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父亲不允许金家的孩子没有担当、没有责任、没有理想。我疼爱的小妹妹金桃,小字菱娘的,长得很像母亲,因此父亲是很疼爱妹妹。我父亲这样疼妹妹,一定舍不得她吃苦。结果没想到,等到妹妹念书的年纪,他对妹妹却是和对我一样、如出一辙的严格。
但父亲这样严格,我妹妹最尊敬的人却还是他。虽然父亲对她十分严格,并不像港岛(是的,港岛。我们家在抗日战争胜利后回到了北平,没想到韩耿夫那个野心家挑起了内战,父亲做主搬家到港岛来。)里有些人家的父亲,对女儿百般娇宠,优容以待。
父亲和这个时代的男人们,并不相同。他骨子里面对女性,对世界,对万物,都有着一种与众不同的尊重。
其他人家的父亲并不把女儿当做继承自己事业、理想的人,因此宽明者娇宠女儿,苛责腐朽者忽视女儿。但是父亲不同,他并没有那种高高在上的男性审视,而是同等地看待我和妹妹。
我记得父亲对妹妹说过,菱娘,你想要拥有成功的事业,自由的人生,就必须付出更多的努力。这个世界上的人还不够开明,这个时代也不够先进、不够文明,还有着封建的残余在。人们对女性充满了偏见,而我希望你能够在家里时,充实自己的心灵与大脑,这样你才会无所畏惧。
当时我十八,妹妹十岁。我想,那段话一定影响了菱娘的一生。这也是她在后来在政坛上有很大的一番作为的重要原因。
母亲虽然心疼妹妹吃苦,但却很支持父亲的决定。她就是在父亲的鼓励和支持下坚定了自己的科研道路,并取得了心灵上的满足。因此母亲很希望妹妹也要有自己的理想,而不是去当贤良淑德的富家太太。
母亲对妹妹的影响很深,或者说母亲就是妹妹的偶像。在和父亲母亲都谈完话之后,菱娘她更加努力了。
我相信她心中有着无所畏惧的勇气。母亲是妹妹的榜样,父亲是妹妹的底气,而我,作为她的哥哥,将会是她的同行人。
我也很高兴,我的妹妹最终走出了不一样的一条路。这条路上荆棘更多,玫瑰更香,阳光也温柔。而我一直都深切地祝福她前程远大,前路光明。并陪伴她走过了一个个低谷与高峰。
父亲和母亲的爱情也给了我和妹妹积极正向的引导。我们相信,相爱是两个人互相恋慕,相濡以沫地陪伴,包容和迁就同行,浪漫和平凡共存。我们相信,相爱是想要独占却不舍独占,相爱是想要嫉妒却终会理解,相爱是茶米油盐,相爱是两个人携手,再一起慢慢变好。
这才是爱情,这是我父亲和我母亲的爱情。也是我的爱情,妹妹的爱情。我和我的夫人叶舟群在辩论会上相识,从针锋相对到惺惺相惜。在商海里重逢,互相算计又彼此合作。到后来情之所至一往情深,互相表达爱意。再到结婚、生子。至今也有二十余年。而我们也会像父亲和母亲一样,一直一直地走下去。
我唤金柏,在未来,也会如同松柏一样。坚韧不拔,临寒临雨,仍旧长青。
我们在很小的时候,就通过祖父祖母和父亲母亲的言传身教塑造了良好的价值观。热爱国家,心存敬畏,勇于担当,不忘悲悯。以及,永不愚蠢,永不低头,永不自大,永不狂妄。
就算外面有风风雨雨,有波云诡谲。就算我身边也有许多充斥着各种心思的人,不怀好意的竞争者。但是当我回到家里的时候,我会觉得我回到了温暖的怀抱。
我的家庭,和八怪小报上的那些大家庭,并不一样。
我爱我的家人,我的家人也爱我。我感觉我很幸福。
第242章
金曜,字t华,号东崖。父金铨,母李氏。妻白秀珠,当代杰出的通讯学家、物理学家。
金t华幼年师从外祖李蔚,后就读于德意志。学习经济、政治。二十世纪中华夏最有作为的金融家、银行家、爱国主义商人。同时,他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学家和作家,笔名凤阳。
