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制氧!
因为氧气不足,即便是带着氧气罐进山修建铁路,也并不方便,而且氧气都要很远的地方运送过来,这一下就让工程的进度变得更加缓慢。
高原制氧,就是在高原上建造一个氧气站。
如果她提供的技术有用,那么工程的三大难题之一,就能先解决一个!
怒特格偶尔会过来看他们,给试验站的人送吃的,还问谢雁什么时候有空再去骑马,萨力可想她了。
王小倔的身体好了很多,在这里呆了一段时间,逐渐适应了高原的情况。
所有的工作都在稳步推进着。
而在谢雁去青藏高原之前,铁道部正迎来一次剧烈的改变。
一个全新的规划,将从遥远的首都传向全国,改变整个华国的铁路布局和发展进度!
华国铁路,迎来了又一个发展的高速时期!
第98章 与风同行19
四纵四横!
几条铁路大动脉客运专线,贯穿华国南北东西,形成一张庞大的铁路网络。
每个国家的铁路线,从一开始都是为了解决货运需求,而到了后期,真正的客运线搭建起来,将会是一个极其发达的交通网络。
也是最便捷,最快速的陆地运输方式。
这份铁路的中长期规划,要在2020年,让华国的铁路营业里程突破原本的六七万公里,达到十二万公里以上,电化率和复线率都要达到半数以上。
规划中,还提出了各种其他的要求和目标,这一份计划,让京沪高速路的实现可能性大大增加,因为从首都到沪城的这一条客运专线,就在四纵线的第一条!
消息满天飞,但在实验室里,大家还在埋头研究。
高原制氧站的出现,解决了高山工程的缺氧问题,但对于实验室的人来说,高原冻土的问题同样不容小觑。
普通的土壤当中有着矿物,水分和特殊的颗粒,一般都会形成独特的地形,但当土壤中的水变成冰之后,体积就会发生变化,发生膨胀,而地面上的工程,难免会受到影响。
季节性的冻土,到了夏天,热胀冷缩,又会导致路基沉降,翻浆,青藏线的公路就因为这个问题,很多路段都有人融沉和翻浆的情况,有些地方还会产生裂缝。
而铁路比公路要求更严格,一根铁轨出了问题,火车就有倾覆的可能,季节性的冻土只是一小部分,多年冻土的难题也一直很受世界的关注。
陈珏知道谢雁在交大读本科的时候,就已经发表过多篇核心论文,但那些都是高速轮轨相关,别说三院,一院的人也都比他们的经验要多,华国数个科研所都在为这个问题奋斗研究了数十年。
但随着相处时间的增加,陈珏明白这个女生为什么这么年轻就成了周廊教授的研究生,还能被派来和他们一起参与高原冻土实验了!
在她的帮助下,他们很快在之前的理论基础上,找到了新的方法——路基降温!
多年冻土虽然不和季节性冻土一样在一年内就会发生数次热胀冷缩,结冰融化的情况,但青藏铁路是一项庞大的工程,和百年桥梁一样,这条铁路的使用时间考虑到了一百年后。
而不只是青藏高原,整个世界的气候在一百年后都会发生变化!
谢雁利用模型进行了温度预测,发现在五十年后,高原的温度会上升2~3度左右,这微小的温度变化,就是高原冻土致命的危险。
防止冻土融化,就要保证地基的温度在百年后不会因为土壤里的冰融化而导致路基出问题。
王小倔的专业就是这个,他和土壤打了好几年的交道,对国外的技术也了解一些,“不想让冻土融化,就要防止温度影响土层,而热传导有三种方式,辐射、对流和传导。”
方泽点头,“阻挡辐射,就用东西做防晒,对流的话,可以参考国外的修建实验路堤的方式,至于传导方面,有含有泥炭的半导体,可以吸热,帮助保持冻土的温度。”
谢雁推崇的就是热棒技术。
“利国的管道,前苏国的公路和水库,都是用的热棒进行保温,而加国的冻土铁路同样用了这项技术,根据我们之前收集的数据来看,在温度上,热棒技术比单纯的遮挡和修建路堤更有效果。”
谢雁说,“单纯使用泥炭进行热量吸附还不够,可以使用新的填充物,比如氨、二氧化碳等等……”
她在纸上画出热棒的结构图——下面吸热,上端散热,可以长时间地保护高原冻土不会因为温度升高,冰份融化而发生路基损害问题。
“除了热棒技术,刚才王哥提出的其他技术也可以配合使用,修建路堤,在上面放上碎石,进行热屏蔽,修建遮阳措施等等。”
陈珏认为她的想法很有意思,“工程队最近的路段已经修到了附近,这里正好有冻土地段,我们可以先在这里进行一次尝试,收集更多的实验数据,来判断这些技术对冻土的影响。”
说干就干,很快,一条正在修建的铁路两旁,奇异地树立起了一根根热棒,像是给铁路护航的黑色翅膀——
在实验取得巨大成果的时候,陈珏小组的另一个成员身体也逐渐恢复了健康,回归了实验室,收到谢雁要调回去的消息,陈珏十分不舍
“毕业之后要不然来我们实验室吧!”
