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许封城,不许杀人,不但不能杀人,还得救人。 哪怕被人误会,哪怕被京城百姓打得屁滚尿流,也只能忍着,不许动百姓一根汗毛。 结果呢,结果他们救了汉人,汉人病好了吃饱了,反过来开始算计他们。 他忙活一圈,落了一脸麻坑。 连福临这个小孩子都不放过。 儿子都被人算计了,明玉还在替汉人说话,忽悠他哥。 如果按照当初封城杀人的办法执行,今天的剃发令,根本不会有谁敢跳出来反对,更不会闹出这样大的乱子。 那些人临死了还在嚷嚷,说他们要见睿盛夫人,求睿盛夫人给他们做主。 等他带兵回城,睿盛夫人果然给他们做主了,又把他哥忽悠得无视祖宗规矩,站在汉人那边叫停了剃发令。 明玉这女人对他哥的影响力,远超多铎想象,也让他感到不寒而栗。 多铎不信他哥拼死拼活这么多年,从来没想过当大汗当皇上。只不过之前有先帝在,先帝对他哥有养育栽培之恩,他哥不好动手。现在先帝没了,万事俱备,他哥居然对他说不想当皇帝。 多铎用脚趾都能猜出来,肯定又是因为明玉。 因为外室和天花的事,多铎对明玉有些成见,多尔衮不想让多铎误会明玉,便说:“这是我自己的决定,与旁人无关。” 多铎气笑了:“哥,咱们才入关,根基不稳,只有你当皇帝才能服众。你看,南边这些酸儒谁不是看着你的脸色过日子,你让他们辅佐一个儿皇帝一个哑巴皇帝,他们指不定会生出什么别的异心来。” “明玉忽悠你,是为了她自己的好名声,你可不能被她蒙蔽了!” “够了!”明玉是为了谁,多尔衮心里有数。 就算明玉忽悠他,那也得他愿意让人忽悠才行。 他又不傻。 “我说了,此事与旁人无关……” 眼看两兄弟要吵架,明玉领着福临走进来,她笑着问福临:“福临,你看谁来了?” 福临仰头看了多铎一眼,奶声奶气地说:“小苏苏,表生气。” 到底是血缘关系更近,福临跟多铎特别亲,他叫别人都是按齿序,唯独自作主张管多铎叫小叔叔。 多尔衮从来不在孩子面前发火,他压着火气纠正福临:“是小叔叔。” 福临:“小苏苏。” 连着教了两遍,福临也没说对,他嘟起嘴。 多铎叹口气,换上笑脸走过来抱起福临,话里有话道:“大侄子乖,以后可不能学你阿玛,见色忘义。” “见、饿、忘……饿?”福临抱着多铎的脖子,鹦鹉学舌。 “……” 还有半个月过年,忽然从盛京传来一道圣旨,落款处盖的是传国玉玺,“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大字格外醒目。 先帝在时,从未在圣旨上用过传国玉玺,一般只用圣旨专用的皇帝印玺。 多尔衮成为摄政王之后,小皇帝的圣旨几乎都出自他手,用的也是皇帝印玺。 因为瘟疫的缘故,多尔衮提前入关,一并带走了皇帝印玺。 这时候却从盛京发来一道圣旨,上面盖着传国玉玺,通知多尔衮太后和小皇帝要在年前入关,让他和多铎率领文武百官出城迎接。 更耐人寻味的是,这道圣旨一式两份,一份给多尔衮,一份给多铎。 多尔衮手里捏着圣旨,脸彻底黑了,太后和小皇帝提前入关,并没有与他商议,他事先半点消息都不知道。 多尔衮把多铎叫来问话,多铎告诉多尔衮是他给太后上了密折,告诉太后多尔衮违背祖训叫停了剃发令。 因为范文程害死了先帝,太后恨毒了汉人。