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言情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email protected]举报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1

七零年代女厂长——红叶似火

时间:2021-07-06 09:57:54  作者:红叶似火
  黎市长被逗笑了:“这么喜欢?小武,待会儿记得送梅书记和小余同志一人一包茶。”
  武秘书立即应道:“好嘞,黎市长。”
  梅书记乐了:“小余同志,我今天可是沾了你的光,平时来这里,黎市长可舍不得给送我茶。”
  黎市长放下笔,盖上笔帽走了过来,哼道:“好你个老梅,在小辈面前说我坏话,我这里你什么东西没顺过?”
  他坐到余思雅和梅书记对面的椅子上坐下,打量了一下余思雅,啧啧道:“我早听说清河鸭的小余同志年少有为,这传言还不尽实,小余同志有二十了吗?”
  余思雅有点泄气,她已经尽量打扮得成熟老成了,可这张脸还是太嫩了,第一次见面,大家都关注她的过于年轻去了。幸亏她没混官场,不然光这张脸都要拖累她好多年。
  “黎市长说笑了,我今年都22岁了。”余思雅笑道。
  黎市长点头:“那也挺小的,比我家那臭小子还小好几岁呢!”
  梅书记放下了茶杯:“黎市长,别说咱们余总的年龄了,说正事,上次我提的养猪场的事,你考虑得怎么样了?领导要多多支持咱们的工作啊。”
  黎市长上下打量着梅书记:“我说老梅同志,一段时间不见,你这脸皮变厚了啊!”
  以前这老梅同志多耿直的一个人啊,如今也学会耍赖要好处了。
  梅书记脸有点热,但想着还有下属在面前呢,他不能露了怯:“黎市长,我说正事呢,这怎么能叫脸皮厚?你当时答应我考虑的,小余同志一个女同志,这么远赶来,你总得给个答复吧?”
  余思雅看出来了,梅书记跟黎市长的关系应该不错,至少表面上是这样,私底下怎么回事就不好说了,但两人至少都属于改革这一派的。
  她赶紧从包里拿出准备好的资料和写的报告,笑盈盈地说:“梅书记,我的报告你们还没看呢,先看看报告再说!”
  黎市长瞥了他一眼,没说话,但眼神透露着一股嫌弃,似乎在说,看看办事还没小同志周到呢!
  梅书记装作没看见,笑呵呵地说:“小余同志这准备工作挺充分的,跟黎市长具体介绍一下你们饲料厂的情况吧。”
  黎市长一边翻资料,一边点头,玩笑归玩笑,说起正事,他们可都不含糊。
  余思雅指着黎市长手头上的那份资料说:“黎市长,这是两份试验数据,第一份是我们清河鸭自己的试验数据,生猪用饲料喂养,缩短了一半的生长期,只用了五个月左右就出栏了。下面那份薄的是县养猪场的试验报告,这份数据还不完全,因为去年底的时候咱们才跟辰山县养猪场达成了合作协议,年后才将饲料和技术人员送过去。目前,他们已经用饲料喂养了十天,这是饲料喂养后小猪的体重变化。”
  黎市长点头,重点翻辰山县养猪场的数据,从这份数据上来看,辰山县养猪场比较保守,目前记录的这批用饲料喂养的小猪共计20头,从喂饲料开始,小猪的体重增加很明显,一天大概在一斤左右,也就是说,一头两百斤的大肥猪,大概半年左右就可以出栏了。这比以前的喂养方式确实缩短了不少时间。
  余思雅见他翻到第二页继续解释道:“黎市长,咱们的猪饲料有两种,前期是适合小猪生长的饲料,等小猪达到六七十斤后,可以换更高效的饲料,一天能长一斤多的肉。我们饲料厂的试验数据里面都有记载。”
  黎市长又翻开先前那份资料,详细地看了一遍。
  期间余思雅和梅书记都没说话,静静地喝茶。
  半晌,黎市长放下了资料,拿起桌子上日记本晃了晃:“这是什么,也是给我看的吗?”
  余思雅笑道:“这是我做的计划书,关于大力推广饲料养殖和发展养猪业的可行性报告,以及前景展望和经济效益预期。”
  黎市长感叹:“小余同志这是不打无准备的仗啊!”
  边感慨边翻开了计划书。
  计划书里确实例得非常详实,连每头猪大致需要喂养的饲料成本,因此产生的费用和节省的粮食成本等等,都算出来了,而且有理有据,让人没法挑剔。
  再看前景展望,黎市长忍不住看了一眼余思雅:“小余同志,你这上面没开玩笑?三年后,咱们丰宁市要养一百万头猪?”
  余思雅认真点头:“我觉得这个计划可行!”
  黎市长指了指办公室墙上挂的地图:“小余同志,你知道咱们市总共有多少人口吗?”
  不等余思雅回答,黎市长自己说出了答案:“丰宁市目前总计有人口大约65万,包括了所属农村地区,不只是城市人口。如果再加上下属的四个县,总计人口也只有两百多万人!你这差不多等于两个人就养一头猪啊!”
