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说到姚海芸, 马兰英立刻跳出来维护,“嘿!你这丫头片子怎么逮着谁都骂啊!”
姚家华情绪一激动口不择言说出那番话后也后悔了, 她本意不是骂姚海芸,她心里也很敬佩她,忙道:“我不是故意的,谁让你们先看不起我们读书的人。”
“别闹了,回去吧。”
姚诗雯和王曦两个人合力拉着姚家华的胳膊打算直接把她架出去,姚家华也死心了,任由她们拉扯着往外走。
姚海芸回来就看到正在被拖着走的姚家华,再一看爸妈的脸色,顿觉不对劲,忙问道:“怎么了?”
姚家华顿时感觉又看到了希望,挣脱伙伴的束缚,急忙跟她说:“我想跟队长申请去海上捕鱼,但他不同意。”
看到女儿回来了,姚昌盛夫妻俩并没有觉得轻松,反而更加头疼,因为姚海芸一直很厌恶这个只能由男子上船捕鱼的规矩,小时候就曾经跟他吵过几次,每次哪怕是全家人都跟她解释为什么这么做,她还是不理解,最后都是不了了之,为了维护家庭和谐,渐渐的家里人也不敢在姚海芸面前提起这个话题了。
看到女儿回来了,姚昌盛好声好气跟她解释,“海上太危险了,撒网捕鱼都需要用到很多力气,女孩子身体条件不适合,光晕船这关她们就克服不了。”
姚海芸一直都觉得岛上这个规矩很荒谬,把捕不到鱼的原因归到女人身上未免太离谱了,不过她也知道,仅凭她一己之力是无法改变岛上几百年传下来的规矩的,她在家里说家里人都无法理解,更不要提几乎全是男性的海上生产队了。
而当她跟其他女孩子说这个的时候,她们对海上工作也是毫无兴趣,觉得海上太累太辛苦,女生本来就没必要去。
因此到了后面,姚海芸也懒得说了,只想等经济发展了以后,岛上或许思想也会有所解放。
但现在既然有女生争取了,姚海芸觉得非常有必要帮她们一把,改变岛上这落后的封建渔霸规矩。
姚海芸反问道:“爸,她们都没试你怎么知道不适合呢?我看咱们岛上有些男的上船照样要晕很久啊,到后面熟悉了才慢慢不晕的,难不成男的上船就不晕了?你能保证每个男的上船都不晕?不都是一点点练出来的吗?”
姚家华没什么工作经验,姚昌盛还能糊弄糊弄,但在姚海芸面前,他是完全没有招架之力,三连问直接给他问懵了。
马兰英弱弱解释道:“海芸啊,这是规矩,规矩不能破啊。”
“什么规矩?谁定的规矩?定规矩的人是谁,不就是那些封建渔霸吗?可现在那些封建渔霸去哪了,不全被我们打倒了吗?既然如此,我们为什么还要遵守封建渔霸的那一套规矩?”
姚海芸一句接一句,振振有词,掷地有声:“封建渔霸都被我们打倒多少年了,怎么我们的思想还停留在过去呢?说女生上船会影响船的运气,你们难道不觉得很可笑吗?”
夫妻俩被姚海芸这一通骂,说不出话来。
姚海芸再接再厉,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妈,我记得你之前跟我说过,我大姨小时候有一年上错了船,不小心上到封建渔霸的船上去了,结果被他带人打了一顿,差点没活过来,你觉得一个小孩子只是不小心上错了船就应该被这样毒打吗?”
生在海岛上,马兰英自小就被家人灌输女孩子不能跨网走,不能上船的规矩,她们姐妹两人也一直记着这个规矩,那一年雪下得早,天一黑看不清,她姐姐才误七恶群每天整理,欢迎加入气六留五零爸吧贰捂上了别的船,被渔霸发现以后,直接把她姐姐拎了下来,不顾她是个小孩子,两个大人在沙滩上把她姐打得奄奄一息,事后她父母去讨公道,也被打了回来。
时至今日,这事仍是马兰英的一段噩梦,经姚海芸提起,她想到了姐姐当时浑身是伤,家里还没钱治病,痛苦躺在床上只能等死的情景,马兰英心尖触动,眼眶很快就红了。
虽然揭开母亲的伤疤不太好,但姚海芸也清楚,只有感同身受才能更好的让马兰英理解这个规矩有多么残忍封建。
姚昌盛是第一次听这个故事,心里也不认同封建渔霸的做法,辩解道:“现在不会这样了,你看我们生产队的船女生随便借,想去哪儿去哪,也不会不让你们踩。”
“是,现在跟过去比是好了一点,但也只是给了我们一些本该就有的权利,还是不能从事海上工作不是吗?”
