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婚早,生孩子早,看起来是赚了,但是死亡率高啊,为无知付出了代价。
难怪古人难产率,难产死亡率以及新生儿死亡率都高到离谱,说女人生孩子是从鬼门关走一回,很大的原因就是过早的结婚生育所造成的。
月经关系到能不能怀上孩子,骨盆的发育情况关系到能不能顺利地生产。
从科学的角度来看,让女孩十三岁出嫁,不是蠢就是坏。古人有点急功近利了,只看能不能怀上,不看胎儿能不能平安地降生,顾头不顾尾。
汉惠帝刘盈更是下诏女子超过十五岁不嫁就要罚五倍的人头税。嗯,孩子是多了,但是存活率低。这样算下来不一定就比晚生晚育划算,比晚生晚育增加的人口多。
不能简单的计算早婚多少年比晚婚多一代人,关键是要看成活率。】
【长孙无垢比较幸运,虽然十三岁就嫁人了,但是生第一个孩子的时候已经十九岁了,骨盆基本上发育完全,难产的概率较十三四岁低的多。
现代规定女年满二十周岁,男年满二十二周岁才能结婚是有科学依据的,是为大家的健康着想。】
天幕下的众人十分惊讶,确定女年满二十周岁,男年满二十二周岁是最低年龄限制,而不是最高年龄限制?
就是最高年龄限制,都也太大了。
汉惠帝刘・不是蠢就是坏・盈:“???”二十周岁以前生育会增加产妇难产的风险?看来婚育的年龄是该往上提一提。
大宋提刑官宋慈表示赞同。
测量骨盆的大小可以判断妇女在生产时难产的概率,所以那位唐朝公主的真正死因才能够在千年后浮出水面。
文字能够造假,骨盆不会。
【李世民的母亲去世的早,长孙无垢在李世民和李建成争夺太子之位的时候,尽可能的讨好李世民的小妈们,也就是唐高祖李渊的妃子们,在李渊跟前尽孝,缓和李渊和李世民父子之间的关系。
玄武门之变时,长孙无垢亲自鼓舞将士,助李世民一臂之力。
李世民登基之后,身为太子妃的长孙无垢也就顺理成章的成了皇后。】
【长孙皇后爱读书,富有才学,但是言行举止都遵循礼法,不干涉朝政,是被班昭深深荼毒的一代人。
俗话说:“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
没有才华也就罢了,读书少的处理朝政是祸国殃民。有真才实学,完全可以像武则天那样辅佐丈夫处理朝政。
也不是唐太宗不肯,唐太宗开口让长孙皇后参与朝政,长孙皇后都不愿意。
在唐太宗的坚持下,长孙皇后仿佛修了闭口禅,就是不发表意见,可以说是唐太宗求着长孙皇后商讨国事,结果以失败告终。
读这么多书,在家国大事上需要你的时候,你默不作声,书不是白读了吗?】
汉高祖刘邦:“???”这和他想象的完全不一样啊。
邓太后对班昭愈发不喜,想着应该把班昭写的《女诫》烧了,就当是她为后世女子尽的一份绵薄之力。
唐太宗李世民对此深有同感。
他愿意和观音婢谈论国事,是因为他欣赏观音婢的才学,相信她能够提出好的建议。可惜观音婢就是不说,他都不介意女人参政,一再坚持,都没能让观音婢开口。
换成是大臣,他直接就治罪了,才华横溢但不思报国,藏着掖着。
长孙皇后:“???”她被班昭荼毒?天幕盘点和她从小受到的教育相冲突,一时有些接受不了。
是她做错了吗?
唐高宗李治庆幸不已,还好武则天不像他母亲这样死板,就他这身体状况,武则天若是也修了闭口禅,让他一个人处理朝政还真吃不消。
那他好不容易收拢到手的皇权又将旁落了。
【长孙皇后自己不参与朝政,还坚决抵制亲哥哥长孙无忌掌握大权,并且指责汉朝的吕氏、霍氏,当做是前车之鉴。】
吕后暗骂长孙皇后自己蠢,送到手里的权力都不要,还是个白眼狼,自己发达了就不为娘家人着想。说什么前车之鉴,她是祸国了还是殃民了?果真被班昭荼毒得不清。
废立皇帝的霍光:“……”
第113章
【结合语境,长孙皇后提到的吕氏,应该是指汉高祖刘邦的皇后吕雉的侄子侄孙,提到的霍氏,应该是指汉宣帝刘询的第二任皇后霍成君的父亲,而非吕雉和霍成君。
长孙皇后用从史书上看到的吕氏和霍氏的故事,来劝说唐太宗不要对她的兄长委以重任,表示不希望自己的子侄出现在朝堂之上。
唐太宗不听,不但不听,还任命长孙无忌为尚书仆射,也就是首席宰相。长孙皇后劝不住唐太宗,就去劝自己哥哥长孙无忌辞官。
在长孙皇后的坚持下,长孙无忌的宰相之位还没坐热乎就没了。】
众人觉得长孙皇后的担忧是有道理的。后宫之中,皇后这个身份尊贵至极;而在前朝,丞相亦是人臣之极地。
荣宠太盛,肯定会招人不满。
旁人还好说,若是皇帝怀疑有反心就不妙了,亦或者是身居高位之后本身欲望膨胀有了反心,已经在造反的路上了。
吕氏和霍氏的例子确实是前车之鉴。吕氏子孙下场凄惨,霍氏直接废立皇帝,两个极端。
如果他们没有记错的话,长孙无忌诬陷忠臣谋反,不顾外甥的反对,愣是把外甥的兄长给杀了。
长孙皇后这是有先见之明啊。
不过,长孙皇后不仅仅只是反对长孙无忌当宰相,而是反对兄弟子侄当官,这就有点过了。
【长孙皇后担心长孙家荣宠太过,觉得自己已经是皇后了,兄弟再掌握朝廷大权不好,死活不肯让长孙无忌接受宰相之位。
既然这么想,为什么自己不辞去皇后之位,让兄长当宰相呢?
