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竹重重点了点头,顾不得打理一下自己的衣着,光着一只脚深一脚、浅一脚地朝书房走去,有时嫌丢了鞋的那只脚跛着走得慢,他还单脚立起蹦跶着跳着往前走,格外急切。
榜上有名、成为贡士并不出乎景寒的意料之外,他在会试中作答时将水平控制得刚刚好,榜单出来后,他的名次正好落在中等偏上的位置。
景寒这个名次,只要殿试不出什么差错,二甲是稳了的,如果表现得好,二甲前列也不是不能争取一下——在这方面,相比陈宣帝能贡献出他的力量。
以这样的名次去考翰林院,并且成功考中,那就并不是什么令人出奇的事情,而且不得不说,在景寒借用何成平的身份后,他的年龄确实是个增分项。
事情也确实如景寒所料的那样,一切都进行得非常顺利,在接下来到来的殿试上,他特意表现得不错,再加上有陈宣帝拉偏架,最终他的名次是二甲第九,还算不错。
景寒并没有在明面上和陈宣帝有太多互动,陈宣帝拉偏架时用的理由和借口也只是看“何成平”年轻,想给这个年轻人多一些鼓励,所以稍稍提了一下他的名次。
在殿试结束、备考翰林院中间的这段时间里,景寒有意往朝堂上清流一派的文官靠拢,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初步被文官中的清流一派接纳和认可,有了背景和组织。
在通过翰林院的考试,正式成为翰林院一个平平无奇的正八品庶吉士后,景寒终于决定返回雍州华林郡,归乡,去何家村“探亲”。
景寒已经决定,这一次去何家,就正式和何家父母摊牌,将何成平在赶考路上因故身亡的真相告知他们,让他们知道事情的始末,清楚整件事情的经过。
新科进士都有至少一个月的探亲假,对于刚考入翰林院的庶吉士休探亲假、回乡探亲一事,翰林院的掌院早已经习以为常,根本不觉得有哪里奇怪。
翰林院的张掌院(正五品官)非常爽快地批准了景寒的探亲假,还很和蔼地告诉景寒不必太赶时间,探亲假的时间很长,只要在探亲假结束之前回翰林院销假就可以了。
在请好探亲假后,景寒没有再耽误时间,立刻就包下了一条船带着青竹几人走水路返回雍州,一路朝着位于华林郡周边的何家村而去。
而在景寒走水路“回”何家村的路上,时隔几个月,又有衙役敲锣打鼓地来到了何家村,喜气洋洋地大声向何家村的众人通报好消息。
而这一次,这些衙役们通知何家的好消息是“何成平”在今年的春闱金榜题名,成为新科进士了。
这个消息不出意外的轰动了整个何家村,比之前“何成平”中举时掀起的浪涛还要庞大数倍,举人和进士,这其中的差别可大着呢。
甚至于,这件事情都成了何家村附近县城里最热门的话题,不知道有多少人为这件事情惊奇、羡慕乃至于嫉妒,乐此不疲地谈论着和这相关的话题。
景寒考中进士的消息传回何家村后,何父何母顿时笑得合不拢嘴,家里的人越发期待着长子/兄长回来,何家的氛围越来越好,众人越发积极向上。
小半年前,景寒托何成田带回何家的一百两银子大大缓解了何家的经济压力,让何家过得紧巴巴的日子得到了缓解,不再那么窘迫。
当然,倒不是说何家从此就阔起来了,过上了大鱼大肉、锦衣玉食的生活。
其实在景寒捎回银子后,何家的日子并没有过得多好,还是扣扣搜搜的,除了拿出一些钱来做束脩,送何成平的两个弟弟去上私塾念书以外,何家人并没有怎么动这笔钱。
他们当然也想按照景寒说的去买地,可这并不容易,华林郡不是江南水乡那样鱼米之乡的好地方,但也不至于连年干旱,让农户落到卖地的地步。
所以就算何家手里有钱,也很难买到地,这样看运气和关系的,在“何成平”这个举人还未回乡的情况下,何家很难从旁人手中买到田,因为很少有人会卖。。