之前多铎提出用封城杀人之法控制瘟疫,太后第一个表示同意,并叮嘱多铎务必把染疫的人都杀光,确保京城和皇宫的安全。 后来多尔衮入关,并没采用封城杀人之法,而是用明玉的空间灵泉控制住了瘟疫。 消息ᴶˢᴳᴮᴮ传回盛京,太后嘴上夸多尔衮能干,夸明玉是个福星,心里却始终憋着一口气。 接到多铎的密折,知道多尔衮为了保全明玉的好名声,竟然罔顾祖训,叫停了已经开始并且进展顺利的剃发令。太后大怒,摔了手里的茶盏,当即把两位监国阿济格和济尔哈朗叫来商量。 两人看过多铎的密折都很惊讶。阿济格惊讶于多铎竟然背着多尔衮给太后上密折,狠狠告了多尔衮一桩。济尔哈朗惊讶于多尔衮竟然色令智昏,为了一个女人罔顾祖宗留下的规矩。 “多铎与多尔衮一奶同胞,追随多尔衮东征西讨,谁诬陷多尔衮,他也不会这样做。” 太后气得声音都是抖的:“也怪哀家,太纵容明玉。” 明玉出身科尔沁,说她偏向蒙古,还好理解,可她为什么要偏向汉人? 想到剃发令,太后恍然,是啊,明玉身边可不就有一个宁可不出仕也要留着头发的大能人吗? 太后狠狠捻了两下佛珠:“事已至此,怨谁也没用了,你们都说说,该怎么办吧?” 多尔衮已经是摄政王,还拿走了皇帝印玺,谁能把他怎么办? 谁敢跟他拗着来? 阿济格摇头,他没办法。 从小到大,只要是多尔衮认定的事,不管对错,他都会一条路走到黑,很少有人能改变他的想法。 当然,多尔衮认定的事,极少有错的时候,不然他也不能有今天的成就了。 太后就知道阿济格拿多尔衮没办法,于是向济尔哈朗投去期许的目光。先汗的儿子、侄子们中,脑子能跟上多尔衮转的,除了先帝,恐怕就只有济尔哈朗了。 果然济尔哈朗苦笑道:“多尔衮位高权重,又拿走了皇帝印玺,为今之计只能辛苦太后和皇上提前入关,用皇权弹压多尔衮,逼他改变主意。” 当然也不一定管用。 多铎在密折里说京城的瘟疫基本消灭,皇宫绝对安全,提前入关倒是个好主意。 “不过得想个办法通知多尔衮一声。”太后想了想说。 毕竟多尔衮是摄政王,皇帝要入关,他得率领文武百官出城迎接。 阿济格直挠头:“皇上临时改变行程,多尔衮并不知道,这么大的事写信通知肯定不行,怎么也要发一道圣旨过去。” 可皇帝印玺被多尔衮拿走了,圣旨要怎么发又成了难题。 最后还是济尔哈朗想出了主意:“皇帝印玺不在,不是还有传国玉玺吗?” 太后当即拍板,就这么干。 谁知济尔哈朗还有顾虑:“这事没提前跟多尔衮商量,他要是不同意,把圣旨驳回了怎么办?” 阿济格点头:“先帝在时,圣旨只用皇帝印玺,多尔衮要是质疑传国玉玺的效力,用皇帝玉玺再下一道圣旨,完全可以驳回。” 还治不了他了,太后冷哼:“那就写两份圣旨,给多尔衮一份,给多铎一份,若多尔衮不认,就让多铎率文武百官迎接。” 祖训不能废,先帝立下的规矩不能废,不管谁迎接,太后都必须带着小皇帝入关了。 也是等不得圣旨传来传去,也是怕圣旨被驳回,多尔衮接旨的时候太后和小皇帝那边已经启程了。 木已成舟,多铎笑着跟多尔衮说了他的筹谋:“两份圣旨正好,等太后和小皇帝到了,我带人出城迎接,脏活累活我一个人干了,不会脏了你的手。” 见多尔衮疑惑地看向自己,多铎嘿嘿一笑:“放心,我不会傻到自己动手,我已经把消息透露给张献忠那边了。张献忠恨你入骨,他动不了你,还动不了小皇帝么?等两边动起手来,我带兵正好赶到,就算张献忠的人杀不了小皇帝,我的人也会趁乱替他做的。” “说起来这还要感谢豪格那个笨蛋,他团灭了李自成,却让张献忠跑了,不然我连个帮手都找不到。” 