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办法,李耀安只好一边讲,一边出题给大家做。
第90章 书院喊你去收麦
成绩出来的那天,有人欢喜有人愁。
乙班有十二个人降到了丙班,剩余三十人留下。
李耀光这次可不是以最后一名的成绩留在乙班的,是以倒数第三的名次留在乙班的!
这对他来说,就是一个新的成绩。毕竟每逢考试,他不是倒数第一就是倒数第二。
这很打击他的自信心的,因为这个,他高兴得多吃了一碗饭。
算数这门学科,在这次考试后正式加入了众学子的学习中。
李耀安整理了一些简单的算数题,拿给了童秀才。
童秀才经过钻研后,又给族学的学子加了算数。
李莲华那边也跟上学习,由李莲华教给族中的女孩子。
近些年来,族中的婚嫁越来越好,甚至周围的村子有传言,要娶就娶李氏女。
毕竟李氏女识字,还有一些手艺。教导孙子辈或者给家里添些家用,都很是不错。
可惜的是,不好欺负。若是有丈夫殴打妻子的,那是别想好。
要不是被打回来,就是等着和离,就是李氏女生下的孩子,也是能带走的都带走了。
更可恨的是,带走的孩子都改了李姓!
若是自家族里能出面调和还好,若是不能,自家一家人怎么和人一族的人斗。
最好的情况无非就是要些银子,写下契书,断绝和孩子的亲缘。
所以奔着过好日子的人家,就很希望娶李氏女。
那些心里有鬼的,就敬而远之。
李氏女因为有族里撑腰,加上本身认字有能力养家。
只管在婆家好好过日子,上敬公婆,下抚孩子。
让李氏女的贤名,越发被传扬出去。
这次的算数,族里一些寡居的女子听说了也跟过来学。
学好了,就等着李梁安排去做族里的生意。
李氏一族的女子可谓是一些点点星火,她们的恣意、自由、无畏,感染了一些其他女子,让她们的生活渐渐从麻木中挣脱。
十月的时候,书院又玩起了新花样。
院长让书院的众学子去收麦!
王朝觉得,这些都是针对他的!
好不容易,算数有了起色,又要去收麦。
这是要让他好不容易养起来的肥肉,继续消灭下去啊!
他躺在床上不愿意起来,李耀光小时候虽然也收过麦,但也是很小的时候,帮着抱一些到田埂上啊。
他到现在还记得小麦扎在皮肤上,是一种多么痛的领悟。
李耀明拿了药膏子出来,又翻找出一身旧衣服,完全就是一副准备好下地收麦的准备了。
李耀安也找了套衣服,再找了几根绳子,用来绑住袖子,避免麦子进入衣服里。
递给了李耀明两根,又分别给了李耀光和王朝,笑着道:“估计等我们收完了麦,还得写文讲述收麦的感悟呢!”
这次李耀光也绷不住了,和王朝一起哀嚎一声,躺倒在自己床上。
就算再怎么不情愿,众学子也收拾好了自己。
跟在众夫子身后,下了山。
有些富家子弟或者没有干过活的农家子弟,准备有些不充分。
但没有任何人提醒,就连夫子也没有提醒。
这就是要让人去受罪的,让人长记性的。
问为何一些农家子也不懂,并且害怕去收麦。
那就是和李耀光一样,开始读书后,家里人总说,读书人不用下地。
但他们这些生在农家,又没有下过地的人,却是很清楚秋收的辛苦。
一行人来到一大片田地外面,风吹麦浪,诗意满满。
可谁都没心情做一首诗来纪念,因为这麦田一望无际,不知收完要多久。
众学子还以为,就今天一天的,看来他们真的低估了院长的决心!
罪魁祸首,谁都不知道居然是永熙的杨知府!
