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震惊,平时看着老实的少年也有发火的时候!这还真是把人逼急了。
董福增看向周围看热闹的人道:“今天大家都看到了吧,这男人没了良心,嫌弃糟糠妻,要找更好的前程。我孙女何其不幸,既然嫌弃了我们也不阻挡你的前程。今天我们就要和离书,要是不然我们董家绝不会善罢甘休!
在场的都是人证,要是我们老董家身遭灾难,那凶手必是此人!有血性的爷们帮我们记下了!”
“记住了,老爷子!”周围一片附和。衙差看周围这么多人,也不敢耍横了!本来这事就是男方不地道,就他们两三个真被放这也不是不可能。要知道这些都是流民,本来在城外呆了十几天就窝着火。说不定一点小事就可能引起民愤。
范泊实额头冒汗,加上磕头和被打别提多难受。看衙差样子是指望不上了,和离书不写是不行了。明白后只好忍了,君子报仇十年不晚。洋洋洒洒写好和离书,跟着衙差灰溜溜进城。
留下董家人一阵静默。清姐抬起泪眼,无助茫然无措。老太太喝道:“振作起来,没什么大不了的,一个臭男人而已。这样的男人跟着也是遭罪,以后跟你娘好生把家管起来。你没了丈夫,没了爹,还有你兄弟,还有叔伯们。记住了吗?要好好活,活出个样子来!”
“奶奶,我记住了?”清姐抽噎着道。
孙氏叹气,心里更是憋屈,自己怎么就这么命苦!董宝坤道:“大姐,以后没人养你我会养你一辈子”
雨桐是第二天一早听说的,微微一笑,这样的臭男人还留着干什么?说不定就是祸害!让小貂闻了闻那家三口人的味道。晚上把那对搭档放出去祸害,据黄大仙回来说,那一家人都神经了。尤其那个范萱萱,光身出来疯跑。当然就被知府老爷送回范家,范家母子也因此神经质了很正常。
雨桐听后表扬了两兽。再次让刘立强进城买了一辆推车和一些物品出来。诸葛家很不好意思但还是接受了那孩子的好意。有的推车,一些重物就能推着走,而不是靠人背。起码各家锅罐子是要准备的。不然一路上吃什么?官府说是有车送,真相信他们说的就等着吧!能给几两运粮车就不错了。
“你说大强那孩子,怎么就不知道省着点花”赵氏唠叨着帮着几个小的做衣服。因为以后越来越冷,雨桐借大强的名义给赵氏弄了一包布和棉花。大强说了,这些都麻烦婶子帮着做,剩下的给家里小的都做上一件。
“您就当收了手工费。刘家估计以前有些家底,以后我跟他们念叨一下,别乱花就是”雨桐道。赵氏也就笑纳,因为他们真的很需要。
头晚东西一装车,剩余的打成包装背篓、背筐。第二天一早从城里出来两队人,和十几车粮食,这是他们路上的口粮。“去云州的一边,去燕州的一边”
随着官差的喊声,人们向两边聚拢。武勇也不愿意接这份苦差,可是上封有令,不得不干。眼前是一群难民,地上是一片狼藉。武勇站在自己所属大堆人前面,二十几个差役点数人员。十家为一伍,搭配着一百上人,点过的跟上前面的拉粮车。现在都是以家为单位,人数够了就走人,所以很快。
虽然有人提出车辆问题,可惜没人理。乱哄哄推车背包挑筐的,队伍越走越长。诸葛家和董家,大山家、大强等人被点名后都聚在一起。东西贯通的主街道一个人也没有,一个是很早,一个是官差清街。
雨桐拉着妹妹雨芳跟在赵氏等人后面,不时看她那群弟子。昨天她把两颗培元丹化在汤水里给诸葛家和孩子们喝掉。以后再加几次估计这群人的体质会上一个台阶。大山把最小的德强背上背,推车给了老二刘长福,把自己的重物一同放车上。
