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算把这两章写完了,昨天和今天的这两章,写得我很难受,说不出的难受。
好吧,补充一句,这本书不会虐的,也只是交待前尘往事的这两章而已.
第二十一章 耍孩儿
那天罗锦言只好留在自己屋里,傍晚时分,远山背着罗绍过来,晚膳开在她屋里,看着面前用糯米、红豆、芸豆、红枣等等煮成的腊八粥,罗锦言才记起今天是腊八了。
往年都是早上喝腊八粥,可今年她病着,腊八粥也就改到晚上了。
罗绍笑着对女儿道:“你说喜欢吃沧州的金丝小枣,焦渭在京城里寻了几斤,赶在腊八之前送回来的。”
焦渭是罗绍的钱粮师爷,他是浙江绍兴人士。各衙门做师爷的,便以绍兴人居多。这次他没有跟着回庄子,罗绍让他在京城拜访同乡故旧。
听父亲的语气,焦渭只是让人送了金丝小枣回来,他的人还留在京城。
焦渭定是还没有打探出吏部的消息,否则也就回来了。
次日,罗锦言又去了花房,见张二家的在竹篾上生了豆芽,她很是好奇,这才知道豆芽是这样长出来的。
她觉得好玩,张二家的也有心哄她高兴,教她用桑皮纸种麦草。
罗锦言却没了兴趣,桑皮纸吸水性好,宫里慎刑司常用桑皮纸处置犯事之人,她也曾亲眼目睹,因此每每看到便觉得别扭。
张二家的一心巴结,见罗锦言刚才还是兴致勃勃,忽然就绷紧小脸,她一时讪讪的,只好求救般看向常贵媳妇。
常贵媳妇便笑着对罗锦言道:“花房里又潮又热,待久了不舒服,小姐啊,您有几天没陪老爷下棋了吧,要不要这会儿过去?”
罗锦言病了五天,也就五天没和父亲下棋。
她重又露出笑容,让常贵媳妇牵了手,出了花房。
张二家的这才松了口气,对身边的粗使丫头道:“这可真是孩儿脸说变就变。”
张二家的素来是个踩低爬高的,那小丫头暗地撇嘴:以前也没见你在花房里种豆芽,还不就是为了巴结大小姐,这下好了,马屁拍到马蹄子上。
可是没几天,大小姐不好侍候的话也就传了出去,林总管听到以后付之一笑,这样也好,免得这些婆子丫鬟们看到大小姐年纪幼小,又没有乳娘,便个个都想往她身边挤,大小姐再是聪慧,也只是个七岁的孩子,说不定就会被别有用心的算计了,崔起就是个例子。
这是后话,暂且不提。
这时的罗锦言从花房出来,便去了父亲的院子。
刚刚走进院子,就见明岚领着两个小厮打扮的少年正往厢房走。
见到罗锦言,明岚便笑着道:“小姐来得真是不巧,知州王大人来了,正和大人在屋里说话。”
他看向那两名小厮,道:“这两位是王大人的随从,小的陪他们到厢房里候着。”
两名小厮很是机灵,连忙给罗锦言行礼。
罗锦言打量着他们,两人都是十三四岁模样,眉清目秀,彬彬有礼,其中一个看上去有几分面善,罗锦言不由得多看了几眼。
王朝明又来了。
在罗家庄子闹出江洋大盗的传闻,又走水烧了屋子之后,他却又来了。
因为庄子里走水,而且又有贼人掳劫丫鬟,且,柳树林子的房屋被雪压塌,待到修缮完毕,也要十天八天,林总管亲自去了王朝明在内衙的居所,把庄子里发生的事详细说过,又说起罗家在昌平镇上有处宅子,租期已满,不如请王朝明的这位贵戚住到那里。
罗家是昌平大户,罗家庄子虽在城外,但这些天发生的事情早已传得沸沸扬扬,知县大人也曾亲自到庄子里过问。
王朝明推说亲戚想找处清静之地读书,婉拒了请他住进罗家在镇上宅子的提议。
罗锦言听说之后长舒了一口气,以为这件事暂时过去了,没想到王朝明倒是个百转千回的人,没过几日,就又来登门了。
罗锦言不置可否,昌平是京蓟重镇,当知州的很清闲吗?
