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之,一番恐吓之后,这些人顿时一个个愈发待不住了,他们原本就不是什么省油的灯,若只是以爵位或者是以金抵罪,他们还能接受,但是如今人家都想要自家身家性命了,这哪行呢!
第115章
有汉一代,谋逆之类的事情,那真的是层出不穷,先是异姓诸侯王,然后就是刘氏太子诸侯,还有的就是那些彻侯乃至大臣了!而且,这个时候,很多人搞谋逆压根没多少经验,因此一个个都搞得很仓促,或者说是半点保密的意思都没有,很多时候,还没准备好呢,一个个就已经宣扬得满世界都知道。当然,这种谋逆的事情,很多时候也是有人告密诬陷,但是但凡是涉及到这种事情,大家从来都是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本来这些人都是满脑袋的小辫子,加上这年头负责办案的廷尉都是看天子脸色干活的,只要天子说要查出对方谋反的证据,那么,没证据他也得有证据啊!
这年头,刘氏的威严其实还没真的树立起来,吕后先开了个坏头,杀起宗室来跟杀鸡一样,后来还直接干掉了继位没多久的新君,另立了一个孙子做天子,这无疑让大家对刘氏少了几分敬畏之心,等到吕后一死,陈平周勃连少帝兄弟都干掉了,短短几年时间,天子都死了两个了,大家自然不觉得刘氏有什么了不起的。就像是当年刘邦项羽见到始皇帝的车驾,就有什么彼可取而代之,大丈夫当如是的想法,下面这些人其实想法也是有的,毕竟,老刘家也是肩膀上扛着一个脑袋,如果说刘邦做皇帝,的确有着相当的传奇意义,但是,刘恒有什么呢!
虽说刘恒登基之后,就有人开始传当年有人给薄太后相面,说她能做天子之母的事情,但是,有信的,也有不信的。方士相士经常会用这些话糊弄人,看到漂亮女子,说对方有凤命,看到英武的男子,就说对方有王侯之命,能流传下来的,一般就是成功了的,你要是没成功,人家说你有命无运,你还能如何呢?
总之,就算刘恒的确能做天子,人家也没说刘恒这一脉能世世代代做天子。始皇帝还想要大秦千秋万世呢,最后又是个什么结局呢?所以,这些神神鬼鬼的事情,真的不影响一帮没了安全感的家伙琢磨着谋反。
还是那句话,这些人保密意识太差,互相之间恨不得大庭广众之下就勾结起来,打量着大家都是聋子瞎子。因此,很快,就有人如获至宝,跑去告密了。毕竟,能揭发一桩谋反案子,对出首的人来说,那就是一桩大功劳。而对于办案的人来说,同样是天上掉下来的馅饼,因此,相关利益链上的人一下子都精神了起来,眼巴巴地等着刘恒下诏,好让他们大干一场。
刘恒也是恼火,他觉得自己对那些家伙已经够宽容的了,当初一个个跟在薄昭后头摇旗呐喊,觉得收复河套跟探囊取物一样,现在弄得一地鸡毛,自己只是处理了薄昭,没拿他们开刀,他们却不知道感恩戴德,反倒是想要图谋不轨?
刘恒没觉得下头人是诬告,实际上,这些年来,那些人一直不怎么安分,他也不放心他们,私底下叫人盯着呢,这些人前些年就暗中勾结诸侯王,各种上蹿下跳,他那时候没有多理会,如今倒是给他们脸了!
刘恒虽说大多数时候都是一副宽容大度的作派,但是,人家都要谋反了,你再宽容大度,那就是傻缺!
因此,刘恒几乎是当机立断,命廷尉彻查!
廷尉自从刘恒登基之后,虽说也查过不少大案要案,但是很多时候就是虎头蛇尾,原本当初抓了周勃,以为这次能一炮打响廷尉的名头,结果最后薄昭一句话,周勃居然放出去了,虽说感慨什么狱吏之贵,那位狱吏差点没吓死好不好,毕竟,之前进了廷尉大牢的,几乎就没全须全尾出去的,周勃不光出去了,还很快复爵了!这对于廷尉来说,根本就是个耻辱,所以,这一次,他们要一雪前耻!
