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磊越干越明白了。
“这倒是,不过等大姑娘进门,好歹您有人帮衬,可以互相商量,咱家姑娘女眷那头就可以让少奶奶去帮衬,也好说话。”
“这倒是,玉儿进门,你们可要伺候好,不能糊弄她,待她要如待我一般真心才行。”
“您放心,我们肯定操心,该提醒的奴才忘不了。”
小厮乐呵的应了。
顾磊药浴过后喝了一碗药汤,他习武是要定期补充气血的,不然等年纪大些就有麻烦了。
夜色已深,顾磊疲惫的躺下休息。
第二天一大早就起来了,做完早课陪爷爷吃早饭。
不光是为了吃饭,也是为了陪伴老人。
年关将近,忙乎的事还多。
作坊的事也要在开春弄起来,开春要迎玉儿进门,宴会和正院都弄好了,库房也拾掇出来了,各处都要再检查一遍,不能落玉儿的脸面。
顾磊更是忙的脚不沾地,忙完外头忙家里,两头转。
李玉那头也忙的厉害,作坊还要再把把关,对外出售布料的事弄妥当,嫁了人照顾娘家的事就少了,预先要安排好才行。
这回还是刘管事给出力,看上七嫂染的布确实好看,定了不少货。
他干的是夜王和夜王妃的铺子,手底下权利还挺大的,很得夫妻俩信任。
这开头起得好,一大批货就卖了出去,江南那边铺子里也卖了一部分货,从魏家那头拿来的船运,送去西北货物里,这也算把作坊给抬起来了。
李玉紧着给西北那边送粮草和棉衣,提前订好的。
这西北将领全都是父亲爷爷多年打天下的老部下,老关系了,之前还是西北将领联名上书恢复了顾李两家清白。
人不能忘恩负义,新帝给的军饷越来越少,西北十分艰难。
李老大为了西北安定,和夜王商量了暗中往来,先以他的名义帮扶,夜王背后出力,先不图名。
这棉衣粮草都是李家顾家和夜王殿下出钱给置办的,通过船运送过去。
尤其是年关到明年开春是最苦的时候,这会不送点东西,明年将士们吃饭都是个难题。
夜王为这事发了好大脾气,新帝又要盖新宫殿,夜王差点气跌过去。
矿山挖出来的银子没用那么多,李老大会过日子,提前屯了不少粮食,用于练兵,也是怕再有灾荒,百姓也要吃饭呀。
没成想先给西北将士们用上了,夜王大手一挥都给他们送去,边境一定要稳住。
李玉提前做了棉衣棉鞋和柴炭,一大批货通过船运运输。
年前一直忙乎这事,才把船送走。
“路上应该没啥问题吧,可不能出麻烦,我这手里也没钱补了。”
李玉不放心,嘴里念叨着。
“放心,我派的精兵强将押运,错不了。”
卢将军和赵将军亲自派的兵护送粮草去西北,里面还有药材,全都是李玉和李家顾家提前大半年置办得。
“那就好,希望能帮到他们。”
“一定能。”
“放心,能做的咱们都做了,我们无愧于心。”
赵将军长叹一声。
“那我回了,叔,我去看看作坊和训练。”
“去吧。”
坪山书院的女子学堂也办起来了,刚置办好,门阀世家也出了夫子过来教导,免费招收学生。
很多作坊也表示要寡妇女人干活,大家都在想办法帮衬难民。
这些年棉衣棉鞋有一大部分都是作坊女人干出来的,织布作坊在庄子上,也会干些缝补的活,家里就有绣铺。
棉衣棉鞋少不了,每年开春就开始干,李家常例,每年都送一些棉衣棉鞋给军营和穷苦百姓,帮衬一把,能做多少就做多少。
不光是为了李家名声,也是为了回馈供养他们的百姓,尽点绵薄之力。
作坊人手不够,李玉顾磊两头联系,通过刘管事,招收了很多女工进来干活,让她们能赚点钱,多数都是女人和姑娘,还有上了年岁的婆子过来浆洗缝补。
刚进屋就看到顾磊和爷爷说话。
“你今儿怎么有空?”
