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即便刘恒对于经济上的事情并不是很懂,也明白一件事,那就是,市面上通行的都是其他人铸造的钱,那根本不是什么好事,刘恒又不能否决自己之前说的开放铸币权的话,如今也只能通过魔法打败魔法,他需要的是,有足够对抗吴国钱的钱。但是刘恒又不能自己亲自下场,这显得吃相很难看,所以,他需要一个知情识趣,愿意背锅的白手套。
而在刘恒琢磨合适人选的时候,刘昌这边已经迎来了匈奴过来和亲的公主。
这位公主长得娇小玲珑,还是颇有些可爱之处的,不过,她身上并没有那种自以为出身草原霸主而来的骄纵,相反很是谦卑。这也是难免的事情,辽国不是那等被匈奴人roulin得瑟瑟发抖的小国,这些国家,匈奴嫁女过去,那就是直接空降的皇太后,小国国主对上妻子,都得小心谨慎,生怕一个不小心,得罪了匈奴,结果匈奴大军回头就能打上门,自家就要国破家亡。妻子能嫁给下一任国主,而他们的脑袋也只能成为匈奴人炫耀武功的工具。
可是稽粥在辽国这里吃了几次憋,虽说不是所有人都知道,但是上层却都是知道的,匈奴这样的民族,最是敬畏强者,女子也是一样,她自己是强者的时候,自然会以匈奴的利益为尊,因为匈奴可以保障她和她所生子女的利益。而如今,匈奴在辽国眼里,也就是那样,这位自然也不可能在刘昌这里摆出什么高姿态来,她知道,就算是她死了,为了维持匈奴与辽国之间脆弱的和平,说不定匈奴还会主动再送一个人过来,而她的死活,谁会在意呢?
这位并没有汉名,匈奴名字叫做若兰提,她这一次嫁过来,稽粥也算是下了血本,光是陪嫁的队伍就有数千人,还有大量的牛羊战马,可谓是给足了辽国面子,这也让常驻辽国的汉家使臣很没面子,因为稽粥给大汉下的聘礼相比较起来,简直再寒酸不过。当然,刘恒给的陪嫁其实也不算大方就是了,总之就是正好将少府卖不出去的一些库存给清了一遍。匈奴想要什么铁器,那肯定是没有的。
相比较来说,刘昌这边给的聘礼也算是大方,他们本来就跟匈奴有许多贸易往来,铸铁锅本来就在贸易名单上,以匈奴如今的冶炼技术,反正是没本事将铸铁锅重铸成其他铁器的,只能是浪费时间。因此,这次给匈奴的聘礼,就有许多铁锅,还有精美的金银器,以及从闽越购买的岩茶做成的茶砖。
中行说跑到匈奴那边说什么匈奴人不要用丝绸,对于骑射起家的匈奴人来说,丝绸根本就是华而不实的东西。但是辽国这边宣传的是,穿着丝绸内衣,可以有效减少弓箭的伤害,匈奴人找人一试,就发现,这居然是真的,箭透过丝绸内衣射到身体中,它会把丝线缠在箭头上一起射进去,只要轻轻抽动丝线,就可以把箭取出来,不需要再隔开伤口将箭**。
然后,辽国这边的丝绸就在匈奴大卖,别管匈奴人多么残ren好杀,但是他们同样也珍惜自己的生命,只要能提升在战场上的存活率,那么,他们是愿意付出足够代价的。毕竟,活着才能拥有更多的财富,死了,可就都便宜别人了。
不过,他们其实没有想过,如大汉的大黄弩还有辽国的攻城弩,造成的是穿刺伤,一根**射出去,说不定跟串葫芦一样,一下子能射穿好几个,光是巨大的动能,就足够造成致命的伤害。而辽国这边普通的**,加工的时候,直接就是加了血槽的,就算是**容易,那也会出血不止。所以,这些丝绸内衣更方便的其实是草原民族的自相残杀。
至于金银器什么的,匈奴人对这些也是很喜欢的,他们喜欢用头骨和黄金制作酒器,刘昌又宣传了一下白银制品可以防范下毒之后,自然又得到了匈奴人的欢迎。至于说茶砖,这些其实都是次品的茶叶了,但是对于匈奴人来说,依旧是润肠通便的好东西,和奶制品一起吃,对于他们来说,几乎是无上的享受。因此,这个反而是最受欢迎的,一块茶砖运到匈奴,就能换一匹健马!