之前刘恒大多数时候都是一副好好先生的模样,这次一下子翻脸,廷尉作为天子鹰犬,那叫一个穷凶极恶,直接调集了军队,如狼似虎地将一帮牵扯到谋反之事的府邸都给包围了,从上到下,会说话能喘气的都被抓了起来,至于暂时在外头的,也有人去追索。
总之,不过短短数日时间,这些人差不多就被一网打尽,连同这些年一直龟缩在封地的陈家也被牵扯了进来,廷尉牢狱关不下,不得不紧急征用了一处军营充作是牢狱,将妇孺关到了那里。
长安这边的变故很快就传到了王险城,刘昌听到消息,只是冷笑,这些人就是弄巧成拙,当年若是他们选择的是刘肥一脉,如今也落不到这一步,刘肥的后人里头,即便是那几个稍微出众一点的,真要是论起心机手腕,比刘恒都差得远。陈平算是比较识相的,刘恒上位之后没多久,他就意识到,扶上来的这位不是什么省油的灯,因此就表现得比较恭谨,但是其他那些人压根没反应过来,如今时代不同了,他们最好将上头那位当做是高皇帝或者是高皇后一般敬着,这位可比当年的惠帝难缠多了。一个个还想要刘恒对他们感恩戴德,然后满腹怨言,刘恒也就是之前时机不成熟,不好跟他们计较,如今落到刘恒手里,这些人自然也别想要有什么好结果。
李达也算是乖觉,他从中挑拨了一番,瞧着廷尉将人都抓进去之后,就想办法先将自个的人给撤了出来,然后便开始作壁上观。
刘恒如今还真是打算顺水推舟,跟刘昌和解,他做了天子之后,就再也没有子女出生,这年头,人均寿命都不长,刘恒身体也不算很好,他也不知道自己还能活几年,之前河套之败也让刘恒伤了心气,在自家儿子那里,匈奴人一个个都是好好先生,结果面对汉军的时候,匈奴人又化作了吃人的野兽,这无疑叫刘恒心里很不是滋味。
虽说这次之败,很大程度上不是因为汉军实力不足,一方面是对河套不了解,另一方面就是薄昭决策失误。真要是想要跟匈奴人打阵地仗,他们还不如一路修建棱堡,慢慢往前推进,何必直接带着人直面匈奴人的马蹄呢?但是,刘恒也意识到,自己在军事上,并无多少远见与才能,之前也做错了决策,看错了时机。
好在刘恒不是什么妒贤嫉能的人,儿子比自己强,对他来说,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情,既然已经认定了刘昌这个继承人,那么,刘恒便打算在这之前,将该收拾的人收拾掉,免得回头叫刘昌误解自己。
想到这里,刘恒心中叹息,早知如此,何必当初呢?若是早知道刘昌这般能耐,他们父子二人还不如当时联手勤王,也免得多年被掣肘。
刘恒这边已经是杀意盎然,薄太后这些日子以来,东宫的门槛都差点被踏平了,毕竟,刘恒这次的架势,俨然是要掀起一场血雨腥风,许多人家被弄得心惊胆战,生怕牵连到自身。他们没法从刘恒还有张苍等人那里搞明白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只能去长乐宫找薄太后打听,最好能给自个一个准话。
