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言情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email protected]举报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4

(历史同人)开局给秦始皇盘点十大败家皇帝[历史直播]——南风音子【完结+番外】

时间:2024-09-24 14:40:04  作者:南风音子【完结+番外】
  不知道天幕盘点的能臣系列,有没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张良为他心目中的明主殚精竭虑时,丝毫没有考虑到韩王成的处境。韩王成因刘邦出兵攻打关中而被项羽杀害,张良在项伯的帮助下逃到了刘邦身边。】
  【说到底,也是韩王成自己不争气,但凡有点能力,也能被张良带飞。】
  刘邦点头:没错。
  他自得一笑,说到底,还是自己有识人之明,没有错漏一个人才。
  【刘邦给了张良发挥才能的舞台,能够最大限度的展现出自己的才能,而不像是在韩王成那里一般,空有智谋,韩王成也愿意听,但是实际操作时做不到。】
  【举个不太恰当的例子:李建成有个功绩远超他的嫡亲二弟,担心自己的太子之位不保,向名臣魏征求策。魏征给出的建议是:既然功绩不如李世民,那你就去立功啊,正逢突厥军在山东作乱,送上门的军功赶紧去抢,不然晚了又成李世民的功绩了。李建成听从了魏征的建议,平定山东,得胜归来。】
  唐高祖李渊点头,这便是他一直不改立李世民为太子的主要原因。
  老大的能力也不弱,又没有犯错。
  无缘无故废除太子会动摇国本,造成朝野动荡的。
  就是有点委屈李世民了。
  【那么问题来了,突厥军是那么好打的吗?魏征敢建议李建成上,但张良敢这么建议韩王成吗?就算张良敢提,韩王成敢听吗?就算敢听,那么他是去争军功,还是去送人头的呢?
  可别像“大明战神”朱祁镇一样,千里送人头,一送就是二十万精锐军队哦。】
  洪武大帝位面
  朱元璋的脸色十分难看,心中怒骂:这小兔崽子死在战场上可真是便宜了,论罪是应当凌迟处死的,老四家怎么出了这么个孽障?
  二十万大军啊,都没了!!!
  真的是越想越气,不如现在就下旨撤了老四的王位,永绝后患?
  周围都是低气压,引得群臣惶恐不安。
  朱标眉头紧皱,向来好脾气的他此时也动了真火,那可是二十万精锐啊,就这样白白葬送了。
  朱祁镇!!!
  祁字辈,这是父亲亲自定下的燕王朱棣那一支的字辈。老四家的子孙这么败家,朱棣该打。
  派此人领兵的皇帝也该受到批判。
  算下来,皇帝应该是允傻乃镒樱他的曾孙。唉,家门不幸啊。
  天幕习惯性的大喘气。
  【啊对了,既然是盘点败家皇帝,咱们的“叫门天子”朱祁镇必有一席之地,大家别着急哦。】
  朱元璋:“???”
  什么?叫门天子?朱祁镇是皇帝?还上了十大败家皇帝榜???
  他要传位给朱标,后面怎么这个朱祁镇当了皇帝?是朱标后人不行,还是朱棣后人篡位?!不管怎样,反正肯定都是朱棣的错!朱元璋怒火中烧,也不管天幕接下来在说什么了,当即喝道:“来人!”
  左右跪地:“臣在。”
  朱元璋声如洪钟:“传朕旨意,速召燕王朱棣进京。押解进京!”
  朱标心情复杂,掩唇咳嗽起来,皇帝怎么会是燕王朱棣那一支的?
  父亲不会废他,这一点可以排除。
  朱标思考了无数种可能,从未想过父亲会废了他这个太子,因为……
  朱元璋听到大儿子的咳嗽声,心中就是一紧,连忙帮着捶背,喝斥左右:“还愣着做什么?快叫御医。”
  永乐大帝位面
  朱棣气得发昏,什么是叫门天子?是朱祁镇亲自领兵,在敌人城门下叫门?还是被敌军叫门?居然能葬送了二十万大好儿郎的性命!