就是他写信给周夫子的时候说,读书人不懂百姓的苦,满嘴只有仁义道德。
本来只是杨知府和周夫子之间的互怼,结果周夫子却觉得对,然后去找了院长。
经过众夫子和院长的商谈,才有了现如今看见的满地金黄麦浪。
书院还很贴心,专门找了个大夫跟着,周夫子还跟李耀明打了招呼,若是有人不对,大夫看不过来,就帮帮忙。
众学子只得认命,根据院长的划分,以宿舍为单位去收麦。
“李耀安,你就在后面收拾吧。我们三个年龄比你大,我们三个来收!”王朝拍了自己胸脯,决定让李耀安做轻松一些的活。
李耀明和李耀光也觉得这样安排好,赞同地点点头。在夫子那里领了农具,弯腰收麦。
李耀明干农活的速度,比以前更厉害。一个人割到前面去了。
李耀安就在后面将麦子扎成一把一把的,方便运输。
李耀光不服输,也提高了速度,剩下王朝坠在最后面。
“不好了,刘衷晕倒了!”有人高喊,大夫立马跑过去。
这才刚开始,就有人晕了,也不知道是不是装的。
五天后,众学子都黑了一个度,一双手也布满了薄茧。
果然在收完麦子后,被要求写文章。
这次各个写得真情实感,那些惯会堆砌华丽词藻的,也朴实了些。
第91章 燕州清河府
秋收过后,日子就渐渐过得快了起来。
距离李耀明的婚期就越来越近了。
崔念念的老家在燕州清河府,李耀明需要去那里亲迎。
将崔念念接到清江府之后,崔念念再从清江府的崔宅出嫁。
李耀明接亲是族里的一件大事,毕竟崔氏旁支还是崔氏,对他李氏一族来讲,接触到崔氏是一件很了不得的事情。
老族长更是打起精神,招了族老们一起商量。
一群老人在祠堂外面,你一言我一语的。
李梁就在旁边帮着添茶递水,偶尔接个话。
最后敲定,从族学中挑选二十个男丁,再从青壮中挑选二十人跟着一起去。
老族长甚至打算亲自跟着去,被众人给拦了下来。
后面又商量起其他的,其中一个族老说:“要跟族里的女子们说清楚,到时候要去耀明家帮着布置才是,可不能让崔家小看了我们。”
另外一个族老道:“道路得重新平整一下,还要把道路两旁的杂草给清一下。人崔氏来,肯定是坐马车的,一颠一颠的不像话。”
“哎呀,还得让族里织坊的给族里每一个人都做两件衣服才行,可不能让人瞧不起!”
七嘴八舌的,李梁跟着附和,后来见他们越说越多,干脆去了族学借了笔墨纸砚,记了下来。
还没有到腊月,他们就组织着族里的人开始忙碌了。
云清书院这里,李耀明跟着李耀安的学习方式,追赶着进度。
因为明年李耀明就会跟着李耀安他们一起去尝试,考取举人。
李耀光则有些遗憾,不能跟李耀明他们一起去燕州,他也要准备接亲。
“到时候,王朝你一定要来,请柬我可是一早就写给你了。”李耀明他们在睡觉的时候,一起聊天。聊到婚事,李耀明就再次邀请王朝。
“还有我成亲,王朝你一定要来,记得带礼物啊。”李耀光连忙跟着说,还讨起了礼物。
“耀安,你给我画一幅画吧。你的画又值钱,又体面 。”
“耀光就给我做些药丸子,以后我遇到什么事,好用。”
李耀明听了,好笑道:“什么人在成亲的时候,要药品做礼物的?”
李耀光可没那些忌讳:“我不管,你做的药丸子,有些时候是能救命的,这比什么礼物都要重要。”
李耀明无奈,只得答应。
腊月二十一,李氏一族目前最浩大的接亲队伍集合了。
李梁特地在清江府租了二十辆马车,载李家再次添加的聘礼还有去迎亲的人。
浩浩荡荡,热闹不已。
爆竹的声音将小吴氏引出门探看,长长的队伍深深刺痛着她的眼睛。
可是因为李家村中众人的无视,小吴氏曾经不可一世的笑脸,早就被磨没了。
她的儿子李耀辉年后就是十二岁了,不会下地,也没有机会读书。
在大房带着老李头和老吴氏走后,她去老族长家哭求过,可到底还是没有求得老族长一丝不忍。
她和李为两个为了生计,只好自己种地收粮,可因为以前偷懒,现在种地都不怎么会,全靠偷看别人怎么做,才勉强种好。
小吴氏原本有些白胖的身体,也开始有了黑瘦的痕迹。
李为现在除了种地,就是在家里骂娘。
老吴氏和老李头就像不要他们六房了一样,到了县城就没有回来看过。
有一次在县城碰见高氏,只见高氏戴着银簪子,穿着绸缎的衣服,好不风光。
“娘,我饿了,我想吃鸡腿!”李耀辉揉着自己的眼睛出了房门。
“吃!吃!吃!就知道吃!”小吴氏还没有开口,去看了热闹回来的李为却先开了口。
“你个小兔崽子,读书不行,干活不行,就惦记着好吃的!老子想靠着你,当一回老爷,有奴仆使唤简直比登天还要难!”