总之,刘昌给的聘礼都搔到了匈奴人的痒处,上层贵族对与辽国之间的贸易顿时有了很大的依赖,毕竟,大汉跟匈奴的贸易,主要是集中在丝绸、粮食还有私底下的铁器交易上,虽说不至于可有可无,但是断绝之后,也就是生活不那么方便而已,但是如今情况就不一样了,丝绸、茶砖、铁锅成了最大的硬通货。
中行说自觉自己一番苦心,全被匈奴人当做驴肝肺给丢了,但是他对此也没别的办法。虽说稽粥依旧信任他,毕竟中行说作为一个仇视大汉的汉人,而且还是从长安来的,对于大汉高层的情况非常了解,他提出的保持匈奴人凶性的建议其实也是可行的,可是,如今时移世易,时代不同了,稽粥也得正视,南边这个庞大的帝国正在迅速恢复强壮,而匈奴人却很难真的齐心协力,来扼制大汉的强大,就算能这样,稽粥也很难下定这个决心。匈奴本部人口也就是那么多,不能随便消耗,而随意驱使那些附属的部族,人家又不是傻子,真要是他们一块造反,匈奴本部就要疲于奔命,若是在这个时候,又有哪个草原部族崛起,匈奴的下场只怕还不如当年的东胡。
像是现在,草原上大月氏就一直不满匈奴的统治,一直在暗中跟匈奴作对,所以,稽粥现在需要做的是,先让草原上只有匈奴一个声音,然后,才能有足够的实力去打压大汉和辽国。
稽粥心里其实也明白,他这个想法完全就是自我安慰,真要是留给大汉足够的时间,即便匈奴一统了草原,拿大汉也不会有太多的办法。像是现在,大汉吃到了棱堡的甜头,如今简直像是在发疯一样,一个劲地在北地边界修建棱堡。稽粥倒是觉得这个在草原上也很实用,但问题是,辽国的那什么水泥,根本不肯卖给匈奴!若是采石或者是夯土制造,就需要大量的人力成本。当然,在匈奴,奴隶的人工算不上什么,草原上最重要的是草场,若是大肆采石挖土,难免会伤害到草场,这对于他们来说,是不可接受的。何况,匈奴人本来就是逐水草而居,有的年份雨水不多,他们就要更换草场,在这样的情况下,为了所谓的安全,铲掉大片的草场来铸造棱堡,还没办法如同帐篷一样可以拆卸,这种费事费力的事情,哪个部族肯干呢?
不管在什么时代,深谋远虑的人总归属少数,更多的人其实目光短浅,像是在匈奴,也没多少教育的说法,匈奴贵族很多也不比文盲强到哪里去,他们能弯弓射雕,但是,要论有多少文化,多少见识,那真是有限。他们看重的就算眼前的财富,短期的利益。在这样的情况下,即便作为大单于的稽粥目光长远,也难免要被集体利益裹挟。
辽国他们打不过,没法像是对西域一样逼着他们交保护费,只能老老实实购买他们的东西,辽国如今也不缺牲畜了,用牲畜换那些商品压价压得很厉害,他们更喜欢金银这样的贵金属,而匈奴人自个是不会没事去开采金银矿的,他们的金银来源主要就是靠抢劫西域,在大家迫切需要足够多钱财的时候,稽粥再次发动了西征,这一次的目标是大月氏,干掉了大月氏,西域就全部是匈奴的后花园,可以为所欲为!
