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在皇帝自罪过后,转移了话题:“朕也不是为了自己,主要是孝心虔诚——”
“你不知道,前日几位祖宗还托梦跟我说:上回给他们少贡桂圆等物后,他们倒是不怎么上火了,夸朕这事儿做得好。”
“但他们如今英魂寂寞啊,又没有国事要处理,可不就想见见我大明的文学造诣远迈汉唐光辉璀璨吗?”
“朕怎么能不成全祖宗们的寄托。”姜离说完顿了顿,然后对朱祁钰道:“外头有御史朝臣聒噪你的话,你就这么回复他们。”
朱祁钰日常无奈加担忧:“皇兄要改就改吧,便是御史言官要谏不听就是了。还是不要拿祖宗们做例。”
他真觉得皇帝应该少惹祖宗们,毕竟上回从马上掉下来的事看起来就很玄幻。
要说朱祁钰只是出于对先祖们的敬畏半信半疑,那么英国公等人,可是实打实至今都觉得是先帝们显灵……
朱祁钰临走前,姜离表示:把金英调回来用用。
因与之前的朝代不同,明代的官刻是由宦官来掌握的,名为‘内府刻书’。
*
金英奉命而来时,就听皇帝吩咐,先整理坊间各种《三国志通俗演义》的手抄本、画本、私刻本,准备出一个官方版本。
他先是惊讶:朝廷官方刻书,从前可只出版过儒学典籍、历书、顶多再加些佛经道书。
可从来没有过官方刻印小说的!
不过惊讶过后,金英立刻在心里道:既然陛下开了这个先河,我也要给岳爷爷出书!回头就派番子们出去搜罗各种民间有关岳爷爷的小说和话本!
姜离倒不知道金英已经夹带起了私心,只继续道:“官方印刻事,俱事无巨细回禀淑妃。”
金英见是跟淑妃合作,就更高兴了。
他在王振事上,还欠着淑妃娘娘一个人情呢。
而对姜离来说,今日最要紧的事情,反而是如今所有人都不在意的这句话——让高朝溪去了解刻印书籍之事。
第37章 舆论高地
安宁宫。
姜离停在书架前拿了本书翻来覆去地看,只是没看书的内容,而是在看书的质量。
旁边是高朝溪在说起去刻书经厂的调研报告——
“……负责刻板的有百余匠人,负责排活字印书顺序的有二百余人,另外还有裱背、裁纸、笔匠、墨匠等各几十人。”
最后总结下:“共一千一百人。”
姜离发出感叹:“好多人啊。”
怪不得这书籍质量很高。
她手上拿着的是官刻本的《孔子家语》。比起她从外头找来的手抄本,还有各种小作坊的私刻本,质量高的不是一点半点。
用的棉纸厚实洁白,墨显然也是好墨,才会行格疏朗,字迹清晰,毫无糊乱。
连她这种看不惯竖版书籍的后世人,都觉得这本书算是质量上乘且清晰了然,便于识别。
“后来人说起历朝代表的文学体裁啊。”派了6688在外屋巡逻当监控,姜离在屋内肆无忌惮与高朝溪道:“是唐诗宋词元曲明小说。”以及最后的不太想说。
“真的吗?”
高朝溪是颇为诧异的:毕竟此时她一点没感觉到小说在她生活里有什么痕迹。戏文也很有限,就目前这些酸腐的戏文,根本没什么人爱看。
比如国子监编的戏,宫廷里倒是也会演,过年的时候她们还不得不坐在那看。
名字都是什么《伦义大典》《忠孝记》。
台上戏曲唱着,高朝溪转头就看到刘白雨和其余两个妹妹悄悄数起了瓜子,看谁盘里的瓜子多谁就赢了——可知无聊到了什么程度。
唐诗宋词是彼时文人墨客爱写,其余人也爱看爱传,难道明的小说也会有风靡朝野的一天?
