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言情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email protected]举报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4

(历史同人)开局给秦始皇盘点十大败家皇帝[历史直播]——南风音子【完结+番外】

时间:2024-09-24 14:40:04  作者:南风音子【完结+番外】
  “您关注的作者更新啦!”午后时分,已经关注作者的人都收到了这样一个提示。紧接着,天幕开启了它的推送:《六大女将系列》。
  在下午的盘点中,众人更为期待的是名将的盘点,以及不属于任何系列的小惊喜。
  众人纷纷猜测这次上榜的会是谁?
  【哈喽,观众朋友们大家好,我是小苏打。视频开始前先感谢各位观众,上期视频点赞和投币都超出了预期,作者菌非常开心。
  这期视频,我们接着盘点历史上名载史册的女将。】
  “名载史册?”众人听了直摇头,纵观历史,能够名载史册的女将大概凑不出六个,能有个姓氏就不错了。
  【上期盘点女将的视频盘点了唐高祖李渊的女儿平阳公主,这期视频要盘点的是一位少年英雄。
  她叫荀灌,是曹操外孙兼荀孙子的曾孙女。
  曹操是同时出现在历史课本和语文课文的牛人,大家都知道。而荀,不看三国的人知道他的方式嘛……
  对,就是那位因为名字出圈,大名“狗货”,小字文若,名字好听程度和扶苏有的一拼,身上香喷喷的荀文若。】
  秦始皇嬴政免不了得意:那可不,扶苏是他长子,也是他寄予厚望的孩子。之后的孩子,取名就随意多了。
  在路边歇息看天幕盘点的张良说道:“赵荷华,你怎么想的?”
  扶苏:“……先生勿怪,我怕说出真名你直接就闭门谢客。”秦国要丧失张良这样的贤才了。
  张良点头:“那倒是。”
  若不是知晓自己未来会背叛韩国,他根本不会和扶苏前往咸阳。毁他信念的人是他自己啊,那没事了。
  大汉丞相曹操憋笑憋的有点辛苦。
  荀・狗货・:“……”再次被天幕这样提到了,他要不改个名?
  荀攸松了口气,想着还好他名字没什么特别的,逃过一劫,不像文若以这种方式出名。自从坐过牢之后,他就变得低调寡言了,可不想再出名了。
  【史书上有关荀灌的记载很少。
  西晋建兴三年,也就是公元315年,以杜曾为首的敌军围攻荀灌父亲荀崧镇守的宛城,由于兵力悬殊,荀崧守城日久,城中几乎断粮,便想着派人突围出去向平南将军石览求援,但是无人可派。
  这个时候,荀灌站出来了。
  荀灌当时虚岁十三,周岁只有十二岁,率领不知道多少个勇士于夜晚突围而出,从容不迫地指挥部下且战且前,逃向北面的鲁阳山,到达鲁阳山后顺利地摆脱了追兵。
  而后,荀灌面见石览,得知石览也没有办法解宛城之围,便以父亲荀崧的名义写了一封信向当时已经年过半百的老将周访求援,还与周访结为兄弟。
  荀崧:女儿给自己认了个大哥。
  周访派儿子领兵三千和石览一同救援,这才解了宛城之围。
  荀灌年龄虽小,但是有勇有谋。】
  魏王曹操赞叹:“荀灌有荀文若当年之风。”荀守鄄城的时候,就亲自去见敌军首领,三言两语说的敌军退兵。
  想到荀灌还是他女儿的血脉,心底高兴,不但像荀,也像他。
  【《晋书》中记载,荀崧派荀灌率领数千勇士突围求援。
  无三不成几,这个“数千”不会低于三千,人数上过于离谱。哪怕是周访派兵前来救援,也只是派了三千人而已。
  荀崧守城的兵力若是有三千,也不需要求援了。
