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檐下许修远抱着女儿哄道:“没事,爹爹给你抓一只好不好?”
旁边许婼一脸茫然地站着,仰头望着许婵。
许婵的蝈蝈死了,她在马车上睡着了,手里还紧紧提着蝈蝈笼子,下马车的时候她还没睡醒,是许修远把她抱进院的。等她清醒过来,就发现笼子是扁的,里头的蝈蝈已经死了。
孙锦语连忙上去拿出手帕给女儿擦眼泪,“好了不哭了,快看阿婼来找你玩了,你不是有东西要给她的吗?”
许婵的哭声一下子止住,这时阿珠已经把在京城买的两只木蝴蝶拿了出来。
看到木蝴蝶,许婵下地来,拿了一只给许婼。
这是木头刻制的蝴蝶,还上了五颜六色的油彩,用一根绳子吊着,翅膀还能动,就像真的蝴蝶在飞一样。只是这蝴蝶很大,比许婵的半个身子还大。
两个孩子拿着蝴蝶,就在院子里玩起来,不过半柱香的功夫,许婵已经完全将蝈蝈抛之脑后了。
许婼又注意到许婵脚上的绣花鞋,桃红色的,还绣着金边鲤鱼的图案。
她蹲下身来仔细瞧:“阿婵的鞋子真好看。”
许婵自豪地说道:“阿娘在京城给我买的,对了,姐姐也有一双。”
两人正说着话,屋内孙锦语已经把鞋子找了出来,“这鞋子啊,锦语在铺子上看到了就不肯走,我瞧着也挺好看。反正也是买,两个孩子这么好,就给阿婼也买了一双。”
吴氏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这么好的鞋,一定很贵吧?”
孙锦语:“孩子的东西能贵到哪儿去?我记得阿婼的脚比阿婵的大点,我就估着买的,快让她进来试试。”
说完到院子里把许婼叫进来试鞋,穿上略微大了些。
许婼母女俩脸上掩不住的喜悦,吴氏连忙对她说道:“大些没事,娘回去给你加一双鞋垫,还能多穿两年,快谢谢小婶。”
穿上新鞋子,两个小姐妹手拉着手接着在院子里玩。
想着吴氏在这,孙锦语先把给他们院带的东西都拿了出来。
一盒蜜饯果子是带给孩子们的,六房院里还有三个小郎君,总不能让他们眼睁睁看着妹妹有新鞋穿,自己什么都没有。还有一匹蜀锦,是王婉儿给的几匹,挑了一匹玉青色的,给吴氏做衣裳很合适。
蜜饯果子和点心是在临安买的,孙锦语还给吴氏带了一只玉指环。
还记得刚进府里的时候,跟六嫂还没那么亲近,两人的关系是在有了许婼和许婵之后好起来的,因为常常带着两个孩子玩,就走得紧了些。
吴氏当即把指环戴上,这是白玉指环,纤细小巧,戴在她手上也不会显得俗气,笑着写道:“真好看,谢弟妹出门还想着我。”
孙锦语:“不必道谢,几位嫂嫂那里我都带了东西。我婉儿妹妹去年在西北遭了大罪,还立了功,得了好多赏赐,就那蜀锦,听闻是宫里的贡品,她用不完,送了我好多。只是这只指环是我在京城首饰铺里挑的,你千万别往外说是我给你的,就说是你自己的。”
吴氏忙点头答应:“行,谢谢弟妹了。你那妹妹是王府里长大的姑娘,自然是从小锦衣玉食,什么都不缺。”
话音一落,孙锦语转而又叹了口气:“她如今嫁给少年将军,也是自己心上之人,夫家不算大富大贵,但公爹和丈夫深受陛下器重。且当今贵妃,跟她婆母还沾着亲呢。养父养母也一直待她视如己出,跟府上的小郎君和郡主们一样的待遇。只是你不知道,去年就遭了两场大劫,先是被人扔进山谷里喂狼,好不容易捡了一条命,在西北跌跌撞撞,被送去和亲,差点又没命回来了。还有她几个月大的时候,巷子里的人说她是妖孽,差点被那些人活活烧死。”
吴氏听后瞠目结舌,“那你妹妹真是不容易,往后就有福了。对了,听闻这次你们回临安,卖了不少粮食。”
孙锦语点了点头:“大哥那儿的粮食多,我们没多少。”
吴氏眼里闪过一丝异样:“不过前日子你不在,我听二嫂和三嫂聊天,说年初的时候大哥已经在泉州卖了十几万斤的米,他们手里还能有这么多?”
