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悦薇愁眉不展,郑颂贤只能耐心劝解她,“娘子,如今没有消息就是好消息。岳父被关,肯定没有性命之忧。我听说南安王跑的时候,除了嫡长子,家人一个都没带。岳父如果只是李家亲眷,就不值个什么。要是,要是岳父和皇家有些关系,就更稳当了。”
刘悦薇吃了一惊,“三哥,我爹怎么会和皇家有关系?”
郑颂贤小声道,“你想,要是李家的亲眷,还要等这么久?早就认下了。那块玉佩,李家还要送出去再等消息。这天下,能让李家这样恭敬的,除了皇家,再没有别人了。”
刘悦薇仔细想了想李家人对她的态度,亲近中似乎,似乎是多了一份不一样的神色。她每次要行礼,李家人都不让。
刘悦薇的心砰砰跳了起来,“三哥,你说的我心里都有些害怕。”
郑颂贤拍拍她的后背,“娘子别担心,不管岳父是谁家子弟,总不会是普通人家。只要不是普通人家,就不会轻易死了。”
刘悦薇嗯了一声,“公爹和我爹把大哥和姐姐妹妹送出来,看来是早就知道了许知府在私挖金矿。”
郑颂贤摸摸她的头发,“爹和岳父一直在努力保全我们,不告诉我们,是怕我们太冲动,一旦轻举妄动,后果不堪设想。”
刘悦薇问他,“三哥,那我们现在能做什么呢?”
郑颂贤低声安抚她,“什么都别做,娘子有工夫带着姐姐妹妹去李家坐一坐。咱们先保全自己,爹娘和岳父岳母才能放心。”
刘悦薇听郑颂贤的建议,带着姐妹和真哥儿再一次拜访李家。
李大太太带着李大奶奶亲自接待她们姐妹三个。
李大奶奶拉着真哥儿,“这孩子长得真好看,妹妹会养孩子。”
刘悦妍和李大奶奶在一边说着养孩子的事儿,刘悦薇和李大太太说自己的担忧,“不瞒太太,我表姐说,我爹娘被许知府关了起来。如今我们姐妹几个,这心里整日七上八下的。”
李太妃还没见过刘文谦的面,李大太太也不能确认刘文谦到底是不是皇子,她也不敢告诉这姐妹几个,只能拿话安慰,“你莫要担心,你爹娘原和造反的事情无关。那姓许的一向精明,定然不会随意杀人。青州离这边也不远,我一直让人盯着呢。姓许的招兵买马,并未杀害无辜百姓。”
刘悦薇勉强笑了笑,“为了我家里的事情,总是让太太操心。”
李大太太拉过刘悦薇坐在自己身边,“要不是这些贼人造反,说不定你爹现在就已经到了京城了。唉,好事多磨,咱们且再等一等。要是那位长辈认下了你爹,以后就不会再有烦难事情了。”
三姐妹在李家吃了顿饭才回来,并未得到李大太太的任何说辞,她始终不肯说那位长辈到底是谁。
青州那边,南安王一到,立刻统揽了大权。但这边是许知府亲手建立起来的,许多人只认他。忽然来个南安王,立刻就要夺权,连领军之人都换成了南安王的侍卫首领,许知府转为负责军需,好在金矿还在他手里管着。
南安王也不是傻子,他没带出许侧妃,许知府已经有很大的意见了,要是再把他手里权力都夺了,他要是撂挑子,自己一时半会真要抓瞎。
到青州没几天,南安王知道了刘文谦的事情。他一时来了兴趣,让人把刘文谦带了过去。
刘文谦一直被关在家里,虽然不能出门,吃喝仍然不愁,也无人上门欺辱。听说南安王叫他,刘文谦把自己收拾的利利索索的来了。
一进门,刘文谦先行了大礼,“草民见过王爷。”
安南王叫起,“到我跟前来,本王看看你到底是和谁长得像。”
刘文谦起身走到他跟前,垂下了眼帘。
南安王起身,站到了刘文谦面前,一只手抬起刘文谦的下巴,左右看了半天,忽然哈哈大笑,“好,好,本王果然没猜错,能让李家三翻四次来接你,肯定大有来头。”
南安王世子在一边心里也打鼓,“父王,此人是谁?”
