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屋两侧是厨房和杂物房,所有房间都是只砌了墙体,还没开始盖瓦和安装门窗,更别提铺地板。
因为今天村里有喜事,陈氏让帮工们便停工一天,但都快一个月了,这进度是不是有些慢呀,李青禾把自已的疑惑告诉了陈氏。
陈氏解释道:“九月之后下了几场小雨,就停工了几日,后来又因为买的砖不够用,又耽误了几天。”
“哦,原来如此,奶奶,我们这次把院子也用青砖围着吧,在刷上石灰,像县城那样的如何?”李青禾提议道。
“哎哟,那还得花多少钱才行呀,买青砖跟瓦片就花了差不多几十两银子了,若是再围这么大一个院子,估计还要花更多,不划算”,陈氏反对道,一想到这些日子几十两银子如流水般被她花出去,就心疼得不行,要是花个几十两上百两的,那她可承受不住了。
“再说了,平日一个村生活的,要是围个高墙,别人还以为你家有钱了要跟村里面的人划清界限呢,申地主家就不说了,本来也不是我们村的人,你看大房家,也是用篱笆围一圈作罢,我们也用篱笆墙算了,篱笆墙就够用。”
“好吧,那就听奶奶你的”,李青禾见奶奶如此反对,便罢了盖青砖围墙的心思。
林狗儿家房间少,晚上的时候李青禾只能跟方桃挤一个房间,菱儿太久没见娘跟大姐了,硬是要挤在两人中间,嘻嘻哈哈半天不肯睡,李青禾哄她说明天起来给她做好吃的,她才不情愿地消停下来。
终于可以睡了,一夜无话。
东方天际露出了鱼肚白时,上溪村里终于有了动静,鸡鸣声、狗吠声、鸟叫声。等到太阳出来时,村里开始有人走动,大家都往李家大房那边瞧,想要看看秀才的新娘子长怎么样。
而李家大房这边也早早就准备好了早餐,今日的早餐比平日的丰盛不少,虽然还是稀饭,但比往日浓稠不说,桌上还摆着平日他们不舍得吃的韭菜煎饼,新娘子座位上还有一碗银鱼鸡蛋羹。
一家人都已经坐好,等新人起床就可以开吃了,李承平盯着桌上的韭菜煎饼和那碗银鱼煎鸡蛋流口水,虽然昨日已经吃过一顿大餐,但胃里的馋虫还是被勾了出来。
李屯夫妇跟李福一家喜气洋洋,想着昨日真是长脸了一番,儿子是十五岁考上秀才不说,还娶了城里的姑娘,那五抬嫁妆虽然他们不能动,但好歹也是出了一次风头不是?
与他们不同,李康一家人低眉顺耳,仿佛想把自已当做隐形人一般,他们在何氏面前不如大哥一家讨喜,想着能少出错就少出错。
“娘,我想吃韭菜煎饼跟蒸鸡蛋”,李承平跟小何氏嚷嚷道。
还不等小何氏搭理他,奶奶何氏就先发飙了,“吃吃吃,就知道吃你大哥大嫂还没起床呢。”
奶奶发话了,李承平只能瘪瘪嘴,缩回去。
终于等到李屯何氏有点不耐烦时,李承安携着他的新婚妻子杨碧云从房间里出来了。
乡下规矩没有那么多,李承安给妻子介绍一下这些家人,便当做是见过公婆,于是两人就做开始吃早餐。
杨碧莲身材娇小,五官清秀,脸上带着甜美的笑容,心里却嫌弃地看着这些粗茶淡饭,虽然她家在县城也不算是大富人家,好歹经营着一家布庄,每日早上都能喝上一碗燕窝或者银耳,家里也有两个丫鬟伺候着,现在这个家不说丫鬟了,能不让自已干粗活就不错了。
娘亲一直跟她说,李承安年纪轻轻就考上了秀才,前途不可限量呢,让她先忍个几年,好说歹说把她劝服,同意嫁过来。接触了一个晚上,李承安相貌不差,性格也温和,让她没有那么抵触,只是他这些家人个个粗鄙不堪,喝稀饭还不停地发出咕噜咕噜地声响,听得人心烦。
还有这个眼巴巴地盯着她碗里鸡蛋羹的脏兮兮的小毛孩是自已丈夫亲弟弟吧,救命,口水都留到衣服上了,“这鸡蛋羹给你吃吧”,杨碧云无语地把鸡蛋羹推给了李承平。
李承平接过就开始狼吞虎咽地吃起来,连声谢谢都没说。
“哎呀,真是馋不死你,这是给你大嫂蒸的”,何氏骂道。
“没,没关系,我随便吃点就好了”,杨碧云随便喝了几口稀饭,就不想吃了。
李承安看着妻子只喝了几口稀饭,问道:“这些是不是不合你胃口?”
