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刘邦,他的手段就柔和的多,没有大开杀戒。杯酒释兵权,皆大欢喜。
李世民想到天幕上说刘邦屡战屡败,不禁摇头,只有自身不够强,才会忌惮一起打天下的开国功臣。
他不但没有杀功臣,连曾为敌对的魏征都没有杀,还像公子小白重用管仲一样重用魏征。
【韩信,萧何,张良三人并称“汉初三杰”,同为刘邦的开国功臣,一个封王而后又降为侯依然逃不过被忌惮杀害,一个封侯后云游天下,只有萧何安然稳立朝堂之中,甚至在刘邦死后作为托孤大臣辅佐汉惠帝,情商和手段不可谓不高明。
当然,仅是这点,他无法被历史铭记两千多年,他的功绩,主要在于两点。】
嬴政心道重点来了,他主要想听的就是萧何是如何治理国家的。
【第一,他制定了汉律九章。
汉律九章,顾名思义,是一部律法书,一部治国安邦的新律法,对后世影响深远,被誉为“律令之宗,百代不易之道。”荀的女婿陈群就是以《汉律九章》为蓝本,制定《魏律》。】
萧何有点脸红,这《汉律九章》是他在《秦律》的基础上制定的,想不到在后世会有这么高的赞誉,怪不好意思的。
又被天幕提到的荀:?
【它在秦律的基础上,轻徭薄赋,不劳民伤财。制定休养生息的政策,十五税一。十五税一或三十税一成为了两汉一直以来推行的税收政策,只除了汉桓帝和汉灵帝这两个增加百姓赋税的败家子,导致汉王朝衰败的罪魁祸首。】
汉律九章,在后世几经战乱,辗转遗失的孤本,在天幕的强大能力之下,呈现在历朝历代的皇帝与文武百官面前。
盗法、贼法、囚法……前几条与秦律相似,但比秦律更为完善,刑罚方面则更为宽容。后几条,又新增赋税,徭役,户口等等,对比秦律非常完善。
天幕之外,嬴政看得极为认真。
治国安邦?
他惯以法家治国,认为家国律法必须要严苛,在一统天下后继续采用重典治世。他本以为如此严厉的律法之下,大秦本该海晏河清,传承万世。后世却告诉他,他的想法从根源上就是错误的。
只有适当的放宽,才能在乱世后保证社会的安定。
各朝各代
百官们看到失传已久的孤本再现,俱都兴奋不已,天幕说的不错,他们如今的律法都是在这本上增改而来,里面有些条款如今看来虽然有弊病,但在秦末汉初的时候能想到这样的律法,萧丞相实在有爱民之心,高远之见。
被天幕特点的汉桓帝、汉灵帝涨红了脸:“……”普天之下莫非皇土,天下都是他们的,加点赋税怎么了?怎么能叫败家子?给他们桓、灵这样的谥号过分了啊。
两人因为国家财政困难,确实有过增加百姓赋税的行为,自觉地对号入座。
天幕上的汉律九章消失了,众人无不扼腕叹息,原版怎么就没保存下来呢。
“导致汉王朝衰败的罪魁祸首?”西汉的皇帝们一致想要暴打汉桓帝和汉灵帝,这两个不肖的子孙后代。
这两个败家玩意儿不会上十大败家皇帝榜吧?丢人!
刘秀:“……”汉桓帝和汉灵帝不会是他的子孙后代吧?他丢不起这个人。
被天幕点名批评的汉桓帝和汉灵帝承受着百官苛责的眼神,有怒不敢言:他们可不是亡国之君,肯定不会上“十大败家”皇帝榜的……吧?