  他的好圣孙朱瞻基怎么会生出这种败家玩意?
  朱高炽:“???”这种货色是他亲孙子?不会是朱瞻基的儿子吧?
  不,不要啊。
  他宁愿相信自己的子孙都死绝了,兄弟上位,都不愿意有个这样的子孙后代。
  明宣宗位面
  朱瞻基:“……!”蟋蟀不玩了,儿子将来是这个鬼样子,他哪还有心情玩蟋蟀!!
  【所以说,主公的能力,限制了谋臣的能力。“良禽择木而栖”,韩王成是扶不起的阿斗,张良在韩王成这里无法尽情地施展才华,即便韩王成是他一手扶植上位的,即便韩王成是他故国的王,他也更看好刘邦。】
  昭烈帝刘备:“!”他听到了什么?阿斗?扶不起???
  【就比如在灭秦一战中,张良调查敌人的情报,得知守城的将领是屠夫之子,商人重利,建议刘邦采取以金钱贿赂i关守将。刘邦听取了这一建议,成功诱惑守城将领叛变,大咧咧地想进城时,张良思虑周全,提醒刘邦,将领反叛秦朝,不代表士兵也反叛秦朝,建议等到守城士兵松懈之时,迅速发兵攻城。
  刘邦再次听从了张良的建议,一举拿下i关。】
  【同样的计策,放到韩王成这里就不好使了。刘邦能趁守城士兵松懈之时,发兵攻城,一举拿下i关,韩王成不如刘邦兵多将广,做不到这些。】
  【i关城坚墙固,是防守咸阳的重要关卡。i关一破,周围守将望风而降。刘邦一路轻轻松松地收下城池,第一个兵临咸阳城下,接受了秦王子婴的投降。此战,张良功不可没。】
  【替刘邦出谋划策,攻城略地,比项羽先攻入咸阳灭亡秦朝。】
  天幕上,刘邦想要恢复六国后人王位。
  张良用筷子,列出了八条不能这样做的理由,将刘邦说服。
  说服刘邦的同时,也说服了天幕下的众人。
  各朝各代:
  嬴政心中满意:不可恢复六国后人王位,张良的政见倒是与他不谋而合。
  可见张良也不是一根筋的要复辟韩国。
  刘邦想到此事仍旧是心有余悸,他把六国的印信都做好了,差点就要给出去了,还好张良来的及时,劝阻了他。
  众人:张良高瞻远瞩,思虑周全。刘邦真是走了狗屎运,能得张良尽心辅佐。
  【得民心者得天下,在进入咸阳城后,张良告诫已经飘了的刘邦,要与城中的军队约法三章,即:不杀百姓、不伤百姓、不抢夺百姓财物,违者处死或治罪。刘邦照做了,此举帮助刘邦迅速赢得民心。】
  天幕上展示了张良劝诫刘邦的情景。
  各朝各代:
  嬴政反思了一下自己,确实是为百姓们做的太少了。天幕上张良在劝诫刘邦,又何尝不是在劝诫他?
