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言情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email protected]举报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5

鸳鸯佩——顾青姿【完结】

时间:2025-02-16 17:15:47  作者:顾青姿【完结】
  杜从宜笑笑,她不爱喝陈氏的茶,做了一盏茶的时候,起身去了趟正院。
  她越发觉得无趣,赵诚一走,仿佛把她的精神气也都带走了。
  老夫人搬回了正屋,东厢房里热烘烘的,邬嬷嬷就把花草都半到之前住的卧室里,里面地龙烧的热,花草长的也好,两个老年人凑在一起,还忙忙碌碌的。
  杜从宜跟着老夫人浇花,老夫人问:“这段时间休息不好?”
  她点点头。
  老夫人:“若甫是个稳妥性格,他其实比他二哥成熟。小二走了这么久也没来信。也不知道他怎么样了。”
  吴氏去世后,给赵恒了消息,他只回了句:知道了。
  其余的,多一句话都没有。
  当初赵诚还说,赵恒大约是对吴氏的忍耐到了极点。
  杜从宜也很难为吴氏说话,明明第一次见她柔柔弱弱的,信佛、胆小,小家碧玉。到底是什么样的家庭,让她能把喜欢一个人这种事情,都做到这么绝情,把关系处到僵裂,打杀家里的仆从,眼睛都不眨。
  当时赵诚说,赵恒其实特别心善,你别看他出了门是个公子哥,但从不仗势欺人。
  “二哥在中军帐下,若甫说他会照看二哥的。”
  她扶着老夫人出来坐在罗汉床上,老夫人拍拍她的手感慨:“咱们这一家人,不容易。你们祖父不管事,我这个人,不喜欢恩威太重。一家骨血亲人,媳妇娶进门,就是自家人。我始终相信,孝顺也好,家风也罢,都不在虚礼。可我也不是什么都是对的,我也会做错事。你二哥的事情上,我不也做错了。这是我的一块心病。”
  那是她的亲孙子,杜从宜相信她说的。
  “二哥会想得开的。”
  老夫人摇头:“他想得开,是他孝顺,所以才不怨我。我心里过不去。”
  “若甫常说,一个人的性格是天生的,二哥天生想得开。”
  她总不能说,赵恒身边有了女人。
  家里人都不知道,这是赵恒私下和赵诚说的。
  她不知道怎么安慰老夫人,就说:“您若是不放心,就给若甫写信,让他去看看二哥,回来让他给你回信。”
  老夫人明显也是焦躁。
  杜从宜听的好笑,两个最提心吊胆的人凑在一起了。
第121章 战事
  在开战前一日,赵诚带着吕本中到达真定府,城外已经布防做的差不多了,吕顺旗下有先锋六部,自东向西排开,他的儿子们也都冲在第一线,吕本昌一路上和赵诚炫耀,他二哥如何骁勇善战,十六岁就成名了云云。
  赵诚只是听一听,并不当回事,别小看了这些古人,扬名声比现在互联网人都积极。
  吕本昌见他不以为然,就说:“我二哥和我不一样,他十六岁就跟着舅舅在河间府,他的名声是自己杀出来的,剿匪、和辽人交过手。”
  赵诚:“能在这地方驻守,必定不是凡子。”
  吕本昌:“小赵官人和汴京城的官人也不一样。”
  赵诚笑问:“汴京城的官人是什么样的?”
  “酸气,瘟脚鸡,骑马都不会,就对我们呼来喝去的,爹爹总是陪笑脸,又是送礼,又是送钱。”
  赵诚:“是不好伺候。”
  吕本昌虽然长得魁梧,但是心思很细腻,还是个话痨,和赵诚私下练过几次,有输有赢,他很喜欢赵诚的直爽,尤其赵诚能为武将说话。
  这一点很难得。
  一行人一入城,管城防的人就来查验,转头吕本昌就喊了声:“二哥!”
  远远看去,和吕本昌如出一辙的壮硕的男人,盔甲穿戴整齐,人顷刻间就到了眼前,对面的人对着吕本昌就使劲拍他肩膀,问:“你怎么来了?爹爹呢?”
  吕本昌被拍的呲牙:“爹爹很好,这是汴京城来的宣抚使小赵官人。”
  吕本骏看了眼赵诚,带笑的脸眼可见冷了。
  赵诚看的好笑,看来汴京城的官人们,没少折腾地方的武将。名声已经臭成这样了。
  吕本骏冷着脸,还是过来行礼:“见过小赵官人。”
  赵诚:“不必客气。大战在即,一切以战事为重,我可否看看城防?”
  吕本骏让身边亲军领着赵诚上了城墙,自己则带着小弟吕本昌扬长而去。
  赵诚也不介意,来复反而嘟囔:“这厮好生无礼。”
  赵诚站在墙头,看着翁城,前面的女墙,护城河,一系列的修葺工程已经结尾。
  大战在即,路过的逃难的流民都不进城,听说西面山中开了路,让百姓穿山南逃。
  吕本骏拉着弟弟问:“怎么这种时候,把人打发到军前来了,这是什么意思?”