【第二,保护了典籍,传承了文化。】
【我们大家都学过这段历史,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了巩固统治,统一思想,实行了一个简单粗暴的愚民政策――焚书坑儒。这一政策,是丞相李斯提议,秦始皇采用下令的。】
【焚书是指:民间只准留下有关医药、占卜和种植等技术相关的书籍,除秦朝的史书以外,其他六国的史书以及各处流传出来的书籍,全部都要烧掉,而且以后再有谈论儒家诗书的,都要判处死刑,借古讽今的诛灭全族。】
【焚书指令下达后,“诸子百家,百家齐放”的时代彻底过去了,民间有关先秦时期的典籍化为了灰烬,只在皇家图书馆内有一套藏书。】
【坑儒是指:术士侯生、卢生骂秦始皇滥用重典,贪念权势,生性残暴的话被秦始皇知晓了,于是秦始皇将说他坏话的术士、儒生活埋,以免他们妖言惑众。】
天幕出现秦人焚烧书籍、坑杀儒生的画面,触目惊心。
【这一举措,在当时是有重大政治意义的。因为秦一统天下,必须要统一思想、文化等等,否则天下很快又将四分五裂。
但这一手段太绝对,太粗暴,以至无数春秋战国时期的宝贵典籍均被焚毁,我们的璀璨文化传承出现了让无数人扼腕的残缺。】
【我们处在祖龙当时的境地,可能也没有办法做出更好的决策。但是几十年之后,另一位被誉为“千古一帝”的汉武帝刘彻,在面对相似的境地时,交出了一份更为温和、也让王朝稳固的答卷: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天幕之外,秦始皇嬴政良久失语。
后世之人肯定了他做出这一举动的原因,却批判了他的手段。历史也给与了他最直接的反馈,他的大秦就要亡了。
不对啊,他不是留了一套书籍由皇家保管吗,怎么会残缺?
刘邦:“!!!”他老刘家也出了千古一帝,啊哈哈哈哈哈!
刘启:“!!!”我儿出息啊,给祖宗长脸了!
刘彻:“!!!”朕果然是能够媲美秦始皇的千古一帝!哈哈哈哈哈哈!!
文武百官:“!!!”
【扯远了,刘猪猪的功绩咱们以后再说。
很多人其实不知道,祖龙焚书后,其实很多典籍是有备份的,放在咸阳宫的皇家图书馆里。然而项羽进入咸阳宫后,一把火将咸阳宫给烧了。宫内珍藏的六国史书以及众多典籍,被项羽付之一炬,烧的干干净净。里面的典籍,都没有了。】
天幕上出现了火烧咸阳宫的场景。
大火噼里啪啦地燃烧着,烟尘滚滚,混着梁木的倒塌声和人们的哭喊声,珍贵的典籍逐渐被大火烧成灰烬。
刘彻的大笑戛然而止。
他听到了什么?刘猪猪?猪什么?什么猪?什么猪猪?!
嬴政:“……”体会到了心痛的感觉。
焚书之举,功在当代,罪在千秋。现在多备份一些,交由官吏们保管还来的及吗?
手不释卷的赵匡胤长叹一口气:“哎!”
先有秦始皇焚书,后有项羽火烧咸阳宫,先秦的典籍就这样付之一炬,未能流传下来。
秦始皇焚书是政治举措,项羽瞎凑什么热闹?这项羽是不是一介武夫,没有读过书,不知道书籍的重要性?
武夫当道,可真是一场灾难。
不重视文化,如何能坐稳江山?他略带嘲讽地想,项羽如此目光短浅,难怪会被刘邦打败。
光绪帝爱新觉罗・载想到了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的场景,义愤填膺,忍不住批判,这项羽怎么跟个外人似的,对别人的珍宝肆意破坏?
他不知道烧的是自己家吗?