“殿下让我来看看送去西北的东西安排怎么样了,我转了一圈看你们弄得挺好,就先回来了。”
第244章 托举
“都安排妥了,放心,两位将军亲自点的兵护送,问题不大。”
“这回殿下可是出血本了。”
“各家各户也给了不少银钱和支持,算是帮大忙了。”
“整整十万两的东西和银钱,也就叔父能干这么大事,换别人估摸干不成。”
顾磊很佩服李老大。
李老大把银矿挖出来的银子,没用完的凑了三万两军饷,和几家联合给的物资和东西一起送。
算是舍了血本,再多也没有了。
新帝这个缺德玩意,已经一年没给将士们发军饷了,你有饭吃,将士们家眷还没银子吃饭呢。
西北将领实在熬不住了,写了信求助,李家在西北有商道,按照惯例会给西北将领们分一份。
将帅拿了钱根本没装兜里,全都买了粮草,给将士们发了军饷,就用这个钱熬了两年了。
熬不住了才求助的,李老大知道后立刻就跟殿下禀报,想尽一切办法帮衬,把家底都掏出来了。
还附送了一批武器和药材,能想到的都给送了一份。
殿下知道情况后,大发雷霆,越加坚定了要夺嫡,不然这天下要毁在新帝手里。
这几年西北商道的钱顾李两家一个铜板都没见到,全都给了西北将领去安顿将士们。
将士们都吃不饱肚子,哪有力气打仗。
李老大将这几年西北商道的钱全贴在西北了,就是彼此守望相助才换来了李家清白的圣旨。
新帝为什么怕李老大,是他身后站着一群忠心耿耿的部下,他们愿意为对方做任何牺牲。
来临祁这几年赚的钱,李老大全贴了西北,一把就干光了。
连李玉这几年陪嫁盈利全拿出来了,李家即将出嫁的姑娘们陪嫁盈利也拿来买棉衣棉鞋粮草,这些都是钱。也不从天上掉下来。
请难民来干活也是要给工钱的,棉衣还有棉花都是李家顾家掏钱买的。
各家各户都有补贴给西北,但唯独李顾两家贴上了家族全部的收入,算算账就知道真心有几分。
夜王很给顾李两家脸面,里外就是要抬举提携两家儿孙,机会是这样换来的。
这一把就能让西北将领全部站在夜王身后,收复西北稳定边关,再考虑其他,夜王不用担心腹背受敌。
但西北将领也不能动,一动草原骑兵就闻着味了,新帝也不敢动,他也不想死。
“这开春要开始赚钱,我这兜里没钱了。”
李玉把所有的钱都花干了,就剩下五千两用于店铺收支平衡。
“你别看我,我和顾家也没钱。”
顾磊紧着把脑袋摇的像拨浪鼓,我兜比脸干净。
李爷爷哈哈大笑。
顾李两家把整个家族的钱都搭进去了,顾爷爷说西北成就了他一生的辉煌,让李玉不用在意钱,全贴进去,为此还把族里盈利都拿来贴进去了。
“没事,开春作坊还有一批货要卖,船运也有货和钱回来,酒楼也能回一部分钱,届时就有钱了。”
“行吧,我把旭哥产业的钱都贴进去了。”
李玉无奈的摊手,能用能给的,连婶子嫂子们陪嫁盈利全都在里头,这次是举两个宗族全族之力供养西北。
这回李睿亲自上下跑动,把能联络的门阀世家全都磕头转了一圈,才凑够了这些数额的钱和物资,保住西北安定。
光靠一家肯定是不够。
要不是李老大脸面大,还真不凑齐。
“他一个孩子暂时用不了那么多钱,先拿来干正事。这回你们几个干得漂亮,殿下那能留个脸面,以后家里再要前程也更顺利,在门阀这咱也挺直了胸膛做人。”
这回顾李两家表现让人竖大拇指,打心里敬重,没有明言。
可大家算算账,两家出了多少东西多少银子,一算账就知道贴进去多少,账本不会作假。
寝殿里夜王妃和夜王说话。
“这回两家兜里可没钱了。”
“是精光了,算算账就知道了,这几年干买卖赚的钱全都在里面,包括矿山机关制造赚的那点银钱全搭进去了,保不准老本都贴光了。”
夜王点点头,一脸严肃。
“殿下,我心里看重顾李两家,以后可以多提携,这才是忠臣良将该有的样子,新帝不识货咱可不能往外推,寒了人心。”
“你放心,我晓得忠奸,不会亏待了两家。”
“回头侄女嫁了我也放下一桩心事。”
“等孩子嫁了,就把孙家人归入李家军旗下,我不让孙家白付出,李老大的为人你也知道,最是赤胆忠心,交给他我也放心。”
殿下握着妻子的手满脸恳切。
“相公,谢谢你。”
夜王妃含着泪点头。
“莫哭,回头小娅的嫁妆你给丰厚些,别亏了孩子。”
“少不了她的,我早就弄好了。”
“别说这李睿李玉几个孩子真是有大才。”
“可惜了李玉被李家保护的太紧,不然我认为做个教头也绰绰有余。”
“算了,姑娘家名声要紧,李老大就这一个闺女,不惦记了。不说弄女子学堂么?”
“办起来了,回头我去各家各户请女夫子来教导,你说我让李玉来教女子怎么样?”
“教什么?”