  吕本昌:“二哥勿怪,小赵官人和别人不一样,他是官家身边的人,是官家打发出来的,而且他也不贪财不乱说话。”
  吕本骏冷哼一声,吕本昌才掏出父亲的书信给他。
  等赵诚从城墙下来,吕本骏已经变了态度。
  赵诚只当不知道,地方老兵油子甚至认中枢的都统制为干爹,朝中有人好当官,这话不假。
  他问:“城中若有什么困难,记得和我说,我联系大名府那边。”
  吕本骏:“就那个沈……”
  他脱口就要骂沈晦几句,又忍住了。
  ”不用,赵大人怎么想起来这里,大战在即,还是随百姓一同南下吧。”
  赵诚笑起来:“我二哥在你营中,可否让我见见?”
  “是?”
  “赵恒。”
  “哦,赵将军。快请。”
  可见赵恒在这里混的不错,都成了香饽饽了。
  赵诚穿过半座城,在北城门附近看到赵恒的宅子,还挺气派,他进了门,前厅有位十分英气的夫人出来,见了吕本骏问:“吕将军,我家将军今日真不能喝酒了,现在都没醒。”
  吕本骏大笑:“我不是来找他喝酒的,这是他弟弟,从汴京城来。”
  那女子猛然看赵诚,一下有些手足无措。
  赵诚温和问:“二哥没醒来吗?”
  那女子呐呐:“醒了。各位请随我来。”
  宅子并不大,但打的很干净,赵诚进了院子听见赵恒问:“谁来了?”
  赵诚回了句:“二哥。”
  片刻就见衣衫不整的赵恒匆匆出门,见了赵诚瞪着眼睛问:“你怎么来了?你来干什么?”
  赵诚歪着头:“自然是来看你。”
  赵恒成熟了很多,扭头就和吕本骏说:“吕将军可不能欺负我五弟,他是个老实人,而且不善饮酒。”
  吕本骏这会儿已经对赵诚没有敌意了,大笑:“你们兄弟慢聊,我还有事,先走了。咱们下次再喝酒。”
  等人一走,赵诚问:“你们是不是交过手了?”
  赵恒:“是,前两日我们出城北上,在鹿县以北的山下,那里有片河谷,在那里和辽人交过手,弓弩手损失不小。”
  赵诚:“辽军装备如何?”
  赵恒面色凝重:“可以称得上兵强马壮,骑兵开路,所向披靡。你若是来宣旨,就早些回去吧,这里不安全,吕本骏不一定能守住。”
  “那你呢?”
  “我?,我过几日就回大名府,我本来就是跟骁骑军的,是吕本骏向大名府特意借我来的。”
  赵诚:“康渤呢?”
  赵恒:“康渤是个不要命的,已经在这边很有些名声了,而且他收拢了近三万人的义军,虽说是乌合之众,但人多啊。就是他这个不要命的打法,死不肯退,很麻烦。”
  赵诚想去见康渤,其实就是在这里中转。
  “行,我知道了。”
  赵恒出门在外很有做兄长的自觉,教训他:“你知道什么,赶紧回去。”
  赵诚好笑说:“我,回不去。官家打发我来协助吕将军,做了这个宣抚使。”
  赵恒听的惊讶:“官家这是什么意思?好端端的怎么打发你出来?你又哪里惹他了?”
  赵诚摇头:“没有,我也想到地方历练一番。”
  赵恒:“那为何不去南方,这北方苦寒,有什么可呆的?”
  赵诚看着他似笑非笑:“我倒是觉得,北方也不错。”,他说完回头看了眼身后的女子。
  赵恒被他臊的笑骂:“胡扯什么!”
  赵诚也笑,但没有开口问。
  赵诚通过赵恒,对北方的战局有了些了解,情况却是不太好,先锋六部,吕本骏在最北,也有诱敌南下的意思。
  赵诚以为事情还没有到这个地步,结果当晚就有夜袭。
  兄弟两还在聊汴京城,结果赵恒一听鼓声,立刻下地站在门外眺望了一眼北城门,回头就和赵诚说:“耶律果然胆子大,奔袭近百里来夜袭。若是大军随后,那鹿县多半是失守了。你快准备行李,乘着夜色,若是情况有变我送你出城。”
  赵诚问:“真定府城坚,也守不住吗。”
  赵恒:“大军南下,守得住又如何?困死了,都得死。”
  赵诚笑起来:“那,我若是逃了,汴京城里的唾沫能淹死我。”
  赵恒:“我管他们舌头多长,让他们自己来试试。我自己的弟兄,当然是保命为上。”
  赵诚安抚他:“我没事,咱们兄弟两,没那么惨。”
  赵恒带着他穿过街道,街上人不少,满城惶恐,两人登上北城门,沿着城墙往东走,远远看到一条火龙,从东面而来。
  大军竟然真的来了。
  赵恒脸色一变,回头就说:“你尽快走!”
  赵诚盯着远处的火龙,问:“这兵马不可能奔袭千里,为了一个真定府。他们为何奔袭?周边并无示警,这人是从哪里来的?怎么突然间就到了城下?”