薄太后根本什么都不知道,自从薄昭被削了爵位之后,她这里就安静了下来,窦皇后倒是一如既往地孝顺,她如今两个儿子都去了封国,女儿也跟着堂邑侯去了封地,跟慎夫人关系一直不好,在椒房殿也很是寂寞,所以,更多时间就是耗在长乐宫。窦王后论起政治敏感性可比薄太后强得多,眼看着这长乐宫人来人往,窦王后就知道情况并不好,担心薄太后胡乱插手,乱了刘恒的计划,回头弄得母子失和,因此便温言安抚,薄太后就是个没什么主意的人,瞧着窦王后说得有理有据,便也不急着找刘恒询问,而是自个先找人询问到底发生了什么事,等到听说一帮当年扶持刘恒继位的公侯,如今觉得刘恒继位之后薄待了他们,又想要故技重施,顿时,薄太后这么个老实人,也怒了。毕竟,虽说她被接到长安的时候,当年的事情已经是尘埃落定,并不曾亲眼看到当时一帮人诛杀吕氏一党的情况,但是,想也想得出来,当时到底死了多少人,这里头好些个都是正经的天潢贵胄。张嫣这个正经的惠帝皇后被废黜了皇后的位置,安置到了北宫之中,这所谓的北宫,就是未央宫的一处偏殿,从此再也无声无息。
薄太后其实跟张嫣并不熟悉,做了太后之后,也没有去见张嫣,免得到时候尴尬,但是,光是看张嫣的处境,就知道,真要是叫那些乱臣贼子得逞,自个就算不会死,也会如同张嫣一般生不如死,这般一想,顿时就觉得那些人面目可憎起来。
刘恒已经表露了自己的态度,薄太后又默不吭声,下头的人自然知道该怎么做,因此,这场几乎将开国功臣卷入了近半的谋逆大案几乎是以最快的速度结了案,本着将相不辱的传统,相当一部分人直接“自尽”,而其他那些人可就没这样的好运气。一整个冬天,渭水边上都在处决人犯,以至于渭水上结的冰都带上了血色,活着的人也都沦为奴婢,再难有翻身之日。
新年到来的时候,刘昌带着吕氏故人,低调地祭奠了少帝刘弘和吕氏一族,当刘昌将杯中的美酒洒落在地面上时,他只觉得前所未有地清明畅快。
第116章
一下子死了这么多人,整个朝堂上顿时都变得清静起来了,私底下许多人觉得刘恒心狠手辣,至于说什么刘恒忘恩负义的,那是真没有,敢这么想的人如今都死得差不多了!
说白了,你要是对上位者有恩,那么最好趁早将这事忘掉,最好以后也别再出现在对方面前,你可以在落魄的时候用这个换点好处,但是最好别指望对方对你感恩戴德。做皇帝的人,一旦表现得对你感恩戴德,那么,除非这个皇帝是脑残,否则的话,等他回过这口气,你好日子也就到头了。
所以,对于皇帝来说,从龙之功可以有,但是你只能说是皇帝本来就头角峥嵘,现在只是一时龙困浅滩,就算是没有我,也能迟早登临九五。而不能大咧咧地说,要不是我,你哪里有今日云云!那纯粹就是找死!周勃也就是被罢相之后,才算是明白了这个道理,从此不敢在刘恒哪里扎刺,各种疑神疑鬼,觉得刘恒要拿自己下手,之后还被下了一次狱,更是几乎被吓破了胆子。他论起功劳,比起当年韩信能如何?韩信不照样被杀了!
周勃这两年已经有了油尽灯枯的迹象,虽说没死,但是也就剩下一口气了,周胜之还娶了公主,随意这一次绛侯府倒是没有掺和进去,算是逃了一劫。只是,周勃在封地听说刘恒大开杀戒之后,据说在府里大哭大笑了一阵,结果又是一口气没喘上来,如今已经是不省人事。周亚夫身为人子,已经跟刘恒告假回家尽孝,算是避开了接下来的余波。
有了这样的前车之鉴,谁敢说刘氏忘恩负义呢?事实上,即便是几个真的跟他们有勾搭的诸侯王也不会这么说,你来投靠我,那是你们识时务,无非就是吕不韦奇货可居那一套,嬴异人做秦王的时候,吕不韦也不敢在嬴异人面前以恩人自居呢,吕不韦真正发达,是始皇帝少年登基,他欺负嬴政年纪小,不能亲政,但是也不是因为他觉得自己对嬴政一家子有什么恩惠。这些人也是一样,你们来勾搭我,那是因为天子失德,而我却有这个德行和资历,我成事了,你们有功是一回事,但是要说有恩,嗯,莫非是我刀子不够锋利?