既然父亲有客人,她自是不能去下棋了。
罗锦言转身往外走,没走几步,便觉似是有人正在看着她。
她攸地转过身去,就见沉香色万字不断纹的帘子正好落下,明岚带着其中一名小厮进了厢房,而另一名小厮却仍然站在原处,正看向她。
罗锦言的目光便和他撞在一起,电光火石间,罗锦言认出了他!
难怪他有些面善,前世她是见过他的,只是那时他已过而立之年,高大英俊,贵气天成。
瑞王世子赵宥!
赵思死后,继承大统的赵宥!
身为瑞王世子的赵宥每隔三年进京一次,赵极每次都会留他在宫中饮宴。身为皇后的罗锦言对他并不陌生。
重生后她早了十年,此时的赵宥还是略显单薄的少年,又穿了小厮衣裳,虽然认出了他,可罗锦言还是无法将他和那个戴着八梁冠,穿着四爪蟒袍,沉默寡言像块木头的赵宥联系起来。
被罗锦言发现自己正在看着她,赵宥落落大方,冲她眨眨眼睛,微微一笑,然后做个鬼脸,转身进了厢房。
大胆狂徒,竟然对她如此轻薄!
罗锦言火冒三丈,张了张嘴,却是一个字也没有吐出来,这才想起,她不是罗皇后,而只是一个七岁幼童。
赵宥是在逗小孩吧。
见她满脸不高兴,常贵媳妇也皱起眉头,嘟哝道:“知州大人的随从真不懂规矩,小姐咱们回去吧,等到他们走了再过来。”
罗锦言却来了兴趣。
真是太有意思了。
赵宥竟然混在王朝明的小厮中间。
王朝明知道吗?
或者,真正想来这里的是赵宥,王朝明让他假扮自己的随从。
瑞王好大的胆子,竟然让自己的儿子来了京城。
但是,王朝明是宁王的人啊。
如果吏部用来代替父亲罗绍的是瑞王的人,那么王朝明在这件事中扮演的角色就很微妙了。
瑞王和宁王早有勾结,所以才有了发生在罗绍身上一石二鸟的计策。
难道是她猜错了,想要住进庄子里的人,不是宁王的人,而是赵宥?
常贵媳妇牵着罗锦言的手,往她们的院子走去,刚刚走到半路,就见大雪急匆匆跑过来:“大小姐,山房那边住着的六位恩公想要求见您,翠儿姐姐正在等着回话呢。”
那几兄弟?
罗锦言拍拍脑袋,病了一场倒把他们给忘了。
一一一
亲们,今天的更新送上。
继续求票票啊~~~~
第二十二章 无漏子
不用亲口去问,罗锦言也猜到在她生病的时候,父亲让林总管去做了一些事,除了在庄子里放火,借故婉拒王朝明,他们还考较过这几兄弟。
罗绍想让几兄弟给罗锦言做护卫,但他不知这几人的底细,定是让林总管去查了。
江湖人的底细,只有江湖人才能查到。
但这几人是靠做力夫为生,也就不是纯粹的江湖人。
罗锦言虽然年纪小,可也是千金小姐,她不能在自己屋里召见这几个人。
她示意常贵媳妇,让山房的丫鬟翠儿转告,半个时辰后,她到山房见他们。
趁着这个时候,罗锦言去让夏至去找林总管。
林总管没在庄子里。
父亲又有王朝明这个客人。
罗锦言无奈,昨天醒过来后,她就应该去打听这件事的,现在好了,人家找上来了,她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
罗锦言腹诽时,忘记她还只是七岁的孩子,说话不俐落,又刚刚病了一场,卧床几天,今天早上才下地。
常贵媳妇却是暗暗称奇,什么样的小姑娘没有见过,可像大小姐这样的,她还真是头回遇到。
夏至找不到林总管,她去找了远山。
赶在罗锦言去山房之前,夏至气喘吁吁跑了回来。
“小姐,林总管托人在五城兵马司和附近几个县都查了,这几人没有案底,根据他们所报的籍贯,也确属流民,而非逃户,老爷为了安全起见,已经让人去他们原籍打听了,但是......”
