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言情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email protected]举报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4

(历史同人)开局给秦始皇盘点十大败家皇帝[历史直播]——南风音子【完结+番外】

时间:2024-09-24 14:40:04  作者:南风音子【完结+番外】
  王勃能够作出“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样的千古名句,背后是无数悻悻学子陪跑。
  为个别有天赋的诗人,让所有学生陪跑,代价过于沉重。
  诗人不比科研工作者对国家的贡献来的大,浪费所有学生的时间培养出一个能写出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相媲美的诗句的诗人,还不如简简单单的一句“卧槽”来的实在。】
  【至于会背古人的诗,有什么值得骄傲的吗?是自己的东西吗?
  现代编剧作不出诗句,把古人的对子、诗词都给抄烂了,张冠李戴给剧中的角色用。这在二十世纪末二十一世纪初十分常见,观众也不知道剧中出现的对子和课本外诗词原本的出处。
  比如“宝塔尖尖,七层四面八方;玉手摇摇,五指三长两短。”这对子是有关苏轼被贬黄州做团练副使时的民间传说,曾被电视剧张冠李戴。
  现在网络发达,网上一查就能知道出处,才能够出现“文抄公”一词。】
  天幕下,君臣们哗然。
  后世之人不会作诗只会背?数千年的文化传承就这么断了?
  那后人学的是啥?
  王安石都听得呆了:“啊这,后世改的好彻底啊。”将诗词歌赋踢出考试大纲的结果,是后世子孙只会卧槽,或者是背前人诗句,他都不知道该不该高兴。
  延续文化传承是浪费时间?
  他只是提议降低诗词歌赋在考试中所占的比重,没有说要彻底摒弃啊。
  光会背诗是显得记忆好?
  【说到黄州团练副使,苏轼第一次被贬,是因为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做团练副使。
  乌台诗案就是文字狱。
  苏轼写的诗词文章被政敌咬文嚼字的挑刺,上纲上线扣大帽子,力求置苏轼于死地。为啥逮着苏轼的诗词做文章呢?因为其他地方根本挑不出苏轼的错处。
  不但没错处,还有政绩。】
  天幕上出现了苏轼在徐州任职时,身先士卒治理洪水的情景。
  电闪雷鸣,大雨倾盆。
  天幕下的观众仿佛身临其境,在看到洪水的浪花打过来的时候惊慌地想要逃命,完全忘了自己身处大殿之外,安全的很。
  而天幕上的人正不顾危险地在抗洪抢险。
  【徐州水灾,原本城中富户出逃躲避洪水,禁军无调令不敢擅自行动防洪抗灾。在苏轼的带领下,军民一心,众志成城,保全了徐州不被洪水淹没。
  这是发生在乌台诗案发生之前。
  乌台诗案发生之后,有人想要置苏轼于死地,翻出苏轼过往的诗词添油加醋,罗列罪名,以改革派为主;也有人想要救苏轼出来,以保守派为主。
  想救苏轼的人中居然也有主张变法的政敌王安石,或许是惜才,别的不说,在诗词方面苏轼都能有和他一较高下的能力;也可能是在心底认同做出政绩的苏轼是一位好官,不该死在党派斗争当中。
  即便,苏轼与自己作对,他也要救。】
  天幕上出现了王安石和苏轼入选课本的诗词文章,这又是一场诗文盛宴。
  天幕下的众人对这二位的作品十分赞赏,原本对苏轼入选“六大诗人”系列还不以为然,这回服气了。
  只是可惜,后世将诗词歌赋踢出了考试大纲,能写出这样诗句的诗人再也看不到了。
  不用考试,后无来者,很难再出优秀的诗人。
  即便是有,在全民都不学作诗的大背景下,即便是和诗仙李白、诗圣杜甫一样优秀,也很难如他们一般大放光芒,为众人所知。
  所以,发生了什么,后世之人为什么不再学作诗了?
  【得亏的这是在宋朝,若是发生在大兴文字狱的清朝,像苏轼这样的死得不能再死了,大罗神仙来了都救不了他。
  “康乾盛世”指的是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也是文字狱最著名的三朝。
  乾隆时期编修《四库全书》,不如说是一场大型的毁书、删书活动。
  秦始皇若是不焚书,而是向乾隆这样美其名曰编书,说不定还能成为一大功绩,而不是被骂两千多年。】
  秦始皇嬴政:“!”乾隆以编书之名,行毁书之事,这事做的够委婉啊,既达到了目的又赢得了好名声。
  历朝历代的君臣们不解,乾隆为什么要毁书?
  又被天幕点名批评的四阿哥弘历这回没有被父亲暴揍,因为雍正自己也心虚,怎么好意思揍儿子?
  关键雍正也不觉得大兴文字狱是多大的错处。
  【苏轼被贬黄州做团练副使的时候,在东坡建造房屋居住,自号“东坡居士”,开始了他的大厨生涯。】
  天幕上出现了苏轼所作的词:《猪肉颂》。
  晋惠帝司马衷看到“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这句时,说道:“百姓宁可饿死都不吃猪肉?”