第85章
吃过一次偷家的好处,听说匈奴要西征之后,辽国这边顿时又蠢蠢欲动起来,可惜的是匈奴那边也不会重蹈覆辙,他们选择西征的时机就是秋后,直接提前让各个部族往河套、阴山、祁连山等地方过冬,像是大秦当年打造的高阙,如今就是匈奴人用以过冬的一个重要场所。
在确定了匈奴人的动向之后,辽方放弃了那点危险的想法,转而琢磨着若是匈奴西征成功,能给辽国带来什么影响。辽国对自己的武力很有信心,因此,他们琢磨着,回头能卖多少东西给匈奴人,将匈奴的战利品变成辽国的财富。
而对于大汉来说,匈奴如今真的彻底解决了大月氏,那么,整个草原乃至西域,都将是匈奴一家独大,到时候,匈奴就有足够的精力骚扰大汉边境了!因此,大汉这边即便不乐意一直出钱,也不得不掏钱向辽国大量采购水泥回去继续大肆修建棱堡。没办法,虽说大汉的细作费了不知道多少力气,搞明白了水泥的初级配方,但是,他们对材料的配比并不清楚,只能自个慢慢试,虽说最后也搞出了土水泥,但是质量却不如辽国,不过,他们用的都是奴工,所以,成本上倒是比辽国低一点,因为他们不需要给奴工付工钱。
可是,为了防止匈奴人得到水泥的配方,他们也不能就在边境烧制,如此一来,还得再加上运输成本,最后发现,成本也就是比辽国的稍微低一点,凑活一下也能用,但是这种关乎边境安全的事情,谁敢凑活!所以最终他们还是得老老实实找辽国购买,如今为了防止匈奴人掉头就从河套打过来,他们得抓紧时间,将棱堡修建得更密集一些,要不然,总不能一直让匈奴人随时可以攻入关中,威胁到长安吧!
总之,辽国两头卖东西,赚得眉开眼笑,匈奴那边倒是没什么感觉,他们根本不懂经济,也没有什么经济体系可言,除了草场和牲畜是命根子之外,他们只笃信实力,金银什么的对他们来说也就是好看,不能吃不能穿的,能换成铁锅、丝绸、茶砖、烈酒之类能让他们生活得更好,还能有更多战斗力的东西,这些金银自然也就花得值。
而大汉对此虽说非常不甘心,急切地想要摆脱对于辽国的依赖,但是很多东西根本不是一天两天可以赶得上的。别的不说,辽国这边差不多都已经完成了基本的扫盲工作,那些工匠一个个都能认识上千个常用字,会基本的数**算,而普通的百姓,稍微培训一下,也就能立刻补充到那些不需要太多技术含量的岗位中去。而大汉呢?文盲率大概超过了90%。因为纸张的出现,儒家倒是开始按捺不住,在民间搞起了讲学,但儒家也是有门槛的,他们嘴上喊着有教无类,但是,一个脱产的读书人需要花费多少财力和精力,是后世的人不可想象的。一个中产之家都未必能供得起一个读书人,何况是寻常人家!寻常人家能填饱肚子都得竭尽全力,谁有这个闲心供家里子弟读书!地不要种了?徭役不要服了?
而没有一个有着相对应素质的生产阶级,大汉凭什么能将生产力水平追上来呢?凭着靠着繁重的赋税徭役体系早就的破产农民吗?这些破产农民变成的官奴或者是私奴能有多少工作积极性!能完成基本的任务就行,多干什么的他们也拿不到钱,没有自由,那么,自然是打一下动一下!
实际上,刘恒也隐约明白了一些,可问题是,他就算是不断降低赋税,却也解决不了这些问题。他想要如同辽国那边一样,对有大量土地的人征收重税,但是,只要他敢这么做,只怕功勋阶层立马就要造反,毕竟,他们才是最大的地主!他们或者是他们的父辈当年在战场上浴血厮杀,才为子孙后代积攒下了那样的基业,结果你现在要苛以重税,那当初我们打天下,难不成都是为了你们老刘家做牛做马吗?始皇帝都没你这么残暴好不好!
刘恒就是纳闷,辽国为什么那些贵族地主对此竟然没有什么反弹,竟是任由刘昌将各个级别能够持有的土地乃至奴婢的数量给定了下来。刘恒自然不明白,刘昌是用工商业的利益跟土地利益进行了交换,当那些贵族地主发现从事工商业能够得到更多的利益,反而在土地上很难获取之后,自然也就不纠结于土地了!辽东的黑土地非常肥沃,加上刘昌搞出来的高产作物,让辽东的粮价一直保持着很低的水准,如今不对粮食进行深加工,光是靠着卖粮,根本就不怎么挣钱了,相反,你要是有个工坊,有个工程队,最好是有一艘海船,那么,你来钱的方法就多了去了,怎么着都比种地要划算得多!
