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言情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email protected]举报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4

我家木门通古代——ALAMM【完结】

时间:2024-11-01 14:58:07  作者:ALAMM【完结】
  其实饭桌上所有的人脸上都带着笑,林回星和苏应文是因为吃到了美食而幸福的笑。
  苏应文嘴里啃着鹅翅膀,脑子里已经琢磨着下次该杀哪只鹅吃了。
  苏云娇则是因为林回星分了一个鹅腿给她,所以十分的开心。
  作为女孩子,苏大荣和季娥虽然并不十分重男轻女,但多多少少也是有一些的,先前家里杀鸡杀兔子,好的肉都轮不到她。
  今天要不是林回星在,两个鹅腿应该都是苏应文的。
  虽说都是人,但是这鹅腿吃着就是比其他剁成块的肉要好吃一些,苏云娇低着头小口小口的吃着,还能抽出手来给林回星添米粥。
  一口米粥,一口玉米饼子,再来一口喷香的鹅肉,幸福感萦绕在林回星的心头,让他撑着肚子回家时,在路上遇到村里的老人小孩都能停下来和对方聊上两句家常。
  等林回星给家里所有的玉米脱完粒晒干装进大陶缸子里后,他又想起自己之前浸泡在小溪里的竹条也有半年了。
  村里人已经做了几个月的草纸,今年的稻草大家是一点都没有浪费,全都收起来了不说,有那不怕劳累的人,更是去附近的村子里收了不少的稻草回来。
  山里不缺柴火,引火也可以去割干草,直接就导致干草根本就不值钱,十来斤稻谷就能换到十几二十几大捆稻草。
  家里稻田少的,已经在造纸坊那边忙活起来了。
  秦辉这草纸收上来后一直都没愁过卖,村里人每次送草纸下山,秦掌柜都催他们多做一些。
  这可是真金白银的生意,村里人就没有懒散怠慢的,最忙不过来的时候,就连各家的女眷,都会放下手里的绣活过来帮忙,
  这会儿在造纸坊的村里人见林回星开始倒腾他那些竹条了,都凑在他身边看起了热闹。
  村里的汉子捋起裤腿跳进小溪帮林回星把竹条捞起来后,一脸不相信地问道:“这竹条浸泡过后也硬得很,真的能够用它做出纸来?”
  男人这话一出,林回星都没来得及说话,就有人率先开口了:“你这话说的,林郎君见多识广,怎么可能做没把握的事情,他不是说了吗,这竹子做出来的纸质量更好,可以用来写字。”
  如今村里人靠着做草纸都挣了不少钱,人多能干的,如苏大壮一家,这段时间光是靠着卖草纸就挣了两三千个大钱。
  就连马婆婆这样的老人,也买了一两百个大钱了,如今上梁沟的村民都很尊重林回星,并且对他有一种盲目的崇拜。
  这会儿听人质疑竹子造纸的事情,都七嘴八舌的嚷嚷了起来。
  被众人指责的男人讪讪地摸了摸脑袋,小声咕哝道:“我也是一片好意,怕林郎君白做工,再说了,我也没说什么啊。”
第170章
  上梁沟的大部分村民都深信林郎君能用这山上的毛竹造出子, 毕竟这稻草秸秆,树皮都能做成草纸了,竹子能造纸也就没什么好奇怪的了。
  这用竹子做纸和做草纸的工艺也差不多, 只不过竹子坚韧, 沤料的时间要长一些罢了。
  这细竹条在小溪里浸泡了小半年的时间,也变得柔软了。
  捞出来的竹条放进沤料池子里, 再拌上石灰加速一下腐烂的速度, 一个星期后,林回星就开始洗料、煮料、锤料了。