小吴氏见自家男人生气,也不敢去触这个霉头,只能看着李耀辉被骂。
“学了那么久,连个童生都不是。鸡腿就不要想了,吃了早饭赶紧给我读书去!”李为给李耀辉讨了几本书回来,每天就逼着李耀辉看书。
李耀辉也不敢反抗他爹,只得应声去吃早饭了。
小吴氏倒是真宠李耀辉,鸡腿没有,中午的时候,给李耀辉单独煮了一个鸡蛋。
李耀明这边,李耀安是肯定要跟着一起去迎亲的。
他们坐马车到了清江府后,就乘船北上去燕州。
他们一行人在船上过的除夕,他们从船家那里买鱼做了一顿鱼肉饺子。
李耀安还被众人拉着吹了一首欢快的曲子,迎着冬雨,使船里的气氛更加热闹。
经过十一天的船上生活,一行人终于到了清河府。
清河府的码头,停靠了很多船只。
人来人往,车来货装的,一看就比清江府要繁荣很多。
第92章 亲迎
一行人刚到清河府码头,就有崔氏旁支的管事,过来搭话了。
“各位可是清江府李氏一族?我是崔家的管事,特地接了老爷的命令,来这里等候诸位。”崔氏旁支的管事,穿着体面。
说话的语气也是带着热情,不显得谄媚,也不显得有自傲瞧不起人的意思。
甚至对着他们躬身行礼,这让跟出来的李氏一族的人,有些无措。
他们大多是在地里讨食吃的,也就这几年,才有了些改变。
所以他们对现在这种情况有些反应不及时,哪怕心里曾告诫过自己别丢人。
李耀明赶紧上前来,微微回了一个礼,既不显得没礼貌,也不会让人认为他在讨好一个崔家的管事。
“我们是清江府李氏一族的,感谢崔伯父特地派人来接我们,辛苦管事这么冷的天,还在这里等我们。”
崔家管事见近前的人,长得颇为俊朗,一身气度也很是不凡,身上更有点点药味,便笑着道:“想来您便是我们的姑爷,辽远大师的高徒李公子了。”
李耀明点头,两人寒暄了几句,崔家管事就带着李氏一族的人进城。
李耀安在下船后,就租了牛车。
在李耀明跟崔家管事寒暄完后,就组织着族里的人将聘礼给装上牛车。
他们进城后包下了一整家客栈,婉拒了崔家提供的院子。
众人在客栈里吃了饭,就好好洗漱了一番,保证明天的迎亲绝对不丢人!
第二天一大早,李耀明穿上了新郎服。
这新郎服是李耀安给画的图稿,王氏和李莲华一针一线给缝制出来的。
配上族里给准备的千层底的鞋子,李耀明长身玉立地站在那里,一眼看去,就让人心生喜悦。
李耀安让人给李耀明拿了早饭,就急匆匆去忙其他的事情。
指挥着人将李耀明的马检查一番,刷刷毛,喂点草。
又将聘礼给清点了一遍。
这些聘礼是后来王氏再次添加的,那次定亲后,王氏始终觉得给崔家的聘礼薄了。后面又给添加了几大车,虽然里面的绸缎布料,家具糕点都是族里做的。
但王氏还拿了钱,去置办了一些上得了台面的文玩珠宝。
在昨天崔家管事回去的时候,李耀明就将这后面添加的聘礼单子给了他一份,让他带回去给崔父。
李耀安感觉自己的腿都要跑断了,昨天让客栈掌柜帮忙联系的在迎亲队伍前吹吹打打的人,也来了。
李耀安赶紧迎过去,跟领头的人交涉。
然后清点了一下族里来人的人数,确认所有人都到齐了,什么都准备好了。
在吉时的时候,叫了李耀明骑上马,一行人往崔家去。
本来组织安排这些事情的,应该由族中派一个长辈来。
人选还选定了李荣,但老族长却坚决将李荣留了下来,让李耀安去组织安排。
没办法,老族长在这一点上太过坚持了。
李荣本来听到族里让他跟着去迎亲,觉得族里即将要重用他,都高兴得要马上答应下来了。
哪知道老族长看不起他,生怕他安排不好,还仗着身份拿乔。
迎亲路上,街上的行人,让开了路。
街上的人们议论纷纷,没有急事的都跟在后面,想瞧瞧热闹。
崔家的大门,很是高大。
此时正门大开,崔父派了崔念念的兄长,带了人在门口迎接宾客。
吹吹打打的声音传来,那个传说是辽远大师弟子的李耀明,将要来迎娶他们崔氏的女子了。
随着迎亲队伍走近 ,崔氏一族的男子还有一些少年纷纷拦在大门口。
要李耀明出一首催妆诗,李耀明将自己早已备好的催妆诗朗声念出:
“娇羞不肯下妆台,侍女环将九子钗。”
“寄语倦妆人说道,轻施朱粉学慵来。”
众人拍掌叫好。
崔家这边又拿了弓箭过来,要求李耀明射中八十米开外的靶子。
这是没打算怎么难为人的。
李耀明接过弓箭,正中红心。
后面又考了些四书五经,主力就变成了李耀明加李耀安,不管崔家出了什么题,他们都能答对。
崔家那边有人被激出了胜负欲,出了一道经典的鸡兔同笼算数题,自然也被李耀安轻松回答了。
34/66 首页 上一页 32 33 34 35 36 37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