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尖荏苒没有再来信,梁焕也没把上一条回复再读一遍。既然一切都已无法改变,过去的事,又何必再深究。
即便问出她当初为何突然消失,即便知道了答案,又还能有什么用?
就算她至今都没有忘记,就算还存在着可能,自己,却已经回不了头了……
那就别再去追溯过去,从今以后,默默当个遥望者,看着她一直画下去,看着她越走越远,就足够了。
所以这场隔空的对话,不该再关乎于过往,而应止步于现在。梁焕唯一还想知道的,只剩她现在,还过得好不好了。
于是他问:【那你现在,走出来了吗?】
发出去后他才骤然发觉,这一次,居然忘了用“您”……
第17章 17
研三那年的春节来得早, 刚入一月没几天就开始放寒假。
梁焕跟冉苒告别后的一个多月来,没有再相约。但他们保持着联系,梁焕知道, 冉苒已经坐着长途火车,回四川去了。
离除夕夜还有两天, 家里已是要过年的气氛, 母亲杨承芳准备了一大堆做年夜饭的食材, 父亲梁正渊则坐在茶几旁, 猫着个背剪福字。
那时候, 梁焕家还住在那个小小的老房子里。
那栋住宅楼是早年沿街而建的老式平板房, 不是小区, 没有电梯, 一层两户的结构, 家家都是客厅朝街, 卧室背街。
这楼是父亲厂里为职工盖的集资房,分房时按资历排辈, 父亲和同事孙建诚是辈分最小的两个, 只能最后选。一楼都是临街门面,于是梁孙两家就在仅剩的二楼里,做了邻居。
外面的街道上张灯结彩, 沿街挂着一长串灯笼,还牵了两条小彩旗勾到这座住宅楼上。客厅的窗户朝向街面,一眼就能看到一排旗子从街边的树枝上延伸过来,弯去楼上。
梁正渊是个手巧的人, 年年都要亲自剪福字贴到门上, 今年自家楼房被街道选中挂上了彩旗,他就更来了兴致, 说要多剪几张,把家里能贴的地方都贴上。
杨承芳不爱鼓捣这些手工玩意儿,每次便都是梁焕来帮忙。梁焕不会剪,就负责打杂,和贴。他坐在梁正渊边上,梁正渊剪出来一张,他就把边边角角修理一番,在一旁摆好。
梁正渊个头本不低,但年纪稍长后,就总爱佝偻着背,话也不多,人就显得没精神。杨承芳总唠叨他,他也不应声,倒是在儿子偶尔回来时,才多有几句话说。
“开始写毕业论文了吗?”梁正渊一边剪一边问。
“在准备了。”梁焕答。
“哦,毕业论文要好好写。”
每回问到学业上的事,梁正渊的嘱咐都是同一个模式:好好学;好好考;好好准备……梁焕都听成条件反射了,答得一如既往:“嗯。”
话题就此终止,梁正渊多有的那几句话,也就这两句了。
直到剪好两张后,他才又说:“这两张剪得小,拿去贴到卧室的窗户上吧。”
“……”梁焕吃惊地看着父亲。
梁正渊长相不显老,但缺乏变化的表情,滤走了不少生气。
“今年咱这儿挂旗子了,昨天就有人来管了一下,清理走了不少。”他拍拍梁焕的肩膀,轻声细语,“大过年的,开回窗吧,就开个缝儿,不冷。”
梁焕找了瓶胶水,拿着两张福字,先去了自己的卧室。
卧室不大,挤着放下了一架电钢琴,通向窗户的过道就很窄了。梁焕这么清瘦的身材,都要侧着身,直着腰,才能挤过去。
布置房间时,本就没考虑要常常去往窗边,因为那扇窗户,常年都不会被开启。
梁焕站在窗户前一处狭小的缝隙里,拉开紧紧合着的遮光窗帘。冬日柔和的阳光透进玻璃,顿时把房间照得亮堂堂的。一缕缕像水波一样浮动的光柱里,漂浮着点点微尘,带来一种陌生又亲切的味道。
梁焕摸到窗户中梁上的锁,掰了一下,没掰动。大概是生锈了吧,他加了些力道。锁扣开始慢慢移出,几粒细碎的小渣落下来,同时发出一声高频刺耳的金属摩擦声:“丝——”
他受不了这声响,停住了手上的动作,皱起眉。
他擦了擦落下来的小渣,双手扶在窗户底框上,隔着玻璃,向外望了出去。
