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候的政策就是,孩子的户籍是跟着母亲的,所以即使董卓是城市户口,但是董家的孩子们还是农村户口。
“也不知道大学是什么样子?”江珮嘟哝了句。
“很好的地方吧。”董志兆回了句,在别人面前,他不愿意提起上大学的事情,可不知为什么,现在却想说出来,“去了那里就可以开始自己的梦想。”
江珮哦了声,“会改变一个人的人生?”
“会。”董志兆枕着自己的双臂,他头一次跟江珮说这么多话,连他自己都觉得不可思议。
外面的雨势不减,拍打着玻璃窗噼里啪啦的。
江珮翻了个身子,其实这里和自己家也挺像的,就是哥哥会保护妹妹。她的眼皮开始吃力,慢慢的阖上了。
凌晨四点钟,雨已经停了,只是残留着微微雾气。
只睡了几个钟头的董志兆早早起来,和董淑莲一起把装着蔬菜的竹筐搬到自行车的后座上。后座上早已绑了一个木板架子,以用来固定竹筐。
竹筐上面搭了一个麻袋,盖住了里面的蔬菜。车把上挂着一个旧皮包,里面装了些分票的零钱。
准备好了后,董志兆推着车子走出院子,董淑莲跟在后面。从村里出去,还要走几个上坡,董淑莲想跟着推推车子,等到了平坦的大路,自己再回来。
昨夜的雨下得大,土路上被冲得坑坑洼洼,村口的水泥板桥说不定也被河水没过了。这样,还是要一个人跟着帮忙推过去才行。
夏天,天亮的快,过了一会儿,董家剩下的人也起了床。
照例的做早饭,由于柴湿了,江珮点火废了一番功夫。
董卓下了夜班回来后,董家的人一起简单的吃了早饭。收拾桌子的时候,天上又下起了雨,不急不慢的,看样子能下很久。
这样的天气,没办法出去干活。董卓在东间睡觉,董母去了董家五娘那里,看样子是还想再确定一下跟董淑莲相亲的小伙子的事。
董志闻出门找地方玩牌去了;董淑莲闲不住,穿了雨衣去了地里。
董淑月把绣架搬到正间,想着赶紧把那对枕头套绣完,连着做完的绣活明天一起交上去。正间的光线好,她选在门前坐好,将丝线穿进针眼儿里。
江珮没什么事做,拿着原主的数学书看了几眼,实在是吃不下去,遂放弃了。她拿了小凳子坐去正间的门边上,看着董淑月绣花。
“现在兴这种大红花了吗?”江珮看着绣架上的粉色布面,董淑月正一针一线的绣着。
董淑月看了眼江珮,“花样是人家定好的,我就按着人家的要求绣就好了。”
江珮点头,董淑月绣花就是先在布上面用笔画上图样,然后依着图样来绣,到最后绣成了,笔迹也就藏在花样里面了。这比她的那个时候好很多,她那时,花样都是在纸上,或是干脆在心里,布上必须是干干净净的。
“我来试试。”江珮征求董淑月的意见。
迟疑的看了眼江珮,董淑月只知道自己这个不讨喜的嫂子,以前只会读书,对别的可以说是一点兴趣都没有。不过最终她还是点了点头。
江珮走到董淑月的蒲团上坐好,低头看着布上的花样,那是一朵月季花,伸展出几片叶子,还有几根为了增加美感而添加的花须,枕头面的两端各有一朵。
搓了搓手,江珮从布上拾起针线,一只手在绣架上面,一只手在下,来回接着绣花针在布上来回穿引。
第9章 饭桌
本以为江珮是想捣乱,没想到是真的会绣花,一旁的董淑月有些吃惊。这个书呆嫂子居然比她绣的还灵活熟练。这才一会儿的功夫,一片花瓣的雏形已经跃然而出。
“嫂子,你也学过?”董淑月坐在小凳上问道。
江珮点头,依旧盯着手中的针,“会一点儿,已经几年没有动过针了,生疏了不少。”
“你还会绣什么?”董淑月一双机灵的眼睛闪闪亮亮。
“鞋面,帕子,香包,这些小东西。”江珮绣的起劲儿,她以前也就是绣些小东西玩儿,至于裙衫之类,用不着她这种大小姐亲自动手。“有一次绣了一棵桃树。”那是祖母过寿,她绣了讨老人家开心。
“嫂子,你以后教教我好不好?”董淑月往江珮靠了靠,“五娘家的欣姐比我绣的好,可是我让她教我,她就藏着掖着的,生怕我学来似得。”
江珮看着董淑月,这个十七八岁的小姑娘一看就是个机灵的,倒是和董淑莲不太一样。“好啊,这又不难。”
董淑月笑了,“嫂子,等我的活儿交上去领了钱,就给你买糖吃。”
江珮也笑了,心道这个丫头嘴甜,“行。”
雨丝淅淅沥沥,屋檐滴滴答答,姑嫂两人小声说着话,东间偶尔传来董卓的呼噜声。
董淑莲从外面回来了,胳膊上挎着一个大番瓜,足有六七十公分长。她轻轻地避开绣花的两人,走进正间。
董淑月起来接过番瓜,“还能长吧,这么早就摘回来了?”
