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因此,她得以在附近置办田地。
凤凰谷这一带大约是因为砖窑众多之故,几乎种不了什么粮食。因此田地格外便宜。妙玉顺便在这里修了一座别院,无他,方便她来凤凰谷这边的时候落脚而已。
当然,按照她一惯的习惯,她也没有忘记在自家的田地上建土法大棚养家禽牲畜养蚯蚓种红薯。她甚至特别定制了陶缸做泡菜。
而这些,都被她画在了画上,预备着跟母亲分享。
禅师这一去,几乎音信全无。一直到九九重阳过后,红薯都收获了,妙玉这里预备着给废太子妃的画都做了两架转页扇了,自制陶器有了一打了,他才回来。
禅师带回来的关于废太子妃的消息一共两个,一个是新帝追封废太子为义忠亲王,平侧妃的长子也就是废太子的庶长子袭了爵,是现任的义忠郡王,已经带着家眷往平安州去了。另外一个便是废太子妃成了老义忠亲王妃却坚持不去平安州,所以京中的义忠王府如今就她一个人带着几个心腹住着。
废太子妃,不,现在要叫义忠太妃了,她看见禅师带回去的东西之后,哭了一场,还让禅师给妙玉捎来了六十锭银元宝一共三千两白银,让妙玉别委屈了自己。
儿行千里母担忧。
看着这三千两白银,妙玉就叹气:“之前是圈禁,现在又是一人住在京中,处处都要用钱。就是母妃当年陪嫁丰厚,经过这么多年消耗,又能剩多少?为何不顾虑着自己些?母妃在京里好好的,我在这边才能好好的。”
又对禅师道:“日后三节两寿,也就是端午、中秋、年节和父皇的冥诞、母妃的寿诞,就劳烦禅师了。也请禅师跟母妃说,我好着呢。希望母妃能照顾好自己。”
然后把自己预备好的两套十二页的西洋画法的转页扇和十二件陶器给义忠太妃送去。妙玉一开始制作这些陶器的时候,就是成双成对的,就预备着把其中的一件送给义忠太妃做念想。
而这次两套的转页扇,一套是关于美食的。什么宋嫂鱼羹,什么基围虾,都画在了画上。徐嬷嬷看待这十二张画的时候甚至还打趣,说妙玉是故意馋母亲。
另外一套转页扇,除了六页风景花卉之外,还有六页却是她自己做的插花。她挑了其中最满意的六幅做了转页扇。而这六幅中出现过的陶器就是她预备着要送义忠太妃的陶器的六件。
她如此对禅师道:“劳烦你转告母妃,不用一味地贴补我,我在杭州挺好的。银子我自己会挣。若是母妃一直记挂着我,不妨为我列张书单。我得了空闲,看看书,养养花,这才是好日子。”
给她三年时间,等她的商业帝国建起来,她自会奉养母亲。
禅师领命而去。
妙玉自信自己能建立商业帝国,也不是空口白话。因为这一年,红薯获得了大丰收,就连下面的鸡鸭养殖也挣了不少钱。如果不是西子湖本来就出极好的红皮藕,如果不是西湖藕粉天下闻名,她也许连莲藕也一并种上了。
不过现在么,就是手头只有红薯和红薯粉条以及鸡鸭鹌鹑等家禽的养殖、蚯蚓土等就挣了两千两白银。
给了下面赏钱,又犒赏了徐涔徐嬷嬷的辛苦,她还有八百两银子收在箱子里,预备着来年购置更多的田地。义忠太妃送来的银子虽然多,可是她收得十分不安心。比起银子,她更希望自己的户籍户帖问题能早日解决。
就在这个时候,徐嬷嬷有了动作。
那天是十一月里,北面这个时候已经是冰天雪地一片银装素裹,杭州这边却依旧只见霜露,只是地里基本都收了,也进入农闲,各家无事。徐嬷嬷就领着一个丫头捧着一托盘的首饰来了。
妙玉一看那首饰就知道有事儿。
如果是去年的时候,她就当徐嬷嬷讨好她,特地孝敬了她那么一托盘首饰,她收便收了。
可是今年这一盘是怎么一回事儿?
妙玉不是无知女子,经历过这么多副本之后,她早就炼出了火眼金睛,哪怕只是一眼,她就看出了这些首饰里面,有好些是宫里的手艺。在宫里就是低位低微一点的嫔妃或者是不得宠的妃子还没有这么好的首饰呢。
而且还都是时新花样儿。
妙玉的眼神立刻就锐利起来了。
徐嬷嬷示意左右,等妙玉点头,屋子里的丫头婆子都退出去之后,她才道:“郡主天资聪慧。想来,我们的事儿也瞒不过郡主。”
妙玉道:“这么说来,你们背后果然有人?”