  余思雅笑道:“黎市长,养猪场的同志,一个人养几十头猪,两个人养一头困难吗?”
  既然,黎市长用地图说话,余思雅也站了起来,指着地图上的标记说:“黎市长,咱们丰宁市先天条件不足,辖区内以山地和丘陵为主,平地很少,虽是以农业为主,但却没有农业发展的便利条件。”
  看看我国的主要产量区就知道了,基本都被几大平原包了,山地、丘陵、高原多的地方,自古以来就不是粮食主产区。
  黎市长点头。
  余思雅接着说:“而且咱们市也没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建国以来的重点工程项目就没一个落在咱们市的。咱们市可以说是一穷二白,工业发展也非常落后,基础建设更是一塌糊涂。这样的底子,不发展养殖业发展什么呢?咱们市的优点就是人多,而且人民勤劳,这为发展养殖业提供了有利条件,黎市长,你往下看我的计划书。”
  黎市长翻了翻,又看到一个新鲜的名词:“养猪合作社?”
  余思雅笑着点头:“没错,黎市长,咱们可以开展养猪合作社,以公社或是几个公社联合起来,某一片区域为单位,建立合作社,将全市划分为不同的养猪合作社,既能做到统一采购、统一销售降低成本和物流、交通的开支,同时能够建立完善的防疫机制,每个区域都配上一两名有经验的兽医和技术人员,科学指导农民养猪,提高养猪的效益与产出。”
  养殖业最怕的就是疾病和市场行情的波动,当然目前来说,猪肉还属于需要票才能买到的东西,走俏货,跟市场不搭边。而且目前国内市场对猪肉的一直是供小于求,而且这个阶段还要持续很多年。
  他们唯一要做的就是防疫,减少生猪生病和死亡的概率,同时提高生猪的生长速度降低养殖成本。
  现在农民也养猪,但喂养方式太落后,导致猪的生长速度太慢,一头猪养一年拉高了成本,加上不允许农民私自出售,只能卖到肉联厂之类的,统一宰杀贩卖,将价格压得比较低廉,以至于农民很难赚到钱。
  不过这一切都可以迎刃而解:“黎市长,我们清河鸭非常有诚意,我上次就向叶局长保证过,如果丰宁市的生猪数量能提上来,每年给我们集团保证一定的数量,咱们就在丰宁市建立火腿肠生产线!而且我承诺,养猪合作社的生猪收购价格,比肉联厂贵五分钱一斤!”
  别小看五分钱,一头两百斤的猪,那就可以多卖十块了。
  黎市长听了这话,哭笑不得:“你这样搞,以后肉联厂还买得到猪吗?这不得都找我?”
  余思雅心说要不了几年就会开放猪肉市场了,肉联厂也得参与竞争,她只是将这个时间稍微提前了一点。
  “黎市长,咱们可以按照往年的数据,先保证肉联厂的这部分量,像以前那样,每家每户先卖多少给肉联厂,剩下的就都是咱们清河鸭的。”余思雅见招拆招。她本来也没想过要从市民为数不多的肉中去抢,而是扩大这个供应量。
  一旁沉默许久的梅书记说:“而且今年咱们的粮食生产任务下放到各大队,以各大队为单位统计数据,表现好的有奖励,肯定能提高粮食产量。这多出来的粮食,拿来发展养殖业不正好吗?黎市长,你看咱们辰山县这两年就是靠养殖业发展起来的,现在咱们全县基本通了公路,家家户户用上了电灯,这证明养殖业是一条可行的道路。”
  黎市长摆手:“慢点,让我好好想想。”
  余思雅跟梅书记笑了一下,不约而同地闭上了嘴,留时间给黎市长消化这个事。
  黎市长这会儿心里很不平静,因为他一开始以为余思雅是把主意打到了他们的国营养猪场上,毕竟这也算市里比较大的单位了,生猪量长期保持在几百上千头。
  可谁料到余思雅心这么大,竟然把目标对准了全市的农民。他低头看着余思雅列出的数据,如果按照余思雅的设想,农民每养一头猪能赚二十元左右,用饲料,一年能出两栏,一次养两头,一年就四头,那每家都增加纯收入七八十元。这对当地的农民来说是一项不错的收入了,如果能吃苦,加大养猪的数量,这个效益更可观。
  但目前这一切只是纸上数据,实际效果怎么样还不好说。
  见黎市长一会儿拧紧眉头,一会儿松开,余思雅就知道他肯定是在纠结了。
  于是笑道:“黎市长,咱们可以先成立一个小的养猪合作社做试点,探索积累经验,等经验和技术成熟后,再向周边推广,继而推广到全市。这样一来,风险要低得多,中间出了什么问题也可以及时调整。”
  同时他们清河鸭也需要积累资本和技术,循序渐进地在丰宁市建厂。这是对双方都比较稳妥的一个方案。
  黎市长想了想说:“你这小同志方方面面都想得很周全了,我似乎不答应也不行了。”
  余思雅连忙笑道:“是黎市长心系咱们丰宁市的百姓。”
  如果是全市推广,黎市长还得在市里开会,研讨,不过如果只是拿出一个公社做试点,这件事他现在就能拍板作主。
  “可以,小余同志,就按你说的办,先在丰宁市周边地区选择一个公社作为试点,你们派技术员过来指导咱们,行吗?”