  守城不是与攻城的敌军在平地上平A,拼人头。
  刘备夺川蜀之时,霍峻领数百人留守葭萌关,面对一万多人的敌兵攻城,坚守一年后击退敌军。
  张八百和孙十万在合肥的交锋就不必说了。
  张巡坚守孤城,以万余人对抗十几万人不落下风。
  种种例子表明,荀崧如果不是废柴,但凡有数千勇士,也不至于被围困。】
  【《孙子兵法》上说:“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
  荀崧如果有数千守城士兵,那围城的敌军得有数万,不是周访儿子那三千士兵能够解救的。
  相比之下,《资治通鉴》记载的荀崧派荀灌率领数十勇士突围求援就比较靠谱了。
  率领数千勇士突围,知道的是突围,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守城将领犯糊涂放弃现有的城墙防御优势要发起总攻了,那就真是给敌人送菜。
  想想只需坚守就可破敌,但被逼无奈哭着出城迎敌的哥舒翰,当真是优逝在我啊。】
  天幕下的众人:作者菌懂点兵法,但不多。
  孙・十万・权:“……!”天幕这样说,他有何颜面去面对父兄啊。难以想象评论区开放之后,他将面临的惨状。
  现在就希望天幕能说点他的好话。
  对荀崧这个后辈十分看好的荀想着,荀崧是能振兴家族,再现父亲荀文若荣光的孩子,当然不是什么废柴。
  不光荀崧争气,就连荀崧生的女儿也争气啊。
  突然被踢一脚的唐玄宗李隆基:“……!”炒冷饭过分了啊!
  谁能想到看个女将盘点还能被踹啊?
  【荀灌突围出城求援的事情发生在公元315年,这个时候的西晋经历了“永嘉之乱”,已经快要灭亡了。
  杜曾原本是晋朝的将领,受命为代理竟陵太守,在联合贼寇首领剿灭了叛乱后,自称南中郎将、竟陵太守,从平叛的变成了反叛的。
  杜曾围攻宛城失利,给荀崧写信,说要讨伐贼寇报效朝廷。荀崧识人不明,轻信了杜曾的话,果然杜曾二次反叛。】
  荀:“……”不会是他看走眼了吧?不可能,绝对不可能!
  【在这多事之秋,有着出色表现的荀灌本应该大放异彩,结果却是不出意料的被雪藏了。
  荀灌突围出城求援解了宛城之围后,史书再无对荀灌的记载。原因显而易见,荀灌是女子,在男权社会下想要功成名就是十分困难的。如果是男子,后续的战役绝对有他的身影,史书上的记载也不会只有寥寥几句。】
  【宛城被围之时,城中即将粮尽,到了生死危机的时候,是荀灌带人突围求援。
  满城的男人,不如一个年少的女孩子。若非如此,身为女儿身的荀灌,根本没有机会接受这一任务,让史书为她添上一笔。】
  天幕上再现了荀灌带人突围的场景。
  朦胧夜色下,荀灌一骑当先,所率领的勇士全部听从她的号令,井然有序地向着北方突围。
  【荀灌年纪轻轻就有勇有谋,在乱世中不排除有建功立业的想法。给她几十人,她能突围而出;给她一支笔,她能请到三千援军。
  通常情况下,小时了了,大了更佳。
  很难想象身在乱世,荀崧会舍弃这样的英才不用。至于为何荀灌之后的事迹没有记载,极有可能是她的功绩被他人冒领了。
  这事不是没有可能。
  荀的大侄子荀攸,可以说是曹操的谋主,献十二奇计助曹操统一中原,但是具体是什么计策没能流传下来,以至于后世声名不显。
  当然,这其中没有什么猫腻,怪只怪负责整理荀攸计策的钟繇死得太早,在整理好之前就挂了。
  可转念一想,荀攸所献的计策都没人知道,要隐瞒荀灌往后的功绩不是轻而易举的吗?】
  魏王曹操想到故去的荀攸悲从中来,荀攸所献的计策他都是知道的,要不替钟繇把这份差事做了吧?