“不是,我早上吃得少”,杨碧云否认道,总不能进门第二天就嫌弃婆家的饭菜吧。
第51章 借钱
李家大房这边如何李青禾并不感兴趣,她这会儿正给菱儿做鸡蛋糕呢,搅鸡蛋搅得手都要废掉,第一次觉得是时候给冯全加工资了,平日他每天要搅几盆鸡蛋,还要剁鱼肉、磨米粉,得亏是做惯农活的,不然这活也干不来。
“小馋猫”,李青禾捏了捏一旁眼巴巴看着的菱儿的小脸蛋,啧,小孩的皮肤又滑又嫩,像果冻似的。
“嘻嘻”,菱儿也不躲,就乖乖坐在凳子上,反正大姐捏得也不疼。
鸡蛋糕出锅时,满屋飘香,香味甚至传到了外面,两个邻家的小孩猫着身子往里面瞧,李青禾便给两人一人切了一块,剩下的都留给菱儿跟林狗儿吃。
那像两小孩拿了鸡蛋糕欢呼着就要跑出去,李青禾赶紧叮嘱他们别被其他小孩看到了,要不然下次他们就来抢,你们也没得吃了。
那两小孩点头如捣蒜,表示自已只拿回家吃,保证不给别人看见。
见她们如此说,李青禾才放他们回去。
菱儿和林狗儿早就在一旁等不及了,菱儿还一直催促李青禾快给他们切。
吃完早餐,李青禾又去自家房子那边转了一圈,帮工们这会儿已经开工了,今日开始盖屋顶,他们中有两人在地上递木梁,几人在屋顶上面接。
李青禾也不打扰他们,看一眼就走了。
她快要回到林狗儿家时,看见张招娣一直在踌躇徘徊,好像是纠结要不要进去一般。
“招娣,你是来找我吗?”李青禾喊了声。
张招娣见到李青禾,一时有些尴尬,欲言又止,“额,不是,我路过的,你这是去哪里呀?”
“路过?”,李青禾狐疑地看着张招娣,她的家在村南,下地也不用路过这边,说是路过,她是无论如何都不信。
张招娣见李青禾不信,又纠结了一番,最后好像是下了个重大决定般,毅然道:“你说得没错,其实我是来找你的,我想找你借我三十文钱。”
“可以,不过我可以知道你要钱来干嘛的吗?”三十文钱是小事,但是李青禾好奇这钱的去路。
“我们去别的地方说吧”,张招娣说着就把李青禾拉到一个偏僻的水塘边。
张招娣左右张望,看见四处没人才开始道:“我想用三十文钱去买些丝线跟布料。”
原来她小姑的绣活不错,以前未出嫁的时候就时常指点她,她在针线活这方面还算有些天赋,七八岁的时候就可以独自绣荷包了,不过后来随着她年纪的增大,干的活越来越多,除了缝补自已的衣服,就没什么机会接触到针线了。
昨天看了杨家小姐的嫁妆,羡慕至极,又想到以她父母的偏心程度,说不定到时候她出嫁连块布都没有,便决定自已攒点嫁妆。
现在三个弟弟都大了,不用她每日看着,而且秋收已过,除了家务活别的别的活也不算多,就想趁着空闲时间偷偷做些荷包去拿去县城里面卖,只是她一文钱都没有,她买不起布料跟彩线,只能厚着脸皮找李青禾借了。
李青禾听完她说的话,心里闷闷的,多好的姑娘啊,被她父母给耽误了,便从钱袋子里拿出三十文钱塞给她,道:“不着急还。”