陈珏说,“我给你写推荐信,我导师和我说了好多次了,你要是愿意来,手续都不是问题!”
王小倔连连点头,“你走了,我估计就吃不到怒特格送的牛肉了!”
方泽拍了他脑袋一下,“你喜欢的是牛肉干还是小谢?”
他们一定要送谢雁到车站,车站离实验室可不远,怒特格听说了她要走,骑着萨力赶了过来,“他们都还没走,你就要走了?”
谢雁拍了拍骏马的马鬓,“哪里需要我,我就去哪里呀。”
怒特格说,“萨力舍不得你走。”
原本的烈马在她面前乖顺的不对劲,轻轻偏着脑袋,去蹭女孩的手掌。
王小倔惊讶,“你听得懂马儿说话?”
方泽在旁边笑,拉着神经大条的王小倔往一边去,“你让人家说几句话。”
谢雁说,“等铁路修好了,欢迎你来找我玩儿。”
怒特格脸微红,他摇摇头,“可他们说,你么你那里看不到星星。”
谢雁抬头,此刻是白天,还在西部的范围内,没有什么污染,也没有浓云,能看见月亮,还有月亮旁的星星,挂在泛着微光的蓝天上。
她说,“如果我想看星星了,我就来找你,找萨力,我们再去天山。”
怒特格顿了顿,拉开马儿,他忽然笑了起来,大概是想起了和谢雁在草原和雪山下驰马的时光,那种感觉,想起来依然是自由而热烈的。
离别的伤感一下就被冲淡了,他说,“好啊。”
“再见了,”
努格特送回给她一个去寺庙求来的平安符,随后收了笑,郑重地说,“天山永远欢迎你。”
她不是骑马离开的,而是乘坐着车,到了火车站,由一条钢铁巨龙驰骋而去,从华国西部,回到属于她的地方。
他会继续祝福她,祝福这个可爱的姑娘。
希望她一生平安,长命百岁。
周廊似乎有意让谢雁留在三院发展,所以人员变动之后,一改组,就立刻把她叫了回去。
一直被“流放在外”的谢雁,终于回去了。
而等了她回去,那个原本就不算熟悉的地方,恐怕就要变成一个全新的世界。
中华之星和其他动车的状态频出,让华国自主研发和生产高速动车组的热情降了不少,但在四纵四横和其他规划出来之后,高速轮轨又重新走上了舞台。
在之前,主张自主研发和生产的观点被“国外引进技术”观点派压了下去,而在新引进的技术上,华国将进行一次新的联合生产高速动车计划。
而这一项目标,是为了华国铁路第六次大提速,以及突破两百公里时速级动车的空白区。
按照以前的走法,就是自主研发,自主生产,现在新观点占据的上风,路线又变了,成了引进后进行联合研制。
联合研制在后面,第一个摆在所有人面前的是引进。
第三勘察院分出来之后,一直都处于不太稳定的状态,而这一次,在华国中铁的整合下,从原本的工程勘探和工程设计上多了一些其他的作用——工程咨询,监理、承包可科研开发。
现在改名,成为华国中铁的设计咨询公司。
谢雁之前在院里没什么人脉,也没什么靠山,但凡是零碎的任务,外派的人,都是她去,就连她回来,还被当成新人。
不过,既然是通过相应程序进入公司的,谢雁还是有一份档案在这里。
吴诚毅看见谢雁进来,以为是新来实习的,将桌上的资料给她,头也没抬,“去给我复印一下。”
谢雁还挺老实,旁边就是复印机,按了按钮,打量这里的环境。
奇怪的是,她没有接到自己去哪个部门的消息,老师只是说,她来了就知道了。
“好了,这个也复印三份。”
因为最近的事情,工作量很大,吴诚毅忙得很,这个小姑娘用复印机还挺快。
旁边路过的小王看着不对,问,“你是?”
