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逐渐有人康复,疫区的消息也传到了外头,杏林中人都得到了一个不得了的大消息:《医学问答录》的创始人之一、医术精妙的玉圭客竟是女儿身!这一次瘟疫爆发后她亲临疫区,与太医局医官和曹老的徒弟们一起解决了这场可怕的灾疫!
与此同时,官家正在看堆积如山的奏折,有报备各地天灾的,有台谏趁天灾弹劾这个弹劾那个的,每天都是坏消息多,好消息少。更糟糕的是,他还从欧阳修口里知道,王安石和司马光都进了隔离区没再出来。
若是他们都出了事,他该怎么和他的小状元交待?官家正担心着,蓦然看到一份折子上出现了“王雱”两字。
官家精神一振,凝神细看起来。
作者有话要说:
王小雱:哈啾!
王小雱:是谁?是谁又想打我了?
*
第二更送上!
第三更可能要到十二点后哦,大家可以明天早起再看,早点睡么么哒(づ ̄ 3 ̄)づ
第一四零章 倡建女校
官家看到的乃是洛阳那边加急送来的折子, 出自王拱辰之手。王拱辰这人, 官家有印象, 拱辰这名字还是他起的,因此他才会挑出来细看。
一看之下官家才知晓王雱那小孩得知疫情后担心父母告假回京了, 离开洛阳已经好些天。
虽然被王雱借用了肖像打广告,王拱辰还是如实将王雱的文章附上, 表示此文章情感真挚, 文辞动人, 他掩卷后不忍为难, 直接给王雱批了假,如今不知王雱是否已到京中。
官家看完了王拱辰的折子, 而后便是王雱那篇文章。与从前递上来的写得工工整整的折子相比,王雱这次的字迹凌乱而匆忙, 字体再没了那种规整漂亮的感觉, 却能让人透过薄薄的一张纸看到他当时焦急的心情。
真是个顶好顶好的孩子啊!官家看完,免不了都鼻头发酸, 缓了一会儿才去看其他奏折。
韩琦那边许是故意的,接着两封折子竟也与王雱有关。
一封是临近县城的县令上表嘉许王雱帮忙救灾之事。临近各县都受了灾,一个中转小县的折子本不至于送到御前来,不过这县令出身乡野, 写得格外朴实, 紧张的救灾过程被他写得土味盎然,唯一被他夸得花团锦簇的是路过的王小状元,然后吹了好几百字王小状元如何安抚百姓情绪, 如何不顾危险第一时间组织救援。当真是天灾无情,人有情呐!
另一封则是年迈体衰、刚刚上任不久的开封知府傅求写上来的,说是王小状元挂念他的父亲与岳父,第一时间赶至京城,主动到府衙询问是否需要人奔走。傅求表示自己知晓情况后十分感动,分派了些差使给王小状元,王小状元无论是人员调配还是物资运转方面都做得很好,所有人都对他心悦诚服。
总之,不管是县令还是知府,都把王小状元夸得天花乱坠,又有孝心,又会办事。好一个孝顺过人、能力出众的孩子啊!
