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言情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email protected]举报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4

(历史同人)开局给秦始皇盘点十大败家皇帝[历史直播]——南风音子【完结+番外】

时间:2024-09-24 14:40:04  作者:南风音子【完结+番外】
  他不由得想起了燕国的高渐离。
  当他查出高渐离是荆轲好友时,本该以荆轲同党的罪名将高渐离处死,但高渐离琴技高超,是有才之士。
  他起了惜才之心,非但没有定高渐离的罪,还给了高渐离舞台,让高渐离发挥所长,可结果不如人意。
  高渐离和荆轲一样,想要刺杀他。
  他不由得想知道,张良的身份是什么,是个什么样的人,与他当真是不死不休,没有转寰的余地了么?
  天幕给了他答案。
  【张良字子房,本是韩国贵族,“汉初三杰”中出身最好的一个,从他有字就可以看出来。秦灭六国后,秦始皇对待六国的贵族并不薄。】
  【张良有三百个家仆,亲弟弟死了也只是草草埋了了事。在那个讲究放陪葬品厚葬的年代,张良家这么富有,却这么干,很不被人理解。散尽家财,拜访名士,斥巨资打造了一个百余斤的大铁锤,孤注一掷,只为报国仇。】
  天幕梅开二度。
  【张良本是韩国贵族,祖父和父亲都是韩国的丞相,不出意外的话,张良也会是韩国的丞相,并不。我们来看,张良的父亲去世的时候,张良尚且年少,没有在韩国当官。这可以理解,但是……】
  【年少不是年幼,怎么着也得有十一二岁了。二十年后,秦灭韩,张良得有三十多岁了,若是能当上韩国的丞相,早就当了,不至于还是个白身。】
  【也就是说,三十岁出头的张良并无帝师之才,但是从博浪沙刺秦可以看出,他有荆轲之勇,咳,应该是和燕太子丹想到一块去了。】
  【秦灭韩之后,只有张良便卖家当,做了一个一百多斤重的大铁锤,雇了一个大力士,埋伏在博浪沙,准备刺杀秦始皇,以报国仇。但是吧,失败了,只好隐姓埋名,改名叫张良。之前的名字,恐怕只有贴通缉令的秦朝官员知道了。】
  “韩国贵族,祖父和父亲五世相韩……”嬴政眉头皱的更深了,看来张良是很难招揽了。
  原来是改名叫张良了,难怪这么多年都无法抓到。他曾遭受过无数次刺杀,因而有了防备,出行时候安排了不少一样的马车,张良没选中也是正常。
  不过也是运气所在,若是对方猜中了他的马车,那铁锤砸一下,他怕是连回旋的余地都没有。
  天幕的解说让他意识到大秦的江山并没有他想象中的那么稳固,尤其是在人才这方尤为稀缺。扶苏的羽翼还不够丰满,仅凭赵高和李斯二人,就能决定他的继承人,扶苏的生死。
  他要改变这一现状,人才就不能随意杀掉,哪怕是与他有着深仇大恨。
  【张良逃亡到下邳,在桥上遇到了一位老者。老者故意把鞋扔到桥下,让张良去捡,完了还让张良替他把鞋穿上。张良秉着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恭敬地照做,得到了《太公兵法》,最终成为了帝师。】
  西汉
  正在写史记的司马迁连连点头,对的,就是这样。
  留侯刺秦失败后逃到下邳,在下邳遇到了黄石公赠书,苦读十年后方能成为帝者师。
  曹魏
  徐庶想到了自己的经历。
  他年轻的时候也是像张子房一样,替W人报仇成了通缉犯,只好隐姓埋名,后来才意识到读书的重要性,发奋读书,在荆州结识了诸葛孔明、崔州平等一干才华出众之人,与之成为挚友,好不快哉。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尊老爱幼。故事很好,下次不要再编了。】
  司马迁:“……???”
  徐庶:“……???”