他用凤阳的笔名在早期创作了《寒潮》、《激流》、《丝场》三部曲,这三部小说揭露了外国资本家和官僚资本家对底层农民和工人的剥削。
在抗日战争时期,他创作的长篇历史小说《悲怆》深刻抨击了日本侵略者的狼子野心与在华夏的残酷行径,讽刺了国民政府对帝国主义列强抱有不切实际的希望和面对山河破碎仍旧计较政治得失和“保存实力”的举动。
同时,其在杂志上发表的一系列政论型文章,预见性地推测出日本人的野心,并做出只要联合一切力量一致抗日,日本必将失败的论证。这些文章和其他的爱国主义作家的文章共同给主流的悲观情绪中注入了希望和力量。后来金t华的这些文章都被收录于杂文集《暗夜》之中。
写文章以唤醒民智、唤醒民心只是金t华诸多救国方式中的一种。
除此之外,他在抗日战争爆发后,捐赠了大笔家资,以充抗日军队粮饷。奔走于欧洲列国,以私人身份为国内军队购置因《威尔森公约》而难以购置的武器弹药。并通过他和英格兰合资开办的船厂的货轮穿过日军的警戒线,将物资运输回国。
同时,他积极推进反战同盟的建立,以此在国际上为华夏寻得支持。
他的这些行为让日本方面对他充满了敌视,尤其是在其妻兄白雄起参谋长就是抗日的主要力量之一的情况下。日方特高科曾多次派人对其进行刺杀,但均为得逞。
抗日战争胜利后不久,韩耿夫挑动国内内战。为了不卷入内战旋涡,他携家人定居港岛。后新中国成立,华夏遭到西方欧美世界的联合封锁。金t华在这一段华夏被封锁的期间里,曾为国内偷渡过大量珍贵资料和物资,并为了港岛的回归做出了无数的努力。
他也是一位合格的资助人。他资助了无数的科学家,文学家和艺术家。在二战期间援救了许多逃难的犹太人。同时他和他的妻子都是慈善家,在他们年轻的时候就在进行慈善事业,并一直坚持着这一项事业,直到生命的终结。
老首长曾评价过他,道:“‘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范仲淹评价严子陵的话,也可以用在金先生身上罢。”
而破晓先生则是道:“凤阳是我此生最好的朋友。我认为君子二字是最衬他的。他又一颗赤子心,又有一颗玲珑心。因此他能去做自己想做的事,也能够保护好自己想要保护的人。”
综其一生,仰不愧于天,俯不愧于地。可以称之为君子。
白秀珠,父白纪云,兄白雄起,出身于政治世家。生于北平,长于北平。曾就读于北平国立小学、贝满女中。后考取震旦大学,就读于物理系。在震旦大学毕业后,前往伦敦大学深造通讯工程和物理学。
在伦敦大学毕业后,白秀珠进入了自己的导师法尔斯先生的实验室里工作。在抗日战争时期,她成立了自己的实验室,研究新式电报机。
兄长白雄起前往一线战场的消息让这位年轻的女士担心悲伤又骄傲。而她在脱离了最初的担心悲伤和焦躁之后,也在另一个战场上和她的兄长、丈夫一起努力。
金t华给予了白秀珠许多支持,白秀珠也是金t华的心灵慰藉。在祖国的漫漫长夜里,他们一起拿着火炬,依偎着相互取暖。
白秀珠在自己的实验室里,研究出新式便携电报机。这对全世界的通讯工程和通讯工程学科来说都是极大的进步。而被送往前线的便携式可移动微型电报机也对战场上华夏军队的军情、情报的传达速度与稳定程度有着极大的提升,有利于我军在战场上的布局和军情规划。对抗日战争胜利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抗日战争结束后,白秀珠继续研究通讯学方面的知识。并研制出移动通讯端和并提出了白氏三大定论,这对通讯学科的发展具有极大的贡献。