他看这群孩子实在可怜,别看衣服穿的比别人好些,还不都是没爹没娘的?路上一问才知道,是刘立强主动收养的这群孩子,里面只有振强是他亲弟弟,其余的大多是一个村或半路凑到一起的。
刚走出几里地有人走不动,尤其老人和孩子。人们有的自动就歇在路旁,衙差也发愁,这样走猴年马月也走不到啊!武勇远远望着这群人,他也发愁。燕州十月就下雪,现在已经是六月了。
赶下雪前到不了,那住的地方就是问题。如果走得慢,车上的粮食也不够。看看车,再看看人。“铁六,让各伍选出代表过来开会,顺便让大伙歇歇。告诉他们,可以去采野菜,粮食肯定不够吃”
铁六带着衙差下去,他们这群人一共五千多,百号人一伍,也有五十多队。诸葛家和董家连同亲戚朋友一凑一百号人富富有余。衙差从前到后一喊,各队的领头出来往前去。各家女人带着筐和篮子去路旁野地河沟寻找吃食。
城东与城西简直天壤之别,城东被大伙恨不得挖了草根,城西雨后却出来一层层野菜。所以各家都采了不少。在河边洗干净,饿的人就有拿起来吃的。河沟里田螺小鱼也是随处可见。雨桐见还没喊着要回去,就把篮子里的菜给了赵氏。
“田螺也很好吃,你们几个多捞一些”雨桐指挥着徒弟们干,“等晚上我给你们煮了”
雨桐一说,几个孩子直咽口水,师傅熬的汤就是天下美味。带着收获满满回来,董福增也回来了。雨桐听着大人的话头说是车上的粮食一半分到各伍,马车腾出来让老人和孩子孕妇坐。这是好事,所以武勇一说一致通过。
第329章 329.耕读之家 9
粮食都是装了袋子, 分了五十多份, 各队人搬各队的。粮食来了怎么办?有推车的还好,没推车的让谁背?有的干脆分到各家自己想办法。董福增征求了大伙意见,好在他们有三辆推车, 粮食上去没问题。五辆空车能坐下二三十个小孩子加上几个老弱病残。
队伍速度一下子快了不少, 现在天黑得晚, 一直到擦黑的时候,武勇才让停下吃饭休息。各家基本上都准备了锅, 董福增给每户分了一升糙米,这就是今晚的饭。
白天都采了菜,各家埋锅搭灶取水做饭。雨桐拉着妹妹雨芳跟赵氏说了声去给大强那边做,大强那孩子不错,正好和雨芳年纪相当, 雨桐也是存了心思的。北地偷着跟赵氏一说, 赵氏一听自然满意, 这事就看那两人有没有缘分了。
水开了先煮出田螺,让孩子们把肉抠出来,锅里加满水下糙米和小米(刘立强买来的)。糙米差不多的时候加野菜田螺肉。用盐稍微调味后香味就出来。
十个孩子每人一碗,雨桐让雨芳给诸葛家盛一小盆,终是僧多粥少。这种不好分的事还是交给老太太们。自己端了一小盆直接送去老太太那儿,董家的小孩子多, 于心不忍啊!“奶奶, 孩子们捞了田螺, 我帮他们煮的粥, 您老尝尝吧”
“闻着就香,赶明我们也去捞就是,那点东西以后就别分了”老太太看得透,笑眯眯接过来。给最小的孙子倒了一碗。那粥可不都是糙米,里面加了小米。汤汁粘稠,很适合老人孩子。
孙氏心里暗骂这个媳妇不懂事,但脸上还是笑容满面,在别人看来她这个婆婆很荣耀。
赵氏给雨桐留了一碗菜粥,因为她知道几个小孩子吃了那边的饭。自己闺女肯定是饿着的,在背地里,赵氏嘱咐闺女:“以后做事可别这样了,大强那几个孩子的口粮你怎么能让别人吃,就是他们不说啥咱们也不能这么做知道不?”