而“何成平”中举的消息传回来后,确实有附近的富商前来送礼。
但依照景寒在信中的嘱咐,何家没有收下那些太过贵重的礼,凡是收下的薄礼也都尽量还了一份土特产作为回礼。
何家没有占别人便宜,留下口舌,同样的自然也就没有借着这个机会改善一下家里的环境,趁机发大财,收拢旁人送的贺礼增加自己的家底。
日子并没有立刻变得有多好,只能说是终于温饱了,可何家众人就是觉得日子有希望,觉得生活有盼头。
毕竟手里有钱和没钱的心理是不一样的,再加上家里出了一个举人,那可就和过去完全不一样了,再不可和昨日同日而语。
如今景寒又取得了进士的功名,可以预见的是何家将要趁此机会起势了。
第199章 一生无子的帝王34
“前面就是何家村了。”掀开车帘, 景寒透过车窗远远地看了一眼前方背山而立、炊烟袅袅的小村庄,长眉微微挑起,情绪莫名地低语了一句。
又深深看了一眼前方对他来说完全陌生的村庄一眼, 景寒放下挑起的车帘,重新坐了回去,神情恢复到惯常的冷淡和平静, 并没有更多的情绪波动。
马车里, 坐在景寒对面的小矮凳上的青竹歪了歪头, 带着几分好奇笑着问道:“少爷,前面就是你的家乡吗?老爷和夫人知道您回来, 一定会很高兴的!”
“嗯。”景寒神情平淡地点了点头, 语气很淡的应了一声, 并没有流露出太多的情绪, 也并没有因为归乡而有所动容。
其实这样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景寒当然不可能生出游子终于归乡的欢喜、安心和放松, 毕竟他不是真正的何成平,这里也不是他的家乡。
这是景寒第一次来到何家村, 这里压根不是他的故乡, 他对这里的一切都是陌生的,所以无论如何也没有游子归乡的感慨和欢喜。
如果真有, 那才是一件奇怪的事情, 那证明景寒在借用何成平的身份后, 混淆了他和何成平的身份, 忘却了自己究竟是谁。
这在景寒身上几乎是不会发生的事情, 因为他早就习惯了借用旁人的身份生活,真正以景寒的身份、模样出现在小世界,反倒是少见的事情。
自从景寒说前面就是何家村、很快就要到了后, 青竹就有些坐不住了。
他是景寒在华林郡买下的书童,之前也从未来过何家村,这一次跟着回乡“探亲”的景寒来到何家村,他也有些紧张和期待,想看看自家少爷生长的故乡,拜见他的亲戚长辈。
在一番坐立不安后,为了不打扰到景寒,青竹干脆推开马车前方的木门,钻出了马车,挤到了赶车的管家和厨娘中间,坐在了马车外的车辕上。
青竹他这是想早些看到何家村的模样和景象,同时和管家、厨娘坐在一起,也能排解一些心中的焦虑和压抑,毕竟他们三个人的处境还是很相似的。
青竹出去后,马车里就只剩下景寒一个人,他抬手轻轻揉了揉眉心,突然略带苦恼地低低叹息了一声。
说实话,这一次来何家村,向何成平的父母坦诚所有的真相,坦诚事情的来龙去脉,景寒并没有绝对的信心能够收获他们的承认,能够让他们接受一切。
毕竟何成平是他们一生中最大的骄傲和指望,他们只怕很难相信何成平已经在赶考路上因地龙翻身死去了,也很难接受他们的儿子已经死了,他只是借用何成平身份的陌生人。
而且,景寒借用何成平的身份,以他的身份于此世生活、行走,是和何成平本人做的交易,这个交易何家人未必会支持,也未必会赞同、会承认。
当然,景寒也不需要他们的承认,更不在乎他们是什么样的态度,无论何家人是支持还是反对,他们的反应都不会让景寒放弃“何成平”这个身份。
——因为景寒早已经将他应该交付的报酬给了何成平,给了何家。
他已经将何成平送去转世,并且保障他的来世享尽富贵荣华,会是幸福美满的一生;同时,他也已经开始着手照拂何家,为何家从农户转为耕读世家铺路。