“谢雁。”她说。
“啊,你就是谢雁?”
接待员小王一愣,刚才谢雁进来,他也以为是来实习或者找人的,毕竟谢雁看来起来太年轻了,“抱歉抱歉,你的办公室在那边,我带你去。”
谢雁说,“没事。”
她把资料放在桌上,“这个资料可能要您自己处理了。”
吴诚毅错愕的抬起头,看见小吴领着年轻的女孩朝着那个最重要的办公室去。
她是什么人?!
谢雁自己也奇怪。
按照她埋头工程的性格,这又是个新成立的公司,她回来多半就是从基层做起,熬个一段时间,慢慢往上升而已,只要能让她参与工程设计和勘察就行,而且,公司也有科研室,做什么都行。
办公室一个单独的部门,还有其他的同事已经在工作了,最里面有一间单独的工作室,小王带她进去,里面坐着一个中年男人,穿着西装,埋头正在看文件。
小王说,“谢雁来了。”
“好,”
中年男人抬头,摆手,“你先去忙吧。”
他起身,给谢雁倒了一杯水,“坐。”
“我叫张沉,以后的工作,我们应该会经常见面,我可是等你很久了。”
谢雁说,“周老师介绍的?”
张沉笑了一声,“他可不是重点,如果不是我主动打电话去问,他不知道还要把你这个人才藏到什么时候!”
张沉不仅是部门里的重要人物,在华国中铁的地位也不低,谢雁听说过他的名字。
“我看过你的档案,还有你发表的论文。”
张沉摇头,“一个搞高速动车的人才,送去研究高原冻土,我看他们是人才太多了,想优先支援西部!”
这当然是开玩笑的,有人才,张沉就自己用了。
“新集团刚刚建立,我们就有一个大任务,而且,只许成功,不能失败。”
张沉很看好谢雁这个年轻人,虽然是女生,但能吃苦,秦沈线上去过,跑过中华之星,高原上也去过,能做科研,也能做动车,更难得的是,“我听说在大学的时候,你还有个特别的技能——特别能说!”
谢雁笑得不行,“这也能算技能吗?”
“当然,”
张沉说,“很多搞科研的人才,其实不善言辞,也比较内向和沉默,而很多经常说的话人,肚子里的知识又不够,能找到一个两全的人人才,我可是费了很大的劲。”
而且,因为这几年的工作情况,谢雁很少呆在这里,没有靠山,没有派系,是一个绝好的人选。
“所以是有什么演讲任务吗?”谢雁也玩笑着问。
张沉摇头,随后看向她,问,“你会谈判吗?”
有几项技能,问她算是问对了人。
一是交通,桥梁和铁路尤甚。
二是说话,翻译和谈判最佳。
这不是老本行吗?
论谈判么,她已经是老狐狸了。
看着谢雁的表情,张沉就知道不离十,“我对你很有信心,这些资料,你先拿回去看看。”
他指着的地方,累了一摞的资料,比成年人的小腿还高。
谢雁问,“和谁谈判?”
张沉缓缓道,“和当今世界上,高速动车技术最顶尖的三个公司!”
第99章 与风同行20
看完张沉给她的资料,谢雁又用信息收集系统,调查了一下其他的相关资料。
一切的出发点,就是高铁动车组招标,标准是时速两百公里。
因为之前中华之星的经验,再加上新出台的计划,要加速发展高铁建设,所以更简单的一条路出现了——引进时速两百公里速度级的高铁动车组,采取对外招标的方式。
要知道,即便是先锋号,之前一年生产也不过8组,而这一次的招标,华国需要一百四十组!
这不是几列动车组的技术引进动作,而是上百组!
时速两百,数量一百四十列,满足华国第六次大提速和未来高铁建设的需求,就是这一次谈判的重点。
然而,上百列动车不是说着玩儿的,任何一家企业也没有能力能够将其全都消化。
之前和三院一起分离出来的,还有华国南车和北车,在南北车之下,有四五十家公司,且不说南北车之间的竞争关系,即便是同属一个集团下的分公司,之间也有自己的打算。
不只是铁路行业,其他行业也是,谈判要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自己人。
因为公司太多了,很容易出现恶性竞争,谁不想要技术?但国外的公司,不可能会轻易把技术卖给你,卖过来的都是产品,核心技术还是在他们手里,比如沪城磁悬浮,即便是华国自己修建的商用磁悬浮线,但很多关键点,还是掌握在德国手里。
115/133 首页 上一页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