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微看她那副样子,对她道:“只是单纯夸奖。”
她松开紧抿的唇,笑了笑:“那多谢您夸我了。”
荀子微道:“嗯。”
临近黄昏,船工用刚从江中捕捞的鱼虾和先前在渡口补给的白米,简单做了锅鲜味捞饭。
众人围坐在一起用饭。
赵锦繁捧着碗坐在他身旁吃得欢,她看上去很喜欢味鲜的东西,她说船工的手艺比御厨好太多,这捞饭口味好极了。
其实船工手艺一般,只不过鱼虾都是现捕的,吃个新鲜劲。
荀子微对她说:“口味一般,还有更好的。”
赵锦繁好奇问:“更好的?”
荀子微应道:“嗯。”
赵锦繁笑道:“有机会我想尝尝。”
荀子微道:“我的意思是,我做的更好。”
赵锦繁一愣,低头闷声扒饭:“那没机会了。”
落日余晖洒满江面,泛起金光粼粼,江天一色,辽阔无边。
赵锦繁望向远处开阔的江面,道:“我会在下个渡口下船。”
荀子微道:“船还有两个时辰靠岸。”
赵锦繁叹了口气,面露嫌色,摊手无奈道:“看来我还得跟您一起再待两个时辰。”
荀子微:“呵。”
那个时候,他们谁也没想到,这条船永远也不会靠岸。
*
皇城南面丹凤门城楼上,荀子微渐渐从过去的回忆里醒过神来。
他想今日一个人的晚膳,就做她喜欢的鲜味捞饭。
也不知道,她在玉苍山如何了?
*
玉苍山脚下,轻水镇。
赵锦繁看了眼在她左边正板着脸生闷气的楚昂,又看了眼在右手边笑眯眯的沈谏,摇头叹了口气。
第63章
到底是怎么会变成这副样子的,还要从他们一行车马临近玉苍山那会儿开始说起。
沿路都是成片的稻田,稻叶在微风中摇曳,光泽盈盈,如绿浪在碧海翻涌。
楚昂骑着马和她的御辇并行,一路上他笑容洋溢,望着无边无际的稻田,对赵锦繁道:“美景在前,只你我同行,没有碍眼的第三人真好。”
他这话刚出口,走在他身后的叶闵用力咳嗽了几声,提醒他第三人的存在。
少将军今日心情甚好,格外开恩表示:“你勉强不算碍眼。”
叶闵眼角一抽:“……”
然而楚昂难得的好心情,很快就被出现在前方的一幕所打断。
前方稻田深处,有一人身穿麻衣,头戴斗笠,正带领这一众户部官员,与邻近的农人一道弯腰在地里干活。
细密的汗珠自他苍白的额前滑落,他仿佛浑然不觉,只低头认真看着手中绿稻,露出欣慰的笑容。
楚昂看见眼前这张熟悉又做作的小白脸,眉头一瞬紧皱。
赵锦繁看着眼前人,愣道:“那是……沈卿?”
沈谏仿佛正专注,忽听有人唤他,抬起头来,见皇帝御驾在前,连忙放下锄头,上前朝赵锦繁行礼:“陛下。”
赵锦繁请他免礼,道:“你怎在此?”
沈谏道:“回禀陛下,今日是户部每月例行巡查屯田的日子,臣刚好在此巡田。想不到这么巧偶遇陛下。”
楚昂在旁道了句:“不巧,满朝文武都知道今日会来玉苍山祈福,想要偶遇有什么难的。巡查屯田这种小事,还需要相爷你亲力亲为吗?你平日那么闲吗?”