  后世无数被这个故事激励的文士们:“……???”
  【“黄石公”赠书后言道:“学成此书可做帝师,十年后前途无量,再十三年后可以在济北遇见我的真身――一块黄石。”】
  【也就是说“黄石公”是一块黄色的石头成仙,下凡来点化张良,送上《太公兵法》一部,嘱咐张良用心研读,静待十年后的时机,辅佐未来的君主诛灭暴秦,再过十三年,功成名就想退隐时回济北寻我。】
  【这话大家看出问题了吗?大家是否还记得那个“同志们,八年抗战开始啦”的抗日神剧?
  没错,“十年后辅佐明主,再十三年后功成身退”不过是在放马后炮。尚且年轻的作者菌始终坚持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无神论拥护者的眼中,黄石仙人是不存在的,不过是张良为了顺利退隐而编造的谎言罢了。】
  天幕下的众人像是被点燃的炮仗,炸裂开了:“使出这等神仙手段的后世之人,居然不信鬼神?”
  只有少数无神论者点头赞同。
  正值壮年的李世民笑话秦皇汉武追求长生不老,吃多了丹药而丧命,这世上哪里有神仙呢?
  【赠书的黄石公是假的,那么拾鞋的故事很可能也是假的。《太公兵法》真正的作者,极有可能就是张良本人。】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太公兵法》从西汉古墓出土,推测的成书年代是战国时期,而张良正是战国和秦朝时期的人。】
  【我们都知道有一句歇后语,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姜太公说的是姜子牙,辅佐周武王灭商,很有名气。我们再来看朝代更替,夏朝,商朝,西周,东周,春秋,战国,秦朝。这部书肯定不会是已经作古八百年的姜子牙写的。】
  【张良刺秦失败后隐姓埋名,没有什么名气的人写的书很难得到大家的肯定,假借姜子牙之名包装自己的书合情合理。那么他的太公兵法是怎么来的呢?工具人黄石公就诞生了。】
  刘邦直呼上当受骗,但也只是一笑置之。
  有关张良的奇闻异事是假的,但张良的才华是真的,尽心竭力地助他成就大业。
  司马迁:“……”
  天幕之前一直将他写的《史记》当作权威,现在却在论证他写的有误,论点是这世上并没有鬼和神的存在。
  这世上真的没有神仙?
  汉高祖斩白蛇起义,张良得黄石公授书,他所搜集到的说法就是这个,只是记录下来而已。
  不信鬼神?有多少人能做到一辈子不信鬼神?
  徐庶:“……”说的好有道理,小丑竟然是自己。
  【刺客,我们一般想到的就是武力出众的莽夫。但是,博浪沙刺秦不代表当时的张良没有帝师之才。东汉末年,曹操的谋士荀攸也干过刺杀的事,想要刺杀董卓没有成功。可见,刺杀也是文化人的常规操作。】
  【刺杀祖龙失败,还成了通缉犯,普通人肯定就惶惶不可终日了,躲躲藏藏的生活难安。但是我们的张良就没有这种害怕的感觉。】
  【他大摇大摆的在下邳生活,等着有朝一日继续他的大业。在这段时间里,还救助因为杀人而成为通缉犯的项伯,一点都没有自己也是通缉犯需要躲藏度日的自觉。
  接下来是一段视频:
  [项伯杀了人,成为了官府的通缉要犯,想到自己有一个朋友在下邳,于是前去投奔。傍晚时分,他来到了张良的家门口,敲开了大门:“贤弟,帮哥哥一把。”
  张良问道:“你遇到什么事了?”
  项伯左右看了看,见四下无人,低声道:“我杀了人,官府正通缉我呢,你能不能收留我一阵子?替我打个掩护?”