会的。
那时候,小说会成为士农工商各个阶级都流行之物。
而因为识字的人到底有限,由这些小说改编的戏曲,更到了‘无论南北,更不问老幼、男女、身份贵贱,人人喜听传诵’的程度。
那时候文人间要搞什么骂战,除了跟过去一样写诗写文开骂,还会:来,写本小说、写个戏来内涵你。什么?你骂我捏造罪名,不好意思本小说纯属虚构,如有雷同就是巧合,谁自己认领谁心虚哦。
后来朝廷也想管来着,但‘潘多拉的盒子’一旦打开,就合不上了。
以至于朝廷对舆论的控制,已经不能那么影响民间了。
而现在小说界之所以几乎一片空白(三国演义、水浒都是元末明初出现的,而从那至今大几十年再也没有出现过什么风靡的小说),一个极为要紧的原因——
姜离再次拿起了眼前的书。
书籍,作为信息传播的载体,在明初还是太少了。
那种坊间你传我,我传你的手抄本不算,能够大量印刷才能够飞速的传播。
但正如金英惊讶的那样:官方刻印水平已经挺高了,然而从没有过官方印刷小说戏曲等通俗文学的先例。
民间想通过官方渠道看到小说,完全是不可能的事儿。
而民间能够印书的书坊,现在的大明有多少家呢?
八家。
是,不是八百,不是八千,而是整个大明,两京一十三省,能算得上书坊能够自行选择书籍刊印出版的,只有八家。[1]
而京城,大概是天子脚下规矩森严的缘故,目前一家也没有!
所以——
她扬了扬手中的书:“既然舆论高地是空白的,那你们就不要大意地占领这块高地吧。”
如今的小说市场,还是一片空白的舆论阵地。
姜离这么看重出版业,不只是为了看到什么百花齐放的小说戏曲,更为了,有些陋习的废除,是必须要占领舆论的高地。
高朝溪是最明白姜离做什么的。
既然京城中都还没有人开书坊,那就由她们来吧!
无论是官方、私人,都将由她们来‘签作者’‘出版小说’。
她也想见见陛下口中那个‘人人传诵’的盛景。
高朝溪带着笑晃了晃手里的调研报告:“怪不得外面人说陛下‘连祖宗们的钱都要捞’。这实在是烧钱的事儿,陛下当真要破费了。”
就她刚才汇报,光养匠人就是一笔巨大的开销。
姜离点头:确实如此,有明一代有点名气的书坊,背后都是腰缠万贯的豪富之人,诸如金陵胡氏,姑苏毛氏……非如此资本雄厚不能抢占市场,使一块地域内只有自家书坊扬名挣钱。
可见想要开书坊,必须有钱(养这么多人用这么多纸),还必须有人脉地位(不然搞不来书,或是刊印的书总要被查封)。
而这两点……
姜离合上手里的书笑道:“这世上还有谁比皇帝更符合这两条呢。”
尤其是在收割过王振后,姜离表示:“能用钱解决的问题,都不是问题。”
“花,只管花!”
啊,无论什么朝代,说出这句话来,感觉都真好。
**
九月,京城难得秋高气爽的日子。
西苑的步打球球场。
“咻——”
“又是一球入洞,于姐姐你也太厉害了!”刘白雨兴奋地脸都红了,站在小小的球洞旁,对着于璚英拼命挥手。
夏日外头热的惊人,她们都更愿意在宫里守着冰盆风轮打麻将。
但现在外头天气渐渐凉爽,总闷在屋里就无趣了。
刘白雨再次感慨皇帝如今的善解人意:陛下令人在西苑建了好几处游乐之所,且从不禁止,甚至鼓励妃嫔带着宫人们去玩。
比如在叠山子那边特意搭起来的三间卷棚,就是专门的投壶厅,射箭厅。
再比如西苑湖畔风景最好,视野最佳之处的三间厅房,可以抹牌斗叶儿。
更有这一大片草场,改成的阔朗的步打球球场。这种大于数千步的场地,在寸土寸金,殿宇挨着殿宇的紫禁城内是绝不可能建起来的。
故而刘白雨没想到,自己做了妃嫔后,竟然还能玩上步打球。
其实西苑原本还有马场猎场的,但这不上次皇帝被猪突猛进坠下马来,所以都在停业整顿。
刘白雨想:等整顿完毕后,陛下肯定也会许她们去打马球玩的。
不过……现在的步打球也很有意思嘛!她握紧了手中的曲杖,对跟她一组的高朝溪道:“高姐姐,咱们可不能输啊。”
高朝溪正对着地上的小球瞄准,闻言抬头笑道:“好。”
*
姜离坐在一株渐转金色的银杏树下,看她们玩步打球。
起初刚听到这个名字,她还不知道这是什么运动,等到现场看过后立刻了然——手持弯头杖,把小球打到地上挖出来的小洞里来得分。
这不就是高尔夫!*
此时她就笑眯眯看着明代美人们一起打高尔夫。
站在皇帝身后,今日轮值来行护卫之责的朱骥,难得有点失职,没有全神贯注在戍卫陛下这件事上。
他的目光不受控制地落在妻子脸上。
据他所知,岳父一贯为官清廉,家中房舍都很简朴,更不会像很多勋贵和朝臣一样,自家就能买别院建球场。
璚英从前应当没怎么接触过步打球。
可她上手的这样快,干脆利落挥出球杖的时候,宛如剑客舞剑,刀客扬刀。总之,在朱骥看来,这球场上所有光芒都集中在璚英的笑容上。
真好,她已经赢了上半场,瞧这势头,下半场也会赢的吧……
“咳。”
姜离不得不咳嗽了一声,唤回了明显走神地朱骥。
“陛下恕罪。”
在朱骥要跪拜请罪前,姜离摆手止住,给惶恐不安的他安排了另一个活。
“推着朕过去吧。”
朱骥忙到皇帝身后,与另一位锦衣卫一边一个,推着皇帝坐的四轮车往前走,心道,陛下真是别出心裁啊。
因为步球场实在太大了,陛下懒得走,所以让御作监造了个轮车,自己坐上去找人推着他走……
据说郕王殿下来请安,第一眼看到这辆车时都惊了:“皇兄的腿犯了什么病痛吗?”