姚海芸不解道:“她们学会了驾船,以后不仅能跟生产队一起去捕鱼创收,闲暇时间还可以搞运输来赚钱,这明明是一项双赢的合作,何乐而不为呢?”
姚家华看出姚昌盛的态度有所松动,上前恳求道:“是啊,队长你就答应我们吧,我们保证好好学,绝对不会给生产队拖后腿。”
姚海芸说得有道理,捕鱼这种活,只要有船,肯定是出去的人越多越好,如果能让女孩子加入进来,绝对能提升生产队的捕捞量。
姚昌盛陷入了纠结,想通的马兰英跟着劝道:“让她们去吧。“
姚昌盛这下终于下定了决心,“好,我同意你们去,这两天你们先回去等着,明天我开会跟大家伙商量一下,看看怎么安排。”
姚家华兴奋地欢呼出声:“好耶!”
姚海芸也笑了出来,“爸,你这么想就对了,有些规矩本来就是不合理的,该废除就是要废除。”
姚昌盛看着她,无奈地摇了摇头,为自己的屈服感到无可奈何,转身进了屋。
姚家华激动握住姚海芸的手,“海芸姐,谢谢你,今天要不是你队长肯定不会答应。”
王曦道:“姐姐你说得太好了!”
姚诗雯也说:“是啊,刚才我们都准备回去了。”
姚家华瞪了她们一眼,骂道:“你们就是马后炮,刚才明明在队长面前一句话都说不出来,全靠我一个人争取。”
姚海芸很庆幸这个时候有女孩子主动站出来,她欣慰笑道:“没有,我只是推了一把,如果不是你们今天这么勇敢,这件事可能也做不到。”
第35章
姚昌盛实在找不到拒绝的理由, 最后只好不情不愿答应了她们的请求,他这关是勉强过去了,生产队其他人可就没这么好说话了。
要知道生产队百分之八十的岗位全部都是男性,他们的本领都是跟上一辈学的, 耳濡目染, 捕鱼的本事学到了,老一辈常挂在嘴边的女子不能上船的规矩自然也记在心里, 想改变他们的想法太不容易了, 这样来看,对他们来说很不利。
姚昌盛虽然是生产队的队长, 但生产队的日常事务并不是他一个人就能做主的, 要充分参考队员们的意见。
姚海芸担心开会时生产队会把这个决议给否了,想了想, 给姚家华出主意,“你等会儿去找冬珍婶子,她是妇女队长, 让她给你们做主, 先给她戴高帽, 把她夸一番,然后再跟她说现在高考停了,你们作为有知识有文化的女青年不想一直待在家织鱼网, 也想跟男生一样去海上捕鱼,让她帮你们争取, 有了她的支持, 会顺利很多。”
“公社那边, 我会帮你们拉到票。”
姚家华三人认真听完点了点头,“好, 我们现在就去。”
姚海芸送她们出了门,回来就看到姚昌盛倚靠门边看着她,语气埋怨,“你出的好主意啊,这下我难办了。”
“难办什么,这明明是给生产队创收的好机会。”
姚海芸走上前拍了拍他的肩膀,“爸,你的那些旧思想真的应该改改了,你真觉得女人上船会给船带来坏运气吗?平时我们冬天出去钓鱼,我是个女生,也没见比你们男的少钓多少啊,有时候比你们钓得还多!”