唐太宗说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让长孙无忌担任宰相不是因为裙带关系,而是看中了长孙无忌的才华。
唐朝宰相狄仁杰举贤不避亲。
长孙皇后没有做到,使得有才华的人没能得到应有的重用。】
【如果是其他朝代,长孙皇后的担忧或许有道理,但长孙皇后遇到的皇帝是唐太宗啊,是公认的“龙凤猪”三大千古一帝之一。
长孙皇后的担忧是对李世民多没有信心啊。
不说长孙无忌在唐高宗时期如何排除异己,制造冤案,只说在唐太宗时期,还是能被皇帝压制住的。
有李世民在,不带怕的。
好比汉末三国时期,有曹冲在时,曹操不杀周不疑一样,能被驾驭,就是良臣。】
汉武帝刘彻想到卫青、霍去病初次领兵是因为裙带关系才有的机会,对长孙皇后反对长孙无忌担任宰相一事也颇有微词,果真是受班昭荼毒至深。
还好班昭是后世之人,影响不到卫子夫。
若是卫子夫也像长孙皇后一样,不让娘家人为国效力,国家错失两大良将,与匈奴的战争想必会艰难的多,搞不好他会上那十大败家皇帝榜。
唐太宗李世民再次听到“千古一帝”这个词有点不好意思了。
天幕是帮着他说话的,不知道能不能令观音婢清醒,若是观音婢能够毫无顾忌的与他商讨国事,对他的帮助更大。
长孙皇后:“……”辞去皇后之位?当她傻啊。女人当好贤内助就行了,不应该干政。
她又不想当武则天。
【长孙皇后不止有长孙无忌这一个同父同母的兄长,还有几个同父异母的兄长。
其中有个叫长孙安业的,史书上说他“好酒无赖”,在父亲去世之后,将尚且年幼的长孙无忌和长孙皇后兄妹俩赶到娘家去了。
长孙皇后在当上皇后之后,多次请求唐太宗对长孙安业礼遇,在长孙安业参与谋反时,替长孙安业求情免死,为了博得一个不计前嫌的好名声。
为了一个好名声,可以放弃自己的原则让兄长当官,数次请求恩典,连兄长犯下谋逆大罪都不算什么。
而她也确实成功了,在历史上是名声最好的一位皇后。】
唐太宗李世民:“……”
长孙皇后感觉不太对,天幕盘点她好像不是为了夸她的。
长孙无忌心里有点酸酸的。
【长孙皇后有着节俭的良好品德,衣食住行生活所需不铺张浪费,自己节俭也教育孩子要节俭。
她不信佛教和道教,重病时拒绝太子李承乾求神拜佛,大赦天下求福、渡人入道教的提议,认为李世民不信神佛,大赦天下是国事,不能乱了原本的法度。
这点极为难得,怕死是人之常情,很多不信神佛的人在求医问药未果之后,只能寄希望于虚无缥缈的神佛了。
李世民年轻时确实不信神佛,但是人到暮年身体欠佳之时也开始炼丹了。倒不是真的信了神佛,只是出于对死亡的恐惧,而药石无医罢了。
但凡身体康健,都不会病急乱投医。】
唐太宗李世民心情不爽,又提到他炼丹,他年老时怎么会像刘猪猪那样糊涂,不可能,绝对不可能。
长孙皇对李世民炼丹的行为很不满,可惜到那时不能够劝诫。
她是该好好养生了。
【贞观十年,也就是公元636年,长孙皇后病故。
长孙皇后临终前希望唐太宗能够善待老臣房玄龄,不要重用靠她裙带关系当上官的娘家人,对她实行薄葬。
唐太宗在长孙皇后病重时求神拜佛,修缮寺庙,为长孙皇后祈福。
当然这是在做无用功,于长孙皇后的病情无半点帮助,只是亲属在走投无路下精神上的依托罢了。
神佛诞生于人民的想象,最终是要服务于人民的。】
数度出家的梁武帝萧衍:“???”
