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言情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email protected]举报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5

小皇嫂也太茶了吧——卷卷猫【完结】

时间:2025-03-24 14:39:53  作者:卷卷猫【完结】
  邓姣也顿住动作,这张包子脸很可爱,完全无法跟史书里乾武帝的气场相关联。
  见邓姣一声不吭。
  太子殿下逐渐紧张起来,他挠了挠自己的耳朵,低下头,在地板上挑选了片刻。
  最终,太子捡起一块被他不小心踩扁了的桂花糕,递给邓姣,还学他父皇的语气,讨好地宣布:“姣姣拿着,朕赏你哒。”
  看着那块唯一被踩了一脚的甜点,邓姣斩钉截铁地婉拒:“我不饿!”
  不小心没控制住嫌弃的语气。
  “唔!”太子殿下吓得小手一抖,转身急切地向宫女要抱抱:“怕怕!怕怕!护驾!”
  邓姣:……
  这只小怂包,就是历史上那位剑扫西戎的乾武帝陆渊?
  宫女立即把太子抱起来。
  用余光瞄一眼,发现邓姣还在注视他,太子紧张地摊开小胖手,仰脸问宫女:“父皇呐?米有!”
  来之前宫女哄小太子是探望他父皇,可是这里没有父皇。
  只有很凶很凶的姣姣娘娘。
第2章 日理万机
  夕阳照耀慈宁宫的琉璃瓦。
  金光反射,盘踞于脊檐之上的金龙被点亮双目,仿若即将腾云而上。
  殿前庭院开阔,恰逢百花凋零的时节,汉白玉甬路两侧,白玉兰光秃秃的,更显得四野空荡。
  小太监碎步小跑,身影飞速在游廊的镂空雕花藻井之间闪过,却不发出一丝脚步声。
  无声的踏入东暖阁内,屏风后的几个身影同时抬了头,似是已经等待许久。
  “太后娘娘,燕王殿下已经出了乾清宫。”小太监嗓音并不高亢。
  屏风后,坐在贵妃椅里的女人失望地冷哼一声:“不肯来?”
  小太监立即回禀:“不……殿下他说……他说……”
  “支吾什么!”太后的贴身侍女铃姗立马呵斥:“来,还是不来!轮到你在太后娘娘跟前卖关子?”
  “不敢!不敢!”小太监忙道:“奴婢追着殿下的步辇,照娘娘的吩咐,都说了,燕王殿下只说让奴婢回来说一句,请娘娘不用等他一起用膳,但也没说不来。奴婢还想追,却被殿下的侍卫拦下,着实拿不准殿下的意思……”
  “你……”铃姗刚想教训,却被太后抬手止住。
  “他撂下这话,必定是要来的。”太后落寞哀愁的神色忽然变得笃定,恢复了一些往日的精气神:“雪照,让膳房把他喜欢的几道菜都在蒸笼里温着,我偏要等他一起用膳。”
  铃姗赞道:“知子莫若母,况且燕王殿下虽年少不羁,孝心还是在,不会在这时候还叫您心里没个着落。”
  太后对着屏风外的小太监扬了扬下巴。
  铃姗立即绕过屏风,亲自赏了小太监一袋银锞子。
  这倒不完全是太后心情好。
  毕竟谁都知道太后跟燕王的积怨有多深。
  太后派去的人,向来得不到燕王的好脸色,
  燕王本就是个练家子,年少气盛的,手脚不知轻重,被这么纠缠不休,抬个手,都能不小心叫太监躺着回慈宁宫。
  这小太监敢追着步辇把太后交代的话都说了,说是豁出命去也不为过。
  等天色全黑了,太后肚子都咕噜噜地叫饿了,还没见燕王的影子。
  太后挪了挪身子,换了个坐姿继续等。
  皇帝驾崩短短三个月,太后整个人都瘦了一圈。
  从前丰润的鹅蛋脸,如今已经瘦得下巴削尖。