  得民心者得天下,是这么个理。
  “荀文若之进善,不进不止。”大汉丞相曹操看到天幕上的情景,不由得想到了荀。
  众人:刘邦这一点比较好,听劝。
  【接下来我们说说历史上出名的鸿门宴。
  当时项羽势大,刘邦暂不能与其争锋。刘邦听从樊哙的建议,退军到霸上,迎接项羽进入咸阳。项羽在鸿门设宴,想诛杀刘邦。
  项羽的叔父项伯感念张良当年的救命之恩,想到张良在刘邦那里会有危险,于是连夜策马到刘邦的营地,私会张良,想叫张良一起偷偷地逃走。
  但张良并没有逃走,他将这一消息告诉刘邦,建议刘邦拉拢项伯,好应对鸿门宴。鸿门宴的结局,大家也知道,刘邦成功逃脱。】
  【后来刘邦出汉中,与项羽的战争进入焦灼状态,进退两难。张良建议刘邦联合其他三股势力一起攻打项羽,逼得项羽走投无路,在四面楚歌声中步了其祖父项燕的后尘――拔剑自刎。
  张良助刘邦击败项羽,取得天下。】
  接下来是一段视频:
  [韩信设十面埋伏,把项羽的大军围困在垓下。
  军帐内,韩信正和张良商讨。
  韩信言道:“项羽的军队虽然被团团围住,但是士气尤在。吾听闻项羽率领江东子弟过河伐秦时,曾破斧沉舟,上下一心,击败了秦军。此刻项羽尚有数万大军,要胜过他很难。”
  张良提醒道:“若是能瓦解楚军的军心,获胜就容易了。”
  韩信经张良这么一点播,兴奋地道:“我知道该如何破敌了。”
  夜色下,张良吹笛伴奏。韩信带领楚国的士兵唱起了家乡的歌曲。
  项羽的大军听到四面八方都是汉军中传来的楚歌声,军心已散,连项羽都失去了战意。]
  天幕来了一个张良在月色下吹笛的特写镜头。
  天幕下的众人:月色很美,月色下吹笛的人更美。
  秦始皇位面
  右丞相冯去疾听到这笛声有些担忧:今上惜才,真把张良招入了朝廷,恐怕会成为第二个高渐离。
  【汉朝开国时,刘邦高度评价张良:“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尊张良为帝者师,封万户侯。后人也将张良尊为“谋圣”,位居武庙十哲右侧首位。但或许是天妒英才,张良体弱多病,饱受病痛折磨,因身体原因未能亲自领军。】
  【后来他云游四方,从容度过“狡兔死,走狗烹”的大劫。】
  天幕上放出张良晚年云游四方的视频。
  里面张良面容苍老,头发花白,穿着朴素,表情却非常云淡风轻,甚至怡然自得。
  嬴政看着这画面,微微皱眉。
  这个人确实很强,但也很难招揽。年轻时他四处寻求贤主,只为反秦;跟随刘邦后,一直忠诚冷静,给出的建议都非常符合局势,甚至逆转局势;功成之后,不贪图富贵,放得下名利,云游而去。
  这样的人,除了灭秦别无所求,想要为他所用,很难。
  嬴政想到六国都大一统了,招揽“汉初三杰”之事,总归不可能比这更难。思及此,嬴政轻轻笑了。
  汉初三杰,他志在必得。
第14章 兵仙
  【同萧何一样,张良后续的故事,我们讲到吕后临朝称制时再详细的解说。我们最后再简单说说“初汉三杰”之一的兵仙韩信。】
  天幕下的众人意犹未尽,还想听张良的事迹,但天幕已经讲到了韩信。
  【首先简单介绍一下韩信,韩信是泗水郡淮阴县人,也在江浙沪包邮区,和刘邦是同一个省的老乡。】
  【说起韩信,有三个典故相信大家耳熟能详。一个是“胯下之辱”,一个是“漂母乞食”,还有一个是“韩信点兵――多多益善”。】
  【我们先来说说韩信的“胯下之辱”。】
  【韩信早年贫困,无法自食其力,靠别人的接济生存,这就很让人看不起。】
  接下来是一段视频:
  [一少年见韩信不受众人待见,也敢上前挑衅,当众羞辱道:“你虽然长的人高马大,佩带刀剑,但不过就是一孬种。有胆子,你就用手中的剑杀了我;没胆子,你就从我□□钻过去。”
  韩信趴在地下,从少年的□□下钻了过去。]
  天幕下的众人很不理解,韩信为什么要听这个少年的话呢?不能无视走开吗?