辽国这边也出口粮食,但是主要出口的对象是匈奴,出口的也是加工过的粮食,免得匈奴人在投降的汉人指点下点亮了种田技能,回头拿着高产种子自个去种,那以后可不是亏了嘛!因此,辽国出口匈奴的粮食主要有几种,精米和白面,还有就是红薯或者是土豆做的粉条,另外一种居然是麸皮和稻糠!辽国这边暂时还没有能够对麸皮和稻糠进行进一步加工的手段,因此,这两样东西主要是用来当饲料,价格也很便宜,也就比白送强一点,而匈奴人在知道了这两样东西的价格之后,直接买了一大堆,倒不是用来喂养牲畜,而是直接给牧奴吃,养奴隶的成本顿时又降低了一截。刘昌也管不了匈奴人给奴隶吃什么东西,既然他们肯掏钱,那就卖呗!
而大汉其实也缺粮,但就算是缺粮,他们也没有从辽国购买的意思,百里不贩樵,千里不贩籴,汉地边境距离辽国倒是没有千里,但是他们显然不愿意将自己的命根子维系在辽国的手里,万一马上要打仗,结果辽国这边断了粮草,那不是坑嘛!因此,他们宁可花费大力气自个往边关运输,也不会从辽国购买。民间也不乐意采购辽国的粮食,因为辽国只出口加工后的粮食,这些储存时间短,还得额外花一笔钱购买油纸油布将其包装好,免得路上遇上雨雪天气导致粮食霉变,比起其他的商品,占据的地方大,利润率也不够高,与其买粮,还不如花同样的钱买酒呢,带回去更赚!
总之,辽国能做到的事情,放在大汉,是难以做到的,刘恒又不像是杨广这等自负且心急的人,满脑子的主意,恨不得立刻就转化为实际行动,最后步子太大,不仅扯着蛋,还将自个的命和国运都给输光了。刘恒做事是典型的黄老一派的治国手段,讲究的是春风化雨,顺其自然,总之不能蛮干!不像是他儿子刘启,说干就干!
刘恒也搞不明白辽国内部运行的逻辑,似乎所有人都得到了好处,但是这样的情况,真的存在吗?这让刘恒很是怀疑!
坐在宣室殿里,刘恒研究着辽国的情况,大汉的细作看到的也都是些表面现象,反正在细作送过来的情报里面,辽国一切都井然有序,各行各业都蒸蒸日上,百姓安居乐业,官员各司其职,简直美妙得如同书上所说的大同一样。刘昌忍不住深深地叹了口气,低声说道:“如此,将大汉交给他,应该是最好的选择吧!”
一边伺候的宦者令深深地低下头,当做什么都没听见。对于伺候天子的人来说,很多时候最好不要长耳朵,也不要长嘴,知道的事情多了,并不是什么好事,反而是催命符。这位宦者令可不是原本伺候刘恒的人,原本在代王宫伺候刘恒的宦官到了长安之后,就因为原本伺候刘恒的情分,做了中黄门,结果就是给外头泄露了一点消息,之后便消失在了永巷之中。有着这样的前车之鉴,如今这位宦者令自然也就识趣了许多,在御前侍奉的时候,只当自己是个聋子哑巴。不仅如此,他还得管好手底下那些宦官,免得这些小黄门嘴上没把门的,在外头泄露了什么消息,连累到自己。对于天子来说,要对付某个外朝的臣子,那要花费一些心思,起码得有合适的罪状,而他们这些宦者,根本就是天子家奴,他们本来就是获罪被施加了腐刑充入宫廷为宫奴,生死没人会在乎的,天子甚至都不需要开口,一个眼神就能决定他们的生死。
刘恒对身边伺候的宦者令还是很放心的,他丢下手里的册子,又是长叹了一声,抬头看看高高的屋顶,一时间心如乱麻,他理智上觉得刘昌是个更好的选择,但是在感情上又非常抗拒,便告诉自己,大汉情况与辽国不同,辽国最开始不过是撮尔小国,所以想要改革并无太多阻力,而在大汉,虽说开国时间不算长,但是功臣、外戚、公卿、地方豪强……这些可没一个省油的灯,若是刘昌想要如同对辽国一样处理,定然要出大乱子。甚至,自己只要一提立刘昌的话,立马朝堂上就要乱起来,这又何必呢?
44/70 首页 上一页 42 43 44 45 46 47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