“教读书认字,理财算术都行,李玉才华不输男儿,只是李家不让高调宣扬,也不允许女孩有什么才名。”
夜王妃笑着补充。
“既然你看好就干呗,她干的作坊是真好,瞅机会再做几个作坊,可以多收些难民,能解决不少难题。”
夜王十分认可李玉的才干。
“行,慢慢来,等她嫁了才方便出来走动,姑娘家还是不方便。”
嫁了人才能宽松些,未出阁的姑娘家,出门处处都受限制。
“行。”
过年了,这个年热热闹闹的过完了。
西北传来消息,东西和银钱都收到了,西北将帅偷偷哭了一鼻子,军饷给大家发了下去,开春也有粮食吃了。
棉衣棉鞋和药材都收到了,已经给大家用上了。
送去西北的货都卖掉了,信上说等来年缓过劲来就把银钱给他们补上,并且保证,顾李两家在西北的铺子没人敢打主意,安稳得很。
只是银钱还不能给他们,将士们要军饷送回家养家糊口,他们没办法把这点钱还给两家人,得先紧着打仗的将士们吃饭。
西北商道的这点钱都让将领们拿去买粮草,新帝给的军饷一年比一年少,他们埋怨也没法子,朝堂出工不出力,很多事使不上劲。
第245章 砸锅卖铁
如今这个境况,再艰难将领们也不能撂挑子,撂下边关,草原骑兵就要进犯,他们走了百姓可怎么办,又要受铁蹄屠戮。
人心都是肉长的,他们最好的青春岁月都洒在西北,守着边关百姓比守着媳妇孩子的日子都要长,这里让李爷爷顾爷爷李老大等武将功成名就,也是他们割舍不下的眷恋。
西北早就成了他们第二故乡,即便新帝不是个东西,可他们守卫的不是哪个皇帝的江山,而是百姓的安稳。
正因为感同身受,李家顾家举全族之力托举西北,无论夜王和其他世家做不做,给不给钱,他们都会尽一切力量去做。
不是只有文官才有胸怀大义,武将心里也装着百姓,他们能看到更多更惨烈的人间疾苦,悲欢离合,也更明白打仗是不得已而为之。
顾李两家捐献财物送去西北的事,很快如风一般传遍了大街小巷。
没有人刻意隐瞒,但百姓们是知道的。
朝堂上很多文官私底下都在偷偷议论,若是李老大和顾家还在朝堂,又岂能如此艰难。
他们也很悲观,李老大作为一代名将,价值比他们高多了,都落到如此下场,他们这些文官的生路又在哪儿。
他们可不是李老大,凭一己之力托举两个家族,新帝一个不高兴,朝臣人头就要落地。
一家子可怎么办,左右宰相的下场人人都看得清楚,记在心里,心头滴血。
耿立的死那么容易就糊弄过去了,这里面和这些文官上下隐瞒也有很大关系。
兔死狐悲之心,人人皆有,耿立故意残害忠臣良将,恨他的人多如过江之鲤,别的忙帮不上,可我们能落井下石,也算是给宰相和诸位死去的大臣报仇了。
新帝做事刚愎自用,霸道,顾头不顾腚,大臣们心怀不满,出工不出力,他用起来就是不灵光。
很多事越拖越麻烦,加上新帝听不进别人意见,导致很多事都耽误下来。
说句实话,要不是有夜王和李老大在撑着,很多人早就反他了。
夜王没有反,别人就不敢动,说到底那是叔侄俩,谁知道你俩到底咋商量的,万一夜王背后出手,那岂不是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谁也不想做傻子,大家都在观望。
加上新帝趁机派兵镇压,散兵游勇不成气候,就压住了。
朝堂官员也不希望打仗,李老大不在,谁也不敢保证成功,万一玩砸了,直接打进京城,大家的命更危险了,脑袋都不一定保得住。
顾李两家的大宅没人住,有老仆人在打扫看管。
也没人敢去住,哪个世家无论是否得宠都不沾染他俩家的宅子。
一个是人言可畏,不敢犯众怒。
李家顾家在朝堂上是有人缘的,忠肝义胆很得人心。
我们可以不帮忙不出力,但决不能做让人唾骂的畜生,文人也有自己的风骨。
二么是忌讳,顾李两家是武将,英烈太多了,真不是谁来了都能压得住的,谁敢往里住。
新帝绞杀都能逃出去,说明顾李两家气运昌盛,更没人敢住那宅子。
老百姓自发给宅子里的老仆人送菜送肉,百姓的民意也要顾忌。
两家留在京城出嫁的姑娘们,也会定期去打扫看望。
两家死在城门口的家人们,李二叔顾老大等人,是将士们不顾生死把尸首放下来的。
百姓去收敛的,白发苍苍的一群老人拉着推车把尸首掩埋,做了记号。
没人敢管,更没人拦着,也没有哪个官员站出来责罚,民意让新帝睁只眼闭只眼。
去哭坟的只有两家出嫁的姑娘们。
出嫁的姑娘们在京城,和李家顾家交好的武将夫人,都会过去看望,请她们出席宴会,也是照拂的意思。
110/157 首页 上一页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