孙锦语迟疑了下:“我听阿远说大房那些庄子里,都有好几年的存粮了,可能是将仓库都掏空了吧。”
“那倒也是,大嫂的陪嫁都是三百亩,后来婆母给的,自己这么多年还攒了不少。”
吴氏是羡慕家里的几位妯娌的,尤其是大嫂和三嫂,家里财大气粗。而她当初嫁过来,地一亩没有,带上许家的聘礼,还有娘家给的八十两嫁妆。
不过嫁过来她精心管家理账,他们两口子也置了两亩地。
“临安的米价是不是比咱们泉州高一些?”吴氏身子前倾悄声问道。
孙锦语:“嗯,好像是要高三两文。听上去差不多,但大房的粮食量大,这么一卖多得五六百两银子。大哥为答谢,给相公和我爹都分了五十两。至于从米从泉州运到临安,那是大哥到舅舅家借的几条船,花不了多少银子。”
吴氏若有所思道:“那……那下回你们再去临安卖米的时候,告诉我一声,我们地里收的不多,但能多卖几两是几两啊。”
孙锦语当即应下:“行,下回提前告诉你。”
第187章 害怕
初夏来临,二房四少奶奶生了个男娃,这是许四海重孙辈的第五个孩子,前边还有两个重孙,两个重孙女。
许婵和许婼总是相邀到四嫂房里看小侄子,还常常在这里碰到大侄女许泠月。许泠月是大房大哥家的长女,只比许婵小一岁,不过她一直斯文安静,不似许婵和许婼那般爱玩。如今还不到五岁,已经能写好多字了。
许家的孩子们都是到知府大人家的私塾读书,许婵过了六岁生辰后,孙锦语想着让她跟着哥哥姐姐们去私塾念书。但许婵去了两日, 第三天早上便抱着床柱子不跟去念书。
孙锦语:“你看阿婼都去念书了,上午都没人跟你玩,念书多好啊,不仅能认识好多字,也跟哥哥姐姐们一起玩。”
许婵坚决地摇了摇头:“不要去,等阿婼回来,我们还能一起玩。”
爹娘都劝过了,吴氏知道许婵不肯上学,也来劝了几句,几个人都没劝动她。
吴氏又过来劝孙锦语:“要不再等等吧?毕竟还小,我们阿婼去年也是不肯去私塾念书,今年自从看到泠月在老爷夫人面前一口气背了五首诗,她自己年长两岁,又是长辈,还背不出来,这就自觉羞愧要去念书了。”
没有好姐妹陪着玩的时候,许婵常常到各家看看侄子侄女,回来又在自家院子里玩。
转眼开春,院子里的海棠花开了,许修远带着许婵在院子里放风筝。孙锦语看了会儿账本,出来坐在台阶前看着他们父女俩玩。
其实她也不是非得要许婵去私塾念书,想想自己小时候去学堂还常常逃课,许修远也不是读书的料子,让他在书桌前坐着还不如在厨房灶台上干活。他们夫妻都是这样,阿婵不爱读书也毫不意外。孙锦语就想着等她再大点,到私塾认一认寻常的字,平日能用就行。
夏日,许四海接待监察御史,心里暗暗自喜。
知府大人已经是六十二岁高龄,已经向朝廷提出致仕书,一众官僚们私下里都猜测下一任泉州知府肯定是许四海。
许四海今年也五十八了,就想在致仕前做到四品知府。
监察御史在泉州待了三个月,随即返回京城。
临走许四海到官舍里请凌御史,想给他饯行,也希望他能透露一丝消息,但遭到了凌御史的拒绝。
直到第二天一众官僚到城外送凌御史,也没有谁能在他口中套出一句话,这让许四海有些惴惴不安。
……
许婵过了七岁,还是没去念书。一说到去私塾,就眼泪汪汪地望着爹娘哭。
孙锦语和许修远最疼这姑娘,见不得她掉一滴眼泪,便什么事都由着她。
一日许婵刚跟着母亲到主院给祖母请了安,回来看到爹爹在厨房里忙活,扒在门口瞧。
许修远正在做千层糕,这点心许婵常常吃,也很爱吃,但还不知这是怎么做的。瞧了一会儿起了兴致,缓缓走进厨房来,站在灶台旁看。
“去见过祖母了?”许修远问道。
许婵小脑袋点了点:“嗯,祖母还给我一个柿子。”
说着把手里的柿子拿给许修远,“爹爹帮我削皮。”
许修远立马放下手里的活儿,洗了洗手,拿刀给女儿削柿子。这是脆柿子,许婵往往只吃中间的一部分,那里最甜,还切成小块,用盘子装起来,拿勺子给她舀着吃。至于剩下的那部分,许修远削下来几口就吃了。
吃完了柿子,许婵又上屋里找母亲要了些蜜饯,拿到厨房里坐在小板凳上,一边看父亲做千层糕一边吃着蜜饯。
孙锦语在在房里理完了账目,上厨房来准备做午膳,看许婵还在这里,让阿珠带她出去玩。
许婵不肯,坐在凳子上不动,“我不要出去,我要在这里看爹娘做好吃的。”
孙锦语无奈一笑,还好这厨房挺宽敞,让阿珠把孩子带到墙边坐着,离灶台远一些。
快入冬了,孙锦语这天夜里刚钻进被窝,感觉有些凉飕飕的。叫阿珠换上厚实点的被子,又披上衣服,到许婵屋里看看。
还以为这丫头已经睡了,这会儿还在缠着奶娘给她讲故事。
“这么晚了,要听故事明日再听,快睡了。”孙锦语过来手伸进女儿的被子,摸到她的手还是暖暖的,又亲切问道:“冷不冷?”