沈谏沾了泥的双手在衣服上擦了擦,道:“公务虽忙但臣总不忘常来地里看看,常言道农为天下之本,谏身为一国宰辅,自当亲力亲为常事农耕,为天下之表率,再脏再累又有何妨,能为陛下分忧就是臣最大的心愿。”
赵锦繁感怀道:“能有沈卿这样的臣子,实是朕之幸。”
楚昂听得牙酸。
叶闵道:“摄政王亦是如此,为社稷尽心竭力,不辞辛劳。比相爷有过之而无不及。”
沈谏:“……”
叶闵桀骜,身居高位,武艺超群,因早年比试惨败于荀子微,后又为他人格所折服,拜于他麾下,听令于他。
赵锦繁转过头瞥了叶闵一眼,开始思考起了荀子微之所以派叶闵跟来的原因。
楚昂听见沈谏被打压,连声应道:“说的不错。”
又朝沈谏呵呵几声,揪着他话里的漏洞,道:“常事农桑,难免晒伤,如你身边这群农人一般,皮肤黝黑,怎么单你脸白得发光。”
沈谏委屈道:“臣天生长得白,晒不黑。”
楚昂:“……”
赵锦繁对楚昂道:“子野,莫要无礼。”
沈谏忙道:“无妨的,都是小事。”
楚昂心头堵了一口气,上不去下不来,如鲠在喉,道:“时候不早了,我等要赶去国寺,还请沈相莫挡道。”
沈谏道:“此处不少屯田是由国寺僧众所耕,臣也有一些相关事宜需前往国寺询问住持,正好与陛下同路。”
赵锦繁道:“既然顺路,那便一道走吧。”
沈谏就等赵锦繁这句话,不顾楚昂想要杀了他的眼神,立刻应道:“是。”
几人同行继续朝国寺而去。楚昂脸上洋溢的笑容,转而跑到了沈谏脸上。两人骑着马,分走在赵锦繁左右两侧。大队人马由官道来到玉苍山脚下,沿途经过一城镇,镇牌名上写着“
轻水”二字。
轻水镇依山傍水,景色秀丽。镇上似乎正庆祝什么节日,长街上人来人往,热闹非凡,两旁搭起好几处戏台子,戏台旁站着一群奇装异服的镇民,有的镇民身上还泼满了红漆,看上去就像染血一般,看上去阴森诡谲,血腥至极,引人不适。
楚昂瞪大了眼望着那群镇民,问道:“他们这是在做什么?”
叶闵道:“佛诞将至,每逢节日此地的镇民都会举办庆典灯会,搭戏台,唱戏文。”
楚昂道:“我不是问这个,我是问他们做什么要把自己弄成这个样子?”
叶闵道:“那是因为他们要唱一场特别的戏。”
赵锦繁问:“什么戏?”
出行前摄政王交代,此行一切指令听从陛下,陛下的话要有问必答。于是叶闵恭敬回道:“回禀陛下,正是女鬼浴血。”
赵锦繁想起来玉苍山的路上,叶闵提起过的此处三大名景。
第一景,黄金满地。指的是金秋时间,稻子成熟放眼田野皆是无边无际的金色。第二景,神佛满山,因这一带山上道观佛寺林立而得名。第三景便是这女鬼浴血。
楚昂听见女鬼浴血四个字,脸色格外难看。方才路上叶闵要细说此景时,他立刻找了个借口阻止对方开口。
赵锦繁知道,这是因为他一个小秘密。英勇无比的少将军,不怕天,不怕地,不怕爹,但怕鬼。
当然这一点他本人是绝对不会承认的。
但他不承认不代表别人看不出来,沈谏瞥了他一眼笑道:“这事臣也略知一二,说来话长……”
赵锦繁瞥了眼楚昂泛青的脸,道:“算了沈卿,鬼怪之事多是无稽之谈,不提也罢。”
楚昂应和道:“正是。”
沈谏笑道:“谁说这事和鬼怪沾边了?”
楚昂松了口气,道:“既然此事与鬼怪无关,做什么要叫女鬼浴血?”
沈谏道:“少将军可知,此地缘何要叫轻水镇?”
楚昂哼道:“我怎知。”
赵锦繁顺着沈谏的话问:“为何?”
沈谏道:“因为这地方水不宜用来养稻种粟,水不能被人所重用,所以叫做轻水。”
楚昂皱眉:“那这又和女鬼浴血有什么关系?”
沈谏道:“自然有关。难道你不觉得奇怪吗?这地方的水明明不宜中稻,沿途却尽是稻田。”
楚昂道:“的确奇怪,这是为什么?”
沈谏道:“很久以前此地的确是不种稻的。”
楚昂道:“这我知道。”
沈谏道:“因为水的缘故,这地方虽有肥沃土地却很难种出稻来,这导致当地没有自产粮,买米得去别地,平日还好,一到饥荒之年就饿死许多人。”
“当地有位县令,名叫裴瑾。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在当地田间潜心考察研究多年,终于种出了一种生命力极强的水稻,哪怕用本地的水灌溉,也能结出成串的稻穗来。”
“这对当地百姓来说是桩了不得的大功德,百姓敬他爱他,为他建祠立庙。很快这位裴县令就因这一功绩,升迁至户部郎中。他还曾扬言要种出能在北地一年三熟的稻子。北方的稻通常都是一年一熟,倘若真的能种出这种稻,就能让更多百姓吃饱饭。届时不仅他功德无量,前途也必定无量。”
“一个人一旦前途无量,姻缘也就找上门了。有不少高官要将自己的千金下嫁于他,但他一个也不要,只要华娘。”
赵锦繁道:“华娘?”
