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言情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email protected]举报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5

鸳鸯佩——顾青姿【完结】

时间:2025-02-16 17:15:47  作者:顾青姿【完结】
  杜从宜问:“北方一直往北,能把辽金驱赶到关外吗?”
  赵诚玩笑:“历史的必然性,就是定都北京。”
  杜从宜听的不以为然::“他不一定有大明的气象。”
  赵诚:“但他不比朱家人逊色,此赵宋,非彼赵宋。他是有些雄心在的。”
  至今等着决战后,动税制。伺机蛰伏的人才是大患。
  杜从宜对这个王朝一点都不客观。
  “那不照样北方开始丢了,北方少数民族照样会南下,谁能挡得住?那些天天弹劾人的相公们吗?”
  赵诚:“放心,天下不会乱,民生多艰是常态。但凡能改善一些,百姓就会好过很多。”
  杜从宜:“我很不喜欢谈起这些,我能做的很少,我的专业窄到,都没办法给任何提供帮助,我只会做那点生意,但是和你的木材和商队生意比起来,只算是毛毛雨,你说我为什么会来这种地方?”
  赵诚了她耳边的头发,轻轻笑了下。
  他一米八几的大个子将她整个人笼在怀里:“可能是,让你来陪我吧。我一个人太寂寞了。”
  杜从宜白他一眼,挣扎着要走,他死命抓着不放。
  论力气,杜从宜根本不是他的对手,两个人之间还差着年龄,她就更不是他的对手了。
  八月过了已经在等秋收了,赵策看了北方的折子后,带着人去了后苑登高北望。
  只有宗瑞和赵诚跟在身侧,汴京城地势局促,赵策眺望着北方,问他;“你觉得黄河结冰开战合适,还是未结冰开战合适?”
  “都可。”
  赵策:“你觉得,北方哪里设坚城踞守,才定能北方?”
  赵诚不确定他是闲聊,还是想听真话,所以沉默不语。
  赵策很懂他的顾虑,直接说:“只管说,信口开河都可以,让朕听听你们的想法。”
  赵诚:“骑兵怕水,但结冰不结冰,只是挡一时,不能改变大局势。拿下晋阳以北在手,就不惧怕太行山以东平原。过了滹沱河,一路往北,争取踞守燕都、蓟城一带,将辽金驱入漠北,挡在关外雪山丛林里,踞关而守。”
  赵策扭头看着他,目光如炬问:“然后呢?”
  赵诚:“迁都。”
  赵策两眼一眯,什么都没说,转身望着北方,气氛突然就冷了。,
  宗瑞听的两眼一睁,人都麻了。
  官家前几日才刚写的迁都。
  赵若甫又一次和官家想到了一处。
  赵策:“我去过燕都,当年先帝驾崩,我就在北方前线,燕都是个好地方。”
  “确实有龙兴之气。”,赵诚毫不意外说。
  南北融合,是历史的必然。
  赵策点点头,却在此刻生硬改口问:“你们家老夫人如何了?”
  赵诚:“好些了。”
  赵策笑笑,摆摆手,让人退开。
  他一个人在山顶的亭子里坐了一下午,连宗瑞都被打发到山下不准靠近。
  宗瑞和赵诚唠叨:“你怎么敢有这种想法?迁都,那是多大的事,你知道吗?”
  赵诚:“能有多大?比祖宗社稷还大吗?”