所以,你可以说刘氏刻薄寡恩,别的那就算了!但是,你都谋反了,还想要人家怎么个不寡恩!实际上,在一些人看来,刘恒还算是手下留情了,要知道,在这之前,凡是牵扯到谋反之类的勾当,那是要夷三族的,如今虽说杀的不少,其他那些哪怕是被贬为奴婢,却也算是活下来了。只是,对于那些原本锦衣玉食的人来说,从社会上层沦落到最底层,到底能不能承受,就是个问题了。
而对于朝堂来说,一下子收拾掉了一大批人,腾出了许多位置来,顿时许多人就欢欣鼓舞起来了。在利益面前,人与人之间很难共情,何况,朝堂上许多官员跟那些彻侯根本就不是一路人,他们这些人大多数身上没什么爵位,算是士人,而不是贵族,之前朝堂上贵族含量太高,他们这些士大夫想要出头,那是真的很困难。张苍本来算是士人出身,所以还愿意提携士人,但是,张苍实际上是出身法家,哪怕他做派更似黄老,并不严苛,也不媚上,但是,他提携的人,也多半是出身法家,至于其他人,他能不打压已经算是他品性高尚。
所以,这些士人想要更进一步,很是困难,不得不依附于各家彻侯,也就是说,想要身居高位,那就得给那些贵族做走狗。问题是,这年头能读书的,祖上或多或少都是阔过的,甚至如今也还挺阔,也就是当年乱世的时候,站错了队,或者是为了避过战乱,压根没敢冒头,所以错失了开国从龙之功。他们打心眼里瞧不上那些泥腿子出身的贵族,就算明面上投靠,但是,却不可能真的给那些贵族做狗,一心只想要取而代之。
如今一大批贵族栽了,剩下那些也是惊弓之鸟,一时半会儿是不敢多吭声的,不趁着这个机会上位,那还等到什么时候呢?
最妙的是,这些士人都没掺和过当年的事情,一些学派这些年还得到了辽国的资助,别的不说,辽国那边帮着他们将他们的典籍都给出版了一大批,每年还会资助他们大批的纸张,让他们可以用更小的成本壮大自身学派,所以,他们其实是欢迎刘昌为储,做下一任天子的。
因此,那边渭水边上的血腥味尚且还没有完全消散,朝堂上就有人重新说起了立储之事,一个个振振有词,当年陛下你自个说,叫几位皇子就藩,看他们的能耐,如今也就是代王还算是出众,但是这也是因为借助了辽王之力,可见,即便是代王,也早就对辽王心服口服,若是陛下还想要另立他人,到时候,谁能服气呢?
所以,立辽王为储,那叫众望所归!
这般言论一出,顿时有些人自以为自己明白了什么,之前搞出来的那些事情,未必就是那些贵族想要谋逆,实在是为给辽王铺路,顿时一个个也不敢再反对,恨不得立刻五体投地,山呼万岁,表示陛下圣明,大家都无条件遵从陛下你的旨意,立辽王为太子,才是汉家大幸!
结果刘恒却又别扭上了,毕竟,自己还是天子呢,大家就都已经开始准备拥立新君了,这将自己又放在哪了呢?
因此,刘恒干脆表示,刘昌如今还是辽王,这位置很是关键,现在立储,就得撇下辽国那一摊子事情到长安来,到时候辽国那边鞭长莫及,岂不是不好?
这话说得也有道理,主要是刘恒现在正处于盛年,真要是立个太子,还是个已经掌权多年的太子,说不定回头父子一人就针锋相对起来,说不得又有一番争斗。再说了,辽国那边如今关系到不知道多少人的利益,若是没有辽王主持大局,万一那边的人玩崩了,那怎么办,他们可不要亏钱了吗?
这么一想,虽说一个个急着混个从龙之功,但是先表示一个态度就可以了,辽王最好还是留在辽国那边主持大局,等到天子年纪大了,精力不足了,顺理成章接班,岂不是两全其美。
当下一个个又改口,表示陛下思虑周全,果然是圣明烛照,但是,不管怎么说,虽说不能立刻册封太子,也不能叫辽王那边有什么误解,到时候做出什么不理智的动作来。所以,现在就得先放出点风声出去,然后大家再商议一下,再给辽王加封个什么头衔比较合适,免得万一刘恒去得仓促,到时候还得再补个守序,万一再冒出个不识相的,想要搞点什么明堂,岂不是平白多添波折?
刘恒见大家没有执意要立马立太子,心中暗自松了口气,他就算是想要立太子,那也得是他自个愿意,而不是被群臣裹挟,所以,见群臣很快就退缩了,自然明白,不是群臣都一门心思向着刘昌,而是在揣摩他的心思。
61/70 首页 上一页 59 60 61 62 63 64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