“娘,我不是想让家里的小孩子吃好点吗?就这菜粥你让小孩子怎么吃?”
“别人能吃咱们家也能。咱们做人要厚道,不得占别人便宜”赵氏语气加重。
“好,以后我帮忙不占便宜就是”这老娘,真是没办法!赵氏满意放过了闺女。走了一天,大家乏了,点上草堆熏熏蚊子纷纷睡下。一早起来的人们忙着做早饭,附近野地里的菜很快被人采光。
吃了饭接着赶路,燕州距离这里有两千多里地,这群人每天的行进速度也就在三四十里地。按着速度想到燕州也要两个月。所以武勇不得不起早贪黑,中午最热的时候休息。每过一个城镇就会去县衙求助。
无他,让县里组织一些车辆送出一段,哪怕十里地也好。因为迁移的是朝廷上的事,各州县有义务配合。所以后来的行程快了很多,但也就是一段路。
因为往后人烟越来越稀少,有的时候走了几天还见不到人。好在另五辆车也腾出来了,五六队一辆,老少能上的都上。还有一点值得一提的就是北面山丘林木多了起来,雨桐从开始上路就教大家打石子。
十个弟子中大的那几个开始教练体基础。基本上是雨桐先教给大强,由他转教给其他人。里面包括小满、后来加上董宝坤和苏立更兄弟和李碧江,以后延伸到董家和诸葛家、大山等兄弟。
无他,只因为这几个人开始边走边打石子,大家以为孩子们贪玩。后来居然让他们打到了麻雀。麻雀小是小,好歹也是肉。一只两只不在乎,多了雨桐给他们炖了一锅。每人无多有少,都分到了一块。
几个少年缠上大强,大强看雨桐点头后,便教男孩子们练体基础和打石子。男孩子们这下又有玩的又有吃的,情绪高涨。董宝坤也就是个十五六岁的少年,忍不住也跟着凑上去。所以一路下来这队人身体素质是没话说。就连小满的小胳膊都有了力气。
越往北走就离平原越远,等出现丘陵和山脉后。气温凉快起来,人们的步子开始迈得爽利,但是夜晚感觉到了寒冷。
身体弱的感冒发烧就成了常事,来的人里面有懂一些医理的上山采药给大家熬汤喝。雨桐看了一下倒是对症,就是效果差些,提议加了关防风和桔梗,这两味都能找得到。帮忙的时候少不得往里加一些其他成分。
本来就背井离乡,再受病痛之苦真是于心不忍。而大强他们进了林子或山里往往收获颇丰,大家偶尔还能打个牙祭,吃顿肉食。这让无聊的赶路生活多了乐趣。
雨桐她们采来的野果子和野菜越来越多。人们经过一个多月的锻炼身体早就适应了行走。等到了燕州府,武勇终于松口气,可以卸下重担。
燕州知府吴启洲把名册拿到手后,与同知葛洪昇、守备赵硕、州同知陈怀远、主簿郑荣轩等人商议。五千多人,送去哪边?好怎么个安置法?以前不是没迁移过人口,但是没这么多。一般都是就近安排一下,这回五千多就不少了,分分也能建几个村。
“各位仁兄有何高见?”吴启洲看左右在座众人,
“吴大人,下官觉得附近已经没出安置了,不如向外围安置”陈怀远道,像这种事一般都归他管。
“陈大人可有地方?”
