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言情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email protected]举报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17

逃荒记——背带

时间:2017-10-10 17:14:56  作者:背带

  周叔是个很善良的人,他最后走的时候还连连说,这真是菩萨派来解救他们的,并对天发誓,绝对不向外人说这事,而周谷雨并不知情,因为在说事之前已经带她去睡觉了。
  两家就在今晚互相商量了具体事宜,两家一起做一两大板车,两家小孩子坐板车。因为田清荷空间有限,原本装自己家的东西没问题,但是现在加上周家的,就有些不行了。所以板车上还要装上一些瓜碗瓢盆、雨具、锄头、柴刀、部分柴火。
  而周家为了表示诚意,将家中所有的粮食和大部分银两放到田清荷的空间里。因为周家没有什么田地,所以主要是银子比较多,交给田清荷的,足足有十二两。
  至此,两家对此次合作都十分的满意,而原本只有田清荷老爹一个人进山的行程又加上了周叔,因为周叔说两个人有个照应,他也要去多采些草药。
  在周家走时,田清荷找了个借口把田清明约了出去。而两家家长皆是一副欣喜的眼神看着两人,亦是十分同意两人相处,毕竟小时候是有在口头上两家约定过。这事又是让两家更加亲近了。
  田清荷有些不好意思,但是实在好奇,就不管了。在偏僻的墙角下,田清荷看了看两边,这时方才有些害羞了,毕竟刚才只是一时之勇。
  周清明看着她耳根子都要红透了,煞是可爱,心中很是雀跃,不过他也不逗她了,知晓她现在也不知道如何开口,便主动说道:
  “我与我爹早就想了许久,两人亦是不知道去哪个地方好,但是听你爹说,咱们河南都是不能待的,这个你也与我说过。
  今日你爹来与我们商量过几日便走,还说了许多。我爹说,你爹很是有主意,做事亦是稳妥,我家人丁少,路上没个照应,思来想去便过来与你家说了。”
  周清明又说:“我想,那些主意大部分是你出的吧?”
  田清荷被他看得又是有些不好意思了,这个是高冷的周清明吗?这个害羞的是勇敢直前的田清荷吗?
  不不,不能怂!
  便也不紧张了,抬起头大大方方的说:
  “两家一起确实比较好,毕竟就算是在异乡,咱们也有个照应不是?对了其实我也有收集一些草药,估计你们也能用上。到时候我给你瞧瞧,对了你们家木板比我家多,记得拆出来,咱们晚上睡觉得垫着,省的湿气太重。”
  周清明看她竟然还懂得不少,又是一喜,真是捡到宝了似的,傻笑了一下。
  “好!小荷。”
  田清荷被他给迷得要晕了,两人本来离得就近,鼻尖萦绕着迸发的男性气息,耳边一声声低沉有磁性的声音,这会儿他还叫她的名字。
  自从关系有些不清不楚之后这么久,两人说话都没有叫过对方的名字。
  他这一叫,田清荷都愣住了,抬头仰望他深邃的眼眸,如同那夜空,有着漫天星辰的星空。
  她还在发呆之际,他便伸出那双节骨分明的手,温柔地摸了摸田清荷的头。
  薄唇轻启,柔声道:
  “夜里凉,回去吧。”
  田清荷就这样稀里糊涂的被男色忽悠了,直到晚上躺在炕上,把责任直接推给肯定是原来的田清荷也对周清明有所念想,还有就是肯定是前世自己没谈过恋爱,这才手足无措。
  这样一说,周清明这家伙怎么回事,这么会撩。
  第二天,这个看似波澜不惊、大家依旧为生计辛勤奔波的一天,田、周两家已经开始有条不紊地收拾着。田清荷每日都能从家中看见远处的行人匆匆来往,他们有的成群结队、肩上挑着担子,装着箩筐和女儿,后面背着行囊。
  田清荷不知道他们离开自己生活了祖祖辈辈的故土时,是怎样的心情,但是诚如她这种在这里住了半年,面对离别,心中都不是一番滋味。