  这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哪怕造纸作坊里已经有了大木碓,村里人也把木碓让给了林回星,他也花了一天时间才锤好一个浆料池的纸浆。
  林回星在溪里泡了几十捆竹条,要单靠他自己干, 等这些竹条弄完,还不知道要到何年何月去了。
  考虑到现在村里人大多忙完了手里的活计, 林回星就盘算着花钱请人来帮他煮料, 他自己就只负责抄纸晾纸。
  然而林回星刚把自己的想法说出口, 就被村里人齐齐给堵了回去。
  “不就是几十捆竹条吗, 有什么难的,村里这么多人, 谁有空就去帮你干, 用不了几天就能干完, 至于工钱,咱们已经占了林郎君你这么多便宜了,帮你干点活有什么的。”
  “就是。”
  “这话说得在理。”
  林回星迟疑道:“不给工钱也不好, 大家都这么忙,我哪好意思让大家做白工。”
  苏大贵也在一旁劝道:“什么白工不白工的, 左右眼目前大家也没事干,活动一下身子骨还松快一些,你这工钱村里谁都不敢拿,就这么点活大家还要工钱,这说出去不得被人戳脊梁骨。”
  林回星知道这是苏大贵的客气之言。
  这庄户人家哪有没事干的时候,就算真的没事干,前段时间夏收大家都那么累了,谁不想好好在家里躺着休息一下。
  不过林回星也知道自己一个人是拗不过村里这么多人的,只能默默地把这份情意记在心里。
  造纸之法,不同的纸张有着不同的工艺,不过过程大多类似,锤出足够的纸浆后,稍微沉淀了半天后,林回星就上手抄纸了。
  第一张宣纸从抄网上揭下来后,围观的村民都不由得赞叹了起来。
  “这竹浆做出来纸可真是不一样,白生生的,看着就喜人。”
  “摸着也比抄纸结实多了。”
  “结实才对呢,林郎君之前不是就说了,这宣纸是卖给那些读书认字的贵人写字的,不结实能行吗?”
  “不过这稻草做的纸叫草纸,这纸是用竹子做的,应该叫竹纸啊,怎么取名叫宣纸了。”
  对此林回星也是仔细解释了:“这纸确实该叫竹纸,真正的宣纸也不是用竹子做的,这不是竹纸听着太明显了吗,竹纸的价格可不低,我不想让大家猜到这纸是用竹子做的,所以才会在名字上混淆一下。”
  林回星的想法得到了村里人的高度赞赏:“还是林郎君聪明,单听名字,看这纸的样子,要不说,谁能知道这是用不值钱的竹子做的呢。”
  至于林回星说宣纸贵的话,村里人都没觉得有什么问题。
  主要这宣纸村里人平常也用不到,林回星都已经说了,这是做出来卖给那些贵人写字作画的。
  在永国,能认能人写的人注定不平凡。
  在大多数时候,知识也是一种实实在在的是财富。
  竹简、兽皮制作成的书籍那都是世家贵族们家中的珍藏,一般只会允许族中子弟学习。
  世家贵族又只和世家贵族联姻,姻亲之间偶尔也会互相借阅书籍,不过这都是不允许流传出去。
  书铺更是是没有的,如郑老爷这种举家实现阶级跨越的庶族,倒是会公中出资举办族学,不过也仅限于让家中少数的小辈会认会读,请的教书先生也是大家族中不收宠的边缘子弟。
  在永国只要你认识字,并且能写,那就算是人才,这种人才,是有机会当上县衙的小吏的。
  至于当大官,那光有才学可不行。
  在永国想要当武将很简单,投身军中,只要你足够幸运,杀敌够多,功劳够大,且没遇到冒领功劳的无良将领,那成为小将军只需要几年或者几十年的时间。
  若你要想当文官,读书认字,文采好,名声好都还不行,得举孝廉。
  “孝”是指孝敬父母,“廉”是指清廉勤政
  即只有被各地郡守级别的官员举荐的郡内名声好,人品佳的人才,才能进入官场为国家做事。