  张良没有想到是这么大的事,紧张地往门外张望了一下,说道:“进来说。”连忙拉项伯进屋。
  两人一起藏匿在下邳。]
  【收留通缉犯与通缉犯同罪,可以说张良是冒着杀头的风险救助项伯。】
  嬴政:“……”这张良还真是胆大包天,不过,倒是挺仗义。
  徐庶不由得回想起了年轻时替W人报仇被官府抓住,也是靠朋友帮忙才保下性命。
  他的境遇倒是与项伯挺相似。
  这么想着,自嘲地笑了笑,这回总不会被天幕的解说打脸了吧?
  东汉末年
  孔融想起自己少年时在兄长不在家的时候收留了兄长的朋友,结果这个朋友是个逃犯。事情败露后,兄长因此获罪陨命。
  他一直觉得很对不住兄长,此时已是眼眶通红。
  看个视频,竟然落泪了。
  【类似张良这种重义轻生的任侠还有三国时期的徐庶,这里就不过多叙述。】
  徐庶:“!!!”
  天幕终于提到他了,还将他比作张良,圆满了。
第13章 一曲定天下
  【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揭竿而起,张良也趁此时机拉了一支百余人的队伍,响应起义。】
  【但张良是士族,他的反秦队伍和农民领导的主流反秦队伍格格不入,又不像项羽那样祖父是名将,他的父亲和祖父都是丞相这种文官,再加上他的身体不是很好,志向仅仅只是推翻秦朝,成为韩国的丞相,没有逐鹿中原的野心,于是,他想要寻一明主投奔。】
  接下来是一段视频:
  [张良为了物色明主,与农民军领袖讲解他的太公兵法。
  面试是双向选择。
  张良侃侃而谈,把农民军领袖听的目光呆滞,流哈喇子,产生一种不明觉厉的感觉。
  张良问道:“懂了吗?”
  农民军领袖抬手擦了一下口水,摇头道:“没懂。”
  张良又讲解了一遍,这回讲解的更加细致,完了问道:“懂了吗?”
  农民军领袖不好意思再说没懂,连连点头。
  张良非常高兴,言道:“说说你的见解。”
  农民军领袖被问住了,大脑一片空白,把张良说的深奥的兵法全给忘了,一个字都没有记住,停顿许久方才问道:“你刚才讲的是啥?”
  张良:“……”他还是去下一家吧。]
  天幕上的农民军领袖没有听懂,但是天幕外的嬴政听懂了。在他看来,张良的《太公兵法》足以媲美孙武的《孙子兵法》,其中更是有《孙子兵法》中没有提到的骑兵这一兵种的作战方法。
  就是不知道张良的实际作战能力如何,会不会像赵括那样纸上谈兵?他想见见这个人。
  不过以他对大秦的仇恨来看,此事需要从长计议。
  刘邦暗道万幸,其他人能听懂就没有他什么事了,将要错失这样的大贤。
  【他本是韩国贵族,光家仆就有三百人,祖父和父亲五世相韩,才华出众。一朝国灭,散尽家财,苦于报国无门,抱着一部兵法寻找有识之士竭力辅佐,奈何伯乐难寻。】
  天幕上出现了张良走访众位农民军领袖,但未曾寻到明主的场景。
  天幕下的众人看到这一幕十分心疼张良,替那些张良拜访过的农民军领袖感到可惜,他们甚至不知道自己错过了什么。
  嬴政意识到了问题所在。
  奸人佞幸把持朝政,贤良的人才报国无门,这或许不单单是对秦朝有恨不愿做秦朝的官这一原因,现有的官员选拔制度,是不是也已不合适?