南安王放下手,“你四舅没见过李太妃,自然不知道了。你看此人,和你三伯父是不是很像?”
南安王世子点头,“是有些像。”
南安王神秘一笑,“你四舅说李家两次派人来寻此人,青州流传,你祖父上次让贺内侍来选秀,看到此人后大吃一惊,我就觉得中间有鬼。哈哈哈哈,果然不出本王所料,此人可是宝贝呀。”
南安王世子试探性地问,“父王,难道此人,可我们有些关系?”
南安王再次站到刘文谦面前,“要是本王没猜错,此人,说不定就是本王的亲兄弟呢。”
刘文谦大吃一惊,“王爷,草民何德何能。”
南安王大笑,“真好啊,本王走得急,你母妃和你兄弟们一个都没带出来,有了此人,说不定你母妃就有救了。”
南安王世子心里顿时大喜,“父王,果真如此?”
南安王坐了下来,“这人的命啊,都是天注定。如果本王没猜错,你就是李太妃那个死了的儿子吧。哈哈哈,你看,你亲兄长做了皇帝,你却在这个鸟不拉屎的地方做个小商人,你娘可真偏心,为了自己能回宫,能重新获得宠爱,就把你扔了。”
刘文谦的呼吸声重了起来,他的心跳的快要蹦出来了,他第一次听到这些皇家辛秘往事。这些原来和他八辈子扯不上关系的人,现在却有可能是他的家人。
“王爷,草民只是个小商人,一向奉公守法,从来不做违背良心之事,王爷宽宏大量,请放了我们吧。”
南安王轻笑,“不是本王要和你为难,你知道本王现在在干什么吗?造反啊,你难道不知道造反是什么意思吗?我说,论年纪,你比我还大半岁呢。既然咱们是亲兄弟,不如你跟我一起举义?都说兄弟齐心,其利断金嘛。”
刘文谦立刻摇头,“王爷,草民什么都不懂,不能给王爷帮忙。”
南安王也不想再和他啰嗦,让人把刘文谦带走了。
过了两天,南安王突然发兵北上,打的旗号是清君侧。君是太上皇,君侧嘛,自然就是当今皇帝了。南安王让人写了长篇檄文,公告天下。檄文中宣称,李太妃和皇帝合谋杀害太上皇,不忠不孝;皇帝刻薄天下士子,不仁不义。
不仅如此,南安王公然对外宣称,他找到了太上皇流落在外的第五子,李太妃所生次子,其不齿李太妃和皇帝为人,愿意随他一起北上讨伐昏君。
皇帝气的差点吐血,李太妃听到刘文谦被南安王捉住,立刻叫人看紧了杜太妃和南安王府。
刘文谦一个小商人,他哪里知道什么造反。虽然还不确定那是不是自己的儿子,李太妃仍旧气的饿了杜太妃三天三夜。
南安王的檄文一出,有很多南方大族暗搓搓地支持他。
郑颂贤听到南安王把刘文谦列为造反之人,立刻请求李家援手,在河间省学子之间造势,太上皇第五子因受奸妃迫害,流落民间,是青州一位普通小商人,因身份原因,被原青州知府锁拿,如今被南安王利用,离间皇家骨肉亲情。南安王得君恩却不思回报,破坏新政,与民夺利,实乃大奸大恶之徒。
皇帝派出御史台最能吵架的御史,去和南安王对垒,两边还没开战,先吵了几天的架。
南安王只有七八万人马,但他地处中原腹地,西面可发兵。这是他的优势,也是他的劣势。如果皇帝迅速调动东面和南面驻军,北边骁骑营和京畿大营一期出动,南安王就要被包饺子了。
但南安王知道,近来南边土人作乱,云南驻军整日忙着与土人打仗。土人虽然人数不多,但整日在山林里钻来钻去的,且他们善于利用禽兽,朝廷军队就算人多,也时常吃败仗。若是贸然撤走驻军,土人趁机北上,云南驻地就要不保。