张招娣把三十文钱小心翼翼地收起来,眉开眼笑道:“青禾,真是谢谢你,等我卖荷包挣钱了,定会还你的。”
“嗯嗯,对了,这会儿山上的松菇应该挺多的,你若是有空的时候去采一些,偷偷送来我食铺里,我比高市场一文钱买你的”,李青禾记得张招娣也喜欢去山上捡菌子,便又给她指了一条路。
“真的啊?那好,我明天就上山看看有没有”,张招娣两眼明亮,激动地问,随之眼又一暗:“可是我没这么多时间去县城,一个月能去一次就算不错了。”
“你可以让冯婆婆给捎过来,她家经常送菜到县里的饭馆酒楼,你说是送到我铺子的,他们定然会帮你的”,李青禾提建议。
冯婆子的老二冯武脑袋灵活,这些年来跟几个酒楼菜贩打通了关系,他们家的菜从来不用去摆摊,在地里就被预订了,虽然价格低些,但是销路稳定而且省时间。
“那真是太好了,若是能成,真不知该如何谢你”,张招娣激动道。
“不用谢我,谁叫我两关系好呢”,李青禾笑道。
两人商量完之后,便一起回去,路过一片菜地的时候,居然遇见了李承安带他的新婚妻子出来散步。
李青禾怕尴尬,本来想要绕路的,可张招娣是个八卦的,非要凑上去看看新娘子长什么样,她只能硬着头皮上去打了个招呼:“大堂哥,大堂嫂,早上好啊。”
“青禾啊,好些天没见了”,李承安温和道,接着向妻子介绍:“这是我二爷爷家的青禾,下面还有两个堂弟和一个小堂妹。”
杨碧云不经意地打量了一下李青禾,心里赞道,这个堂妹娇俏可人,落落大方,比婆家两个妹妹都要顺眼不少,亲妹妹李青兰,刚说没几句话,就旁敲侧击想要新衣服,还以为她不知道她那点小心思,还有二叔家的那个堂妹,畏畏缩缩的,也不敢拿正眼看人。
一对比,就对眼前这个堂妹产生了不少好感,便拉着李青禾,温柔地道:“我刚来这里,认识的人也不多,你堂哥过两天就要回书院读书了,若是妹妹得闲,还麻烦来带我熟悉熟悉村子呀。”
李青禾见眼前的堂嫂长得小家碧玉,但是挺平易近人的,心道大房还真走运,运气总是比自家好,笑盈盈道:“堂嫂有所不知,我昨日是专门回来参加你们的婚宴的,等会儿晚点我还要回县城里去呢。”
“哦?你们住在县城啊?”杨碧云觉得有趣,之前娘亲打听到的消息是李家还有个比较穷的二房,不过消息应是出错了,看李青禾穿的衣服,竟是比李青兰的还要好些。
“是啊,我们在荣林街开了间食铺叫禾食记,你们若是到县城了,可以来找我玩”,李青禾也不藏着掖着了,自家盖的青砖瓦房村里有目共睹。
“禾食记?这我知道,我家中秋的时候还在禾食记订了月饼呢,没想到是你们家的”,杨碧云有些惊叹。
“嗯嗯,你下次来店里我请你吃蛋黄酥”,李青禾虽然不喜欢大房,但是对这个堂嫂的印象还算好。
两人聊了几句,李青禾就拉着张招娣跟李承安二人告辞了,她还要回县城呢。
待两人走后,杨碧云问自家丈夫:“你们怎么没说有个在城里开食铺的亲戚呀?”