  他废除了分封制的同时废除了吕相时期的官员世袭制,主要是以军功选官。
  六国已灭,国家统一,再以军功晋升为主就不太合适了,现在缺的是治国的人才。
  精通法家学说的李斯已经不适合了,他需要的是萧何……
  【这一天,张良终于等到了他的真命天子,阿不是,是贤明主公。他在去投奔一个势力较大的农民军领袖的路上,遇到了刘邦。】
  接下来是一段视频:
  [张良率着百余人的反秦队伍,与刘邦的队伍不期而遇。同为反秦组织,双方人马进行了友好会谈。
  张良抱着试试看的心理,同刘邦讲起了他的兵法,令他惊喜的是,刘邦是真的能听懂。
  这个农民军领袖不简单。
  两人相谈甚欢,推杯换盏间,刘邦说道:“我祖父是魏国的县令,秦灭魏之后,我父亲和我成了农民。”
  张良也说道:“我祖父和父亲都是韩国的相国,秦灭韩之后,我组织策划了一个刺杀秦政的事件,沦为亡命之徒。”
  刘邦听到前半句时就已经十分吃惊,待听到后半句时,已经无法用吃惊来形容了。
  敢刺杀秦政,哥们牛逼。
  更牛逼的是,刺杀秦政失败了还能活到现在,甚至也是一支反秦队伍的领袖。]
  视频中人物的心声也被天幕一字不差地放了出来。
  各朝各代听到此处,纷纷失笑。
  天幕放的几个视频,语言和现在不一样,有点嗦,没有他们日常说话精简,放在以前可能文人墨客们都会觉得俗不可耐,却非常通俗易懂,比如这个“牛逼”,虽然不知道是啥,但联系上下文,放在这情景里应当是厉害的意思。
  哪怕是找个没读过书的人来看,大概也能看懂什么意思。
  不少人想到现在的文字,读一篇文章,说不定还因为句读的事引发争吵。或许,是不是可以借鉴一下后世的风格?把文书也整的牛逼一点?
  【张良的太公兵法得到了刘邦的赏识,于是决定暂时跟随刘邦。】
  【为什么说是暂时的呢?因为张良不忘初心,想要当韩国的丞相。当时项梁势大,立了原楚国王孙熊心为楚王。张良向项梁提议也立韩国的公子为王。原韩国公子成因为张良的一句话,被立为了韩王。】
  【张良志得意满,如愿当上了韩国的丞相。不出意外,他会一直是韩国的丞相,直到致仕。对刘邦只能是做为朋友,尽力相帮,而非投奔。】
  刘邦点头,项羽若是不杀韩王,他得不到张良。
  【不出意外的话,就要出意外了。这就不得不提到一个倒霉蛋,韩王成。因为张良的一句话,被封为韩王,但由于自身能力不足,也不像其他人那样身边有许多能打仗的武将,手上只有一千士兵,和张良在和秦朝的军队打游击战,始终开创不了局面。
  这也没有什么,只要不遇到刘邦,韩王成还是能苟一苟的,游击就游击,至少还能活命,张良也不会跑。
  但偏偏遇到了刘邦。】
  【刘邦这个时候手下已经有四五万人了,攻入了韩王成所在的颖川郡,帮韩王成立国,要求便是借用一下张良。这也就为韩王成最终丧命埋下了祸根。】
  【楚王熊心给各路诸侯开了一张空头支票,谁先攻入咸阳的为王。张良帮助刘邦比项羽先攻入咸阳,之后又在鸿门宴上助刘邦脱身。由于张良是韩国的丞相,所以韩王成被项羽记恨上了。】
  【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后,封刘邦为汉中王。韩王成和张良则被项羽扣在了咸阳。张良在咸阳也没有闲着,身为韩国的相国,不是在帮韩王成,而是在帮刘邦,真正的“身在曹营心在汉”。说徐庶“身在曹营心在汉”只是演义小说的精彩描写,这里就不多提。】
  “项羽……”嬴政默念这个名字。
  既然他连张良都想收为己用,为什么不也试着招揽一下项羽呢?国家正是用人之际,只要他想,就没有请不到人才,驾驭不了人才。
  倒是扶苏,还是得再历练历练。
  徐庶:“……”又是不多提,他在魏国虽然没有当上丞相,不如好友诸葛孔明在汉国混的好,但也是一个有实权的高官。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