再说东南驻军,倭寇和盗匪时常骚扰边境,就算要撤军,也只能撤一部分。
最重要的是,朝廷国库空虚。打仗打的是什么,是银子!没有军饷,还打个屁!前面发现的几个金矿,都被挖的差不多了。再说了,就算有金子,也不能一下子全部拿出来,会扰乱物价,民生不安。南安王手握金矿,不计成本迅速招兵买马,军粮军饷充足。
南安王也有自己的劣势,新招来的兵,没有作战经验,如果贸然上战场,损伤必定十分厉害。不仅如此,他这边缺少良将。指望他的侍卫统领,练兵还可以,要上战场,说不定还得他自己挂帅亲征。
南安王年少时上过几次战场,颇有军事天分,也正因为此,很得太上皇喜欢。
皇帝无奈,从京畿大营拨了两万人,东南军召四万人过来,屯兵六万在河间省西北面,和南面青州军相隔三十里路,战争似乎随时就能爆发。
然而,双方都知道对方的缺点,都不敢贸然而动。等到过年,这场仗还是没打起来,两边每天口水仗吵个不停,就是不动。
刘文谦的事儿被大家抛到了一边,朝中诸位大臣并不在意这位太上皇之子的死活,谁知道是真是假的。要是假的,就是南安王其心可诛。要是真的,那就只能是命运不济了。倘若他能够阵前倒戈,就算牺牲了,必定也有死后哀荣。
皇帝已经顾不上这位亦真亦假的兄弟了,唯一担心的,只有李太妃了。
李太妃知道,自己此时不能去找皇帝。只能每日吃斋,在佛前祈祷,请求佛祖保佑她的儿子。同时,她再次往河间省送信,让娘家人看好几个“孙女”,等事情落定,接她们去京城。
这个年,谁都没有心情好好过。父母公婆俱被抓,刘悦薇是最焦心的那一个。
每天夜晚睡觉,她都能从梦中惊醒。她不是梦到那场大火,就是梦到刘文谦在阵前被人砍了头。
郑颂贤同样熬的心力交瘁,他知道了前尘后事,不能无动于衷。郑老爷那里,他一点办法都没有,只能寄希望于岳父真的是太上皇亲子。只要他能想办法保住岳父的名声,爹娘靠着岳父,就能留一条性命。
整个河间省都笼罩在紧张的气氛中,官场中,从柳巡抚到下面所有州县官员,都紧张的随时都要跳了起来。朝廷多少年没打过这样的大仗了,十几万人马就在身边,不管大官还是小吏,这个时候谁也顾不上捞钱了,保住自己的性命才是最重要的。
青州府的官员们最倒霉,如闵同知和陆通判等人,被迫上了许知府的船,只能认命跟着奔走。妻儿老小的性命都捏在人家的手里,他们不敢不从。南安王输了,他们只能是个死。也只有郑老爷,因为告密,又和刘文谦连着亲,没有被算着反军之流,却也成了阶下囚。
刘悦薇人在省城,外面虽然仍旧灯红酒绿,却没有一个人有心思吃喝。似乎一夜之间,河间省的物件忽然飞涨起来。
第71章 置死地寻求生机
南安王和许知府找到金矿, 大肆开采,开采出的金矿立刻拿去招兵买马、采购粮草。
他们采购的范围,基本上都在河间省之内。然而,市面上的粮草物资是有限的, 忽然涌入了大量黄金, 刚开始, 大伙儿只高兴有一批人拿着金子来买东西,且不论价钱, 只要能买到东西就行。没过多久,整个市面自己反应过来了,物价开始猛涨。