皇帝倒是很直接,答曰:“犯了懒病。”
郕王:……
其实姜离倒不全是犯懒,而是她之前去过几次高尔夫球场,不怎么愿意打高尔夫,倒是对那个开着小车给人送饮料的工作很感兴趣。
这不,现在就抓紧机会实现曾经的就业理想了。
她的四轮车上装着不少零食和数壶饮品,这会子就要趁着中场休息去送。
而且这辆四轮车也是有讲究的——最近东厂总给她送来各个版本的《三国演义》,里面就有蜀军中央一辆四轮车,‘孔明端坐车中,纶巾羽扇’仙风道骨的出场描写。
于是她就打造了丞相同款车。
果然,还是坐车比走路舒服。
*
皇帝送完饮点就被推走了,倒是车上的御猫跳了下来,蹲在了高朝溪脚边,仰头望着坐在树下喝奶茶的两人。
高朝溪伸手替于璚英又斟了一盏。
她听陛下说过于尚书是标准甜党,如今看来,璚英姑娘也是完全遗传了这点,喝红豆糯米牛乳茶喝的眉眼舒展。
虽然才不过短短几日的接触,但高朝溪心里已经十分认可眼前的姑娘。
尤其是在偶然的一次对话里,高朝溪听出了于尚书提出的‘废不当旌表殉死妇人事’的条例,于璚英也陪着父亲一同翻了大半夜的文书后,更是多了些亲近钦服之情。
高朝溪在某些是非观上很纯粹:肯支持废除殉葬的,在她这里就是好人。
所以今日,她要正式发出邀请。
眼前的步球场上,是一片欢然笑语。
高朝溪看着步球场上或走动或小跑的宫女们:她们有的步履轻快从容,有的则颠跑之间总有几分滞涩。
因有些是缠过足,入宫又放开的——
宫里的规矩:凡是被选中入宫的宫女,哪怕之前缠过足,也要‘解去足纨,别作宫样’,这样才便于在宫中做事,御前奔走不至于颠蹶。[2]
高朝溪开口问道:“我已然进宫八年,每年见宫女入宫——于姐姐,外面的缠足风气是不是越来越重?”
*
已经重新回到银杏树下的姜离,伸手接住了一片被风吹落的叶子。
在朝政交托后,如果还有什么事,能让她真的上心,除了殉葬,也就只有这件了。
她虽然是个懒人,但到底还要做个人。
第38章 来做风吧
似乎再没有比秋阳更讨喜的日头了。
再好的丝绒也不如这种暖意。
姜离远远看着坐在一起的高朝溪和于璚英,金色的阳光将两人镀上一层茸茸金边,像是……两只可爱的芒果核。
听到高朝溪问起外头缠足的风气是否日盛,于璚英点头。
说来也巧,其实在高朝溪问起之前,她看着有几个行走略有颠倒(也有‘人’称之为纤摇柔美)之态的妃嫔宫人,也想到了自己正看着的一卷书。
自从做了大公主朱淑元的正式开蒙讲师,宫中的藏书就对她敞开。
璚英如今正好在看元末明初人陶宗仪所著的《辍耕录》。其书共三十卷,宫中典藏本收录齐全:从天文地理到人情风俗乃至文物碑刻俱全,简直算是了解先元朝的百科全书了。
于璚英昨日才看到卷十的‘缠足考’。
33/123 首页 上一页 31 32 33 34 35 36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