  当然了,这郡守也不是想举荐谁就举荐谁,郡县人口不满10万三年举孝廉一人、不满20万两年举一人、20万一年举一人,四十万一年举二人……
  林回星之所以回知道这些,也是之前在秦府借宿的时候,听秦辉说起过。
  作为商户,秦辉的儿子十分的聪明机灵,他本想靠着自己妹夫得举荐,让自己的儿子能去捞个小官当当,但也一直没能如愿。
  永国倒是没有商户子弟不能当官的规定,只不过绝大部分的商户,都接触不到郡守这样的大官,更别说让对方帮着举孝廉了。
  举荐的人地位越高,受重用的机会就越大,永国的三公(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就可以随时向龙椅上那位举荐人才的。
  用现代人的眼光来看,举孝廉的弊端很明显,毕竟人都是有私心的,这种靠举荐就能当官的好事情,有资格举荐得人肯定优先考虑自己的门生故吏、好友亲朋。
  时间一长,官员之间营私舞弊、朋比结党就成了常态。
  永国可没有什么寒门贵子,能通过举孝廉当上官的,最差也得是庶族。
  像林回星这种白丁,那真是穷尽一辈子都当不上官。
  不对!其实林回星想当也是能当的,只要有重大的功劳,朝中也是会给予封赏的。
  如果林回星愿意冒着出风头,被人盯上的风险把玉米种子敬献上去,就算当不了实权官员,当个只拿那一县食邑不干活的县侯还是没有问题的。
  不过林回星对在永国当官没有一点的兴趣,这玉米他也已经决定卖给秦辉了。
  秦辉是个聪明人,不可能看不到玉米的价值,他一直是个体面的人,到时候在金银方面肯定不会亏待林回星。
  对于林回星来说,这就足够了,他来永国本来就是来赚金子的。
  说句不好听的,这永国的侯爷衣食住行还不一定有现代的普通老百姓好,林回星才不想为这么一点微薄的好处去担那么大的风险。
  低调的把小钱钱挣到手,才是林回星选择苟着的唯一目的。
  宣纸的好是再明显不过的,村里人日常虽然没有写字的需求,但也有脑子灵活的人想要问林回星买几张宣纸回去糊窗户。
  村里的窗户都是用草帘子遮着的,草帘子虽然也但防风,但是厚重,往窗户上一遮,屋内和晚上就没有区别了。
  这宣纸又薄又厚实,用浆糊糊在窗户上不知道有多好使。
  对此林回星直接大手一挥,指着旁边村里人帮着抄好晾着的一排大张宣纸道:“说什么买不买的,平白生分了,大家帮我做宣纸,又不肯要工钱,不过两张纸,我还能问你们收钱啊。”
  想到林回星泡了那么多竹条,村里的婶子们也没和他客气,你三张,我四张,都按照各家的需求取了纸回去糊窗户。
  村里人会造纸,就没把这宣纸当做什么稀罕东西,哪怕知道这纸应当要比草纸贵,也没太当一回事。
  等到后来林回星把手里的这批宣纸高价卖出去后,村里人才回过神来——她们用宣纸糊窗户,细想起来和用铜钱糊窗户也没什么区别了。
  山上的毛竹品质好,哪怕林回星用的是古法锤纸浆,对纸浆的提取没现代的机器那么干净,等这几十捆毛竹消耗完后,他也得到了近一万张一米长一米宽的整张宣纸。
  此时距离林回星第一次做宣纸的时候,已经过去一个多月了,入秋后,山里的温度也降了一些。
  中间县衙的佐使来过一趟,来村子里收今年田赋。
  说起来也是好笑,以前县衙的佐使都把进山收税当成一件苦差事。
  毕竟山路难走,粮食也不好运,想也知道能被派来上梁沟收缴赋税肯定就是县衙里最没权势没有话语权的佐使。
  今年来收缴赋税的六位佐使已经做好吃苦受累的准备了。