然后把自己的计划和盘托出。 “哥你只需带着文武百官在城门外列队,等我把小皇帝的尸体和活着的太后一起带回来,你就可以名正言顺地穿龙袍坐龙椅了。” 说到这里,多铎勾起唇角:“当天登基都行,太后和文武百官是现成的。” “哥你放心,皇后的朝服和头冠都是按照达哲的尺寸做的,只要明玉比达哲瘦,就不会耽误你的登基大典。” 对上多尔衮鹰隼般锐利的目光,多铎全身一僵,遮掩似的朝后靠了靠,将身体的重量全都压在太师椅的椅背上:“哥,你别这么看着我,我知道明玉善妒,她不许你开后宫。不开就不开,你是皇上,前朝后宫还不是你一个人说了算。” 多尔衮真没想到,从小跟在他身后,看起来像是没什么主见的多铎,其实是一个干大事的人。 作者有话说: 太后:叫停剃发令?哀家怎么把魏循给忘了。 明玉:你别动他!
第113章 冲突 勾结外敌, 刺杀皇上,谋朝篡位,干的比他还溜, 就算是多尔衮自己筹谋这些,都不一定比多铎做得好。 可多铎机关算计,唯独漏算了自己。 他是真的不想当皇帝。 而且当皇帝这个事也不是多铎想的那么简单。 皇帝看起来好像前朝后宫一把抓,所有人都要听皇帝的,其实不然。皇帝要平衡朝廷里的各种势力, 有很多身不由己。 其中最大的身不由己, 就是后宫。 像多铎说的那种天下地下唯我独尊的皇帝,不是暴君就是昏君。 既然多铎都已经替他筹谋完了,多尔衮与多铎也没什么好说的。 他移开目光,看向某处虚空:“来人, 把豫亲王拿下, 送回他的住处面壁思过。没有我的允许, 不许放他出来, 不许他见任何人。” 几道黑影闪过,多铎还没反应过来, 人已经被堵上嘴绑好带走了。 明玉领着福临走进来的时候,并没听见争吵的声音, 也没见到多铎,她问:“多铎人呢?已经走了吗?” 最近因为剃发令被叫停, 多铎经常过来找多尔衮谈心, 一言不合就吵吵。 明玉本来想劝,可多铎连她也恨上了, 根本不理。 后来见多尔衮都劝不动, 明玉也不白费力气了, 每次听说多铎来了,隔上一会儿便会带着福临过去。 多铎跟多尔衮一样,在孩子面前比较克制,多铎又特别喜欢福临,每次福临一到,立刻能化解屋子里剑拔弩张的气氛。 多铎抱一会儿福临,耐心教福临说几句话,便会告辞离开。 今天明玉也是忖着时辰过来的,谁知竟然扑了个空。 多尔衮抱起福临,这才回答明玉的问话:“他有事先走了。” 明玉信以为真:“刚来就走啊?” 多尔衮淡淡“嗯”了一声,把圣旨的事跟明玉说了:“这一路不太平,我恐怕要带兵去迎,迎得远一点。” 明玉有些诧异。皇宫的瘟疫才消灭,因为没有封城,京城时有散发,太后和小皇帝一来,难免要举行一些规模较大的仪式,还有宴请,难保不会发生什么意外。 李自成虽然已经死了,据说他的残部还在京城周边活动,并没走远。多铎正在带兵围剿,太后和小皇帝这时候过来恐怕会有危险。 “太后为何忽然改了行程?”明玉猜多尔衮也是刚知道,不然这么大的事,他不可能不告诉自己。 别的不说,太后和小皇帝要来,宫里怎么也得布置一下吧。 福临闹着要举高高,多尔衮亲了亲他的小脸蛋,总算把他安抚住了:“因为剃发令,多铎给太后上了密折,告了我一状。太后素来重祖训和先帝留下的规矩,谁敢挑战,她就会第一个跳出来弹压。并没跟我商量,直接下了一道圣旨,说要提前入关。” 