  除非是走不开。
  羞辱韩信的不是一人,而是一群,只是不像少年这样明目张胆。
  【从此以后,韩信的胆小出名了。这对他来说并不完全是坏处,正所谓因祸得福,因为他胆子小的名声远扬,给敌军将领造成了误导,从而做出了错误的判断,让韩信赢得了关键性的战役。】
  天幕下的众人中不乏懂得兵法之人,赞同地点头。
  兵法有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那位将领怕是想不到韩信不杀辱他的少年不是胆小,而是足够理智。
  【接下来说说“漂母乞食”。】
  【河边有很多洗衣服的妇人,看到在河边钓鱼的韩信食不果腹,起了怜悯之心,于是拿出饭食给韩信吃。时间长了,韩信对妇人说要报答。妇人说道:“我只是可怜你这王孙,并不指望你报答。”昔日的王孙贵族,竟落魄至此。】
  天幕上出现了韩信蹭漂母饭吃的画面。
  【有关韩信的身世,正史没有记载,但也可以从史料的细节中猜出一二。可以肯定的是,韩信有佩剑。穷到四处蹭饭吃,在当时来说十分贵重的佩剑是怎么来的呢?而且还没有人敢抢他的剑,极有可能是未曾落魄的时候有的。
  漂母说韩信是王孙,先秦时期的王孙是指国王的孙子。“漂母乞食”是司马迁写的,或者说,弄清楚西汉汉武帝时期的王孙是指什么,也就能明白韩信的身世。】
  【司马迁是史学家,写史书时是实地考察、走访过的,哪怕受宫刑也没有因私心而抹黑汉武帝,这点职业操守还是有的,下笔慎重,不会乱用词汇。他创作的《史记》是华夏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为二十四史之首,被迅哥称作“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鲁迅是真的有说过这话哈。】
  汉武帝刘彻看到这个后人的评价愣了,司马迁这么牛逼的吗?
  牛逼这词是这么用的吧?现学现用。
  前不久司马迁迎着风口为叛国投降的人求情,差点就被他杀了。
  还好最后只是被噶了蛋,并不影响创作。
  司马迁热泪盈眶,想不到自己一个小小的史官也能够青史留名,得到后世这么高的评价。后人说他公正,他觉得要摒弃私心,更公证一点,不能受之有愧。
  天幕下的众人:二十四史?华夏已经有二十五个朝代了吗?
  “只有二十四史?”乾隆皇帝爱新觉罗・弘历心中高兴不已,“当朝修前朝的史书是共识,只有他钦定的二十四史,而没有清史,说明这后世盘点之人应该是大清的子民,宣统帝之后。”
  还好他看了这一期的名臣盘点,不然就要错过这样的喜迅了。
  天幕盘点的败家皇帝是亡国之君,他的大清不会有人上榜,可以放心了。
  【韩信若真的是国王的孙子,我个人以为,首先可以排除韩国。韩信若是韩王孙,以韩信的才华,张良不可能看的上矮个里稍微个高一点的韩成。
  张良推荐韩信为韩王不香吗?
  韩信与张良一起研究,写出了一部《韩信兵法》,说韩信与张良关系不好,所以张良不奉韩信为王也不太可能。】
  【最后,我们重点讲一下“韩信点兵――多多益善”。】
  嬴政在经历了“博浪沙刺杀”事件的幕后主使者是张良之后,对韩信是不是原六国王孙贵族的身份不感兴趣,反正不会比张良的身份更糟了。
  他只看才华,想知道韩信的实力如何,到了什么程度?
  【秦朝末年,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项梁的反秦队伍路过韩信的家乡。韩信抓住了这次机会,毅然决然地从军。】
  【项梁有个侄子叫项羽,在项梁战死后接手了项梁的军队。韩信在项羽军中积极为项羽谋划,但项羽从来不听他的,于是韩信转投刘邦。】
  【韩信到了刘邦这里,依然不被重视,只当了一个管粮的小吏。非但没有出人头地,还犯下了死罪,有同伙十三人。具体犯了什么罪,无从得之,想到古代刑法之残酷,韩信犯下的罪行,应该是比我们现在的死罪的罪行要轻。】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