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言情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email protected]举报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1

七零年代女厂长——红叶似火

时间:2021-07-06 09:57:54  作者:红叶似火
  这才是最让人觉得悲哀的!
  一个普通人,即便知道自己受了委屈,也没办法找出证据,为自己讨回公道,何其可悲!
  所以这样的胜利也没什么值得喜悦和庆祝的。
  余思雅拍了拍小李的肩:“不管怎么说,能拿回楚玉涛同志的录取通知书,总归是一件好事。”
  “是啊,总算没白跑一趟。”罗援朝是个粗人,喜欢直来直去,没想那么多,笑着说,“弟妹,既然他们已经答应帮你们找回录取通知书,也没咱们什么事了,我们就先回去了。”
  余思雅感激地说:“好,谢谢罗队长。对了,你们公安局有我们的报案记录和出勤记录吧?”
  “当然有,弟妹怎么想起问这个?”罗援朝好奇地问道。
  余思雅拉着路明惠说:“我们还没见过出勤记录是什么样的,能让我们看看吗?”
  罗援朝虽然觉得这个理由奇怪了一点,但这也不是什么秘密,公安局里大家都能看到,便同意了:“行,你们跟我来吧。”
  大家跟着他们去了公安局,看到了那本挂在墙上的报案出勤记录。余思雅朝路明惠使了使眼色,路明惠掏出相机:“我还没拍过出勤记录,拍一张做个纪念吧。”
  罗援朝感觉到了她们俩行为的怪异,但路明惠的身份摆在这里,她有权采访,加之对余思雅的照顾,便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由着她们去了。
  “今天长见识了,谢谢罗队长,我们就不打扰你工作,先回去了。”办完了事,余思雅笑着说道。
  罗援朝看时间都过十二点了,连忙说:“弟妹,这都大中午了,大家一起去食堂吃饭吧。”
  “下次吧,今天还有事。等沈跃回来,你们要到我家坐客哦。”余思雅笑着婉拒,顺便约了饭。她请罗援朝吃饭不合适,还是沈跃出面更恰当。
  罗援朝豪爽地摆了摆手:“弟妹太客气了,都是自己人。沈跃不在家,遇到什么事需要帮忙的,尽管找我。”
  “好,今天的事麻烦你们了,那我们先走了。”余思雅笑着道了别。
  离开了公安局,余思雅直接对小李和楚玉涛说:“都中午了,你们去吃饭吧,顺便给我们带一份。路主编大清早就起来,有点累了,我带她去招待所休息一会儿。”
  小李和楚玉涛没意见,两人去了国营饭店,余思雅则领着路明惠回了昨天住的招待所。
  关上门后,路明惠在屋子里唯一的一张椅子上坐下,摘下了厚厚的羊绒围巾,问道:“你这里有水吗?渴死我了。”
  “有,你等下,我给你洗洗杯子。”余思雅拿着杯子出门,洗干净回来倒了两杯水,一杯推到路明惠面前。
  路明惠拿起杯子,一口喝完了水,放下后,这才笑眯眯地打量着余思雅说:“这件事你打算怎么办?到此为止?”
  余思雅笑了:“那路主编不是白跑一趟了吗?你想怎么写,都随意,不必顾忌我们。”
  路明惠挑眉:“怎么,你就不怕他们恼羞成怒吗?我看这些人心里可不像是一点都没数的。”
  余思雅点头,她清楚。后世报道过,冒名顶替这种事,通常不是一个人能办到的,会牵涉好些人,有的是知情装不知道,反正没损害自己的利益,总有人装糊涂。也有的想跟对方交好,有意放绿灯,所以肯定会得罪一大片人。但做都做了,有什么好后悔的,现在让她收手,她可不甘心。
  “行了,路主编,你就别试探我了,咱们俩商量商量下一步的计划吧。早点说完你也好早点回去,争取把稿子写出来,早点见报。”余思雅打开天窗说亮话。
  路明惠摇摇头,有些感概:“你每次都让我出乎意料。我有时候觉得你这人老于世故,精明得很,有时候吧,又觉得你挺年轻的,身上充满了年轻人的热血。”
  余思雅反问:“路主编,我不年轻吗?”
  路明惠想到她的年纪,顿时语塞:“算了,别提年龄了,再提咱们朋友也没得做了。说正事,我一会儿就去汽车站,坐下午这趟车回去,看看能不能在晚上将稿子赶出来,送到印刷厂,明天见报。你觉得怎么样?”
  最近没什么特别的大新闻,高考的余热还在,这个新闻一旦爆出来,绝对有轰动效应。所以只要她在把样刊送去印刷厂之前,写出稿子,就可以取代先前的头条,成为明天的头条。
  余思雅当然希望早点见报,这样也能震慑震慑那些搞小动作的家伙,能少一个受害者都是好的。不过经过一晚上的思考,她还有许多想法要跟路明惠沟通。
  “路主编,我还有两个提议,你听听合不合适。这件事不是小事,楚玉涛的事恐怕也不是个例,高考是咱们国家选拔人才的重要途经,不容染指。所以我想建议你给省里的领导递份内参,你觉得如何?”余思雅既然决定要将事情闹大了,那就不光是见报那么简单。
  路明惠震惊地看着她:“你怎么知道内参这事?”