涨的最快的就是粮食, 几乎已经翻了三四倍。反军把市面上的存粮基本上买空了, 只剩下各大粮商和士族豪门手里的粮食。然而,反军还在继续买粮食, 高价买, 不计成本。大粮商也开始出手, 结果就是粮食价格越来越高。渐渐地,普通百姓拿着钱也买不到粮食了。
随后涨价的就是棉花,冬日寒冷, 不光反军,朝廷的军队也要穿棉袄吃饭啊。
原本熙熙攘攘的大街忽然冷清下来,粮食价格刚刚开始上涨的时候,刘悦薇就让人买了许多。上辈子青州兵祸时,她们只是普通人家, 靠着家里的一点点存粮, 苦熬了一年多才撑过来。南安王一到青州, 她虽然担忧父母公婆, 也没忘了照顾好省城这边的兄弟姐妹。
刘悦妍已经单独买了宅子搬走了,这边就剩下郑家兄弟和两个孩子。刘悦薇把家里下人都打发出去,采购粮食、干菜、柴火、棉花,家里的库房塞的满满当当的。她通知刘悦妍也多采买些东西,等到物价飞涨之时,一大家子至少不用为吃喝发愁。
李家派了大管事给她们姐妹送了许多年货过来,这个年虽然没心思过,刘悦薇也走了个场面。
她让钟妈妈和李妈妈一起做了一桌丰盛的酒席,把刘悦妍夫妻和刘悦蓁都叫了过来,还有汪彩凤和上官家兄妹,大家一起凑一桌过年。
桌上气氛有些低沉,郑颂仁想着自己是老大,先端起了酒杯,“今日除夕之夜,咱们身在外地,为了不让父母担忧,我们好生把这个年过了。来,都举杯,一起庆贺,希望明年一切顺顺利利的。”
刘悦薇安慰姐姐,“我听大李太太说,反军虽然把爹娘和我公婆都关了起来,并未苛待。”
郑颂贤喝了杯酒,劝慰大家,“大伙儿都别担心,我听同窗们说,如今青州军那边也不是一条心,说不定还会起内乱。”
郑颂仁立刻问道,“可是有什么消息?”
郑颂贤给刘悦薇夹了一筷子菜,“大哥,南安王跑的时候,只带了嫡长子。许知府是许侧妃的弟弟,也是生了儿子的。他跟着南安王造反,是为了许家和许侧妃,可不是为了南安王嫡长子的。”
刘悦妍先开口,“妙啊,姓许的肯定不想给他人做嫁衣呀。”
郑颂仁点头,“是这个道理,但姓许的上了贼船,肯定不会轻易下来。就算他们内部之间争夺,一时半会的,肯定不会倒戈向朝廷。”
大伙儿吃了顿不咸不淡的年夜饭。
外头仍旧乱糟糟的,柳巡抚向朝廷写奏折求救,朝廷一时半会也没有什么好法子。要说金库,朝廷难道没有?就算有金子,也不能一下子往市面上投太多,不然物价波动,百姓惊慌,就要出乱子了。
南安王只顾着造反,管不了那么多了,一个金矿就把河间省的民生差点搞死。
柳巡抚下令,市面上的粮食交易一次不得超过五百斤,严禁用黄金交易。粮店售粮,必须留下户主姓名。他又想办法从外地借来一批物资,平息市场价格。若发现有人囤积物资,立刻投入大牢。
大年初四那天,两边的军队终于打起来了。这一仗,一直打到上元节,也没分出个胜负,双方各有折损。周边百姓倒了大霉,大过年的不得安生,很多人房屋田地受损,被迫流离失所。
为防止南安王往旁边的州府去采买,皇帝下令,各处严禁将粮食售卖给反军。南安王顾不得那么多了,你不卖,我就抢。
94/204 首页 上一页 92 93 94 95 96 97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