  听到这话的朝臣们:“……”不愧是肉糜帝。
第110章
  【“天命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主张变法的王安石怼天怼地怼空气,宋朝反对变法的名臣几乎都被他怼过,甚至连唐朝的杜牧都没有放过。】
  秦始皇嬴政:“???”作《阿房宫赋》的杜牧怎么招惹王安石了?
  杜・吃瓜群众・牧:“???”
  天幕上出现了杜牧的《题乌江亭》全诗和王安石的《叠题乌江亭》全诗。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我们现在去旅游景点,看到前人题的诗,那是打卡拍照一条龙,顺便赞美一句好诗。王安石看到前人的诗,直接就怼上了。
  关键是怼的还挺好,好诗好句,是朗朗上口的佳作。
  王安石这么狂,就没有人能够治他吗?有,苏轼。】
  杜牧:“……?!”期待作者菌开放评论区的那天,他要和王安石大战三百回合。
  现在就只能看苏轼的了。
  天幕上出现了王安石的《泊船瓜洲》全诗和苏轼的《花影》全诗。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刚被太阳收拾去,却教明月送将来。”
  明月:你两可真难伺候。
  《泊船瓜洲》据说是王安石被贬之后所作,期待再度拜相,继续他的变法事业。《花影》据说是苏轼不满王安石才刚被贬没多久又当丞相了,作诗讽刺。
  风水轮流转,写诗怼人的王安石也被人给写诗怼了,关键怼他的人在诗词造诣上同样不俗。】
  杜牧默默地想着,等评论区开放了,他亲自下场收拾。
  就用诗文来辩!
  他已过不惑之年,不知王安石年龄几何,应该不算是以大欺小吧?
  元丰七年,也就是公元1084年,已经是哥俩好的王安石和苏轼两人对视一眼,十分尴尬。
  【元丰八年,也就是公元1085年,宋神宗赵顼驾崩,年幼的宋哲宗即位。宋神宗赵顼的亲妈高太后荣升太皇太后,临朝听政。
  高太后是反对王安石变法的,儿子成年了管不了,在成为了太皇太后之后,趁孙子年幼,便照着自己的想法来,全面废除新法。
  打压新党,自然就要提拔旧党,于是在神宗朝遭受贬谪的苏轼就被记起来了,将人召回朝廷中枢。
  苏轼那是以坐火箭的速度高升,差一点就成了保守派的领军人物。】
  知道自己死期的宋神宗赵顼加入了勤练五禽戏的队伍,之前从神医盘点中得到的养生汤也得备着。
  不求长生不老,至少,他不能让白发人送黑发人。
  那他心心念念的变法就全完了。
  只要勇敢地迈出第一步,任用武将种谔灭亡西夏,就能用战事堵住反对变法的人的嘴,证明给世人看,变法是可行的。
  他面对母亲的时候也能少点压力。
  【保守派想起苏轼之前的丰功伟绩,怼王安石十分的卖力,那是对苏轼寄予了厚望,想让苏轼当领军人物,结果苏轼让他们失望了。
  回到朝廷中枢的苏轼已经不是之前和王安石对着干的苏轼了,对保守派全面废除新法的做法很不赞同,觉得有些新法还是不错的,可以保留。
  苏轼这个态度,在新旧两党两边都不受待见。苏轼在中央不受同僚们的待见,自请外任。】
  【有一点作者菌很不理解,高太皇太后和苏轼说,苏轼能够高升是因为神宗皇帝对苏轼十分的欣赏。
  欣赏到把苏轼贬到黄州不闻不问?这种欣赏还真是特别。】
  宋神宗赵顼想着是时候赦免苏轼了,不说把人调到京师,至少应该让人离开贬谪之地。
  太皇太后高滔滔吐槽:“这有什么不理解的,赵顼欣赏苏轼的才华,但是不认同苏轼的政治观点,自然是遗憾不能重用苏轼。”她就不同了,十分看好和王安石等新党作对的苏轼。
  重用苏轼,弥补赵顼的遗憾。
  说到底,她也是通过赵顼才知道苏轼有才,关键苏轼还是旧党的官员,这才对苏轼加以重用。
  所以说苏轼最该感谢的人是赵顼。
  【苏轼自请外任可比被贬时风光多了,在杭州任职时,朝廷并没有亏待他,对他的慰劳十分的优厚。
  苏轼在杭州更是为百姓办了不少实事。】
  天幕上出现了杭州西湖著名的景点――苏堤。
  众人看到苏堤绿柳荫荫的景色十分的赞美,想要身临其境去游玩一番。
  【杭州出现旱灾,闹饥荒和瘟疫。苏轼请求朝廷赈灾,用米粮救济饥民,又自掏腰包建立方舱医院,请医生给病人治病。
  这个自掏腰包直接掏了五十两黄金,颠覆了我们对苏轼很穷的认知。
  苏轼在杭州兴修水利,解决民生问题;建造长堤,方便人们通行。当地人对苏轼十分的爱戴,为苏轼建造生祠。】
  【之后苏轼碾转各地做知州,解决了当地的水患、匪患、漕运等问题。】