  虽然依旧不像五十多岁的妇人,但也能看出大儿子意外驾崩带给她的深刻绝望。
  铃姗也不敢劝太后先垫垫肚子,否则就是打了太后“知子莫若母”的脸了。
  殿檐下悬挂着一盏盏镀金宫灯,灯芯用沉香木浸泡过的油脂,香气洒满了前庭。
  庭院内灯火比以往更密集,门外亮如白昼。
  就好像担心燕王是摸不着回家的路,才至今没出现。
  亥时的梆子声响起时,太后的脸色终于冷下来,她直起身,准备提前歇了。
  “燕王驾到——”高亢的通报声让暖阁内所有人都深吸一口气,像溺水多时浮出水面,一个个脸上重又有了生机。
  “就知道娘娘猜得准!”铃姗第一时间把马屁给拍了,冲散长达两个时辰的尴尬。
  太后只是伸了个懒腰,说了句“上菜吧”。
  燕王一迈进门,余光扫见一桌子热腾腾的菜肴。
  她知道他会来。
  燕王走到贵妃椅前,敷衍地行礼。
  太后没抬头,伸手捏了捏儿子的衣袖,低声抱怨:“这都入冬了,还只穿件单衣。”
  她朝西边的博古架努了努嘴:“去拿手炉暖暖手。”
  “儿臣不冷。”燕王照例态度冷淡。
  太后一抬眼,脸色不悦。
  沉默须臾。
  她说:“也就我们这些吊着口气的老人家受不了寒凉,等了两个时辰,哀家这手脚都冻麻了。”
  周围侍从都垂下眼。
  太后这话,是想逼迫燕王去把那个暖手炉拿过来。
  事情总是这样。
  燕王不被允许拒绝太后的任何吩咐。
  如果他拒绝,太后就会拐弯抹角地用其他方式让他服软。
  当然,陆骋也清楚的知道,母后话语背后强硬的斥责。
  她把“等了两个时辰”说得格外尖利刺耳。
  陆骋没回应,侧眸看向铃姗,想让母后的侍女去把手炉取过来。
  铃姗哪里敢打断太后的试探。
  她立即弯身帮太后按摩胳膊,疏通疏通“等得发麻”的四肢。
  在太后的注视下,陆骋转身去把手炉取过来,递给她。
  太后这才站起身,领着他走到餐桌前坐下来,屏退所有侍从,关上门说正事。
  “冯冶都告诉你了吧?”太后给陆骋夹了他喜欢的菜,低声说:“昨日,我的好皇孙就是在这张桌子旁边亲口跟我说的,他已经准备修缮蓬莱园,要让我颐养天年呢。”
  陆骋没碰筷子,他转头注视太后愠怒的面容,低声说:“母后没必要多想,大皇子可能只是想替皇兄表表孝心,他若真有动您的意思,反而不可能说出来。”
  “呵。”太后一肚子火气已经快要憋不住了:“非得把我这不中用的老太太丢去天边,让他的母妃迁居我的慈宁宫,你才能看出他的心思吗?还是说你也等着那一天呢?等着看母后自食恶果,你就解气了!”
  陆骋垂眸看向碗筷,语气不悦:“儿臣既然来了,就是想告诉您,皇侄若真动歪心思,儿臣不会作壁上观。”
  太后不满地嘲讽:“殿下是在府里琢磨了两个时辰,才决定来看看母后死活?”
  陆骋一抬眼,怒气一瞬间从目光里刺出,他冷笑一声,反击:“母后?本王的母后,十多年前不就驾崩了么?”
  太后浑身一震,下意识微微蜷缩起身体,紧张地注视儿子。
  陆骋从来没有故意提起过这件事来对付她。
  当年,太后还是贵妃的时候,皇后体弱多病,怀不上孩子,是太后主动提出把自己四岁的小儿子过继给皇后。
  她是为了让陆骋成为太子,只是没想到皇后没几年就驾崩了。
  而她被册封为后,大儿子陆驰名正言顺成了太子。
  事后,她已经倾其所能挽回跟小儿子的关系。
  却不料陆骋小小年纪,记仇到这个地步,始终故意疏远她。
  太后迅速平静情绪,露出慈母的悲伤神色,握住儿子的胳膊:“阿骋,哪个当娘的舍得把自己年幼的孩子送给旁人照料?当初生你的时候,娘这条命险些都送了。割肉般把你送到皇后膝下,你难道不明白娘的苦心吗?”