  省媒还有中央媒体的记者编辑之类的,都有向政府递交内参的权利,主要是给领导提供一些敏感不宜公开的消息。这在后世不是什么秘密,但现在嘛,普通人还真不知道这事。
  余思雅找了个借口:“听人说的,报纸上的报道,你可以尽量客观一些,摆出实事,让大家来评判,寻找真相。但在内参上可以多一些自己的主观看法,然后提一些解决问题的建议嘛。”
  路明惠思忖了两秒,又问:“那你的第二个建议是什么?”
  余思雅笑着说:“我有个想法,很多人哪怕怀疑自己没落榜,但因为找不到关系,没有查询的途径等等因素,也找不出证据,只能自己认了。如果我们将省内所有高考的录取名单做一期特刊,多印刷一些,每个单位多发两份,投放到全省,这样一来,每个考生都有途径了解到录取名单上有没有自己,如果确认自己被录取了,没收到录取通知书,他们可以拿着特刊去找教育局,找县里,甚至是找省城,总师出有名。同时,那些想搞小动作的也得掂量掂量了,以后再搞这样的小动作可是随时都会被戳穿的。”
  严打,严肃处理只能纠正这一时的风气。只要有利益,有私心,过几年,这样的事照样会死灰复燃。高考顶替这种事在二十世纪的最后二十年屡见不鲜,为什么到了21世纪后,几乎就销声匿迹了,说到底还是大众了解信息的渠道多了,造假顶替的风险高了。
  所以要从根源上杜绝这个问题,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信息透明化,公开公正,并让受害者有投诉伸冤找回公道的地方,这样才能刹住这股不正之风。不然哪怕今年将这批徇私舞弊者严肃处理了,明年照旧还会有铤而走险的人,屡禁不止。
  路明惠认真思考了一会儿:“你这办法倒是挺好的,但你知道得多印刷多少报纸吗?全省好几万考生,这个副刊光印名字和学校,也得印刷个一二十页吧,搞不好还不止。厚厚一叠,几万份,还有邮票、信封的钱,加起来得怎么也得好几千块!我们报社每年的资金预算都是有限的,这到年底了,去年批的活动资金都花得差不多了,社里不一定愿意负担这笔费用。”
  这对报社来说也没多大的好处,还要挤占那么大批资金,就算通过上面的人肯定也要扯一阵子皮,到时候年都过去了,这个新闻的热度早下去了。
  余思雅也明白没好处的事,报社不一定愿意做,即便有人乐意,但肯定也有反对的声音。她笑了一下说道:“如果这笔钱咱们清河鸭养殖场出呢?那你们报社领导总没意见了吧?既能赢得考生的夸赞,博个好名声,又不用出一分钱。”
  那倒是,不过,路明惠眼神复杂地看着余思雅:“你说你,出这么多钱,图什么啊?”
  余思雅笑眯眯地说:“我也不是没有条件。你得答应我,在这个特刊每一页的右上角标一行字‘此特刊由清河鸭赞助’,然后在旁边,落下咱们清河鸭的标志,就是我们清河鸭袋子上的那只鸭子。”
  “就这个?我回去跟社里说说,应该没问题。”路明惠很爽快地同意了,反正这也要不了多少位置,而且是对方出钱的事,想必社里也不会有意见。
  余思雅得到了肯定的答复后,高兴极了。几千块不动声色地在省报上做一个广告,能赢得几十万考生的好感,这还不值吗?既帮助了考生,又帮清河鸭打了一次广告,这钱真是太划算了。
  为了早点将特刊弄下来,余思雅还给路明惠出谋划策:“这要统筹各个高校的录取名单,由你们一个学校一个学校的去说服,太麻烦了,耽误时间。你不是要给领导写内参吗?就把这个建议写上去,这从某种程度上能防止顶替的事出现,从根源上解决问题,而且所费的成本也很低。只要领导点头批准了,各学校和教育部门都会配合你们的工作,这样名单很快就能整理出来,省了你不少时间,要不了两天就能将特刊登出来,你们还可以在接下来几天的省报上出这么一则通知,让大家都知道这件事,考生有疑惑的都能去查。”
  路明惠听她说得头头是道,越听越稀奇:“我说余厂长,你干脆别搞什么养殖场了,来干咱们记者这行算了。你这点子是一个接一个,层出不穷啊,我就没见过几个比你脑子还灵活的。”
  余思雅赶紧摆手:“我就瞎出点主意还行,让我动笔写东西,我可不行,还是交给你们这些专业人员吧。”
  这话路明惠可不相信。她了解余思雅的发迹史,当初就是因为在省报发表了一篇文章才被提拔去公社的,这还说不会写东西,谁信啊。
  不过人家的养殖场开得红红火火,不乐意去报社从头开始也正常。路明惠也就是激动的时候随口一说,见余思雅推脱,也就不提这个了,拿出本子一边刷刷刷地写要点,一边说:“成,目前就按你说的办。回头有消息了,咱们再电话联系。”
  “好。”余思雅见她恨忙,便没有打扰她。
  等小李和楚玉涛打完饭回来,吃过之后,四个人一起去了汽车站,先将路明惠送上了去省城的汽车,然后三个人才骑自行车回公社。
  到了公社,碰巧遇到王书记。
  王书记看他们脸色还好,关切地问道:“怎么样,解决了吗?”