罗锦言冲她点点头,示意她说下去。
夏至的神情有些迷茫,似是难以置信。
“但是老七章汉堂却是大大的不妥。当日城门的旗官大人曾经问过这几人的籍贯所在,张大爷说过,老七章汉堂是京城人士,他既是京城人士,也就不会是流民,林总管让人拿了老爷的官帖去查了,找到叫章汉堂的有七人,年龄最大的七十开外,最小的只有三岁,没有一个和老七是相符的。”
大周对户籍管理严格,那几兄弟虽然离乡背井,但他们原籍之地确曾遭灾,虽然已过数年,但因家乡已无法安居乐业,很多人便流离在外。
这和为了逃赋举家迁移的逃户不同,自从同德皇帝赵极亲政,连年战事,东征西讨,国库空虚,拿不出更多的银子治理河道,遇灾年时更没有银子救灾,而朝廷安抚流民之法,也就是到那些贫瘠之地去垦荒,早前还给安家费用,随着鞑靼战事吃紧,安家费用也给不出来,流民没有安家费,即使接受招抚也无法定居。
以至于到了如今,各地因无法安置流民,也就是睁只眼闭只眼,但凡是那几个近年有过天灾*的地区,持此户籍的想要在外地落籍,只要有投靠的人家拿了文书,再到衙门里备案便可。
张广胜六人都是流民,罗家是昌平大户,只要双方同意,立下文书,他们便能在昌平投籍。昌平紧邻京城,是富裕之地,能在这里落籍,远比去那些鸟不拉屎的地方垦荒要好上百倍千倍。
一旦罗绍去任上,他们便能正大光明跟着一起过去,甚至能在衙门里谋个差事,娶妻生子,开枝散叶。
那天在回昌平的路上,罗锦言也是用这个来说动他们的。
对于老百姓而言,没有什么比安居乐业更能打动他们。
这七人当中,只有章汉堂是京城人氏,可也只有他这里出了问题。
现在他虽然走了,可这七兄弟同气连枝,如果章汉堂是有问题的人,那其他六人的身份也就不好说了。
罗锦言弄明白这件事,就去了山房。
那几兄弟都在等着她。
见罗锦言来了,张广胜带头跪下,其他五人也全都跪了。
“罗家小姐,我们几兄弟都是飘泊江湖之人,难得被罗老爷和您礼遇,把我等粗人待为上宾,只是我等在外面自在惯了,过不惯好日子,我们几个商量过了,想着今天便告辞,只是我们是大小姐叫来的,便想着先给您磕个头,再去向罗大人请辞。”
说着,几人便叩起头来。
罗锦言不是他们救的,只是以让他们投籍为条件,雇他们把她们主仆送回昌平,有城门旗官从中做保,又派了骆明一路相送。
来到庄子里,不但日日酒肉招待,又给每人做了里外三新的衣裳,他们是粗人,觉得这些已经足能相抵。
但他们这一走,却是辜负了罗家知遇之情,这也是他们给罗锦言磕头的原因。
罗锦言在夏至手心里飞快地写了几个字,夏至略一思忖,道:“你们并不想走,可是兄弟情深,不想因为章七爷的事情让老爷和小姐为难,就只能就此离去,连前程也不要了。”
这六人早就注意到了,这个叫夏至的丫鬟虽然聪明伶俐,但大的事情都是罗小姐吩咐的,就像现在这番话,也是罗小姐借她的口问出来的。
张大满脸愧疚,但说出的话却是掷地有声:“罗小姐说得对,我们兄弟不能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他虽然现在没在,可我们信他,他终有一天还会回来找我们。那天如果不是七弟,我们也不会知道这是条好路,这条路是七弟指给我们的,我们更是不能放下他不管。”
那天罗锦言是在车厢里,并没有亲眼见到,但这几人的确是过了好一会儿,才由张大出面应允,想来就是章汉堂让他们答应的。
罗锦言微微笑了,又给夏至写了几个字,夏至道:“章七爷既然和你们结交,却连名字也是假的,你们这都不怪他吗?”