好歹也是名门之后,在咸阳城烧杀抢掠,与土匪强盗何异?还不如出身低微的刘邦,攻入咸阳城后约法三章,不杀害百姓抢夺财物。
所以刘邦才是天命所归啊。
【所以萧何面临的就是这样的局面:典籍没有了,怎么办?好在当时避世的大儒不少,他就请来有学问的人,将典籍都默写出来,收录保存。】
【他这一举措,为历史留下了很多宝贵的文化古籍,虽然后来又多经战乱遗失,但思想与文化却留存下来,深深影响着后世两千年来的文人们。】
听到此处,嬴政对萧何更加的赞赏,还好本来就是他秦朝的官员。
这样的人才,他一定要提拔重用。
大秦正是缺人之际,张良、韩信,以及天幕提及的所有人才,能寻到的,都要想尽办法招揽。
第12章 刘邦直呼上当
【前面我们说到,“汉初三杰”之中,韩信被忌惮杀害,张良远离朝堂,只有萧何安然稳立朝堂之中。接下来说说萧何是如何逃过刘邦的屠刀,稳立朝堂的。】
刘邦:“……”又怎么说话的呢?说的他好像是刽子手一样。
唐朝的开国功臣们想到其他朝代开国功臣们的境遇,有点幸灾乐祸。他们完全不用担心自己功高震主,因为曾经是秦王的陛下同样也是开国功臣,功劳还比他们的大。
该担心的是自己的功劳不够大,被陛下嫌弃。
其余朝代的开国功臣们很多都没有读过这段历史,纷纷竖起耳朵,这关系到他们的切身利益,不,是身家性命。
【首先,萧何将族中子弟送到刘邦身边做人质。
刘邦在前线和项羽作战的时候,对后方的萧何十分不放心,频繁地派人慰劳留守后方的萧何。萧何听从门客的建议,让族中子弟上前线,到刘邦身边,这才暂时打消了刘邦的怀疑。】
刘邦坚持自己的怀疑没有错。
他有数次全面溃败,几乎是只身逃脱,全赖萧何的兵、粮补给,才能够接着打天下。尤其是在他和项羽战况焦灼的关头,萧何若是有反心,他的性命危矣。
萧何与他是同乡,他的得力干将樊哙、曹参、夏侯婴、周勃等人都与萧何相熟,甚至与萧何的关系比他还要好。
只要萧何有反心,那就是一呼百应。
他这个领袖是萧何推举的,萧何趁他处于劣势的时候拉他下马轻而易举。有句话说的好:“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出去打仗,后方要稳。
东汉末年的曹操不置可否,这要看人。
马超父亲、兄长、族人都在邺城当人质,可马超还是反叛了,为了自己称雄一方,连父兄的性命都可以不顾,非人哉!
【接着,萧何在助刘邦除去韩信之后,对刘邦的封赏并不贪心,反倒贴出家财充盈国库。为什么呢?因为刘邦派了五百士兵给萧何当保镖。萧何的门客认为刘邦这是在怀疑萧何,建议推辞封赏,散财保命。】
刘邦依然嘴硬:“这不是‘汉初三杰’中张良退隐,韩信已除,朝堂上就只剩一个萧何了嘛。萧何虽然是文臣,但是在朝中的影响力大,对他的威胁可不比韩信低。”
天幕下的众位大臣们倒吸一口凉气,好家伙,这是去护家的还是去抄家的?他们若是有皇帝派来的五百士兵守着,怕是会寝食难安。
赵匡胤心道:“这就有点过了啊,他最多也就是派密探去明查暗访,看看各地官员工作是否称职。”
【做到了这一步,萧何的危机依然没有解除。
英布谋反,刘邦前去平叛,对留守朝中的萧何不放心,于是故计重施,繁繁地派人询问萧何的情况,听到萧何爱民如子时并不开心。
他担心萧何的声望过高,对皇权造成威胁。
萧何的门客看出刘邦这是在怀疑萧何,建议萧何欺压百姓,使自己的名声变臭,好让刘邦放心。】