窗户外,离得最近的东西,是一个竖立着的老式电线杆。这电线杆不高,也就够到二三楼之间,但密密麻麻黑黝黝的电线,却张牙舞爪地横略而过,占据了上方近一半的视框。视框下半部分没被挡住,能往下看到住宅楼背后的一小片平地。
这片平地很小,只有右边这户的两个卧室才能看到。但平地上却不空,有个用铁丝网搭建而成的小棚子,上面支着块简易遮雨板。穿过铁丝网的缝隙,可以看到里面堆着一大摞花花绿绿的塑料袋。那些塑料袋歪七倒八堆在一起,破烂不堪,从中跌落出一地形形色色的东西:废纸巾、易拉罐、空酒瓶、烂菜叶、残羹剩饭……
全都是垃圾,长年累月如此。
今天堆出的小山丘,已是很小了。
梁焕本能地不想打开这窗户,光看着都能闻到恶臭。
其实他已经好些年没看过家背后的样子了。每年也就几个节假日回来,从不开窗,不视不闻。
但,即便过去多年,只要一看到,那些刻在童年的记忆,就会浮现而出。
*
分房子那年,梁焕刚6岁,还在上学前班。父亲刚好排上集资房最后两个名额,一家人终于可以从厂里拥挤的宿舍搬出来了,高兴得不得了。
那时楼房刚盖好,还只是个空架子,没装修,周围要么是还没开发的荒地,要么是建筑工地,都没人住。但出于施工需要,背面的电线杆已经立了起来,刚好立在二楼右侧那户小卧室的窗户外。
孙建诚比父亲更晚一年参加工作,所以父亲并不是最后一个选,自然就选了二楼左边那套。但选房申请书交上去的前一天,孙建诚的妻子杜清,却找来了梁家。
杜清是个时尚的女人,早在那些年就开始烫头。她来时,手头拎着一大袋水果,脸上堆满了笑:“梁大哥,承芳姐,小妹来看你们啦。”
孙家三口并不住在厂里的宿舍,杨承芳跟杜清就没见过几回。但出于一些隐秘的原因,她对杜清特别留意过。
杨承芳和孙建诚原是初中同学,关系不错。孙建诚从少时起就胖乎乎的,个头也矮,不是个能招异性的。但他脑子灵活,左右逢源,还特别嘴甜,凭着这些本事,也交了几个女生朋友,包括长发飘飘的杨承芳。
不过当年孙建诚向杨承芳示好,杨承芳却一口拒绝了。没想到世界这么小,后来嫁的老公竟和他在同一个厂上班。于是当孙建诚向他们介绍妻儿时,杨承芳就多瞧了杜清几眼,好奇当年的胖小子找了个什么样的姑娘。
“小杜你太客气啦。”杨承芳把杜清迎进屋,吩咐梁正渊去倒茶,又叫梁焕过来打招呼,“焕儿,这是杜阿姨。”
“杜阿姨好。”小梁焕十分乖巧。
杜清就对他笑,夸他真乖。
一番寒暄后,杜清的神色急转而下,哭丧着脸说明了来意:“梁大哥,承芳姐,咱们两家马上要做邻居了,我不该多事的,但我真是没有办法,只能来求你们了。”
“建诚他爸去年走了,他妈,就是我婆婆,一直一个人住在乡下。这下我们终于有房了,合计着要把她老人家接过来一起住。现在就剩二楼那两套,我听建诚说了,你们要选左边那套。本来左边右边都没关系,但右边那套的卧室外头,有跟电线杆你们知道吧?”
“不瞒你说,我婆婆有冠心病,身上装着心脏起搏器,离不了。医生说,她的情况,可不能住在电线杆旁边。我真是不要脸了才来跟你们开这个口,咱们能不能……能不能换一换?”
杨承芳愣住了,一时回不出话来,她的手被杜清死死握着,人也被她一双泪汪汪的眼睛盯着,脑子里就短了路。
梁正渊参完一杯茶,推到杜清跟前,倒是不紧不慢说了句:“只有小的那间卧室外头有,大的那间没有。”
“对,对!”杨承芳反应上来,马上接话,“你们让老人家住大的那间不就行啦。”
“哎呀大哥大姐,那不是看不看得见的问题呀。”杜清眼泪都要掉下来了,“我们特地把医生请去看过,说隔得太近了,两间都不行的。”
“我家建诚是个孝子,要是婆婆将来出了什么事儿,他可怎么活?我就是看他整天愁眉苦脸,才豁出去跑来求你们的呀。要不是万不得已,我怎么开得出这种口,叫你们家委屈?求你们帮帮我们,以后,但凡有帮得上的地方,我们一个磕巴都不会打!”