“在咱家菜地旁边的沟里找到的,平时也没注意到。”董淑莲脱掉雨衣挂在门上,“还是摘回来吧,省得再被哪个眼尖的盯上。”
在场的人都知道董淑莲说的是闫麻子,那人在村里偷鸡摸狗惯了,也几乎和全村打了个遍。
“还下雨,大哥在市场上也不知道能不能卖动菜?”董淑月望着雨帘叹气,“下雨天人少,今天估计回来又得晚上了。”
董淑莲没有说话,她的裤腿已经湿透,轻手轻脚的走过东间,回到自己的房间换衣裳。
午饭过后,雨稍稍小了点。董卓披了雨衣去了地里。
董母没有事,吃过午饭就发了面,想着过晌烙葱油大饼,等着大儿子回来一家人一起吃。
宽大的面板搬到了东间的炕上,董母把发好的面团在面板上揉着,然后用一米长的大擀面杖把面擀开,成一张大饼状。
正间,董淑莲切了一些葱末放进碗里,舀上两勺猪油,加一点盐,用筷子搅拌。好了,便直接倒在面板的大饼上。
董母从大饼上扯下一块小面团,用小面团蘸着葱油,在整张面饼上均匀的涂抹开。很快,整张饼面有了油光,点点葱绿点缀。
将面饼从边上慢慢卷起,再把两端相叠,重新变回面团。这时候只需再将面团擀开就行。
正间,江珮已经热了锅,做好的大饼被董母铺在锅底。火要细细的烧,不能太急,不然饼面容易糊。最后只需盖上锅盖,等差不多时候翻一下面饼。
董淑莲将番瓜切了一块,去了里面的籽。洗干净之后,用擦子擦成丝,盆里黄橙橙的,很好看。
在番瓜丝里加上两个鸡蛋,葱丝,五香粉,盐,最后加上一碗面粉搅拌。西间锅灶的火也烧上了,猪油已经在锅里化开,噼里啪啦的。
董母倒了和好的番瓜丝去油锅里,用锅铲平整的摊开。滋啦啦的油声,慢慢的煎着番瓜饼。
潮湿的阴雨天,董家的正间却一番热闹,葱油的香气飘散出来,走在外面的路上都能闻到,让人忍不住流口水。
江珮掀开锅盖,用锅铲翻了下大饼,然后重新盖上。柴已经不多,她想去外面再拿一些回来。
已经是毛毛雨了,山边也起了轻雾,将青翠的山顶遮盖住,仿若仙境。
江珮走去柴堆旁边,伸手抽着棘子。她不经意一看,见着泥泞的路上,一个人穿着雨衣推着自行车。她忙扔掉手里的柴,朝着那人跑过去。
“你回来了?”江珮跑去自行车后面,帮忙推着筐子。
董志兆一愣,他没有想到江珮会主动跑过来帮他,以前的话,这个冤家总是装作看不见。难道真是那次落水,吓丢了江珮的魂儿?
雨衣深深地帽子里,董志兆摇了摇头,他是上过学的人,怎么会相信丢魂儿这种迷信?
在外面淋了一天的雨,董志兆的全身几乎湿透,一件雨衣其实顶不了什么事儿。作为家里的长子,他做的总是要多一些。脚上的鞋已沾满了泥,推着车子前行,所幸后面有了帮手,他轻快了许多。
回到董家,董家姐妹忙跑出来,帮着把大竹筐卸下来,抬进正间屋里。
“哥,你回来挺早的,今天买卖好吗?”董淑月问道,将筐里湿了的麻袋搭去院墙上。
董志兆掀掉头上的雨帽,露出英俊的面庞,“我没有去市场,我去了别的地方。”
董淑月提着旧皮包,揭开看了看,里面都是今天卖菜的钱。“你去了哪里?”
找了一把小凳子坐下,董志兆挽了挽溅上泥水的裤腿,“我刚到镇上,就下起了雨,这种天气,去了市场上也没有人。”他顿了顿,“我就直接骑车去了国棉三厂的大门口。下夜班的工人回家要买菜,雨天又不想去市场,我去那儿不是正好吗?”
“哥,你真聪明。”董淑月拍了董志兆的肩膀一下。
“快别说话了,赶紧换衣服去,再着了凉!”董母催促了一声。
东间的钟表响了五下,董母让两个女儿分别出去叫董卓和董志闻回家,两口锅里做的饭菜现在都已经熟了,正是口感最好的时候。
董志兆舀了干净的水,在院子里冲干净手臂和腿脚,回到西间,想换上干净的衣裳。
江珮进去的时候,董志兆已经换好了。地上是湿透的衣裤,还有一双全是泥水的胶鞋。
其实这个人挺好的,江珮看着地上的鞋,这么想着。董志兆是一个合格的大哥,对自己的弟妹尽心的照顾。
江珮想起了自己的大哥,他会对她说外面的趣事,会教训背地里笑话她的家仆,还会买许多有趣的小玩意儿。
董志兆不解,江珮居然对着自己湿鞋在笑,而且笑得还挺好看。
“咳咳。”董志兆轻咳了两声。
江珮回神,弯下腰将湿衣裳和鞋一起捡起,放进盆里,端着就要往外走。
“等等!”董志兆叫了声,“你要干什么?”