嬴政想知道萧何的选择,不会真的听了门客的话,当真干出欺压百姓的事情来吧?背上这种污点,就不完美了,十分的可惜。
萧何若是成了秦相,他绝不会将人逼成这样。
给萧何升官的事情还得好好的谋划一番,晋升太快恐萧何招人嫉恨,反倒不是什么好事,也难以服众。
刘邦:“……”萧何可真是有个好门客。
也幸好萧何有个能明白他意思的门客,不然他就要误杀萧何了,那真是大汉的损失。
此时他对萧何才真正放下戒心。
【萧何听从了门客的建议,以低价收购了百姓的田地,引来百姓的怨言。刘邦回来后听说了此事,高兴坏了,当即就要治萧何的罪。换作是别人,可能就诚惶诚恐地认罪了。
但萧何他不,反倒趁机要求刘邦把上林苑也就是刘邦的动植物园里的空地给百姓耕种,因此获罪。】
天幕上出现了萧何戴着枷锁的狼狈模样。
天幕下的众人无不唏嘘,“汉初三杰”中看似风光的萧何也不容易啊。若萧何是因为欺压百姓获罪,此番光景是他应得的报应,可萧何是为民请命而获罪,这就很让人心疼了。
刘邦看到这里不淡定了,着人去查这天幕异象别的地方有没有出现。天幕盘点的内容颇为敏感,若是让百姓们知道……
若是让百姓们知道这样的内幕,恐天下有变。
汉朝初立,根基不稳,可经不起动荡。原以为这天幕盘点的都是败家皇帝,让百姓们知道也无妨,没想到是憋了这么一个大招等着他。
【好在萧何的人缘不错,入狱后有人替他向刘邦求情,哄得刘邦高兴了,这才赦免萧何。尽管如此,萧何的危机也没有解除,熬到刘邦去世,汉惠帝刘盈登基,日子才稍微好过点。这个的话,我们讲到吕后临朝称制的时候再着重讲解。
后期作者菌会再开一个新的系列“盘点十大临朝称制的女性”,希望大家多多支持。】
刘邦:“???”他听到了什么?他会比萧何早亡?
吕后临朝称制???
【萧何一生勤俭节约,一心为民,去世多年仍然有很多的百姓怀念他。接下来我来给大家盘点“汉初三杰”中的帝师张良,同样提倡勤俭节约的人。】
天幕上出现了张良正和一位壮汉交谈的场景,给张良来了一个360度高清无死角的特写镜头。
众人不约而同的想到一个词:“貌若好女。”
【注意看,这个男人叫张良,这天是他倾家荡产买股亏损的日子。】
嬴政:这也太惨了吧。
虽然不知道天幕说的“买股”是什么,但是“倾家荡产”,“亏损”,听着挺让人产生同情的。
就是这场景,怎么感觉那么熟悉?
接下来是一段视频:
[张良身旁的大力士看着底下的数辆车驾都是一个样,询问道:“砸哪辆?”
就一个铁锤,他只能砸一次。
张良也分不清是哪辆车上坐着始皇帝,挑了一辆顺眼的,指着道:“就砸这辆。”
“好勒!”大力士点头。
但见壮汉手中挥舞着一百多斤重的大铁锤,砸向了张良所指的车驾,精准度惊人。马车里的人当场气绝身亡,死的不是始皇帝。]
嬴政皱眉,难怪这么熟悉。
他几乎瞬间就回忆起了这段往事,当年他出巡遇刺,遍寻刺杀幕后主使不得,居然就是这个张良!
能策划这样一场刺杀,还逍遥到现在。这个人确实是有大才能的。
至于能不能招揽过来。
再看看,不一定。
【我们知道,秦始皇曾颁布过一项举措,那就是收缴民间的兵器,熔化后铸成十二座金人。那么张良这么重一个大铁锤是从哪里来的呢?】
嬴政经天幕这么一提醒,想到张良的身份不简单。对他的恨意这么大,应该是旧六国的贵族子弟。
9/125 首页 上一页 7 8 9 10 11 12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