唐太宗李世民想到现在已经是贞观六年了,想到观音婢四年后就会先行一步离自己而去,十分的伤感。
长孙皇后得知自己仅剩下四年的阳寿,心情也是十分低落。
只剩四年了啊。
她看不到李承乾懂事,看不到孩子们长大成.人了。
李承乾和李泰忍不住流泪,想着不能再惹母亲不高兴了,珍惜剩余不多的时光,最好是能让母亲延年益寿。
当然这种想法只是一时的,该怎么玩还是怎么玩。
房玄龄则是感激涕零。
【这个靠裙带关系当上官的娘家人应该是指长孙安业这样的人,不包括长孙无忌在内。
长孙无忌曾跟随李世民东征西讨屡立战功,之后为玄武门之变出谋划策,帮助李世民争储,有着从龙之功,之后又主持修定《唐律疏议》,可以说是文武全才。
难以想象这样有才华的人被长孙皇后逼着辞官。】
秦始皇嬴政之前听天幕说长孙皇后没有做到举贤不避亲,对长孙无忌的才华还没有实质性的概念,此刻不由得赞叹长孙无忌确实是文武全才。
曾经的大秦十分缺乏人才。
他现在文有萧何,武有蒙恬,就连韩信和张良也在赶来咸阳的路上,一点都不羡慕李二凤。
萧・亚历山大・何:“……”
天幕之前在盘点的时候,都将医书、律法、兵法等著作显示出来了,这次怎么没有将《唐律疏议》显示出来?
唐太宗李世民对这点是十分赞同的,长孙无忌确实有功于朝廷。
长孙无忌被天幕夸奖,十分高兴,有点期待自己能够上六大名相榜,但是想到天幕说他在高宗朝排除异己、陷害忠良,又觉得自己上不了名相盘点。
嗯,只是担忧自己上不了名相盘点,并不担心陛下现在就杀他。
陛下是明君,不会现在就发难。
【长孙皇后曾经写了一本书,取名为《女则》,记载的是古代妇女的好人好事,用来自律。
《女则》和班昭所著的《女诫》是两本不同的书,但长孙皇后是从小看《女诫》长大的,所受的影响颇深,可以猜到其所著《女则》中的一些观念,应该和《女诫》相差不大。】
【长孙皇后曾写文章批判汉明帝刘庄的皇后――明德皇后。
她批评明德皇后虽然节俭,并约束外戚跟着一起节俭,但是没能约束外戚掌握朝廷大权,重要的没有进行约束,只关注细枝末节。
可以想象,长孙皇后在《女则》中所收录妇女的好人好事里面,绝对没有西汉邓太后临朝称制革除弊政等功绩。
长孙皇后奉行的是后宫不得干政,外戚不得干政。】
西汉邓太后对长孙皇后的德行是十分欣赏的,但是后宫不得干政这条实在是令她不喜,想必她也是长孙皇后批判的人之一。
在她看来,后宫、外戚干政不是取祸的根源,不能令朝政清明才是取祸之道。
【长孙皇后写《女则》是用来自律的,并不打算公开。在她死后,李世民才知道有这么一本书。
李世民对这本书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可以流传后世。
不过这本书没能流传下来,湮没在了历史长河当中。】
【唐太宗李世民对长孙皇后的死十分伤心,亲自为她撰写碑文,建造高耸的楼观只为能在京城看到长孙皇后的陵墓,被魏征劝谏才拆除。】
唐太宗李世民:“……”这魏征,还是一如既往地让人又爱又恨啊。
长孙皇后没想到在天幕上看到了自己的身后事,感叹自己没有爱错人。她能为陛下殉情,陛下对她的感情也不同于其他的嫔妃,这就够了。
【本期视频盘点就到这里,我们下期视频再见,敬请期待哟。】
天幕上又出现了供人点赞、关注、投币的粉红色图标。
众人纷纷点赞、关注、投币。
唐太宗看完这期视频,心情十分的沉重,想着不能让观音婢再为他操心了,还得派个御医时常问诊的好,以备不时之需。
第114章
现世
苏若雁像往常一样守在电脑前刷数据,看到点赞和币的数量在快速增长,心里乐开了花,就是关注作者的数量少了。
可以说除了刚开始的几个视频粉丝激增,之后都没有怎么涨过粉丝。
她不知道问题出在哪了。
“可能是受众饱和了吧,该涨的粉丝都涨了,所以后续粉丝涨的慢。”苏若雁想不出原因,拒绝承认是自己菜,这样安慰自己。
释然之后,她制作视频又有动力了。
这时,她收到了一条私信,是她关注了许久的吃播作者发来的:“恰饭合作来一波吗?”
苏若雁:“???”
待到反应过来是什么意思之后,苏若雁顿时激动了,赶忙回复:“来!”
哇欧,她也可以接单了,还是她女神的单。
还好她只是禁止粉丝和未关注人私信她,没有连自己关注的人也一起禁,不然就等不到这份惊喜了。
84/125 首页 上一页 82 83 84 85 86 87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