看了眼盘里的脏衣服,江珮又看看董志兆,“拿出去洗呀?”难不成这人还想留着?
董志兆愣了下,“先放去院子里吧,泥太多了。”他随便找着借口,以前江珮也在家里洗衣服,但是一般都是洗她自己的。他的衣裳都是两个妹妹帮着洗,所以他心里有些说不出的奇怪。
江珮没再理会,端着盆走了出去。
正间,董淑莲已经回来,正在收拾竹筐,从里面提出一网兜蛤蜊,“哥,你买了蛤蜊?”
董志兆在西间应了声,“今天在我旁边摆摊的,是一个卖蛤蜊的。天不好,他想早点回家,就把剩下的便宜卖给了我。”
“真不少。”董淑莲掂了掂网兜,“只能吃一半,另一半煮出来剥蛤蜊肉晒着。”说着,她找了盆去洗蛤蜊。
东间的炕上,董母正在清点挣回来的菜钱。江珮走过去帮忙,一块的,五角的,几分的,其中还有些粮票,一堆乱糟糟的钱票散在炕上。
把同面额的钱仔细的理在一起,江珮伸平皱成一团的钱票。钱都是湿的,装钱的旧提包也湿透了,看来这一天,董志兆在外面受了不少罪。
正想着,正间传来董志兆和董淑月说笑的声音,江珮看过去。原来是董志兆给董淑月买了一根纱巾,那小妹妹高兴的不得了。
董淑莲得到的是两枚发夹,默默地接过去,说了声,“我不大带这些。”
或许是知道自己大妹的脾气,董志兆只是说了声,“带吧,以后出去也好看。”
其实这个董志兆挺细心的,江珮收回视线这样想着。他应该知道自己的大妹在相亲,所以想让她好好拾掇一下,给人家好印象吧。
有个这样的哥哥真好,江珮嘴角微微翘着,继续低整理钱票。
董母盘腿坐在炕上,点着今天的收益,似乎不错,她脸上挂着笑模样。
晚上吃的早,因文董卓上夜班要早走,加上董志兆在外面一整天没有吃饭,所以饭桌早早地被董家两个姑娘摆好了。
一家人围在大方桌吃饭,桌上的饭食比往日里丰富许多。葱油大饼,炸番瓜饼,蛤蜊,拌黄瓜,各两大盘。
饿了一天的董志兆吃了不少,一旁闲了一天的董志闻吃的更多,吃饱了后又喝了半碗蛤蜊汤。
董卓放下筷子,掏出烟盒抽了一根烟拿在手里,指间转动着。“老大你也成家了,等着选一天,叫你几个爹都来一趟,看看分家吧。”
饭桌上的人听到这话,都抬起了头,
作者有话要说: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
爱吃鱼鱼鱼的鱼 5瓶;芣小雨 10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10章 上山
一旁正在剥蛤蜊肉的董母瞅向自己男人,双手停住。她没想到董卓会这么快就提出分家,也就是早上她无意说过家里住不开人,老小总是睡在正间这样的话。
“急什么,这才结婚几天?”董母瞅了眼对面的大儿子和江珮,“等着天凉快了再说,地里的庄稼还没收回来。”
董卓点上烟,拖着板凳往后坐了坐,“我也没说这时候,就说选一天。”
村里不少都是这种情况,儿子成家之后分出去单过,老人一般会和小儿子住在一起。董母总是对江珮有点不放心,这个媳妇儿一看心就不在自己儿子身上,如果分出去,这媳妇做出什么怎么办?她可丢不起那人。
要不说娶媳妇儿找贤惠能干的,江珮这样的,长得太招摇不说,还是个书呆子,不通人情世故。董母低头不再说话,继续剥着蛤蜊。
这边的江珮听到了“分家”两个字,先看去董志兆,这就是说以后她要跟这个人单独住在一起生活?可是要住去哪里?要做什么?
董志兆倒是没多大反应,吃完了就端着茶杯倒水。他多少知道爹娘的意思,董志闻不能一直睡在正间,这样一家人都不方便,况且村里也都是这样的,成了家就分出去。
这件事也就这么说了说,过后的两天谁也没有再提起这件事。
下了那场大雨之后,连阴了两天,村前水库的水位上升了不少,水库的出水口放闸泄水,董志闻拿着一张破网,说要去网鱼。
姜政方家的房子已经盖好了,董志兆可以帮家里干活了。天终于放晴,他挎了篓子想上山一趟。
6/74 首页 上一页 4 5 6 7 8 9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