  隐约得知自己死期的钟繇:“???”
  【别说是古代,就是当今社会,女性做出的贡献都能被抹杀,就比如有关疫情的那部骂上热搜的烂片。
  《三国演义》是古人所作,被评为四大名著之一,里面将历史事件张冠李戴的情节可太多了,看来在这方面玩的挺溜。
  编剧在张冠李戴这方面也是能手,像之前提过的曹操会见匈奴使者找人代替自己的事迹,有关苏轼的对子。
  将女性的功绩按在男人身上不是没有可能。
  当然,也可能荀灌真的就是因为是女子,被雪藏了,十三岁那年昙花一现之后就销声匿迹了。
  但即便如此,荀灌也是历史上有名的少年女英雄,以女将的身份名垂青史,而不是以某某妻子的身份。
  唐朝丞相房玄龄对她高度赞誉。】
  唐太宗李世民想到了自己姐姐平阳公主,想到了民间流传的花木兰的故事。史书上没有记载花木兰,但肯定是有原型的。
  这个原型可能不是女扮男装的女将,而是冒领了女性功绩的男性将领。
  房玄龄点头,他确实夸赞过荀灌。
  启蒙之后读四书五经百家论,以及前朝的史书,所以知道古代有这样出色的女将。
  天幕说的似乎有道理。
  西晋末年充满了战乱与纷争,在人才稀缺的情况下,怎么可能放弃荀灌这样一位将才不用?
  张冠李戴这操作司空见惯了。
  【作者菌猜测读史书是古代学子的必修课,也就是说晋朝以后的读书人都知道荀灌。但是现代学生的历史课本不是史书,对古人的了解主要是来自语文课本和电视剧。
  古代家喻户晓的女将也就是花木兰和穆桂英,除此之外,没了。
  作者菌盘点的比较冷门,希望喜欢的朋友多多点赞支持哇。】
  【本期视频盘点就到这里,我们下期视频再见,敬请期待哟。】
  天幕上又出现了供人点赞、关注、投币的粉红色图标。
  众人纷纷点赞、关注、投币。
第112章
  第二天一早,天幕异像如期而至。
  “您关注的作者更新啦!”已经关注作者的人都收到了这样一个提示。紧接着,天幕开启了它的推送:《六大皇后、太后系列》。
  众人纷纷猜测这次上榜的会是谁?
  【观众朋友们大家好,我是小苏打。这期视频来盘点“六大皇后、太后系列”,闲话不多说,我们进入正题。】
  天幕上出现了四个烫金大字:长孙皇后。
  汉高祖刘邦看着眼熟,似乎在之前的天幕盘点中有听到过这个人,但是想不起来了。
  他有点幸灾乐祸。
  天幕盘点的太后都是临朝称制的主,大权独揽,这个长孙皇后恐怕也不遑多让,还是皇后就将皇帝架空。
  不知掌权后会杀多少宗室子弟?
  唐朝之后的众人看到这四个字,顿时就想到了唐太宗的文德皇后,以贤德之名著称。若是盘点长孙皇后,十有八.九会是她。
  唐太宗李世民把嫡子们都招来了,一起观看。
  李承乾和李泰年纪都不小了,到了该懂事的年纪,看天幕盘点深受启发,多有裨益。
  李治只是一个幼童,最爱看的就是动画片。
  【说起唐太宗的长孙皇后,我们对她的第一印象就是她巧言劝说李世民不要因为生敢于直谏的名臣魏征的气,做出不可挽回的决定,是一代贤后。
  在我们的印象中,魏征有一次惹怒了李世民,差点被处死,是长孙皇后巧言劝说救下了魏征。】
  天幕出现了动画片:
  [Q版的李世民下朝后怒气冲冲地回到宫中,吐槽:“应该杀了这粗鄙之人。”
  同样是Q版的长孙皇后问道:“谁呀?”
