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获得公会的认可?连伊莎贝拉也不敢想。
巴黎高级时装公会相当的排外,被他们认可的高定设计师都是法国人,从来没有一个美国人能让他们破例,直到二十世纪中,世界的时尚中心不再是巴黎,各地都冒出了许多人才,才设立了“海外会员”这个头衔,开始接纳外国人。
好消息像是说好了要一起来般,伊莎贝拉在第二天收到了阿加莎太太的来信。
对方在信里先恭喜她搬迁到纽约这件事,再说正事——《VOGUE》同意了她的请求,将她的访问押后到十二月发布,迁就时装店的开幕日。
第51章
◎战争结束。◎
伊莎贝拉要求装潢公司优先把招牌做好。
希莱尔的logo自然也是她自己设计的, 她来纽约之前就已经把logo的设计图发给装潢公司,让他们按图制作一样的招牌,于是在内部装潢完成之前, 店外就挂上了一个大大的希莱尔logo,非常气派。
第十一大道的人流不算超级好, 但在假日也颇为热闹, 许多路人见这家店正在装潢, 好奇的多看了一两眼。
“那里即将有新店要开张耶, 不知道会是什么样的店?”
“希莱尔……难不成是那位威尔逊夫人的设计师吗?”
“真的吗?是希莱尔的时装店?”
“不知道呢,也有可能是同名。”
关注时尚的纽约女性对希莱尔这个名字都不陌生,威尔逊夫人每隔一两周就会以新造型上报, 连带着她的设计师都广为人知起来。
旧工作室的东西已经送到了,但昨天只来得及卸货, 还没有开始收拾, 伊莎贝拉今天回来就是为了收拾东西,把车泊好就刚好听到两个女途人在讨论她的店。
二楼的工作室有个大玻璃窗, 可以看见街道的情况。
伊莎贝拉跟布兰登太太等人收拾了一个上午,休息的时候从二楼看出窗外,看见一个有点眼熟的男人鬼祟的时装店附近游荡了一会。
为了确认是不是她想的那个人,她下楼佯装路过, 发现真的是他。
“富兰克先生?”伊莎贝拉试着叫了一声。
那人一个激灵,否认道:“我不叫富兰克, 你认错人了。”
伊莎贝拉:“……”
既然他不认,那伊莎贝拉也不好说什么,又回到楼上去。
被抓包的富兰克离开前又看了眼希莱尔的logo。
——那个希莱尔的时装店居然就开在距离他的店两条街的地方!
富兰克气得牙痒痒的, 这是在跟他叫嚣吗?
他今天早上听他的助理说第十一大道上有一家叫“希莱尔”的店在装潢, 恰好跟那个最近很红的设计师同名, 于是特意过来看一看,发现真的是他知道的希莱尔!
你问他为什么知道就是那个希莱尔而不是同名?因为他见过那个logo!。
在这半年里,希莱尔走红得很快,已经成长到有资格跟他竞争的地步了,现在还把时装店开来纽约,富兰克感到浓浓的危机意识。
上次他散播跟希莱尔的真实身份有关的谣言并没有得到很好的效果,那之后他基本上已经作罢了,可是希莱尔这次竟大摇大摆的搬来纽约发展,直接在他的领土上跟他抢生意!
回头一定要让人打听打听希莱尔的时装店在哪天开幕!
……
伊莎贝拉抽空去了德萨斯州的圣安东尼奥一趟。
她自然不是去γιんυā旅游的,而是去造访制衣工厂监察进度。
副线的成衣60%的部份都是由机械制作的,现在的机械技术还不能做到100%全机械制作,所以60%已经很多了。
这个制衣工厂自然不是属于伊莎贝拉的,她把她的账户掏空了都不可能建一个工厂出来。
她跟这个制衣工厂属合作伙伴的关系,她向工厂提供设计图和原料,他们负责生产,伊莎贝拉今天来造访的目的就是看看各个款式的样品。
伊莎贝拉一共设计了二十个款式,有洋装也有外套,在正式批量生产之前她要求厂方先制作样衣给她过目,否则有什么质量问题没能及时发现的话就麻烦了。
厂长过来招呼她,向她展示样衣。
伊莎贝拉一一过目并且开始挑刺,厂长让秘书一一记下来,又用古怪的眼神看着她掏出一把软尺在衣服上量来量去,彷佛没见过这么挑剔的人。
伊莎贝拉说:“口袋的位置偏了二至三毫米。”
就算只有二至三毫米的偏差,穿在身上的时候也能看出两边的口袋不对称。
厂长真的无言了,用眼神示意秘书抄下来。
伊莎贝拉把所有样衣都挑剔了一番后,又道:“我之后没有时间再过来一趟,新的一批样衣做好之后麻烦寄去工作室。”
厂长送伊莎贝拉出去的时候,她看见那些埋头工作的女工们,顺口问了句:“她们的日薪有多少?”