  宗瑞直接语塞了。
  论喷人,宗瑞不是赵诚的对手。
  赵诚只是和赵策讨论,他不参与朝政,不参与文武之间的斗争,尽管这样,依旧一直有御史台的人弹劾他,他也不当回事。
  赵策后来不再频繁出卖他,反而愿意和他私下里闲聊。
  所以他也愿意和赵策讲一讲历史的必然。
  汴京城确实不适合做国都,单单黄河水患,都治不了,四面平原,无处可守。
  汴京城地处平原,而且太过逼仄,不是国都首选。
  赵诚还在想,赵策怕不是也起了迁都的念头。
第114章 襄阳侯府
  赵策今日看着像是心情不佳,又或者是有些难以决断的事情。一直等汴京城上灯,赵策都在亭子里不肯下来。
  宗瑞急的在赵诚眼前团团转,赵诚被他晃的眼晕,问:“你若是实在急切,就上去问问。”
  宗瑞长呼了口气:“你跟我一起去。”,赵诚都听笑了,但也为了早点下班,跟在宗瑞身后,硬着头皮上楼。
  赵策见两人上来,问赵诚:“你看看汴京城繁花似锦,你就不留恋?北方苦寒,你觉得大家能习惯吗?”
  赵诚老实答:“各有所长,北方夏季凉爽,冬日寒冷,但因为新城,所以更适合新政,和新的人。人多了自然就习惯了。”
  不要小看了人的适应能力。
  赵策笑着点点头,什么都没说,只是伸手拍拍他肩膀。
  “若甫二十岁了,若是当年好好读书,朕定然点你做状元。”
  赵诚:“臣愚笨,不是读书的料,父亲也不强求。”
  赵策难得不和他抬杠。
  “你父亲学问极好,想必更了解你心思不在书本上。天赋终究不是书上学来的。”
  他这话其实说的是对的,但是让那帮相公们听见了定然会反驳他。
  读书确实看天赋,他自小也不是多勤奋的孩子,只是善于读书而已。
  除了读书之外的社会规则,却都是他一点一点吃亏,学会的。
  人不可能对什么都擅长。
  赵策究竟怎么想的,没人知道。
  反正赵策听了宗瑞的劝告就听话地下楼了。
  赵诚被放回去了,赵策反而一个人回了后苑。
  九月中旬,杜从宜花费了几个月的时间,将汪伯言送她的几幅收藏,全都临摹一遍,然后又送到汪伯言府上。
  对杜从宜的勤奋,汪伯言从来没有怀疑过,她天分好,但是技艺高不够精专是大忌。
  通俗讲,就是她会的多,但都没有达到自高水准。
  汪伯言喜欢她的天赋,也有自己的私心,想把自己的所长教给她。
  妙的是杜从宜的书法也好,所以杜从宜送汪伯言的《吴兴赋》,这是杜从宜临赵孟\的行楷,舒展而小巧,十分灵动。他最喜欢的就是这幅字,他欣赏之后,并且转送给了官家。
  杜从宜的画他也欣赏之后,大部分送了人,只说是自己学生的作品。
  老头也知道给自己学生扬名,收到画的,都是他的老友,也包括官家。
  赵策是真的喜欢杜从宜的画。
  江山万里,那是他的江山。
  所以等杜从宜和陈氏几个人跟着邹氏去襄阳侯夫人府上赴宴时,已经有些名声了。
  邹氏特意和杜从宜说了句;“今日宴会,大多是汴京城贵夫人,夫人们之间闲言碎语,不过是闲趣之谈,若是真让你哪里不舒服,也不必放在心上。”
  杜从宜笑起来,这是怕她又当刺头吗?