  她对于一起离开是非常开心的,毕竟这才是大家存活下去的出路,但是她也能理解自己家磨磨蹭蹭、犹犹豫豫观望了两个多月才决心要走的做法。
  要不是那日那些兵痞来收粮食时,嚣张跋扈以及心狠手辣,不留任何余地的样子,田家估计还想撑一段时间,毕竟家里还有些粮食。
  但是那次之后,让她爹,或者这里很多人意识到,就算能熬过旱灾,也不能在苛刻的赋税下活着。虽然赋税是每个人都要的,但是在灾荒之年,颗粒无收,还不停地加重赋税,那就是没有活路。
  逃荒到没有灾荒之地,虽然很艰险,但是好歹也有份活口,有个盼头。
  后面的五天,田清荷帮娘亲做了些鞋子,不过她只是帮忙做比较轻松的部分,像纳鞋底的活,她手劲不够,也就帮不上什么忙。
  经过前面大半个月的忙活,他们家总算是将新的棉衣做出来了,不过现在还用不上。因为周家是一道的,所以今年周家的棉衣,田清荷娘亲准备在路上帮忙做,至于布料,则是要去买。
  田家主要带的有衣物、被子,生活用品、还有就是一些杂物。家中的三只鸡,则是已经宰杀了两只,田清荷收好,剩下一只打算最后一天晚上两家一起吃一顿。
  周家跟田家东西也是差不多的,他们的草药常用的则是打算随身带着。
  在第四天,两家合力做好了一辆手推板车,板车的三面和车顶有竹片做的挡风面。车内已经铺上了一层柔软的干草和麦秆。
  第五日晚上,两家聚在一起在田家吃晚饭,田家杀了最后一只老母鸡。一半做了辣子鸡,一半跟蘑菇、干菜炖成汤。周家亦是去镇上买了两斤猪肉,两家八围着两张拼接的桌子一起坐着。
  “咱们这也算是提前过年了,来,大家喝一杯庆祝!”田家兴朝着剩下的人说道。
  “家兴说的是,咱们这走了,估计这辈子也就不会再回来了。哎,不说了,干一杯!”周永福站起身说道。
  “一家人在哪都行,大家在一起便好。爹、周叔,不必太过伤感,你们可是咱们的支柱。”田清荷对两位笑着说道。
  “还是我女儿说得好!来,喝一杯!”田家兴亦笑道。
  “一路平安!”八人起身,举起面前的碗齐声说道。
  

  ☆、第三十九章

  晚上吃饱喝足的两家人,坐在堂屋里开怀畅谈,一点也看不出明日便是要背井离乡的人。田清荷帮着娘亲收拾碗筷,今晚的一桌丰盛的菜肴全都吃个干干净净,大家几乎都是三个多月没有吃得这么饱了。
  十月底的大河村,已是一副萧条之景,放眼望去,大片大片的干裂的土地,就连常年青葱的山林,亦是露出大片大片黄色的山体。
  村外的大河早已干涸,山上常年奔腾的细溪,早就断流。全村人就靠着村里的水井解决喝水问题,至于牲畜,早就卖完了。
  现在是十月底,田清荷有些悲凉,也许过不了多久,这里就连树皮、草根也被挖光了吧。田清荷隐约记得,河南旱灾最严重的时候,几乎是每十个人就有一个人死去。
  当然,那一个人绝对不会是官僚或者财主。因为就算在皇帝都被逼死在紫禁城里时,他们依旧可以逍遥自在的过着日子,只是换了个打工的雇主罢了。
  收拾好之后,将厨房里的厨具收好,最后,娘俩十分默契的互不打扰,看了一圈这个熟悉的地方。
  晚上,田清荷躺在炕上,有些睡不着,不管是为了未卜的前程,还是舍不得这里熟悉的故土。
  进空间又清点了一下,自己家的麦子还有两袋,每袋有五十斤。周叔家则还剩三十来斤,每人每天省着吃也要半斤。
  按照正常时候,一个人吃饱是需要一斤甚至一斤多,但是现在可以说是算成能够勉强吃饱的层次,但是随着天气越来越冷,每天走路是非常消耗能量的,所以肯定要预算成一斤。
  而这些麦子一共可以吃上十七天。
  其他的还有十来斤红薯,三十多斤玉米,剩下的则是一小袋黄豆,五六斤的样子。这就是田家所有的粮食了。哦,还有两只鸡,以及一小桶猪下水。
  这些估摸能吃上十天。
  蔬菜则是由一罐子酸菜,这是早些趁着干旱时,一下子摘了大部分的青菜,吃不完便把一部分做成酸菜和晒成菜干。菜干还剩一把,够吃一天。
  而田清荷之前私底下藏的有一些野菜,以及偷偷从自家菜园子里藏的几把青菜,基本是葱姜蒜这些调味的,她私底下还是想吃得好些...