同时,白秀珠进行了电学、能源方面的研究。她的研究成果大大推动了太阳能发电、风能发电和清洁能源方面的发展。研究出的新式电池也增加了电池的使用寿命,减少了能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白秀珠在通讯学上的成就让她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和沃尔夫终身成就奖。而在电学、能源方面的成就让他获得了拉姆奖章和诺顿物理学奖。
白秀珠和她的先生金t华也是慈善家,尤其是白秀珠女士,在年轻的时候就成立了中华女子互助会和帮助孤女的济慈院。
在接下来的岁月里,白秀珠和金t华分别成立了余晖基金会来帮助孤寡老人,建立了青苗基金来援助失学学子,以及帮助孤儿和贫困儿童的银绒小学和慧云孤儿院。
白秀珠是那个时代里的一位冲出封建桎梏、建立了自己的一番事业的伟大女性。也是一位杰出的女性学者。她的导师法尔斯先生对她的评价是:“海莲娜白是我见过的最努力的学生,同时又拥有着无与伦比的天才。在我看来,她会和居里夫人一样,成为科学世界里的另一位杰出女性。”
而她的先生金t华是这样讲他的爱妻的。他道:“我的妻子是我心中开着的一朵小玫瑰。只要和她在一起,我就觉得心中芳香四溢,花开满园。”
“最美的女子,最杰出的灵魂,最聪慧的大脑,最可爱贤惠的妻。”
“她是我一生挚爱。”
“淡云流水任意去,我爱人间富贵花。”
第243章
港岛最近有一场极其盛大的宴会要举办,举办宴会的主人家是那位半岛的金先生。这场宴会是为了庆祝他太太四十五岁的生日,同时也是为了庆祝他和他太太同年得奖。
金先生得到了龚古尔文学奖,而他太太得到了拉尔夫奖章。
都是十分值得让人高兴的事儿。
据说金先生为了他太太的生日,从半年前就开始准备这场生辰宴了。南非的钻石,苏州的丝绸,北极的甜虾,法兰西的香槟……所有那位金先生能搞到的东西,全都被他搞了过来,给他太太过生日。
港岛的这些太太们私底下不是不酸的。任是谁也会羡慕金家太太的生活的。公婆活着的时候全都是很慈爱的,公婆去世后又喜欢她和她生的小孩,大半私房都留给了她。
金先生更是爱妻如命的。对他太太像是对待心头肉似的,和其他的港岛富豪完全不一样。都说男人有钱就会变坏,但是金先生明显比港岛上的任何一位富豪都富有,但是他对他太太却是始终如一的。
太太们在家里也听过家里的老爷先生们(旧式家庭称老爷,新式家庭称先生)讲过这位金先生的。听说这位金先生在海外有着大把生意,在欧罗巴有着好几家银行、投资公司、汽车公司、机械公司、药厂和船厂。在非洲、西亚、法兰西和德意志等地都有矿产。而在美利坚还有由代理人管理的电影公司。
人家家在海外的产业他们动用再多的人脉也就只能打听到一个大概,毕竟这个时候还是二十世纪,互联网连个影子都没有,消息也并不通达,信息更是不公开的。但是金t华在港岛的产业就在眼前,他们还是看得清清楚楚的。
曜日集团下的四海船业、朱雀汽车、恒盛地产、永辉科技以及曜日斋五大品牌和金家与宁家合办的金宁银行的规模和吸金能力着实是让人心惊。
这样大的家业,这样的身家。金t华却能守着他太太一个人过日子,丝毫不为外物所动,可谓是让圈内人惊叹。毕竟这个时候,在港岛娶小老婆还是合法的。
这是什么不文明的制度,用金t华的话来讲,就是如同满清的金钱鼠尾巴一般,早就该剪了。他们的鹣鲽情深以及一直坚持着的慈善事业也让港岛民众对金家的印象十分良好――原来不是所有的豪门老爷都养小老婆,原来不是所有的豪门家庭都斗个不休的。