  陆骋哼笑一声,淡淡反讽:“当然是为了让儿臣继承大统,总不可能是为了您自己将来被尊为皇太后吧?”
  “放肆!”太后脸涨得通红:“你那时还小,又怎知娘亲的窘境?你舅舅在边境中了鞑子的圈套,粮草被断,险些全军覆没。你父皇迁怒于我,我若是被打入冷宫,你知不知道你和你哥哥要过怎样的日子!”
  她颤声哽咽:“我还能怎么办?把你送去这后宫最显贵的人身边,你真当全是为了我自己吗?更何况你也就离开娘三年,娘难道没有好好弥补吗?你怎么就是揪着那么一次无奈之举不肯放!”
  暖阁里瞬间寂静凝滞。
  “三年。”陆骋垂眸把玩着指尖的酒杯,低声回忆:“您的兰台殿距离这慈宁宫不过三里路,您怕是记不得了,我刚被您当礼物送走的时候,每天都翻墙溜回兰台殿,想要见您一面,碰巧您都不在殿里。”
  “次数多了,皇后就恼了。”他回忆:“她把我的手腕捆在配殿香炉旁边的柱子上,我脚踩牙咬到后晌,总算挣脱了,又溜去兰台殿找您,您恰好也不在。”
  太后神色悲伤地解释:“当时你舅舅的事实在棘手,娘也不记得都在忙些什么。”
  陆骋忽然一抬眼,直直看着她,缓缓摇头,然后转身看向南边一扇窗子,指着窗外游廊的柱子,对她说:“那时您殿外也有这么根柱子,上面高高挂着个不知做什么用的八卦镜,也是巧了,我一回头,从那镜子里看见您就在屋里悠闲地坐着,面无表情听我在外头撞门。”
  太后瞳孔骤缩,屏住呼吸。
  陆骋回头看向她:“自那之后,确定您已经决心丢弃儿臣,便也没有再来叨扰。”
  太后眼眶一红,颤声解释:“那是因为当时皇后担心你跟他不亲,是她让我……”
  陆骋放下酒杯,站起身:“我本不想再提此事,但请您别拿对待皇兄的要求对待我。我说了,我不会袖手旁观,但也不打算为您的杯弓蛇影冲锋陷阵。”
  太后心急如焚,也站起身,仰头盯着儿子的眼睛:“这怎么会是杯弓蛇影?大皇子是怎样敏锐的心性,我还能不了解吗?他偏在这时候对我说这样的话,怎么可能是为了表孝心?阿骋啊阿骋,平日里你比你皇兄机灵得多,为何在这要紧关头如此糊涂!”
  陆骋微皱了下眉心。
  他不喜欢母后总拿他跟陆驰比较。
  即便皇兄已经驾崩了,即便猜到母后故意激他,陆骋还是中了这激将之法。
  他低头盯着太后,沉声挑明:“我再说一遍,杯弓蛇影的是您,不是他。以大皇子的处境,他巴结您还来不及,怎么可能有言外之意?如今他与梁侯都耐着性子按兵不动,因为您受了这点冒犯,我就站出来宣战,岂非逼迫他俩联手对付我?收收火气吧,母后,您不想忍也得忍,有帐秋后再算。”
  太后见他终于不再装傻充愣,反而松了口气,毕竟她此番召见,就是想要陆骋亲口表明不会让大权旁落。
  但她对陆骋的态度还是很不满意。
  要换了大儿子陆驰,绝无可能明摆着说这种委屈自己生母的不孝之言,多少会找个其他由头先安抚她。
  所以,她带点嫌弃地抱怨:“都知道燕王殿下睥睨天下,悍勇无双,没想到是怕了?这倒是奇了,你手里握着几支军队?他二人在你面前算得了什么?竟让你如此谨慎退让?”