官家看完三封折子,身心都舒泰了。等看完太医局那边递上来的折子,说疫情已经得到控制,司马光与王安石把疫区控制得很好,没有出现半点乱子,官家更是开怀。
王雱这个儿子和女婿好,王安石这个当爹的、司马光这个当岳父的也极好。
官家站了起来,在殿中来回踱步一会儿,终归还是没按捺住心里的念想,派人去开封府衙那边把王雱给召来。既然傅求那边都上表说灾后重建工作已经安排停妥,他把他的状元郎召进来说说话应当也不耽误事。
另一边,王雱正和周文一块算着账目,听到宫中宣召时愣了一下,没想到自己回来的事竟被官家知道了。王雱想了想,把事情交代给周文,自己打理好仪容虽内侍前去见官家。
君臣两见面的次数多了,王雱也没拘着,见了面便觉官家清减了,上前就是一通关心:是不是没睡好啦是不是食欲不好啦吃点什么什么可以安神吃点什么什么可以开胃。
官家听王雱自己先说了许多话,句句都带着关切,心中一暖,还真给王雱给说馋了。他让人送了些茶点过来,让王雱坐下一道吃。
换了别人,可能就该诚惶诚恐了,王雱不一样,他欢欢喜喜地坐下后还觉着离官家远了,胆大包天地把椅子往官家旁边挪了挪,吃一种点心夸老大一会,叫官家也快尝尝。官家尝着也觉得味道极好,特地遣内侍去嘉奖御膳坊的人。
御膳坊那边得了奖赏,悬了老长一段时间的心终于放回了肚子里。自打闹出瘟疫来,官家的胃口就没再好过,最近几天更是经常把饭菜点心原封不动地送回来,吓得他们也吃不香睡不好,生怕第二天自己就被驱逐出宫了。
有人壮着胆子和内侍探听:“是不是那王小状元又回来了?”官家并不是挥霍无度、贪图口腹之欲的人,近两年每每给他们嘉奖,往往都与那王小状元有关!
内侍没否认,笑眯眯地骂道:“御前之事,岂是你能探听的!”
那就是王小状元当真回来了!
御膳坊诸人一瞬间都觉得他们该供奉个王小状元的画像,祈祷王小状元天天让官家胃口大开。
宰执那边也有着关于此事的讨论,官家吃不下饭睡不着觉不是小事,内廷那边不敢瞒着,私底下悄悄给韩琦说了。
几个年纪比官家还大点儿的宰辅之臣听了都操碎了心,怕官家又把自己弄出病来,尤其是富弼,官家病得不省人事那年他可是和文彦博一起扛过一次极其艰难的大难关啊!
富弼忍不住悄声问韩琦:“你这样真的管用吗?让官家召见一下那小孩就好?”这王雱一不是官家的孩子,二没领什么差使,就是个可以做事也可以不做事的小签判,真能有用?
不过,官家确实看完送上去的折子后就召见了王雱。
韩琦道:“应当有用。”知晓王雱那小子回京后,韩琦就动了让他入宫劝劝官家的念头,但这事不能由他们来安排,得由官家自己召见。是以,他就把那几封折子整理到一起送了上去。
以王雱那小子的脸皮,只要让他见了官家,不愁他不在官家那蹭吃蹭喝。
要知道文彦博在洛阳时,与他通信时常这样说:那小子这几天又过来蹭饭了,还振振有词地说什么“饭是蹭的香”,世上竟有无耻得如此令人发指之人;我怀疑那小子有狗鼻子,有人献了只野鸡,才炖好汤不久他便闻着味道过来了……
去了大名府后,文彦博还来信感慨:那小子不来蹭饭后,我竟觉得有些寂寞,吃饭也不如在洛阳时香了。
可见这人见人烦王小烦在吃饭的时候是最安分的,只要许他上门蹭饭,吃什么他都能夸得天花乱坠。
这一点韩琦也深有体会,没见他妻子每回听说他邀了王雱到家中用饭总会开开心心地亲自去下厨吗?都是王雱每回来用饭时夸出来的,从小,这小子碰上吃的就格外能说会道。
韩琦耐心地等待着,等王雱从官家那边出来了,才让人去把他截过来。
王雱蹭完官家的好茶好点心,心情愉快得很。听说韩琦要找自己,王雱很是纳罕,乖乖巧巧地溜达过去和韩琦问好。
韩琦没和他讲什么虚头巴脑的事,开门见山地问他官家有没有用点什么吃的。
这个问题可就难了,王雱给韩琦掰着手指数他们都吃了什么点心,数完了还偷偷摸摸地凑韩琦耳朵边说:“官家还吃得打了个嗝。”
见王雱一脸“皇帝也会打嗝哎,多稀奇啊”的表情,韩琦觉着自己下回还是别找这小子了,省得总手痒想打死他。这种事是能用来说悄悄话的吗?给别人看到了,还以为他们在密谋什么!