  不行也要行!余思雅当即答应:“没问题,黎市长,你什么时候要人,我回头就给你安排!”
 
 
第124章 
  黎市长很忙,谈完正事,梅书记和余思雅不欲多呆,刚提出告辞,武秘书突然匆匆进来,附在黎市长耳朵边说了什么,黎市长的脸色肉眼可见地变得难看起来。
  梅书记跟余思雅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底看到了不解和疑惑,刚刚还好好的,这黎市长怎么突然变脸了,到底发生了什么事,能让黎市长脸色大变?
  不等两人想清楚,武秘书已经说完了,站直腰立在黎市长身后,黎市长拧着眉揉了揉额头说:“你们要走了是吧,那我就不留你们了,成立养猪合作社的事等筹备工作完成之后再说。”
  梅书记犹豫了一下问道:“黎市长,是出什么事了吗?”
  黎市长苦笑了一下,也没瞒他们:“传来消息,昨天咱们跟越南正式开战了。”
  哐当一声,余思雅手边的杯子被打翻了,褐色的茶水从漆木桌子上流淌到地面。
  梅书记闻声立即回头,出言安慰道:“小余同志,你别慌,这什么情况咱们还不知道呢,也许沈同志没去前线!”
  黎市长看到两人这反应,愣了愣,不解地看向梅书记:“怎么?小余同志有亲戚朋友在南边?”
  梅书记悠悠地叹了口气,不忍地看着余思雅说:“是小余同志的丈夫,已经参军好些年了,结婚起就聚少离多,小余同志挺不容易的。”
  黎市长一时之间不知道怎么安慰余思雅。战场上刀枪无眼,残酷得很,能不能回来,谁说得定呢!旁人的安慰有时候很苍白无力。
  余思雅这会儿总算想起自己忘了什么了,她忘记了对越自卫反击战就是这阵子发生的。具体的日期她记不清,但大致的时间还是很清楚的,就是79年的二三月,没想到原来就是昨天,2月17号正式开战。
  对这场战争,她早有了心理准备,虽然有些难受,但最初的失态过后,余思雅打起了精神说:“没事,让黎市长和梅书记挂心了。”
  这话也太没说服力了,她的脸色不那么苍白,笑容不那么勉强也许还比较有说服力。
  虽然心有不忍,可她到底是个年轻女同志,两个男人也不知道怎么安慰她。
  黎市长想了想只能说:“小余同志,你说的合作社的事咱们这边会尽快确认,争取早点开始,一有好消息,我就让武秘书通知你。”
  梅书记剜了他一眼,这都什么时候了,这黎市长还提工作。
  黎市长不甘示弱地看了过去,用眼神说:你懂什么,这小余同志一看就是个对工作爱得深沉的好同志,这时候只有工作能安慰她!
  余思雅虽然没看懂他们的眉眼官司,但还是看得出来,两个人为了他在较劲,连忙说道:“好,那就谢谢黎市长了,有了消息还请市里面通知我们,咱们清河鸭饲料厂一定全力配合养猪合作社。黎市长,你继续忙,咱们就不打扰你了。”
  黎市长和蔼地笑了:“好,武秘书你帮我送送梅书记和小余同志。”
  武秘书怜悯地看了一眼余思雅,声音较之先前温和了许多:“梅书记、余总,这边请。”
  等上了车,梅书记担忧地看着余思雅说:“小余同志,咱们送你回去吧。”
  余思雅这状况他实在不放心啊,她再能干也只是个二十岁出头的姑娘,丈夫上了战场,心里肯定慌。想当年,他上战场,他老娘和媳妇当天就哭得眼泪一把鼻涕一把的。
  余思雅的情绪已经平静了下来,甚至比梅书记都还平静,她轻轻摇头说:“梅书记,不用了,送我去省城,你们还得回县里太折腾了,也浪费油,把我送到汽车站就行了。”
  “可是……”梅书记难得这么婆婆妈妈,可只说了两个字就被余思雅打断了。
  余思雅平静地看着梅书记说:“梅书记,你什么都不必说,我明白的,我也不需要特殊照顾,总得有人上战场保家卫国,不是我的家人就是别人的家人,况且也不止我一人的亲人上战场,还有几十万个家庭的儿子、丈夫、父亲在战场上。我当初选择了这条路,我就明白这意味着什么,不论什么结果我都能承受,更何况,这不还没坏消息吗?没消息就是好消息,咱们委实不必太担心。”
  她说得如此坦诚,如此明白,梅书记反倒不好说什么了。他长长地叹了口气说:“你说得对,是我小瞧你了,我应该对你有信心才对,你是个坚强的女同志,咱们去汽车站吧。”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