梁正渊和杨承芳双双沉默。这不是件小事,虽说看起来不过一根电线杆,可这房子是要住几十年的呀。几十年的委屈,可不是一声“谢谢”就能补偿。
但孙家的难处,梁家夫妇也无法无视,就是不想同意,也不知道要从何表述起。杨承芳甚至对孙建诚的母亲都还能找到那么一点儿印象,有一年和几个同学去他家吃过饭,他母亲还拿出自家存的唯一一点猪肉招待过他们。这些,都让“拒绝”二字难以出口。
杜清见他们始终没松口,就真的哭了起来,一个劲儿地求:“梁大哥,承芳姐,你们就看在我们的一片孝心上,帮帮我们吧。”
这时,在一旁玩耍的小梁焕跑了过来,跑到杨承芳面前,用稚嫩的童音对她说:“妈妈,我们跟杜阿姨换吧,老师说要敬爱老人,我住小的那间,我不怕有电线杆。”
梁焕至今都记得,当时杜清一下从沙发上起来,在他面前半蹲下身子,激动地摸着他的头,大声夸道:“焕儿真懂事!真懂事!”
她马上从买来的一大袋水果里拿出一个苹果,“来,阿姨给你弄个苹果吃。”
那天杜清穿着一件白净的衬衫,用袖口把苹果上上下下擦了个遍,递给梁焕时,原本干净的袖口,已明显发灰了一块。
连6岁的儿子都这么说了,当大人的还怎么掰得过来?杨承芳只感到心头一沉,夸奖也不是,责备也不是,只好万般无奈地看了一眼旁边的梁正渊。而梁正渊只是静坐着,一声不吭地看着正啃着苹果的儿子。
房子的事,就这么定了下来。杨承芳不悦了好多天后,渐渐也就想通了。算了,撑死不过一根电线杆,视线差点而已,孙建诚也没为当年的事跟她计较过,这回,还他个情好了。
然而,搬进去住了几个月后,他们才知道,右边那套房就是个火坑!
别说电线杆上的电线越来越多,连主卧室都能看见了,外面那片空地竟然还变成了垃圾堆放处,成天堆满周围几十户人家的垃圾,臭气熏天!
他们找厂里,找街道办事处,找卫生部门,能找的地方都找了,却只得到一个统一的官方答案——这只是暂时的,等这片街道规划好了,就能解决。可那一大片区域到处都在施工,等规划好要等到猴年马月?
找不到办法,他们只好先把卧室窗户都关起来,从早到晚都不打开,整个家,就靠着客厅的一扇窗通风。
而仅仅一墙相隔的孙家,就没有这个问题,不仅看不到电线杆,卧室外头还建了别的东西,跟空地不相连,又挡了一下,几乎不受影响。
梁正渊和杨承芳直觉得是哑巴吃了黄连,倒了八辈子的大霉。杨承芳还为此到孙家诉苦过,可孙家人除了赔不是,也无法从实际上补偿什么。做邻居的头两年,孙家两口子对梁家人都客气有加,逢年过节送点小东西,有好吃的也要把梁焕叫去尝尝,给足了面子,这委屈,梁家也就硬吞了下去。
有什么办法呢,气归气,可这邻居毕竟还要处很多年,左右也换不回来了,只能自认倒霉。
然而两年后,杨承芳突然听说了一件事。这住宅楼后面会暂时用来堆放垃圾,是早就定了的事,只是一般人不知道而已。而杜清的姐姐就在街道办事处上班,她一定早知道这个消息!
原来她是知道才故意要换的,杨承芳立马炸开了锅。她跑去找孙家人理论,但孙建诚和杜清都一口咬定不知情。杨承芳也拿不出证据来,气急败坏,却无可奈何。
梁焕还记得,那天母亲无处撒气,回家后狠狠骂过他一顿,还差点下了巴掌。梁焕虽小,也明白房子这事自己有责任,但母亲一直没有责怪过他,这是头一回。
那天是梁正渊把杨承芳劝住的,然后他把哭得梨花带雨的小梁焕抱到卧室,叫他弹琴给母亲听。梁焕就努力地弹啊弹,把学会的练习曲挨个儿弹,翻来覆去地弹,直到母亲抹着眼泪走进来,抱住他。
后来,他们又弄明白了两件事。一,高压电线可能会对心脏起搏器产生影响,但普通电线杆根本就没有危害;二,孙家老太太并不是长期在孙建诚家住,而是由孙建诚的姊妹几人共同赡养,几家轮流着住。
15/86 首页 上一页 13 14 15 16 17 18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