  秦始皇嬴政点头:这苏轼确实是位能臣。
  天幕之前盘点的曹植和陶渊明都不适合当官,李白和杜甫时运不济,摊上了一个登上败家皇帝榜的皇帝。此番终于见到了一个能够做出政绩的诗人。
  则天大圣皇帝武则天想到了到处都有百姓自发建造生祠的狄仁杰,想着宋朝的皇帝确实不会用人。
  【苏轼在官场仕途上的好日子,大概就是高太皇太后在世的时候。
  可以说高太皇太后是苏轼的伯乐。
  高太皇太后名叫高滔滔,在历史上的评价很高,执政七八年,政治清明,有“女中尧舜”之称。
  高滔滔一死,宋哲宗就恢复新法,贬谪旧党的官员。
  被当作旧党官员的苏轼好日子到头了,很快就又被贬了,而且被贬的比之前更偏。
  这回王安石爱莫能助。】
  【自古以来搞变法的就没有好下场,相比其他人来说,王安石的下场算是好的了,据说只是被气死了而已。
  早在公元1086年,王安石病逝,自然是帮不了苏轼了。
  宋朝是宣称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不杀士大夫。虽然这并不是金科玉律,但苏轼和王安石多多少少是从中获益的,不然下场会更惨。】
  秦始皇嬴政想到了商鞅,相比之下王安石确实是得了善终。
  得知自己死期的王安石想着该好好养生了,虽然天幕说哲宗皇帝上位后会恢复新法,但他已经不抱什么希望了。
  一向支持他的神宗皇帝都对新法不是很支持了,还能把希望寄托在下一任皇帝身上?
  变法的本意是富国强兵,争强国力,改善百姓的生活,结果却是事与愿违,反倒成了掌权者的游戏。
  一会儿恢复一会儿废除的,闹着玩呢?
  【宋哲宗赵煦刚一亲政,就把苏轼贬到了惠州,在当时是不毛之地,古代罪犯流放的地方。
  惠州或许不够熟悉,换个说法,流放岭南。】
  宋神宗赵顼震惊了,“乌台诗案”的时候,他都没舍得把苏轼贬到岭南,赵煦是怎么回事?
  高太后:“……?”
  天幕盘点宋徽宗、宋钦宗、宋高宗的时候,对宋哲宗赵煦的评价还算可以,她以为可以对这个孙子放心,赵煦是怎么回事?
  这怎么能让她放心?
  她怎么都想不到赵煦小小年纪,竟然生了一身反骨。
  父子俩还真是一脉相承。
  高太后阴阳怪气地道:“皇帝啊,你生了个好儿子。”
  赵顼觉得母亲这话说的对,他真是生了个好儿子啊,虽然在变法这事上和他观念一致,但是动了他都舍不得动的人,是该好好管教了。
  岭南那种地方,这是要苏轼死在那啊。
  【在当时,惠州是一个落后的地方。苏轼的到来,改善了当地的民生。
  由于是被贬,且是有名无实的闲官,没有自请外放时那么风光有实权能够得到朝廷的慰劳,所处的岭南又是各方面都落后的地方,要花钱的地方可多了。
  苏轼心系百姓,大概就是这个时候变穷的。】
  【南边的岭南,北边的宁古塔是十分出名的流放之地,那里远离中央,环境恶劣,甚至前往的路上都十分艰险。
  死在半路的,死在流放之地的罪犯可太多了。
  如果说被贬黄州是因为“乌台诗案”,那被贬惠州就真是无妄之灾,单纯因为是旧党的官员,就这么被贬了。
  换个心性不够豁达的,逃不过郁郁而终的结局。】
  天幕上出现了苏轼的《惠州一绝》全诗。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杨贵妃想吃荔枝,要等快递送达。苏轼直接就在荔枝的产地,想吃多少吃多少,方便快捷。
  这么一想,岭南也挺好的。
  苏轼豁达的心性使得他再次被贬,而且被贬的更远了。】
  天幕上出现了大海。
  【或许是有人看不惯苏轼在岭南也能过得这么惬意,宋哲宗先是断了苏轼升迁的可能,将人贬到惠州还不过瘾,接着把苏轼贬到了更偏远的儋州,也就是海南岛。
  苏轼在海南岛开办学堂,给朝廷培育人才,直接提升了当地学子的录取率。】
  天幕上出现了苏轼的《自题金山画像》全诗。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身处百越之地的李斯感叹苏轼真乃我辈楷模。
  或许他可以学苏轼开办学堂。
  将来他的学生能为朝廷所用,也算不辜负始皇帝的不杀之恩。
  【本期视频盘点就到这里,我们下期视频再见,敬请期待哟。】
  天幕上又出现了供人点赞、关注、投币的粉红色图标。
  众人纷纷点赞、关注、投币。
第111章
  这天下午,天幕久违地给大家带来了惊喜。和往常一样的时间,天幕异像再度出现。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