姚昌盛知道他说一句姚海芸有三句等着他,没说话,看了她一眼,无声叹了口气。
姚海芸答应了要帮她们说服公社领导,第二天便在上班前找到了姚国新,跟他说了下姚家华等人想要去海上捕鱼的想法。
生产队受公社领导,只要姚国新同意了,她们能增加很多胜算。
姚国新听完沉思了半分钟,他也出生在南营岛,自小就在听家人说这些规矩,后来上了学学习了文化和科学知识,便知道这些规矩有多么的不合理。
经姚海芸一提,姚国新没什么犹豫就答应了,“现在男女平等,不让女人上船捕鱼确实属于封建迷信,你放心,开会的时候我会好好跟他们说的。”
“行,谢谢姚主任,这件事就劳烦您多费心了。”
姚海芸站起身,“供销社还有事,那我就先走了。”
她是赶在上班时间来的,不能离岗太久。
每年海带收获季这个时候,供销社各种事情很多,加上现在文.革开始了,进出货的价格以及海鲜的收购价以65年的价格为主,导致采购部和门市部怨声载道,货物采购和运输的过程也比过去要复杂,同样每天要盖的章要签的字更多了。
海米的收购价这几年一直在上升,今年突然停在了三块六一斤,渔民对此表示不满,觉得今年也应该涨价,毕竟制作海米的原材料虾从1963年开始就涨到了一块钱一斤,而三到四斤的虾才能制作成一斤的海米。
从虾到海米,中间还有他们的制作过程,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人力,现在的价格很显然让海米变成了亏本的生意。
姚海芸没办法,只能一遍遍解释这是国家规定的价格,不是她个人能做决定的,但同时她心里也清楚,今年只是开始,往后几年海米大概率一直是这个价格不会变了。
姚家华这边,有了她的提点,她们很快劝服了潘冬珍在会议上为她们说话,又有姚国新的支持,因而即使生产队不少人反对,经过商讨,这项决议最后还是通过了。
姚家华等人也顺利成为海上生产队的一员,等到海带收获季一过,她们就可以跟随生产队去学习驾船和捕鱼技巧,在大海上工作歇息。
这件事给岛上其他女孩子也开了个好头,如果想参与到海上捕鱼工作,随时可以申请。
随着天气越来越热,岛上的海带收获也接近尾声,姚昌盛无论如何都想设宴款待今年来帮忙的军人,百般劝说,孟长乐还是不同意,当天趁着他们不备提前收队回了要塞区,等姚昌盛发现,人已经走完了。
自从上次发生了陆文修的事情,之后的一个月,姚海芸很少再跟着马兰英去送甜汤,跟董晔书的联系也仅限于书信,等他回到营地以后,又是一个周日,两人再次约好了见面。
不过这回不是钓鱼了,而是去划船,姚海芸提前跟生产队借了船,因为她平时也经常划船去钓鱼,加上现在已经过了海带收获季,生产队对船的使用频率不高,保管员二话没说就借了。
这个时间海上没什么人了,姚海芸觉得这是一个聊天的好机会,可以更好的了解董晔书的性情。
第36章
生产队的船绝大多数都是从事海上作业的, 平时不是运海带就是捕鱼,还会在船上做饭,这时候人也不讲究,没那么爱干净, 船上的卫生可想而知, 又脏又乱,老远就能闻到一股鱼腥味。
姚海芸挑了艘较为干净的船, 上船后先拿着扫帚扫地, 姚少才跟妻子夏桂平也过来借船,看到她一个人, 夏桂平打了声招呼, “海芸,你去钓鱼啊?”
“是啊。”
姚海芸点了点头, 一边打扫一边问道:“你们这是去哪?”
夏桂平一脸高兴,上船后用手稍微扫了两下就坐了下来,语气分外期待, “回趟娘家, 好久没回去了, 正好趁现在海带收完了有船了,回去看看。”
夏桂平是飞花岛人,平时不常回去, 坐客船快一点,但要花钱, 还是用生产队的船最划算, 夫妻俩每年经常赶这个时候回娘家。
姚少才也坐好了, 顺手拿起了船桨,急匆匆划了出去, 跟姚海芸说:“海芸啊,不聊了,过去一趟要两三个小时,怕赶不上吃午饭,我们就先走了。”
姚海芸朝他们摆摆手,继续打扫船。
她跟董晔书约好在之前钓鱼的地方见面,她直接划船过去接,码头这边人太多了,容易被发现。
给船稍作打扫以后,姚海芸坐到了船头的位置,双手各握住一个船桨,慢慢把船划了出去。
她划的这艘船很小,只能容纳下两个人,重量很轻,平时是生产队用来载人的船,加上这几天天气比较好,少风无雨,海面也很平静,划起来不算太费劲,姚海芸没一会儿就到了事先约定好的地点。
此时董晔书已经在岸上等着了,看到她兴奋挥了挥手,姚海芸把船缓缓划过去,“上来吧。”
小船吃水也浅,可以划到离岸边很近的位置,董晔书在军队经过训练,上船的动作轻快熟练,先把今天钓鱼要用到的渔具放了上去,轻飘飘上了船坐下,“我们今天去哪钓鱼?”
“放心吧,保准是你从来没试过的。”
姚海芸生在南营岛,即使船上没有导航,对岛上近海的地理位置非常熟悉,轻快把船掉头以后,径直开往她经常钓鱼的地方。
两人相对而坐,董晔书想从她手中接过船桨,“我来吧。”
两个成年人坐一艘船让她一个人划确实有点费力,姚海芸也不想吃这个苦,但她主要担心董晔书不会划船,她知道军队有教他们怎么驾船,不过那些都是机动船,跟普通的木船不一样,她没立刻松手,先问道:“划木船跟开机动船不一样,你确定可以吗?”
31/37 首页 上一页 29 30 31 32 33 34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