楚昂道:“是谁?”
沈谏道:“华娘是轻水镇的一名农女,姿色妍丽,聪颖能干。与裴瑾青梅竹马,感情笃深。裴瑾要与她完婚,却遭到了他父母兄长和那些爱戴他的百姓们反对。”
楚昂哼了声:“想也知道是嫌那姑娘的家世,配不上他如今的身份。”
沈谏道:“这只是原因之一,华娘出身贫寒,家中有幼弟,父母为了供幼弟读书,早早把她推去给了镇上有名的地头蛇做妾,得了一笔礼钱。后来那地头蛇死了,那地头蛇的夫人看她年纪轻轻可怜她,就放了她回乡。回乡之后,她遇到了昔年的青梅竹马裴瑾,再相逢他已有功名在身,而她已是他人寡妾。”
“但越是不可能的关系,越是容易擦出火花。”沈谏说到此处,意味深长地看了眼赵锦繁,余光隐约落在她小腹上。
楚昂也看向赵锦繁,视线与沈谏交汇,驳道:“有什么不可能的,青梅竹马绝配。”
沈谏:“……”
“那这之后呢?”赵锦繁问。
沈谏道:“两人暗中私会多年,裴瑾对华娘一片痴情,在功成名就后不顾所有人反对,毅然决然娶了华娘。虽然不被世人所看好,但婚后两人琴瑟和鸣,恩爱非常。”
楚昂抱胸道:“这也算是一段佳话。”
沈谏冷笑一声:“如果故事停留在这里当然算是佳话,只不过……”
楚昂瞪他:“少卖关子,直说。”
沈谏道:“见两人如胶似漆,从前反对的声音也逐渐淡了下来,直到三年前浴佛节那一日,轻水镇上张灯结彩,戏台高筑,人们结伴到湖畔放生祈福。一条条祈福的锦鲤被放入河流之中,人们的目光都集中在湖中锦鲤之上。鲜艳的锦鲤甩尾入水,卷起阵阵水花,人们正笑看这眼前这一幕,可渐渐地站在河边的众人谁也笑不出来了。”
楚昂莫名觉得沈谏语气阴森森的,蹙眉道:“为、为什么?”
沈谏沉眼:“因为站在那的人发现,河水不知怎么回事被染成了红色,他们顺着那一抹红向上望去,看见裴瑾倒在彩雀桥上,已经死了。他的尸首正不断往外淌血,血水顺着桥身淌进河里,晕开一片。”
“刺死他的那个人浑身是血,正拿刀对着他的尸首,那个人不是别人,正是他最心爱的女子华娘。”
“她杀死了爱她至深的丈夫。”
楚昂怔了怔,道:“难怪这一名景要叫女鬼浴血,是因为华娘现在已经伏法,人头落地成鬼了吧。”
沈谏道:“那倒不是,之所以叫女鬼浴血是因为当时华娘面目狰狞,披头散发,浑身是血,便如女鬼沐浴在血水中一般。”
“华娘没死。”
“没死?”楚昂愣道,“杀害朝廷命官还不被处极刑?”
沈谏道:“嗯,没被判。”
“因为当时终审这桩案子的官,姓言。”
第64章
赵锦繁闻言微愣:“是言卿?”
楚昂听赵锦繁提起那个男人,嘴角往下撇了撇。
沈谏道:“佛诞之日,彩雀桥上鲜血淋漓,那个让当地变成稻乡,让无数百姓免于受饥之苦的男人,死在众目睽睽之下,一时间尖叫声,惊哭声此起彼伏。放生在河里锦鲤顺着血腥味聚在桥下,吞噬着裴瑾的鲜血。”
楚昂道:“这画面太诡异了。”
沈谏道:“的确。人们放生锦鲤本为祈福,但很遗憾,他们并没有求来福报。听说裴瑾死前正在培育一种能在北方一年三熟的稻子,已初见成效。这种稻子若能问世,不仅能让更多百姓免受饥苦,充实大周储备粮仓,缓解现今大周耕地不足的问题。但他一死,这种稻子便没了下文。”
48/78 首页 上一页 46 47 48 49 50 51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