  李世民说道:“魏征每次都在朝堂上让我很没面子。”
  长孙皇后回去换了一身朝服来见李世民,站在庭中。
  李世民问道:“你这是干啥?”
  长孙皇后说道:“我听闻君主贤明,则臣子正直。现在魏征是正直的,说明陛下是位明君,特意道贺。”
  李世民听了十分高兴。]
  【这则故事的出处是《独异志》,严格来说是唐朝小说。《资治通鉴》的作者应该也是参考了这本书,把这则故事给记录上了。
  史书记载,后宫中如果有因为犯罪而遭受惩治的人,长孙皇后都是帮着盛怒的李世民严惩这些人,待到李世民的怒气消了一些,再来仔细查证这些人是不是真的有罪,不让冤假错案发生。
  这应该是《独异志》作者的灵感来源之一。】
  唐太宗李世民看到观音婢上榜十分高兴,观音婢可是他的贤内助。同时他又有种不妙的感觉,天幕说观音婢是皇后而不是太后,说明观音婢走的比她早。
  他有点难以接受。
  长孙皇后没有想到自己会上榜,而且还被后世之人称为一代贤后,有种受宠若惊的感觉,她何德何能?
  太子李承乾十分惊讶,原来父亲和他一样皮啊,也有过想要杀良臣的冲动。
  自己都这样还对他说教。
  得益于《谏太宗十思疏》,他对敢让父亲吃噶的魏征还是十分欣赏的。
  如果魏征不是他太傅的话。
  【史书记载,长孙皇后的长乐公主很得唐太宗李世民喜欢,在长乐公主出嫁的时候,李世民想要多给女儿一些嫁妆,超出了长公主当年的规格。
  魏征谏言这样做于理不合。
  李世民被魏征劝住了,回家就告诉长孙皇后。长孙皇后夸赞魏征正直,有此良臣是一大幸事。
  这应该也是《独异志》作者的灵感来源之一。
  作者结合这两段史料,写出了长孙皇后劝谏唐太宗不要杀魏征的寓言故事。】
  宋朝之后的众人:可不是嘛,而且还是结合了新旧唐书的相关记载写就的。
  【长孙皇后虽然是姓长孙,但并不是汉人,而是鲜卑族人,和独孤伽罗是同一个民族。
  有种说法,“长孙”这个姓氏起源于北魏皇族。因为长孙皇后的祖上是长房长孙,所以就姓长孙了。还有种说法,长孙这个姓氏早在西汉就有了,并非是起源于北魏皇族,由拓跋改的。
  作者菌基于北魏皇族改姓的目的,倾向于第二种说法。
  北魏皇族汉化后改为汉姓元,那么没有当上皇帝的那一支因为是长房长孙,所以汉化后改为汉姓长孙合情合理嘛。
  元和长孙这个两个姓氏应该都是自古就有的汉姓。
  如果“长孙”这一姓氏,在此之前是没有存在过的,并非自古就有的汉姓,那拓跋家族的人岂不是改了个寂寞?就姓拓跋不行吗?特意改姓,当然是为了改成汉姓了。】
  唐太宗李世民:“……”长见识了。不在出生年月上下功夫,没想到研究起了姓氏。
  【长孙皇后和之前盘点过的邓太后一样,爱看史书。她和唐太宗都是以史为鉴,趣味相投。
  长孙皇后大名不详,未见史料记载,小名观音婢,在影视剧中名叫长孙无垢,十三岁的时候就嫁给了当时也才十六岁的李世民,后来成为了秦王妃。
  长孙无垢和李世民幼时有婚约,估计是才刚来月经就完婚了。这里的年龄都是指虚岁,若按周岁算,长孙无垢十二岁,李世民十四岁。】
  【女孩一般十二三岁月经初潮,古人以为女孩来了月经就可以结婚生孩子了,这个观念是错误的。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