韩琦也拿没脸没皮的王雱没办法,只能问起他灾后重建工作搞得怎么样。
开封不少人的房子塌了,大雨来后又把很多人给淋得生病了,个个都怀疑是不是瘟疫蔓延到自己周围了。王雱带着人逐门逐户地安抚与做安排,百姓情绪已经稳定下来,暂且还没有出现大面积传染病的迹象。隔离区那边的情况也逐渐好转,已有得了病的人痊愈,患者们情绪良好。
韩琦听王雱这个干一线工作的人详细地备报完各方情况,心中稍安,让王雱继续忙活去。
王雱却赖着不走,他有件事得和韩琦商量,是关于建女子学校的事。一下子来个男女同校很多人可能接受不来,所以他的打算是先让女孩子有接受教育的机会。洛阳新校区那边他已经划分出女校区域了,还没对外开放,只准备找个好时机着手招收女学生。
女子学校的老师不好找,一下子全上男校那边的师资套餐好像不太适合,他想从宫中女官这边抠点人,还有太医局那边的女医也抠几个出来。
这事他已经和官家说过了,经他一番洗脑,官家觉得女孩子学点文墨、学点医术也不是什么坏事,点头表示乐见其成。宫中贵人需要女官和女医,难道民间就不需要了?肯定是需要的,只是她们享受不起而已。
王雱说通了官家,又来找韩琦商量,免得到时在韩琦这边卡住了。
王雱先给韩琦一些愚昧百姓重男轻女溺杀女婴的事。
韩琦自己搞过基层工作,自然知道王雱不是危言耸听,这种事确实是存在的。韩琦没急着表态,老神在在地听王雱接着忽悠。
王雱没办法,只能继续从重男轻女延伸开去,讲到女孩儿的好处与各种女孩儿能发光发热的行当。他觉着女孩子同样有聪慧的头脑,在许多领域有着男孩子难以比拟的天赋,就像男孩子一样,有的擅长算数,有的擅长读书,有的擅长格物,若是让女孩子全都拘在管家与女红这些事情上面未免太浪费了。
总之,我们应该给女孩子更多发挥天赋的机会,全面解放生产力,共同创造小康社会!夫妻同心,其利断金!全家动员,致富不难!
韩琦听王雱还喊起口号来了,一阵无语地瞅着他。
王雱小眼神儿满是殷切,还用起了在洛阳迎来送往时学来的怪口音:“您觉得咋样?您看这中不中啊?”
韩琦无奈地道:“中。问题就在于,你能不能劝说别人把自己女儿放出来去你说的‘女校’,以及各家小娘子们自己愿不愿意到你说的‘女校’去。你要是能劝好,自去做便是,你折腾的怪事儿又不是一件两件。”
作者有话要说:
王小雱:论脸皮厚,我可是专业的。
第一四一章 亲亲才好
王雱一次性打通两边关节, 愉快地跑回去开封府衙忙活了。
天气日渐晴朗, 消毒工作和重建工作都有条不紊地进行着。王安石和司马光那边取得了禁军的配合, 举办了一场许多家属并不情愿参加的火化告别仪式,把原本停灵等着下葬的遗体一一火化。
这还是义海和尚那边带来一批僧人, 宣扬一番“火化免受万虫噬体之苦早登极乐西天”“高僧火化方得舍利子”之类的思想,才把许多怎么都不愿意将亲人遗体火化的百姓接受此事。
事实上这时候在佛教文化盛行的两浙地区, 许多百姓都会选择火葬, 佛寺之中也设有“化人亭”。为此朝廷诸官多有非议, 多次提议官家设法禁绝, 因为焚毁躯体这种极其残忍的做法是不被儒家学者接受的,觉得极其残忍, 极其不体面。
王安石解决了这事,亲自去见了暂时与他们一起留在隔离区内的义海和尚, 当面向他致谢。
义海和尚并不居功, 悯然道:“我佛慈悲。”
王安石与司马光这边解决了遗体之事,松了口气, 开始齐心协力将隔离区内的各项事务收尾。
这时候他们组织百姓举行火葬仪式的事也传到了外头。
台谏诸官耳闻此事,顿觉王安石和司马光身为饱读圣贤书的朝廷命官,竟公然提倡火葬,这怎么使得!祖宗礼法不要了吗?文人体面不要了吗?这被实施火葬的人之中, 还有一些染病身亡的读书人呢!