白秀珠的生活是繁忙而充实的。她的光电能源实验室和通讯工程实验室每年都有无数的课题等着她去做。而且她还要陪伴家人――她亲爱的四哥和她的一双儿女。
金t华的商业帝国发展得很好。他凭借着自己独到的眼光和胆大心细的手段成为了欧陆财阀的圈里人,他对金融、数字的灵敏和对政治的独到见解也让他独往而不利。
他也是很忙的。
两个人每天都在认真工作。结束工作后哪怕只是和彼此安安静静地待在一起也是觉得幸福的。因此也没有太多时间去参与社交。若是别人长时期不参与社交的话或许会被那些太太们排挤,但是对于白秀珠……
唯有笑脸相迎。
金t华的身家权势让那些心怀鬼胎的势利眼弯下腰来,而白秀珠的成功事业也会让那些有本事的、值得尊重的夫人们对她是羡慕且尊敬的。
因此即使白秀珠不去参加社交,不去同于流俗,不去做一个八面玲珑的太太夫人,她一到社交场,仍旧会如同她年轻时一般,成为全场中最引人注目的,煌煌明月。
金家的半岛大宅里此时灯火通明,桃夫人穿着漂亮的墨色提花旗袍指挥着家里的女佣的工作,青竹先生则是在检查核对宴会的所有流程项目。
这一对夫妻是金家的男女管家,小桃也已经嫁给青竹二十多年了,已经从当年懵懂的小姑娘变成现在精明干练的女管家了。
也被半岛大宅的佣人们尊称一句桃夫人或桃姨。
说起来,金桃取名为桃,还是因为桃夫人。
当初金桃刚出生的时候身体不好,怕受不住大名因而只取了小名儿叫着。当时金t华刚到港岛,有人不知他的深浅,便起了歹念,想要劫走金桃。还是桃夫人当时不惜生命才救下金桃的。
桃夫人那个时候伤得很重。白秀珠在桃夫人身体养好了后给女儿取了名字,就叫金桃。
桃夫人那时还不同意,说哪里当得和小姐同名,这岂不是犯了忌讳?白秀珠却对桃夫人道:“阿桃,你救了咱们家姐儿,给了她另一条生命,以后她就是你和我共同的女儿啦,用你的名字是对姐儿最好的祝福。哪里有什么当得不当得?”
“又不是旧社会了。其他人家守着的那些死板规矩,咱们很是不必去守它。”
金t华却在给白秀珠梳头发。
这也是每年必有的项目了――金t华曾在白秀珠嫁给他之前特意去学了梳头发的手艺,亲手给白秀珠梳了漂亮发髻做惊喜。
自那以后,金t华无论多忙,每年都会去新学一个繁复发型,在白秀珠生辰那天给她梳好,搭配着提前订好的礼服,显得漂亮动人极了。
岁月从不败美人。而且按照金t华的话说,我和珠珠都是要长命百岁的,连一半儿的人生都没过去呢,哪里老了。
他还会对白秀珠道:在我心里,珠珠永远都是那年在金公馆初见的小姑娘呀。
金t华今天给白秀珠梳的头发,是一款仿唐的改良版发髻。礼服则是从港岛枫安记的老裁缝订制的旗袍,这是一件蹙金绣的衣裳,光是绣出衣裳上璀璨斑斓的绣纹就足足用了半年的时间。
而当白秀珠换好衣裳从衣帽间里出来的时候,金t华眼中漾满了温柔笑意,走过去俯身,牵起了妻子的手,轻轻一吻。
他低声吟起了杜甫的诗:“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绣罗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银麒麟。”
修长的手指拂过衣领的蹙金绣纹,墨色水晶般的眼睛装满了他爱的人。他清朗的语音染上了缱绻情意:“我听刘师傅祖上乃长安人,祖传蹙金绣的手艺。就想起了杜甫的这首诗。”
125/127 首页 上一页 123 124 125 126 127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