  “我记住了。”
  陈氏挽着她:“今日咱两作伴,我也不耐烦和那些贵女们攀比。咱们家的人都不爱攀高枝。”
  杜从宜只是好奇,像高皇后和襄阳侯夫人这样的女人,姐妹两能在汴京城的女眷中搅弄起风云,必然是有本事的。
  政治场里的女人,就算远不如阿武那样的本事,但也能名留青史,算得上是女强人了。何况姐妹两居然要定下下一任皇后的人选。
  若真有人有心争取,必然会去襄阳侯夫人那里拜码头。
  但她见到襄阳侯夫人的时候,还是有些失望,因为此时美艳动人的贵妇人正在发脾气,训斥身边的年轻女子,旁边的人都嘘声不敢吱唔。
  杜从宜远远看到,一瞬间,心里想象的女强人顿时破碎了。
  不过又是一个张扬跋扈的女子,并无多少智慧。
  陈氏反而紧张在她耳边嘟囔:“好大的威风。”
  杜从宜轻笑一声。
  这只能说是,身份地位带来的威风,遇上比她身份尊贵的人,她立刻笑脸相向。
  活在封建等级中的女子,不过因为出身站在了高处,就随意欺辱底层的女性,欺软怕硬罢了。
  邹氏就跟没看见似的,她对谁都一样,甚至都没有几个相熟的朋友,所以邹氏和这些夫人们,也并不亲近。
  襄阳侯府占地极广,进门后马车一直进了院子,在西面院子里才停下,一路过去走了将近半小时。
  后花园有一座三层的景观楼,杜从宜和陈氏跟着邹氏和相熟的夫人打了声招呼,等襄阳侯夫人听说端王府的女眷到了后,立刻让人来请。
  邹氏是个不动声色的性格,领着两个小辈穿行在人群里,围观的人更多。
  襄阳侯夫人的气派快赶上高皇后了,她身边坐着的就是安平郡主,两人齐齐打量着杜从宜。
  杜从宜大约猜到了,尤其看到襄阳侯夫人身后的那个少女。
  真真好笑。
  为了保证皇后出自高家,这么强强联合,且不说赵宋的后宫女人没有权力,就是两汉期间,皇后权力到达顶峰,也不能猖狂成这样,随意打发别人的发妻。
  更何况赵诚还没有攀高枝的意思。
  邹氏打完招呼,还没等陈氏和杜从宜说话,安平郡主就问;“这就是赵若甫的夫人吧?果然生的貌美。”
  杜从宜:“见过安平郡主。”
  那少女好奇打量她,问:“《江山图》是不是你画的?”
  杜从宜没回答,只是静静看着安平郡主,比起襄阳侯夫人,安平郡主更能称得上能力,她沉浮几次,屹立不倒。只是本事没用在正路上,一味奉承后宫女眷,每每到关键时刻,总会被抛弃。
  却还是不涨教训,实在令人唏嘘。
  后面有少女见杜从宜不说话,就喊:“殿下问你话,你怎么不答?”
  她回头静静看着那位出声少女,那少女没想到她这么直白,被她盯着心虚,立刻转头看向问她话的少女。
  杜从宜若无其事转头,意兴阑珊:“是。”
  甚至觉得无足轻重的一句话。
  没想到那少女十分激动:“官家收藏的那副《江山图》是你画的?太厉害了!那你老师真是汪相公?”
  杜从宜已经不想回答了,只是笑笑,没想到那少女直接过来挽着她的手,同母亲说:“母亲,杜夫人的技艺无人能比,她的书画连官家都赞不绝口。”
  杜从宜听的好笑,赵策喜欢,难道是什么不得了的荣耀吗?
  哦,是的。
  赵策喜欢了,那她的画就会立即变得价值连城。
  这么算起来,还是要感谢赵策的喜欢。
  襄阳侯夫人看着女儿扒着杜从宜皱眉叫了声:“阿芙。”
  她少女仿佛看不到此间所有人脸上的表情,依旧笑嘻嘻说:“母亲。”
  然后转身回到襄阳侯夫人身边。
  襄阳侯夫人看杜从宜的目光自始至终都是挑剔的,双方心知肚明对方的目的,只是不言而喻。
  赵诚让麻二去查,蛛丝马迹的查外戚,查襄阳侯府。
  夏季就闹出很多事,侵占田亩、私卖人口,最严重甚至合东南旧党交往甚密……
  襄阳侯夫人和姐姐高皇后一时警醒,不知道是官家警告,还是赵诚报复。
  但两人并不敢真的赌,只好立刻按下了心思,不再试探赵诚。
  安平郡主并不知这些,今日她女儿刘婉月也来了,她便笑说:“月娘也在,你们妯娌几人正好作伴。”
  杜从宜和陈氏听了跟见鬼似的。
  邹氏应了声:“是吗?小六媳妇也在,有段时间没见她了。”
  邹氏说的并不热情,襄阳侯夫人虽然贵重,但邹氏面前也不敢过分拿大:“你们家老夫人好些了吗?”