  “既然能坐收渔翁之利,为什么要先站出来自损八百?”陆骋眯起眼讥讽:“交战前先为对手献祭战力?这自断一臂的谋略不适合儿臣,且边疆鞑靼蠢动,户部的银两被您调去大半修皇陵,万一内外争战一起来,谁给我筹集军饷?”
  太后一肚子火气差点飙出口,但想想又担心这时候跟唯一的儿子撕破脸,会闹出大问题。
  只能硬生生地吞下怒气,气得抖着嗓子努力转移话题:“你说得也有道理,但往后你若有这些思量,也该先告知母后。”
  陆骋沉默片刻,说:“明日一早,还得参加皇兄的斋醮大典,母后歇了吧,儿臣告退。”
  太后张了张口,又不敢强迫他给出承诺,只神色不甘地目送小儿子离开。
  暖阁里死沉沉地寂静,她转头,看着那扇窗子发呆许久,却已想不起来当年柱子上的八卦镜有何用途。
  太后满心惶然。
  两个月前,皇帝在秋闱猎场上被鞑子的刺客埋伏,一箭穿心,骤然驾崩。
  依循祖制,应当立嫡立长,让前皇后的儿子陆渊即位。
  但前皇后的嫡长子现在才刚满三岁,无法执掌朝政。
  大臣以担心动摇国本为由头,站队押宝,各择明主,主要分为大皇子和三皇子两方势力。
  大皇子不仅年纪最大,且两年前代父出征,身上有军功。
  三皇子的优势在于生母是瑜贵妃,贵妃的嫡亲长兄是梁侯卫东延,开国元勋的嫡系后人,朝野内外势力遍布。
  没几个人真看重大皇子的军功,只是部分势力担心梁侯的侄子登基后,会开始铲除异己。
  不想投奔梁王,或是从前站错队、投奔无门的,都成了大皇子最坚定的拥护者。
  唯独没有人在乎三岁小太子名正言顺的嫡长子身份。
  前皇后三十六岁才产下皇子,因难产落下病根,在床上养病两年,去年腊月驾崩。
  小太子母族的势力尚未聚拢,皇帝又遇刺驾崩,基本上气数已尽。
  各方势力要么扶持大皇子,要么扶持三皇子。
  一旦事成,太后的权利,必然会被架空。
  如果不能跟燕王明确联手,还有谁能助她震慑两党?
  她眼前的路,只有扶持自己的儿子,或是扶持嫡孙小太子。
  可她的的小儿子陆骋对她心存芥蒂。
  她知道当年皇后经常将陆骋捆在宫院内。
  这些惩罚,是为了让陆骋死了回生母身边的心思。
  太后有一次去给皇后请安,亲眼见到四岁的儿子像只小野狗一样,被捆着脖子和四肢,绑在前院角落的大树边。
  不知道被困了多久,可能前一天傍晚被抓回来之后就捆着,太后看见的时候,他已经没力气挣扎了,找了个尽量舒服的姿势抱着大树昏睡着。
  说不难受是假的。
  四岁的孩子跟母亲之间,像还有隐形的脐带心连心,太后当时心疼得鼻子酸疼,眼睛瞬间被泪水模糊了。
  但那时候她硬着头皮低下头,飞快路过前院,进屋给皇后娘娘请安,生怕儿子看见她会大喊大叫,想要她抱抱。
  当时她顾全大局委屈了他。
  现在他也不在乎她受委屈。
  -
  乾清宫里。
  邓姣有些惆怅。
  桂花糕的赏赐被她拒绝之后,小太子像是受了严重打击,一直蹲在大殿角落……不停地吃零食。
  邓姣现在是什么救命稻草也不肯放过的。
  虽然这只胖胖的太子殿下才三岁,但如果他认可她这个继母,说舍不得送她去殉葬,没准她也能保住性命呢?
  邓姣站起身,轻手轻脚走到小太子身边,跟他并排蹲在一起。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