“是的,我们是当今万岁的人。而这些,是万岁叫人预备的。这螺钿匣子里的两样,还是万岁亲自画的样子。”
徐嬷嬷轻声答道。妙玉没有生气,更没有发作,可叫她松了一口气。她真怕这位小郡主着恼。
“原因?”
徐嬷嬷犹豫了一下,道:“万岁信佛,极中意郡主做的那几样陶器。”
更中意那几幅插花的禅意。
“假的,不是这个原因。”
徐嬷嬷迟疑了一下,又道:“是,是为着大郡主的事儿。”
“秦业之女?她做了什么事儿?还是她兄弟做了什么事儿,惹了当今万岁。”
“这……”
徐嬷嬷欲言又止。
“若是她兄弟……作为父亲生前的庶长子,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被生母耳提面命说将来的皇位一定是他的,会生出旁的心思一点都不奇怪。皇祖父虽然退位了,可是名分可以让,权力却不会让,皇祖父会不会从中推波助澜也无须赘述。总之,他的存在就是对当今的威胁。至于秦可卿……”
想到原著里的秦可卿,妙玉冷笑一声,道:“她如今顶了秦业之女的名头,按理说她的所作所为跟皇家无关,当今无须在意她,除非她的行事实在是出格。所以,秦可卿做了什么?她是在京师的贵妇圈子里玩权术纵横,还是她私德有亏?”
徐嬷嬷傻眼了。
竟然叫小郡主给说中了。
她结结巴巴地道:“是,是大郡主,私德有亏。”
“行了,也别叫她大郡主了。她是外人。”妙玉道,“今日你跟我表明身份,是想说什么?还是说,当今万岁有何指示?”
徐嬷嬷不敢答。
妙玉也不勉强,只静静地喝茶。
不是她说,用梅花坞的茶叶照着古方做的团茶滋味还不错。她很喜欢。
徐嬷嬷犹犹豫豫地道:“说出来怕脏了郡主的耳朵。她,她,她扒灰。”
妙玉傻眼了。
她万万没想到徐嬷嬷会真说。要知道,这种事情是最忌讳她这样的未成年的姑娘知道。
“是不是闹得很大,京里的街头巷尾都知道了?”
徐嬷嬷垂着头,陪着笑,没说话。
但是她的表情已经说明了一切。
好吧,任谁家出了这么一个女人,无论是女儿还是媳妇,都是极为丢脸的。
妙玉道:“那贾家知道她的身份,想来给她预备的亲事绝对不会差,怎么也应该是宗妇,或者是当家主母吧?怎么会这么作践她?”
“听,听说她自个儿是自愿的。”
“她是不是疯魔了!她嫁过去是正妻!将来生个儿子,贾家那位太夫人就是她的未来,她有什么不满的?非要……”
妙玉实在是说不出扒灰两个字。
脏。
过了好半天,妙玉才道:“万岁有什么指示?或者,她那位好兄弟可有什么动作?”
徐嬷嬷道:“这……听说,义忠郡王仗着太上皇的恩宠,跟四王八公往来甚密。陛下,陛下就圈了平安州给义忠郡王做封地,限期让义忠郡王携带家眷去平安州。”
“果然。”
想来这就是原著里秦可卿死而妙玉又继秦可卿之后进了贾家的缘故吧。
也不知道这是谁的主意。但是现在,妙玉敢肯定,那些“忠于”她父亲的人,怕是个个有份!直接把妙玉送上了绝路。
“万岁想让我做什么?”妙玉直接道,“如果希望我留在杭州府的话,只要帮我把户帖办下来,让我可以安心置办田地、享受田园之乐就成。”
徐嬷嬷小心翼翼地道:“万岁想过继殿下为养女,封号也拟好了,端慧公主。万岁会诏告天下,说殿下自幼体弱,因此养在宫外。”
妙玉懵了。
她问:“然后呢?希望我做什么?是为红薯吗?”
红薯的高产,她可没瞒着,就是徐涔和徐嬷嬷不上报,杭州知府也会上报。想必现在朝野上下该知道的都知道了。
“先说好,和亲找别人。”
不管怎么说,她也是废太子的女儿,废太子就是被幽禁北宫多年,可是他一样做了太子多年,他手里肯定有些东西。如果不是在那位义忠郡王的手里,想必就是在妙玉的母亲义忠太妃的手里。
妙玉自幼养在民间,这种东西,她肯定是不会知道的。皇帝就是拉拢她,想必真正的目的也在义忠太妃身上。
“这,殿下,您就不恼吗?”