  其实关键是这些容易悄悄收走一些,其他的只能每次一两根,多了就容易被发现了,而且家里也是要吃的。调味这些家里吃不完的多,所以田清荷收的也最多。
  其他零零散散的还有一些小零食,比如她之前买的芝麻糖,就还剩一小块拳头那么大的。
  而周家则粮食少很多,他们除了前面的十来斤麦子,剩下的就是一小袋大米,估计是十五斤。剩下的就是他们的药材,那些晒干了的东西田清荷也不想去细看,只是大概看了遍,很多都不认识...
  这里则是可以吃上四天。
  所以算上全部则是三十一天。而去浙江需要越过两个省,按照古代弯弯曲曲的山路,还有他们体力不是很够,冬天的气候,那每天最多只能走四十里。
  去浙江省这一路估计要一个月,但是去了之后还要安家落户,这几乎就是压死他们最后一根稻草了,那个时候基本已经是弹尽粮绝,什么都吃完了。
  不过田清荷已经没有心思再去思考后面的事情了,眼前最是危险重重。因为你不知道路上什么时候就碰上一群流兵、一伙强盗、一伙山贼...
  想起之前自己冒险去弄到的粮食,五袋粮食。现在想想一点也不后悔,干一次什么胆子都出来了。有时候还后悔没有多拿几袋,毕竟要是再多些的话,他们家就可以比较舒舒服服地去浙江了。
  不像现在,竟然只能有些勉强地够他们路上吃。不过也没有后悔药卖,她那几袋粮食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今年田家地里根本就没有什么收获,后来交税时,家里的粮食竟交了三分之二。剩下的那点有很多都是没有成熟的麦子,她爹上山也没有什么收获,早餐铺也早就不能做了。
  基本是靠这田清荷自己弄来的粮食支撑的,而且她爹此前还病了一会,家里的银子本来就没有什么银子,这下子更是一贫如洗了。
  他们家人多地少,但是这明朝是不仅按田地多少赋税,还有家里人口多少的税。在张居正的改革后,明朝实行“一条鞭”法。所有的各种税全换成银子来上交,那段时间他们家卖了家里的鸡。
  但是后来第二次增收的,确是用粮食来交,总之就这么一番折腾下来,她们家也快干了。由此看出,此时,其他没有开挂的家庭,根本就是将冬天的衣服都当掉了、或是将家里的田地能卖出去的都得卖了。
  不过在这个时候,根本就是每人买,谁都看得出,有钱在太平盛世卖田置地那是必须的。但是在乱世,大家肯定都自己揣着。
  第二天,天微亮,田家纷纷起床,将床上的被褥收好,将一部分东西装进箩筐里,放到板车里。而田家的祖宗排位,则是由她老爹先背着,等过了三日方才放进空间。田清荷没有询问原因。
  而周家那边也是也同样动作迅速,约摸清晨六点时分,两家已经准备好,田清荷和她小弟以及谷雨一起坐在板车上。早晨比较冷,而且今日风也大,大家草草吃了个饼,便踏上了逃荒的路途。
  田清荷坐在板车上,板车由她老爹和周叔一起拉着,她娘和大哥以及周清明跟着走在两旁。大家此时已经穿上厚厚的棉衣了,每个人头上都裹着头巾,几乎只露出眼睛和鼻子。
  田清荷让两个小的再睡睡,自己则是透过竹片的间隙看着外面的景象。清晨时分,路上竟已经有好几群向他们这样拖家带口走在路上的。
  大家认识的便顺道大哥招呼,问候几句。不认识的,则是直接面无表情地走过去,反而会带着几分警惕。