台谏两边撸起袖子准备参一本, 但御史中丞韩绛没参与。韩绛乃是韩宗师的父亲,对韩宗师的同窗王小状元了解得很,韩宗师这人有点迂, 还不爱说话,回到家聊得多的便是他这个同窗。后来韩绛的差遣转到御史台那边,很快得知了王小状元的那些光辉事迹。
韩绛觉着这事还是再看看比较好,免得喷了人家爹,王小状元又跳出来说话。上次王安石被顺嘴喷了一句,那位王小状元随手就甩出了《鄞县经验》和《青州经验》,那可是现在地方官的必读教材啊!
韩绛没等待几日,司马光那边便上了奏表,总结这次瘟疫隔离救治的各项事宜,着重表示一旦闹瘟疫,患病者遗体有可能成为传染源,必须及时处理,因此他与王安石当即决定便宜行事,赶早将患者遗体进行火葬。
司马光还在后头说,这虽是事出从权,但厚葬之风确实过剩,应当提倡厚养薄葬。作为一个善治《礼记》及各种周边学说的专业研究者,司马光引经据典起来没几个人能比得过,洋洋洒洒就是一大篇论文。
官家把两边的折子都看了,对司马光和王安石及时的应对是满意,意思意思地把司马光的折子转到台谏那边,表示火葬之事事出有因,厚葬之风也不可长。
韩绛看了司马光这折子,觉着王小状元这一家子着实了得,他爹在地方上就经常闹出新动静,他自己是个能言善道的,而他岳父妥妥是个台谏好苗子,劝起人来一套接着一套,怕是没几个人能辨得过他!
不管如何,开封这场横亘在五月中旬的灾祸终归还是告一段落,随着患病者的痊愈,隔离区也渐渐被撤除,到处都有撒石灰消毒的差役身影。
地龙翻身的影响逐渐散去,倒塌的房屋也一一开始重建,城中百姓勤勤恳恳地收拾着自己的家园,城外的百姓也勤勤恳恳地入城买卖农副产品。
官家前些时候吃不好、睡不好,频繁服用丹药,一度只用颔首和摇头来决断公务,最近又渐渐振作起来勤勉地处理朝政。
隔离区撤去后,王安石等人也可以归家。这些日子里司马琰还是能往外递消息,但王安石和司马光不让她告诉王雱双方已经会合的事。
于是王雱欢欢喜喜地跑去接他媳妇兼洛阳医疗队一行人的时候,远远就看到了他爹和他岳父并排站在那。王雱心中一惊,想要拔腿就跑,可一看,自家媳妇还在他们手上呢,要是他这就跑了,难保他岳父不会把他媳妇接回娘家!
王雱只能硬着头皮走过去,一脸乖巧地搭话:“唉?爹?岳父?你们怎么在这?离开府衙这么多天,不得回去处理公务吗?”
司马光朝着他冷笑。
王雱悄悄往他媳妇身边挪了挪,试图保持安全距离。
这下轮到王安石冷哼:“躲到别人边上去做什么?敢做不敢当?”
是男人怎么能被说敢做不敢当!王雱见左右人很不少,感觉他爹和他岳父不会当众翻脸,当即跑到王安石和司马光中间积极讨好。
115/167 首页 上一页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