妙玉的傲气,这一年下来,徐嬷嬷已经领教过了。
“为什么要生气。能不被人利用,未必是福气。”
也许是因为一文不值,所以被所有人无视,将来有事也定会弃若敝履。与其这样,还不如展现自己的价值,将来别人就是想要牺牲你,也必须先考虑随之产生的负面影响。
“奴婢明白了。奴婢会如实禀告。”
徐嬷嬷退了下去。
徐嬷嬷走后,妙玉的奶嬷嬷进来,小声道:“想不到徐嬷嬷竟然是万岁的人。”
妙玉轻笑,道:“你当我这里就她一双眼睛?她是万岁的人,反而好。”
徐嬷嬷因为是皇帝的人,而皇帝当初是铁杆的太|子|党,所以徐嬷嬷敢表明身份,可是换了其他的探子,可未必会报上身份。
作者有话要说: 凤凰山下凤凰谷,这个名字是参观杭州南宋御街博物馆的时候记下的。蠢作者也不知道这个凤凰谷在哪里,凤凰谷砖窑又在哪里,反正就是虚的。蠢作者借用凤凰谷这个名字虚构了一个提供类似陶艺教室服务的凤凰谷砖窑。也不知道明清时候有没有这样的事儿。
特别说明。
妙玉做的插花,参见邢岫烟副本。
反正就是这个画风的。禅意十足。
特别说明。
那个时候口头上可以直接说杭州,不过在行文的时候,应该尽量写作杭州府。这是一个行政区域名。杭州和杭州府,因为古今历史原因,区别还是挺大的。
特别说明。
感谢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加西娅 1个;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
枣夹核桃 5瓶;加西娅 4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87章
面对着眼前年仅六岁的林妹妹林黛玉, 妙玉觉得事情的发展有点迷。
更准确地说,她的回复让新帝下定了决心要收她做养女,因此下诏让林如海护送她回京顺便述职。如果不出意外的话,来年江南布政使就是林如海了, 专管红薯推广一事。
这也是林如海就任扬州巡盐御史的第二年年末。去年的时候, 他携带家眷来扬州赴任, 结果人才进入扬州巡盐御史府呢, 他们夫妇盼了近二十年的儿子竟然病了,然后直接夭折,年仅三岁。
贾敏当时就疯了。
她无比后悔当初为什么就不听贾母的挽留执意要带儿子女儿来扬州。如果她带着孩子留在京里, 这个儿子是不是就不会夭折?
这个世上没有后悔药。
贾敏当时就垮了, 她觉得因为自己之过, 林家肯定要绝嗣了。自己折磨自己的结果就是一年后她自己也撒手人寰, 留下了悲痛欲绝的林如海和林黛玉。
本来也轮不到林如海护送妙玉进京的, 可是谁让当时徐涔跟妙玉开口的时候, 问及妙玉认为何人推广红薯合适, 妙玉直接就推荐了林如海。
没办法, 谁让妙玉不认得几个官儿。
她之前隐居的梅花坞,听着距离西湖很近, 可事实却是梅花坞在山的南麓, 要去西湖, 还要从云溪竹径这边出来, 从凤凰谷口绕, 从鼓楼望江门进临安城。从天上看着近, 可是考虑到这个时代的交通工具,这距离可着实不近。
也因此,妙玉就不大可能认识杭州知府, 就跟她隐居在姑苏郊外的蟠香寺不认得姑苏知府一样。但是林如海原籍姑苏,林氏一族的族学距离蟠香寺挺近的,她听过林如海的名字,所以点了林如海。
这才有了林如海护送她进京一事。
林如海都进京了,肯定不可能让女儿林黛玉一个人留在扬州,加上他的官船上有贾雨村,因此才有了林黛玉跟妙玉同行,只不过,考虑到女儿还在服丧,因此林如海包了三条船,他跟贾雨村一条,妙玉一条,林黛玉一条。至于此刻林黛玉为什么会在妙玉面前,完全是因为妙玉无聊,请她过来喝茶。
然后,她们一大一小一左一右地坐在榻上,听宫里来的嬷嬷给她们讲京城里的事儿,自然,这一门双国公却偏偏极没规矩的贾家,就成了谈资了。
贾家是京里著名的反面教材,可以拿来说道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这位游嬷嬷说得绘声绘色,林黛玉是年纪小,妙玉是养在民间“没见识”的贵女,自然是听得一惊一乍的。
妙玉就问林黛玉:“林妹妹,这些,你知道吗?”
林黛玉乖乖地摇头:“不知道。”
“你不知道?”
“不知道。母亲从来就没有带我去过外祖家。”
虽然说三四岁才记事,但是这要看人的。林黛玉今年才六岁,如果大人说起三四岁的事儿,她多多少少还有点印象,对于自己有没有去过贾家,林黛玉还是有数的。
嬷嬷立刻道:“林夫人可是难得的通透人,就连皇后娘娘也赞过。”
妙玉和林黛玉都点了点头。
林黛玉虽然年幼,却不是傻子。她立刻意识到,母亲从不带她去贾家果然是另有原因。
妙玉道:“林妹妹,你母丧还有些日子吧?”
林黛玉答道:“是的,我刚出了百日。”
66/94 首页 上一页 64 65 66 67 68 69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