没等张大说话,方四已经抢着开口,他大声道:“你这丫鬟妹子怎么这样说呢,老七就算是瞒着我们,也一定是有苦衷的,你不懂别瞎说。”
夏至被他一通喊叫,眨着大眼睛愣在那里。
而其他几兄弟却是连连点头。
罗锦言失笑,章汉堂,好在我没有小瞧你,就凭你这洗脑的本事,我也要会会你。
一一一一
姐妹兄弟们,今天的更新送上~~~
关于古代户籍,参考的明朝户口制度,但毕竟是架空文,没有完全照搬,考据党请放过。
第二十三章 阳关引
罗锦言的目光在六兄弟的脸上一一扫过,乡下汉子般老实憨厚的张广胜、机警敏锐的鲁振平、冷冽如冰的莫家康、粗鲁却不失豪爽的方金牛、双手青筋暴起宛若鹰爪的腾不破、健壮如黑塔的李初一。
初见他们时,他们风尘仆仆、衣衫破旧,头上肩上都是没有融化的雪花,看上去和那些砌房修灶的力夫一般无二。
如今在庄子里住了多日,没有了满面风尘、蓬头垢面,每个人都是衣履整齐,英气勃勃,与初见时判若两人。
也不怪罗绍想让他们给罗锦言做侍卫,罗绍虽然只是七品小官,可也是做了六年知县的人。
庄子里有护院,想来父亲应是已经让人考较过他们的武功了,罗锦言虽然不懂武技,可只看老五腾不破的那双手就知道了,这几人绝不是普通的乡下汉子。
可惜那天她没有细看,后来又没有机会,也不知老七章汉堂是什么样的,听夏至说他只有十三四岁,小小年纪能让这七个人言听计从,长大以后还不知如何。
罗锦言又想起刚刚遇到的赵宥。
她暗暗攥紧拳头,虽然赵家江山和她没有一丁点儿关系了,这一世的父亲罗绍也不会把她献给赵极,更不会有赵思,但是赵宥如果敢招惹她和她的亲人,她决不会放过他。
她忽又想起自己还只有七岁,又是哑的,她发出一声和年龄很不相符的叹息。
声音细微,但屋里的人全都听到了,几兄弟不约而同看向她,目光中有询问,有探索,却没有闪烁不定,没有嘲笑讥讽。他们的目光坦坦荡荡,明朗如清晨的阳光。
人的眼睛是心灵的另一扇窗户。
这些人飘泊流离,过的是朝不保夕的日子,难得还有这样的目光。
第一次,罗锦言萌生了父亲的想法,她真真正正想要留下他们,打磨锤炼,让他们为自己所用。
只是还差一个章汉堂。
她微微笑了,用尽力气说道:“请......你......们......”
大病初愈,仅说了三个字她便没了力气,喉咙干痛,细白如玉的额头上渗出了汗珠。
几兄弟有些呆怔,他们知道罗小姐是个能发出简单声音的哑巴,也曾隔着骡车听到她的声音,可还是第一次亲眼见到她开口说话。
这样费劲,每一个字都像是生生挤出来。
常贵媳妇忙让小丫头去倒茶,夏至则把罗锦言的手放到自己的手上:“小姐,您别说了,让奴婢替您说。”
罗锦言摇摇头,上气不接下气地喘息着,接过常贵媳妇捧上的温茶,喝了两口,这才继续说道:“......留......下......”
10/393 首页 上一页 8 9 10 11 12 13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