  结果让他们没有想到的是,今年这个村子里村民好像都发财了,上交赋税的时候都没有选择交粮食,而是直接给的铜钱。
  虽说永国的田赋都要求以粮食结清,但是上有政策,下游对策,偶尔也有用铜钱交税的人,毕竟这铜钱本来就能买来粮食。
  铜钱虽然也重,但是和粮食的重量一比,压根就不算什么了。
  结果来上梁沟收缴赋税的六位佐使拉着六辆板车苦着脸进山,最后确实一脸懵逼的拉着一大袋子铜板回去了。
  这次的税款收得如此轻松,让几位佐使都有些想不明白了。
  苏大贵作为村长,也知道财不露富的道理,在佐使打听村里人是不是有了什么赚钱路子的时候,也只搪塞道:
  “咱们这种庄户人家,哪有什么赚钱的路子,不过是今年地里的收成不够大家吃的,下山买粮食又麻烦,去岁卖木材好歹挣了一些铜板,索性就拿来抵了田赋了。”
  也多亏佐使们走了一天的山路后,都快累趴了,到村里后就在苏大贵家的院子里歇着等着大家交田赋了,并没谁想着要去村里转一转,也就没有看到村尾的造纸作坊。
  至于卓宜她们的绣品,早就在苏大贵的安排下提前收好了,根本就没让这些佐使看到。
  几位佐使收齐天赋后,在苏大贵家里睡了一晚上后第二天一早就走了。
  村里现在紧要的地方很多,村里人是等几位佐使走了半天后,才接着忙手里的事情。
  林回星造宣纸的时候,村里人的也没停下做草纸的事情,等林回星的宣纸做完后,村里的草纸也做出了几千斤了。
  这么多的宣纸堆在林回星的房间里,眼看天气越来越凉,他也怕哪天下雨把宣纸给淋坏了,当即就去找了苏大贵。
  “大贵叔,我看这段时间大家都做了不少纸,我们也该下山卖纸了,回头你和村里人说一说,让不需要下山卖纸的青壮年人手,都来帮我运宣纸,老规矩,还是送到秦氏杂货铺就行,两百个大钱一趟!”
第171章
  这宣纸数量少, 林回星花了整整大半年时间才造出了这么一万多张,价格怎么都不可能便宜。
  而且宣纸也不是有竹子就能造,得是二三月清明节前后的长成的竹子出浆率最高, 其他季节砍的竹子虽然也能造纸, 但是质量和颜色都没有林回星现在出来的这一批好。
  这宣纸洁白平整,还是纯手工制作出来的, 别说是在永国了, 就是放到现代去,这么一大张纸的价格都便宜不了。
  这一趟下山除了宣纸外,林回星还有两千来斤脱了粒的玉米要一起运下山。
  玉米和宣纸一样,都是能让林回星赚到大钱的东西,所以下山这一路的运费,他给得也很大方。
  饶是村里的青壮年如今造纸也能赚到不少钱。
  但是这稻草树皮从原材料到变成草纸, 中间也需要一个多星期,加上下山一趟来回得两三天, 平摊下来每一日也就只能挣个三四十文罢了。
  虽然这个收入不论是放在附近几个村长里, 还是放在安平县里, 都绝对不算少了, 但这也没有帮着林回星往山下运货划算。
  虽然挑着重担下山很累,但林回星是个很厚道的人, 帮他做事, 不但能够得到一笔工钱, 三餐也能吃得很好很饱。
  他并不像其他东家那么吝啬,在山里没条件就不说了,但凡是到了安平县, 那都是肉饼子肉汤让大家敞开肚子吃的。
  之前外村的人来帮林回星运货,到安平县一口气吃了近十个肉饼, 这要是放在其他东家那里,早就被骂得狗血淋头了。
  林回星不但没有骂人,还又拿了钱,让食铺的掌柜赶制了一批肉饼,发给大家让他们在回去的路上吃。
  这一趟林回星开的工钱更是丰厚,消息一出,好些个人连自家的草纸都不急着卖了,火急火燎地就跑来找苏大贵报名了。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