  邹氏笑眯眯:“劳烦挂念,已经好些了。”
  安平郡主想起上次去端王府不太愉快的经历,并没有和邹氏搭话。
  襄阳侯夫人有心想挑剔几句杜从宜,但又没有人递话头,她看着杜从宜远比女儿成熟的从容,心里还是不自在。
  邹氏领着两个小辈出了花厅,三人各自不言语。
  刘婉月和吴氏在城外结伴避暑,结果吴氏闹出出轨风波,最后殒命。刘婉月因为回城闹着合离,最后不了了之,安平郡主母女仿佛和没事人一样。
  陈氏都忍不住抱怨:“她好端端的,二弟妹却没了,我就不信她不心虚?”
  杜从宜:“好了,不生气。”
  结果身边的邹氏转头看着她两,低声说:“玉娘的事情,不能流出任何风声,记住了。”
  陈氏在邹氏面前,还是很乖顺的。
  “是,我记下了。”
  吴氏是生病去世的,端王府要保证她的体面,人都去世了,所有的一切都烟消云散了。
  杜从宜也没想道在这里看到了老朋友,比如都亭侯夫人,比如杜三。
  马氏很久没有见过杜从宜,后来杜从宜几乎不赴宴,她对杜从宜简直印象深刻。
  而小儿子性情越发乖张,越发一蹶不振。
  端王府的赵诚,早年也名声不显,听说十分鲁直,自从和杜从宜定亲后,步步高升,前程似锦,都传闻她旺夫。
  可见不是空穴来风。
  马氏和邹氏倒是挺熟悉,闲聊几句,马氏问起杜从宜:“你二姐倒是常来府上玩耍,怎么不见你?”
  杜从宜其实还是有些抱歉,当初在都亭侯府里立威,和马氏闹的不愉快。
  马氏这个人不论怎么样,起码人品是没问题的。
  “夫人客气,开年南下一趟,前不久才回来。”
  马氏听后脸色一僵,回头盯着杜从珍,吓得她立刻低头。
  上半年马氏打发她去串门,她次次出门,可杜从宜根本不在家,她只字未提。
  竟然在撒谎骗人。
  杜从珍根本没想到谎话猝不及防被撞破。
  马氏撇她一眼,回头继续和杜从宜说笑:“那改日来府里找你姐姐玩耍,她一个人也闲着。”
  杜从宜:“谢夫人,下次去定然带厚礼登门拜访,顺便给夫人赔个不是。祖母之前还问起,老夫人是否康健?”
  “她挺好的,倒是爱和你们小辈们闲聊。”
  马氏是真的喜欢聪明人,聪明孩子讲话大大方方,干脆利落。
  她心里不禁后悔,当初怎么就因为一张笑脸,选了糊里糊涂的杜从珍。
  若是选杜从宜,说不准她的*7.7.z.l三儿也已经振作,不会堕落至此。
  说什么都晚了。
第115章 赵策的心思
  和马氏告别后,杜从珍并没有跟着马氏走,反而亦步亦趋跟着杜从宜。
  杜从宜余光看到,就和陈氏说:“大嫂到前面等等我我和三姐打声招呼。”
  陈氏说:“我和母亲去亭子里坐坐,你们姐妹慢慢聊,不着急,若是闲聊也可以到亭子里坐下聊。”
  她点点头回头问:“三姐,找我有事?”
  杜从珍捏着手里的帕子,有些忐忑,又或者是难以启齿问:“你会去我们府上吧?”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