子时,自然千好万好。但当她有了弟弟后,四叔四婶最重要的孩子,就不是她了。
可能四叔四婶不会做得像大伯大伯母那样,但李槿华以后的婚事估计也是价高者得。
李槿华见李莲华不说话,连忙说:“对不起,莲华姐姐,我不该问你这个问题。你若是不好回答,就不用回答我的。”
李莲华却笑着,拍了她的头一下道:“你个呆子,不是有人在这种情况下,救了自己了吗?”
李槿华恍然大悟:“李招娣!”
李莲华拉着激动的李槿华坐下道:“对,就是李招娣。”
“她阿奶他们不是也想卖了她吗?但是她豁得出去。”
“咱们族里的族长和族人现在为了我们一族能兴盛,会管束族里的婚嫁之事。”
“若是以后你觉得你爹娘给你许的婚事不对,大可以找族里帮忙。”
“要记得自己保护自己,自己珍惜自己,知道了吗?”
李槿华重重地点了点头,李莲华则笑着拉她去铜镜旁,将自己以前的头花拿出来,给李槿华戴上。
在两人说说笑笑的时候,饭菜也好了。
不知道李梁和李荣说了些什么,当天下午,李荣将该给老李头和老吴氏的孝敬送了过去。
年后,李耀安在王氏他们不舍的目光下,骑马回了永熙府。
一到永熙府府衙,李耀安就发现气氛不对。
拉了个衙差询问,才知道是杨知府在紧急点兵。
说是永熙府槐花县的一个小山村里,来了一群匪徒,杀了好几个百姓,槐花县知县来求援了。
李耀安想着先把马栓回马厩,再去看看情况,结果就在马厩那里看到了准备骑马出府的杨知府。
杨知府看见李耀安,笑容一下灿烂不少。
给他的书童使了个眼色,李耀安就被按在马上,跟着出了府衙。
李耀安以为这事,他不用掺和的!!!
一脸懵地被带走了,出了永熙府的城门。
城门外已经聚集了一千府兵,这些府兵直接由杨知府指挥。
府兵前面,杨西宁和杨西定都是一身劲装骑在马上。
朝气满满,气势汹汹。
和风尘仆仆赶路回来的李耀安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西定、西宁,你们待会儿带一百人保护好李耀安,并找出匪徒抓的百姓,救出他们!”杨知府穿了自己的官服,只在官服外面套了铁甲。
这样可以取信于当地的百姓。
“哼,也不瞧瞧这永熙府试谁的地盘,敢来我这里闹事,简直找死!”
“出发!”杨知府终于能带兵出征了,虽然只有一千人,虽然征讨的是一些匪徒。
但这也是他这几年来,头一次能带兵出击。
别提有多兴奋了!
天天围着那些文书文字,又不能有一点点疏忽,简直太让人伤神了。
这边有多兴奋多激动,那匪徒那里就会有多惨。
这些匪徒是在过年之前,被其他匪徒赶出来的,也不知道是哪个坏心眼的,告诉他们,说是永熙府是个好去处。
他们这些匪徒就被忽悠了,急吼吼到了永熙府,抢了百姓的粮和人,占了山头。
杨知府带着人,先排了斥候去打听,并摸清上山的路。
在路上就分发了武器,李耀安分到了弓箭,还有杨知府贴心赠送的匕首。
李耀安认命地接过匕首,看着杨知府的眼睛像是死鱼眼。
新年头一次,情绪控制不住,仍然献给了杨知府。
杨知府当没有看见。
要说这次为什么带李耀安,纯属杨知府脑袋一热。
看见李耀安,就想让他干活。
等人被他带出来后,还给自己找了不少理由。
你看,李耀安身为一个秀才,以后肯定会往上走。
他带他剿匪,提前让他熟悉以后可能会接触到的,那不是很好嘛。
再加上,待会儿剿匪后安抚百姓之类的事情,也可以丢给李耀安做。
简直一箭双雕!
到了槐花县,槐花县的县尉已经带了二十来个人等在那里了。
由槐花县县尉带路,一行人用急行军的方式前进。
到了距离小山村还有二里路的时候,杨知府派出去的斥候来汇报。
说是目前匪徒在山顶上,大概有五十来号人。
那这如果只有五十来号人,直接封了山路,围上去就行。
现在他们需要分成二十人一组,分批从各个山路悄悄上去!
29/66 首页 上一页 27 28 29 30 31 32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