原来是多铎搞的鬼。 她就说多铎这两回来串门态度怎么都变好了,敢情给多尔衮打了小报告:“皇帝印玺在你手上,圣旨如何用印?” 剃发令才叫停,京城及周边才平静几天,再闹起来恐怕连瘟疫也要跟着反弹了,真让人头疼。 若圣旨没有用印,是可以质疑,甚至可以驳回的。 多尔衮也很无奈:“太后手上有传国玉玺。” 当初他把皇帝印玺随身携带,就是怕有人趁他不在给太后进谗言被人掣肘,却忽略了传国玉玺。 明玉心累地坐在椅子上,听多尔衮又道:“我刚得到消息,圣旨颁下的第三天太后和小皇帝就已经启程了,再有几日怕都到了。” 得,还是先斩后奏。 想想也是,多铎是多尔衮的亲兄弟,这么多年跟着他出生入死,可以说是多尔衮最信任的人。他写密折告多尔衮的状,太后肯定不会怀疑,连调查都省了。 再想到小皇帝刚登基那会儿,岳托弄权,太后硬是以遵从先帝遗志的理由驳回了两位辅政王关于取消互市的决定,还在朝会上把内阁好好申斥了一番。 之后,但凡朝廷有任何不遵从先帝遗志的事情发生,太后都会出面干涉,且态度强硬,能量ᴶˢᴳᴮᴮ巨大。 而剃发这事,既祖宗的规矩,又是先帝的遗志,太后不急才怪。 知道太后肯定会反对,明玉和多尔衮已经在想对策了,本来还有时间,现在这个马蜂窝直接让多铎给捅了。 还是以密折的方式捅的。 不出意外,过几天便要面对太后滔天的怒火,可对策明玉还没想出来,看多尔衮那表情,应该也是一筹莫展。 果然不等明玉问,多尔衮已然道:“若太后问起剃发令的事,你就说你不清楚,我来应付。” 明玉知道多尔衮怕她受委屈在保护她,可叫停剃发令是她第一个提出来的,她不可能都推给多尔衮,让多尔衮一个人独自面对:“太后知晓此事是因为多铎的密折,天知道他都写了些什么,就算我说我不清楚,太后会信吗?” 多铎习惯了维护多尔衮,哪怕叫停剃发令是多尔衮一个人的意思,多铎肯定也会给他哥找个替罪羊。 看多铎这几天对待她的态度,明玉几乎能猜到那封送到太后手上的密折大致写了些什么。 违背祖宗的规矩,忤逆先帝遗志,太后已经不能忍,若再加上一条欺君罔上,恐怕可以拖出去斩了。 多尔衮也是关心则乱:“那你装病好了。等我把太后应付过去,你再露面。” 明玉气笑了,她跟多尔衮打赌:“你信不信,我要是装病,太后肯定会趁机往你身边塞人。” 多尔衮一时没反应过来:“塞人?塞什么人?” 明玉挑眉看他:“女人。” “推掉就是了。” “万一赐婚呢?不能不要。” 多尔衮看着明玉:“那你说怎么办?” 明玉实话实说:“……还没想好。” 对付有野心有见识的男人,明玉有的是办法。可对付年老守旧,心志坚定,拒绝接受任何新鲜事物,拒绝做出任何改变的太后,明玉也只能说:“看情况,走一步看一步吧。” 翌日,多尔衮带兵出城,兵分两路。 一路对照多铎的计划,把张献忠留下的人给剿了。而后围着京城跑了一圈,先后剿灭了几波李自成留下的残部,还有一些反清复明的势力。 多尔衮自己带另一路北上,迎接圣驾。 怕多铎还有别的安排,多尔衮一口气迎到了山海关,可把太后吓得不轻,还以为他要半路送他们回去呢。 直到多尔衮跳下马,在马车前给太后行礼,太后悬着的一颗心这才放下,没好气地问:“多铎呢?他怎么没来?”
119/130 首页 上一页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