“他们是来开荒扩地的,自然要选适合耕种的地方,都是百姓,也要考虑安全问题”陈怀远把球踢守备赵硕和同知葛洪昇身上,那是他俩管辖范围。
葛洪昇清清嗓子道:“开荒种地离不开水源,现在东北方向有一条玉带河由西向东流过。在燕山脚下转向东南汇入大江。河岸附近都适合开荒,西北方依山傍水,林木繁茂,水源充足。唯一缺点就是多泽地,东部水塘更多,西部山林覆盖。只有那边还有大片草场可开垦”
“西北与异族相邻,好在一直没战事。葛大人说的那地方与边关相距百里真去那边就在玉带河南岸吧,玉带河也算是一道天险,当然这只是在河面没结冰的时候”守备赵硕道。
“那就那片土地吧”吴启洲拍板,“赵大人组织一批人将人护送过去,山林多野兽,别出了人命闹将起来。咱们这儿别的不多,木材还是不少。为了表示咱们的诚意,郑主簿,你组织一批人手送一批木材过去,眼看着过冬了,别冻着人。我想朝廷的意思大家都明白吧?”
“是大人,我等一定办好此事”众人躬身告退。现在这事基本上就交给了陈怀远。陈怀远带了几名衙差出来见了五十几个伍长。态度绝对谦和,“大家路上辛苦了,我们接到朝廷的就开始为大家做准备。
大伙儿背井离乡不容易,还不都是为了支持朝廷的开疆扩土?眼下我们能安置大家的地方是在距离府城西北二百里的玉带河南岸。那里是大片草场和树木。土质肥沃,吴大人为了体恤大家,会准备车辆送大家过去。并抽调了一批物资给大家。绝不会让父老兄弟没地方住,没饭吃......”
一长串感人肺腑之言后,开始分人员。五千多人不可能在一个地方。那样也不好管理。于是最后决定五千多人分了五个村子,每个村子一千多人。董家和诸葛家这一个团体就是二百多人,董福增又是德高望重,理所应当被推选为里正。董家人脸上都挂上了笑容,作为姻亲的诸葛家自然也是愿意。
葛洪昇是很负责的,不久一辆辆大车被赶了过来。以村为单位开始上车前行,而那些推车也被拴在车后。马车穿过燕州府,一直沿着官道往西北方向。
有了车马,行程很快。晚上就到了青山县城,人们被安排在临时搭建的帐篷里。负责他们的官差到县衙交差。而这批人以后就归了青山县管辖。
一个县涌进这么多人口,也算是大事了,毕竟像他们这样的小县城一共也没一万人。县令王奇峰是赵硕手下的一名千总,随着人员的迁移,就要增加县。越往边关越没人愿意过来,青山县成立后,王奇峰便被派过来当了县令。
赵硕负责这次运送,王奇峰摆酒款待,赵硕言简意赅说了吴启洲的安排:“就你治下西北那片地方吧,朝廷会给明年耕种的种子,过冬的粮食和一批木材随后就到。你这里以后要热闹起来了”
“哪还能热闹?几里地都见不到一个人!”王奇峰喝口酒,“一天天坐这里没事干。想干什么没人没钱”
“这不人就来了!朝廷还是看重这边的。这群人真把那片湿地开出来,说不定就会有奇迹”
“但愿吧!”王奇峰没抱什么幻想。第二天一早就把董福增、王文俊等五人叫来,地图打开,记那么一片地方,既然分五个村子,地方也画出五个区域。写上一二三四五,大家抓阄。
“明日本官会派人分别带你们去各自的地方,那边现在没路,过去先修一条通出来的路。不要求多好,你们估摸着能走车。今天大家在县城买卖东西,过冬的粮食会跟人一起走。吴大人准备的木料随后便到”
“大人,我们那边离县城多远?”冯辛梓不会看地图,实际别人一样。
“恩,大约一百多里地吧,大家放心,本官一样会派车把你们送过去”
第330章 330.耕读之家 10
青山县城不大, 应该说很小, 一共没几条街道。女人们全部出来,看看能买什么?身上没钱的看看热闹。雨桐塞给大强三两碎银子:“天马上冷了,你买几块兔皮子。估计这东西便宜, 跟李碧江去, 那小子有心眼”
218/357 首页 上一页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