厂长不知道她问这个干什么,回答:“两美元。”
女性工作者跟男性工作者付出同样的时间和劳力,却只能获得他们的一半薪水。
伊莎贝拉的脸色沉了下来:“以我支付给你的钱,应该可以给予她们更好的待遇吧?”
“这……”厂长一时间接不上话,因为他从未遇过会关心工人薪水的合作伙伴,所以语塞了。
就连站在厂长旁边的女秘书也抬起头,一脸诧异。
女工的薪水低不是一天半天的问题了——不,不只女工这个职业,无论在哪个行业女性的待遇普遍都比男性差,连她也不例外。
只是很少会有人为她们发声。
厂长解释道:“不是我刻薄,而是女工的薪金水平一向如此,其他工厂的待遇也是一样的,有的还更差呢,我们这里的日薪相比战前已经提升了不少。”
伊莎贝拉收回目光,转向厂长:“我希望贵厂在保持生产的素质时也能确保工人有应得的待遇,其他工厂怎样对待工人是他们的事情,但这不是你能亏待她们的借口,这也是希莱尔先生的意思。”
厂长皱眉道:“那么我也直说了,你要提升工人的薪水,那么成本也会跟着上涨,这超出了我们先前谈好的价钱。”
伊莎贝拉毫不犹豫:“钱的部份我们会补上,我希望我下次来的时候能见到她们拿着跟付出的劳工成正比的薪水。”
厂长和女秘书都目瞪口呆的看着少女转身离开。
……
十一月初,新工作室开始投入运作,时装店的装潢也完成了一半。
跟黛西经过数次的交流之后,婚纱的稿子终于定下来,只是她手边暂时没有制作的材料。
伊莎贝拉还没有以希莱尔的名义做过婚纱,而且还是高定婚纱。高定自然要用高级面料,但是她之前在伦敦接触过的高级面料商里面,没有一家是做高级婚纱面料的。
而她知道巴黎有,所以她在等战争结束,那她就可以去造访巴黎的高级面料商和工坊了。
因为婚礼在明年三月举行,她有大把的时间去制作,足够去巴黎走一趟了。
就在十一月十一号,她等到了,政府宣布德国跟法国在会十一号签订停战协议,这意味大战终于要结束了!
多少人在报纸上或者在收音机里看见或听到这一条消息时都不禁欢呼,虽然美国参战得晚,欧洲在1914年就开始打仗了而他们在去年才参战,但是这短短一年多的战争已经为他们带来足够多的阴影了,在战场上牺牲的美国人不计其数。
今年八月开始,以美国在内的协约国向德军发起“百日攻势”,令德军无法招架,九月时已经有元帅提出要结束战争,但那时德军的统帅不同意。
直到德国的各个同盟因为无力再战而相继同协约国求和,这时的局势基本上已经定下来了,而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是在十一月九日,德国首都柏林发生了一场革命,由于国内形势混乱,他们终究还是决定停战。
就在战争宣告结束的不久后,美国政府又传出消息,各国将于明年的一月十八日至二十一日在巴黎的凡尔赛宫召开和议,美国总统威尔逊、英国首相乔治以及法国总理克列孟梭会主持这次的巴黎和会。
而在巴黎和会的消息传出的几天后,伊莎贝拉收到了威尔逊夫人的来信。
包括威尔逊夫人在内,各国的第一夫人会陪同丈夫前住巴黎,所以她需要一套得体的正装。
伊莎贝拉顿时精神抖擞。
——威尔逊夫人这次要出席的可是非常重要的国际性活动!那天在凡尔赛宫外会有多少记者?不只美国的,还会有英国的、法国的、德国的……她能不上心吗?!
这是个向全世界推广美国时尚的机会啊!
第52章
◎在巴黎街头偶遇。◎
成衣的工期比礼服短多了, 画好设计图后,一般一、两天就能完成——这是指一人制作,工作室合力的话一天就能做好了。
所以第一件事还是把设计图画好, 接着订面料——工作室的高级面料已经所剩不多了,上次在伦敦买回来的都用来给威尔逊夫人做衣服了, 需要伦敦的高级面料商重新订购新的一批。
其实伊莎贝拉给威尔逊夫人的开价一般比外面低了一至两成, 主要是因为这是一次互助互惠的合作, 她在威尔逊夫人身上捞到了不少好处, 名气和口碑是用钱买不来的东西,所以才愿意以优惠的价格卖给她。
而且威尔逊夫人不算太富有,就算是美国总统的家庭也不能挥金如土。
伊莎贝拉人在纽约, 来回华盛顿不过是半天的事情,所以她可以直接去跟威尔逊夫人见个面, 商量这次的设计图。
她和第一夫人的关系比第一次见面可以说是有了大增进, 她见到伊莎贝拉的时候甚至会笑着向她挥手。
“还适应在纽约的生活吗?”
“我想是的,夫人。”
伊莎贝拉的时尚公关政策得到了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 让威尔逊夫人获得了很多的女性支持者,精英女性的形象让她在妇女的群体里很吃香,现在的声望远比之前高,媒体及民众对她的关注度达到一个新的高点。
具体的反映在于, 时不时都有声音说她过分打扮,不如多花点时间在工作上面而不是做秀, 然而威尔逊夫人甚至不用亲自响应,支持者就替她反击了——大部份人对自己的第一夫人的新形象都是很满意的,亲民又时尚的总统夫人谁不爱?难不成你想看见她灰扑扑的样子吗?