  赵恒急躁:“你管那么多,你走你的。”
  吕本昌带着人也是匆匆追来,见了赵诚就说:“小赵官人,辽人南下了。”
  赵诚回头见他满头汗,问:“你二哥呢?”
  “他已经在东门守着了,今晚……”
  他还在惊讶、兴奋和恐慌,来不及消化各种情绪,整个人都非常亢奋。
  赵诚安慰他:“没事,墙高城坚,这点人马不能如何。放信差出去赶紧打听东面出什么事了,好端端的,这些人从哪里来?”
  吕本昌:“我二哥已经放出去人了。”
  今晚大家都得在城墙上守着。
  汴京城里入冬后,气氛还是很高涨,北方的事情基本没有影响到百姓的生活,河间府、真定府,离这里太远了。
  又或者说,百姓对这些没有概念。
  赵策和御营前军后军的书信来往非常密,包括赵诚在大名府的表现,他都一清二楚。
  尤其前几日吕顺说,辽军可能近日南下,后军在太行山可以出山,臣就在大名府诱敌,若是辽人南下,后军追捕,金人南下,臣来阻挡。
  可信的最后又说,赵诚听闻后,已经独自北上,去了真定府。
  宗瑞见他脸色不太好看,也不知道赵若甫出去后又捅什么篓子了,大宗正这几日入宫十分频繁,话中的意思,是劝官家早日定下储君,北方不安定,也是个好兆头……
  官家听后一言不发,枢密院和御史台都有人上折子,并且提名了赵子恒。
  宗瑞听都不敢听。
  这种时候,官家怎么可能提这个。
  他见官家脸色不好,就开始疯狂转动脑仁想办法了,结果还真让他想到一个。
  “回禀官家,张大人昨日带着画入宫的,您要不看看?”
  赵策扭头面无表情问:“什么画?”
  “就是,他的自画像。”
  宗瑞说着,就冲下面的人使眼色,下面的人已经带来了,赵策乍一眼看过去,就觉得这种画法十分怪异。
  直白简单,毫无内涵。
  但是话说回来,这么真实贴切的画法,少见。
  甚至张文饶将近七十岁的年纪,气色都画的好了很多。
  杜从宜,她明明姓周。
  张妙善,你究竟为何沦落到如此境地?
  赵策看了画,心情也并没有变好,只是依旧觉得不痛快。
  到晚间了,才和宗瑞说:“明日让人宣赵若甫的夫人。”
  宗瑞看了眼他的脸色,低头答:“是。”
  赵策还在想,他上次明明见了人,但他丝毫没有看出来和她张妙善有什么相像之处,而且她和姓周的也并无相似之处。
  所以他不肯让人查,始终不觉得她身世有什么特别的。
第122章 东西两路
  赵策的心思,宗瑞比其他人知道的多一些。
  宗瑞和上一任内侍省大押班吕忠不同,他是听话,聪明,但野心不大。吕忠自幼读书,学的是君臣之道,一个内廷伺候人的奴才,忘了自己本分,掺合到不该掺合的事情中。
  更何况,当年是吕忠极力劝说官家和高家结亲,因为当年的高太尉,是中枢老臣。张家只是寻常人家,五品武官,无名无姓。
  吕忠掺合的太多了,他自小就是陪在官家身边第一人,官家年少多仰仗他,可后来也厌恶他搅弄是非。
  宗瑞已经在考虑怎么宣这个旨意,让杜从宜有个准备,千万别乱说话。
  结果杜从宜很平静,和赵策对话对她来说,甚至都不算什么事情。
  她带着来宝,随内侍一路进到宫中,赵策此时已经收到了真定府被围的事情。
  宗瑞进来小心翼翼和他说,赵若甫的夫人到了。
  他甚至有几分心虚,赵若甫此时被围堵在真定府,虽然吕顺保证必然派兵北上救城,可战事,谁能保证呢?
  杜从宜比起上次,这次学会了低头,学会了’低眉顺眼’,她从前在杜家的时候,是沉默,对一切觉得烦人的人和事都当做没看见。但不能反抗,因为她抗争不过。到了端王府,她对着赵诚,脾气才慢慢抖起来了,赵诚也纵着她的脾气,她才渐渐对人直气壮了。
  赵诚不在家,她又学会收敛了。人在不安全的环境中,本能地小心。
  但依旧学不会下跪。
  这种侮辱人的行礼方式,她永远学不会。
  赵策见她低眉顺眼站在那里,明明和赵若甫一个德行。
  他自己都觉得好笑,指着南厅桌案上的画,问:“这你画的?”
  杜从宜一扭头看着张文饶皱巴老头看着自己,心里一咯噔,不知道哪里犯忌讳了。
  低头答:“是。”
  “听若甫说,你随你小娘进杜府,已经十岁了,你祖籍哪里的?”
  杜从宜直气壮答:“小娘遇见爹爹的地方在京口一带,我当时已经病了,在船上大病了一场,把从前的事都忘了。小娘说长江泛滥,家乡遭了水灾,家里人都死了……”
  死无对证的事情,她可以说是信口开河。
  赵策听的皱眉,姓周的确实因为长江水患获罪,不过是革职功名,不至于举家灭亡,张妙善何苦沦落到,随便与人为妾……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