  不远处的村庄隐藏在朦胧的雾气中,看着估计是个晴天。一路上也不见半点绿意,到处都一样,是黄色的土地。
  随着时间一点一点的过去,视线也随着太阳的升起,一点一点变得清晰起来。路上拖家带口的行人越来越多,大家缓慢地前行着,眼中尽是迷茫。
  他们当中有不少都是像田清荷他们这样,推着一辆板车,不过他们板车上面装满了物件,粮食、生活用品、棉被等东西,用麻绳捆着,小孩子则是坐在上面,家里的男人拉车,妇女则是也背着一大包东西跟着男人在后面推着车子走。
  而还有一些则是人口较多的,就会有两辆推车。家里多数有老人和小孩,板车或者独轮车上则是载着他们。
  剩下的就是家中最为贫困的了,他们没有板车或者独轮推车,只能自己挑着两个箩筐,小孩和部分物什放进里面。后面还要背着一个大包袱,而妇人亦是一样。
  如果有老人的话,只能是妇人扶着老人慢慢走。这种情况一天最多能走二十到三十里,因为他们需要走走停停的次数较多。
  年轻一点的小孩都是得跟着大人走,而田清荷他们因为不需要有这些负重,所以只要是小孩,都坐在板车上,这样可以减少孩子生病的概率。
  因为过度劳累,如何再加上晚上吃不饱,免疫力本来就低的孩子,很容易就会在这种寒冷的冬天里感冒、发烧。
  这两种病在现代很是常见,大家吃个药、打个针一般就没事了,但是在古代,这可是导致孩童夭折最大的罪魁祸首。
  所以田清荷三个孩子则是躲在板车里,尽量不要吹到寒风。
  下午三点左右,田清荷在后面,已经靠在板车里睡着了,昨夜实在是太晚才睡了。大家一路上也不说话,为了尽量节省力气,她醒来时,已经来到一处不熟悉的平地上。
  这里已经有不少逃荒的人在休息,吃些东西补充一下.体.力,准备今晚在这里歇息。现在基本才是逃荒的开始,大家多多少少都有些粮食,尽管十分节省,但是还是会吃上几口干粮,煮些热水喝。
  而这里成为大家具体休息的一大重要原因便是不远处有一口井,田清荷下了板车,带着两个小孩活动活动筋骨,便观察了一下这里。
  不远处便有一片村落,看来地方原来估计是田地,只不过现在已经完全荒了下来,村里也不见什么人影,看来是跟他们一样,都逃荒去了。
  大家找到处还没有人占据的地方,周叔带着她大哥去取水和弄些柴火,顺便再摸一下情况。而剩下的人则是在原地搭好灶台,准备煮一顿热食。在旁边铺一块地,搭上棚子,今晚好好休息一下。
  田清荷老爹带着她娘亲和周清明一起搭灶台和搭棚子。田清荷负责看好两个孩子,她带着她们一起帮忙搬东西。
  没一会,旁边的空地又来了几波人在旁边准备搭灶生火,田清荷只是用余光偷偷打量了一下,也没有敢正正经经地去看,毕竟这个时候大家互不打扰才是最好的。
  许是走了一天的路,中午估计也没有吃什么,加之现在天气虽说是有太阳,可是架不住时不时刮来的一阵阵寒风,所以大家的动作都不是那么利索。
  田清荷几人在周叔和她哥回来之时就已经搭好了灶台,这个时候的灶台,大家基本都是去捡几块大石块垒起来,再把下面的土掏一部分出来,一个简单的灶台就搭好了。
  周叔和大哥便直接加入搭棚子的队伍,田清荷则是跟着她娘亲做晚饭。他们做饭处跟后边的棚子大约只隔了两米道三米,这里大多数人都是这样的。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