虽然这听起来好像没有多大的关系, 但的确有部份人认为第一夫人打扮的好看, 就反映出这个国家的经济很好和生活水平高, 他们脸上也有光。
大城市的妇女甚至把她当成了潮流指标,她穿什么就跟着穿什么,而事实上威尔逊夫人压根不穿搭,她的造型都是伊莎贝拉为她配搭,久而久之她就习惯跟这个年纪能当自己女儿的女孩合作。
伊莎贝拉实在令她刮目相看,她不只是个出色的设计师,还很有商业头脑,很会经营自己,见识过这个女孩的才能后威尔逊夫人甚至考虑过把她掘到自己的办公室来。
从起初的半信半疑,到现在她已经可以相信伊莎贝拉的每一个决策,因为她从未失败。
伊莎贝拉掏出初稿让她参考:“我的想法是,美国是胜利者,你可以试着大胆一点。”
威尔逊夫人看了两眼,提出自己的意见:“这始终是很重要的场合,尽量避免进行新的尝试。”
经过一番的修修改改后,伊莎贝拉终于放下笔,露出微笑:“保守但不沉闷,看来我们得到了共识。”
“对了,你的时装店是在十二月二十日开幕对吧?”
“没错,你在那天是有别的事情吗?”
“不,我答应了你自然会出现。”第一夫人向她报以一笑。
回到纽约后伊莎贝拉事不疑迟,立即订了去法国的船票。
战争最激烈的时候轮船公司一度停运,直到最近才重新投入服务。
坐船去法国跟去英国的时间差不多,毕竟这两个国家就只相隔了一个海湾,但因为时装店十二月就要开幕了,要忙的事情很多,伊莎贝拉不打算在法国逗留太久。
她一如既往的抓紧在船上的时间画图,由于船上实在没别的事情可做,她的效率非常高,一天至少能完成两幅。
主要是,这些都是以她上辈子设计过的服饰再进行改造,所以画起来十分顺手。
大概是找她定制礼服的等待时间太长了,现在越来越多的贵妇会向她购买设计图,然后自己去找裁缝以喜欢的面料制作,目前工作室的最主要收入来源也是卖设计图。
礼服卖得贵但成本也贵,然而设计图的成本比这低多了,所以利润也高。
只是一般裁缝做出来的衣服跟希莱尔工作室的出品相差甚远,设计图是这样子的,但做出来却是另一个样子,所以仍然有很多买家会选择等候,毕竟好的东西值得付出时间。
希莱尔出品,必属佳品。
伊莎贝拉有一个在衣服的后领上加上希莱尔logo的标签的习惯,证明这是希莱尔工作室的出品,是正品,她甚至为此申请了商标,所以裁缝做的不会有这个logo,所以她完全不会被抢去了生意,反而更加印证了希莱尔在买家心目中的“正宫”地位。
到巴黎的那天,伊莎贝拉在酒店安顿好后直冲去一个目的地。
——既然都到了巴黎,当然要去香奈儿的店参观了!
巴黎这个地方她一点都不陌生,而且在这百年间,巴黎的改变不算非常大——相比被高楼大厦侵占的纽约,巴黎一直保存着法式风格的建筑,百年后的这里也很少能见到摩登大楼,也许这就是人们称之为浪漫之都的原因。
不过真正去过巴黎的人肯定都不觉得这里浪漫——满地的垃圾,地铁站更是臭得出奇,随时都能见到随地小便的人,虽然纽约也不算十分干净,但总比巴黎好。
伊莎贝拉站在康朋街 31 号的香奈儿时装店外,作为一名时装设计师,心里有股难以形容的激动。
在二十一世纪,一般人无论是哪个国家,普遍对法国人的印象都是很高冷,不太爱搭理别人,因为工作的关系伊莎贝拉跟不少法国人接触过,人们对法国人的刻板印象只对了一半吧。
其一是能流利说英语的法国人不多,如果你跟他们说英语得不到热烈的反应很正常,如果你说法语他们的态度可能完全不一样;其二是法国人的民族意识很强,他们不太能接受外来的改变;其三是种族歧视在法国挺严重的。
但法国是个很国际化的国家,而且每个国家都有各式各样的人,有好客的人也有冷漠的人,不能以偏概全说所有法国人都是这样的人。
大战才刚结束,战争总是能打破所有的界限,法国跟英国和美国共同作战了那么久,现在法国人对说英语的人还是相当客气的。
伊莎贝拉会说的法语很有限,只能进行最基本的交流,但也足够她在巴黎应付日常的需求。
所以当她向店员询问香奈儿女士今天会不会回来时,对方礼貌的回应她的低级法语:“她今天不会回来。”
37/100 首页 上一页 35 36 37 38 39 40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