景寒认为自己已经做得足够好了,在借用何成平身份的这件事情上,他采用的是公平交易的方式,从一开始他就没有逼迫过何成平什么,是何成平自己愿意和他交易的。
而且,他也给了何成平、给了何家足够的好处,并没有一声不吭地强行霸占何成平的身份,即使何家的事情处理起来有些麻烦,他也没有一不做二不休地除掉何家。
总的来说,在借用何成平身份的这件事情上,景寒是问心无愧的,在他已经给出了报酬的情况下,他绝对不会放弃自己应该收获的果实。
就算是何成平的父母对他借何成平身份一事持反对意见,景寒也绝对不会妥协的,更加不会放弃何成平的身份。
因为景寒已经借何成平的身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和地位,这个时候放弃的话,那牺牲就太大了,等于他白白浪费了半年的时间去考乡试、春闱。
此时放弃何成平的身份,景寒不仅要重新选择合适的身份,重新开始参加科考,而且他提前给予何成平和何家的好处也算是打了水漂。
——他总不能找到已经轮回转世、成为新生儿的何成平,让他前世把收下的好处吐出来。
所以说,放弃何成平身份这样吃亏的事情,景寒是绝对不会做的,他可没有那么好心白白帮着何成平轮回转世,帮着他照拂何家。
说到底,景寒和何成平之间本身就没有什么交情,一切都是建立在他们之间的交易上的。
如果没有这场交易,没有借用何成平的身份,那景寒其实根本懒得管何成平因故身亡是不是倒霉透了,何家失去了何成平以后又会有多可怜、多凄惨。
景寒本身就和何家没关系,怎么可能那么圣母的去管何家伤不伤心、难不难过,就算是对许愿人,景寒也是在收到了“缘”做报酬后才尽心尽力帮忙的。
景寒信奉等价交换,除非他心情好,又或者顺手为之,否则他不会无缘无故的大发好心,更不会不求回报的给予旁人什么,他是接引人,并不是救世主、大英雄。
马车徐徐朝前方依山而建的小村庄行去,在黄昏落日时分,夕阳的光辉即将消散于天边时,马车终于行驶到了何家村的村口,在结伴回村的村民们惊讶新奇的目光中停了下来。
别看景寒、青竹很早就远远看到了炊烟袅袅的何家村,可他们真正抵达村子却花费了好几个时辰,所谓望山跑死马,就是这个道理了。
马车停在村口后,景寒没有继续待在马车里,而是带着青竹下了车,只留下管家和厨娘继续驾驶着马车跟在后面。
景寒下车后,顿时就引来了村门口刚回村的村民们的目光,在认出他以后,村门口顿时轰动起来,村民们热情地围拢上来,和景寒打招呼,说着恭喜的话。
“平哥你回来了?你可真厉害,前些时候刚有衙役前来报喜,说你成为进士老爷了呢!”
“进士老爷回来了!咱们村第一个举人、第一个进士回来了,快去村尾告诉老何头和他媳妇,他们家老大回来了,进士老爷回来了!”
“平哥,你说你这脑子是怎么长的,怎么就那么聪明,读书就跟喝水一样容易,俺家小子就完全不开窍,让他念个书真是千难万难,跟要他命似的!”
“平哥你这次回乡,能不能指点指点一下我家小子,俺也不指望他金榜题名、光耀门楣,就想着他能认得几个字,到时候进县城里做个账房,也好过跟着俺继续在乡下种田。”
不一会儿,景寒和青竹身周就围拢了好些闻讯前来的村民们,自从衙役来村里通报了“何成平”高中进士的喜讯后,这些村民们就等着他回来和他道喜了。
这些村民热情洋溢地围在景寒身边,有的竖起大拇指夸赞他,有的想请他帮忙指点家里的小孩念书,每个人的态度和需求都不一样,最重要的是……
135/144 首页 上一页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