许婵摇了下头:“不冷。”
孙锦语再给她掖了掖被子:“那快睡了,明儿再玩。”
看她准备起身要走,许婵坐起来拉住她:“阿娘别走。”
孙锦语回头摸了摸她的脑袋:“怎么今日跟娘撒起娇来了?且这么晚了还不睡,平日这个时候小呼噜都打响了。”
她刚坐回床边,许婵便投入她的怀抱里,胆胆怯怯的说道:“阿娘,我好怕。”
孙锦语抱着女儿,脸色微微一变,看向一旁奶娘。要知道许婵出生几乎一直是跟着奶娘睡的,四岁起就能一个人睡,从没说害怕过。
奶娘浅浅一笑,道出其中缘由:“下午姑娘找十六姑娘玩,遇上十五郎他们几个小郎君在说一些志怪故事,里头全是妖魔鬼怪。白天都还好好的,这到了晚上姑娘就有些怕了。”
孙锦语一笑,把女儿紧紧搂住亲了亲她的小脸蛋,“这世上根本没有鬼怪,都是说出来吓唬你们这些小姑娘的。不怕不怕,今晚跟爹娘一起睡,阿婵好久没跟爹娘一起睡了,让爹爹给我们讲故事好不好?”
说完孙锦语把女儿抱起来,别看许婵七岁多了,个头身量还没有侄女许泠月高。孙锦语估量着这八成又虽了她和母亲的骨骼,长大后也是个小个子。
这天晚上,许婵挨着爹娘一起睡,一觉睡到天亮了,感觉爹娘的被窝比自己的被窝更暖和。
之后几天晚上,许婵都是跟爹娘睡的,孙锦语两口子最疼这姑娘,何事无有不依的。孙锦语以为是她那日听了怪志故事,心里还怕着。但是苦了许修远,没到夜深想跟媳妇亲热时,碍于孩子在旁边,只好忍着。
天冷下来了,孙锦语给许婵买了两双棉靴。她后悔上次在京城没给许婵多买几双鞋,回来就盯着那一双鞋子穿,她又天天在园子里跑,鞋破口了都不舍得换。
她原本春秋穿的鞋还有十几双,放在屋里都落灰了,这买了两双新的鞋,才哄着把她脚上穿的换下来。
陶氏回回看许婵,衣服鞋子都不带重样的,说话都带着酸意,觉得一个姑娘没必要这么浪费银子。
其实孙锦语也并未觉得自己在女儿的吃穿上花太多心思,娘家二老不似公婆这般重男轻女,每次回去都要给孩子买许多东西,吃的玩的穿的,只要许婵想要,没有得不到的。许婵生得乖巧,杜南秋也喜欢这个姑娘,回回见也要给孩子送点东西。还有上回在京城,他们夫妇逛街给孩子买了些,王婉儿和王妃也送了些,单是许婵的衣服玩具鞋子,就装了整整两大箱子。
库房里还有两匹料子,是王婉儿送的,这桃红的花色,说给许婵做衣裳一定很好看。
孙锦语瞧着她柜子里的衣裳还很多,且许婵个子长得慢,去年的衣裳都还在穿,那两匹布就先放着,等她再大些拿来做衣裳。
十月中旬,大房全院的人出远门,大少奶奶娘家父亲五十大寿,一家三代都是祝寿。
许四海盼着升官文书早日下来,但这一天天过去了,始终没有消息,连一点风声都没有。这两个月心里焦躁不安,也无心去赴寿宴。
陶氏也不想去,来回也要两三天,最主要的是她不习惯在别人家过夜,准备了贺礼让许大爷帮忙带去。
大房人这一走,院子空了不少,就剩下妾室通房和仆人。
半个月过去,大房的人还不见回来,陶氏派人去催。这不比孙锦语他们回临安,派人去叫来回也得一个月,何况又怕惹得肖克岚两口子不高兴,忍忍就罢了。
130/150 首页 上一页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