  余思雅笑眯眯地说:“解决了,可能是信件太多,楚玉涛同志的录取通知书被遗失了。教育局那边答应帮忙找,牛副局长态度可好了,跟咱们保证说,一定会找到的,我们只要在家里等消息就行了。”
  “那就好,要是遇到困难跟我说,下次我跟你们一起去县里。”王书记友好地说。
  谢过了他之后,三人继续往养殖场的方向走。
  到了养殖场,楚玉涛诚恳地说:“余厂长,李主任,谢谢你们,要不是你们我……我这大学也别想上了。”
  这一两天的碰壁和反转,让他一夜之间似乎成长了许多。
  “行了,这又不是你的错,回家等消息吧。”余思雅安慰他。
  楚玉涛苦笑了一下,再次道了谢。但心里却很不是滋味,他的事情因为认识了能干人脉广的朋友是解决了,但其他人呢?想起这些,他未免有些兔死狐悲感。
  “回去吧,事情会解决的。”看他这样子,余思雅也没多说,现在得麻痹牛副局长他们,不然这些人知道他们不依不挠,肯定会到处找关系,托人情,试图阻拦她跟路明惠的计划。
  等楚玉涛走后,余思雅对小李说:“这几天由我来看着厂子,你回家陪陪家人吧。”
  小李有点头痛:“过几天再回去吧,不着急。”
  余思雅笑看着他:“为什么?”
  小李虽然是本县的,但家不在红云公社,因为交通不便利,工作又忙,他一年也回不了几次家。
  提起这个小李就烦躁:“哎,他们又要给我介绍对象,烦死了,我这么忙,哪有功夫找对象。”
  余思雅劝他:“你这个年龄也可以开始相亲了,见见也无妨,万一碰上喜欢的呢!”
  “算了吧,以后再说,我不着急。”小李赶紧摆手。这哪是相相就完事的,要是稍微表现出还行的苗头,两家人就得商量结婚的事了。
  这是他的私事,余思雅最多提点一句,他不愿意,她自然不会多说。
  “既然你不回去,那今天下午就你在这里看着厂子。明天上午我来,咱们俩轮流值班吧。”余思雅笑着说。
  小李点头:“好,我知道了。”
  安排好厂子里的事余思雅就回家了。
  第二天,一大早她就到了厂子里,守在办公桌前。
  其实已经没多少事了,目前养殖场除了值班的人员,就还有孵化和饲养员在上班,加起来也就二十来个人。这两个工作都有部门主管负责,不用余思雅盯着,她来办公室主要是为了等路明惠的电话。
  这一等就到了中午,路明惠才总算来了电话。
  “路主编,怎么样?”接起电话,余思雅就开门见山地问道。
  路明惠吐了一口气:“累死我了,昨天回到报社,连夜赶工,总算把报道赶出来了,今天也见了报,不少人看到报纸反响很大。我跟总编说了你的主意,他答应了,稍后财务会把这笔帐报给你,余厂长,你不会赖我的账吧?”
  余思雅听到一切顺利,松了口气,笑呵呵地说:“怎么会呢?你尽管把数字报过来,挂了电话我就让会计去给你们打钱。如果省报明年打算继续搞,咱们还可以签个协议,我们清河鸭可以长期赞助你们。”
  “有你这句话我就放心了,成,你等我消息吧。”路明惠还有事情要忙,说了两句就挂断了电话。
  但这对余思雅来说已经够了。只要知道新闻顺利见报,她就放心了。
  放下一桩心事,余思雅坐在办公室里喝喝茶,看看旧报纸和书,偷得浮生半日闲,很是惬意。
  但牛副局长就没那么舒坦了。
  他明明让小严通知了高主任,赶紧把楚玉涛的录取通知书找出来,结果这都过去一天了,还是没消息。
  牛副局长怒了,亲自去招生办:“哟,高主任真是个大忙人啊,要想见你都得碰运气。”
  高主任赶紧站起来:“牛副局长,这两天事情多,平时我都在的,快请坐,喝什么?”
  牛副局长哪有心情喝茶,摆手:“不用了,小严告诉你昨天的事了吧,楚玉涛的录取通知书找到了吗?”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