“我也不清楚”,李承安摇摇头,他之前一直在县城读书,很少回家里,也不怎么清楚二房是怎么发家的。
杨碧云心想大房跟二房关系果然如打听到的那样,不是很和睦。
第52章 八卦
十月之后,秋雨淅沥沥地下着,已经连续下了几天了,还没见要停歇的样子。
即使是下雨天,也不妨碍行人上街的热情,撑上一把油纸伞,踩在湿润的青石板上,倒别有一番诗意。
下雨天闲来无事,店里面喝酒吃卤味聊八卦的客人就多起来了,李青禾也乐得在柜台后托着下巴听他们聊八卦。
“哎,你们知道吗?昭阳长公主找到了,就在我们清石县”,一个中年人夹起一块卤藕片放进嘴里嚼几下,故弄玄虚地对同伴道。
这个人李青禾认识,从她摆摊卖鱼粉的时候就是她家熟客,大家都叫他杜老三,家里经营着一个醋坊,禾食记的醋就是在他家进货的,一来二去就熟悉了。
杜老三最近爱上了吃卤味,几乎天天都来,有时候是在店里慢慢吃,有时候打包带走,再打上一葫芦酒,说是要去找城西找好兄弟一起喝。
“谁呀?”,两个同伴好奇地问。
“城西那家薛记银楼你们知道吧?”,杜老三说八卦不喜欢一次说完,总是喜欢向同伴抛出问题引起回应才会说下一句,有时候李青禾都想打他。
“略有耳闻,难道昭阳长公主就在他家?”
薛记银楼主要是一家卖各种银饰,和其他配饰的一家首饰店。
“非也”,杜老三抿了一口酒,继续道:“几年前一个外地人在薛记银楼买了个银手镯,那个手镯不知道怎么回事,辗转到了京城,正巧被探子发现了,把那个手镯呈上去给皇后娘娘,皇后娘娘和她身边的一些老嬷嬷立马认出了那是当年昭阳长公主奶娘走散时所佩戴的,据说那还是皇后娘娘亲自赏给那个奶娘的。”
杜老三停下来,夹了一个鸭心,吃完又抿了一口酒,才慢悠悠地接着说:“于是圣上就派人来清石县寻找,至于细节如何我也不是太清楚,反正终于在城西的一家康姓人家找到了昭阳长公主,这时候昭阳长公主已经成亲了,膝下还有一儿一女呢。”
“那这康姓人家以后岂不是我们大越公主的夫家?”,听八卦地人越来越多,众人纷纷惊羡。
“可不是,这康家原本也只是一个开杂货铺的普通人家,一下子就变成皇亲国戚,可不是一朝升天啊,不仅这康家,就连长公主的养父母家,都要过强富贵荣华的日子”,杜老三说着也忍不住羡慕一番。
“啧啧啧,竟是这样,那昭阳长公主可还在我们清石县?”
“不在了,听我在衙门做事的妹夫说,一个多月前就有御林军来把长公主一家接走了,这会儿圣上那里也确认过此人确实是他们走失二十几年的公主,封赏的消息前几天才传到衙门。”
大堂的人听完后,心里不禁羡慕,怎么他们就没有这奇遇呢。
“哎,你说我会不会是京城每个公侯流落在此地的儿子啊”,羡慕过后,便有人开始开玩笑了。
“拉倒吧你,这大白天呢,梦就开始做上了,哈哈哈”,众人纷纷取笑他。
“开个玩笑开个玩笑。”
李青禾看着客人们聊得正欢,突然想到当时在赵家别院回来的路上遇上的那队人马,会是他们吗?
“禾儿,酱油没有多少了,你下午的时候再去买一些回来吧”,方桃从厨房里出来,手上还沾着水。
“好,还有什么东西要补的吗,我到时候一块去买了”,李青禾问。
“再买一些豆酱吧,不过豆酱要换家买,上一次的不太好,没有之前香。”
“哦,好的。”
方桃交代完了,就进厨房继续忙活了,李青禾有时候也让她不用这么忙,留在蒹葭院种种菜绣绣花,或者去逛逛街聊聊天也好,但是她就是不肯,说闲下来容易胡思乱想。李青禾拿她没办法,只能随她了。
看了看外面的天气,雨下得有些小了,便想拿起立在一旁的油纸伞,准备出门去采购。
就在这时铺子门口停了一辆马车,一个身穿锦衣,玉树临风的公子从马车上下来,抬头看了下禾食记的牌子,然后走了进来。
22/107 首页 上一页 20 21 22 23 24 25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