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将陛下的回信取了出来,那上面还盖着帝王的印玺。
此印一出,所有的疑惑都化为乌有。
宋允知接着给他们画大饼,其实也不算画,他能看出来陛下的改变,知道将来北方汉地必然会迎来一场大变革。
郑廷虽然走了,但是他带来的影响是无穷无尽的。朝臣担心自己的性命,陛下也会担忧江山社稷是否长治久安,继续像从前那样肯定是行不通了,唯有改革,还能将这滩死水给弄活。
这事儿宋允知心里已经有七八成的把握,但是旁人没有啊,落在随春生等人眼中,宋允知便是不走心地忽悠。
他们听着都有些不好意思,这么骗人家,若是来日兑现不了岂不尴尬?尽管这话不是他们说的,但是允哥儿代表了他们所有人。
等到这群人在允哥儿的“哄骗”下,精神奕奕地出去准备游说更多的百姓后,随春生摸了摸自己的良心,觉得于心不安。随春生没在众目睽睽之下给允哥儿难堪,只是私下拉住了人:“允哥儿啊,后面那些话,真的是陛下说的吗?”
“陛下没说过啊。”
“那你还说得那么信誓旦旦?!”
宋允知摆摆手:“早晚都能兑现的,担心什么?”
陛下都没说要兑现,你竟然敢放这种大话,随春生这下子更担心了,他害怕允哥儿到时候收不了场。
反正不管怎么样,北方的汉人算是彻底稳住了。他们口口相传,将宋允知的承诺又给扩散开,欢迎夏国重新入主中原的呼声越来越高。后来即便有些起义军想要将宋允知等人赶出去,也会有些百姓站出来反抗。
他们为的不是夏国,而是自己的粮食、今后的田税。
如果齐国的皇帝也能给他们减免税收,也能加恩于他们,百姓不会倒戈这么快。但是他们等了这么久,也没等到长安表态。一个对他们不闻不问,一个却愿意哄着他们。选择谁,不是一目了然吗?
王新不是舍不得给好处,他是实在没有钱,郑廷死后人倒是给了他,钱却没留下多少。维持朝廷正常运转还要花费不少,他如今是拆东墙补西墙,自己都捉襟见肘了,哪有余力去补贴百姓?
很快,宋允知等人便畅通无阻地抵达了长安城,与王新直接对上。
王新哪怕是集结了所有能够用得上的兵力,仍然不能与之一战。人心倒了,纵然有他这个皇帝坐镇也无济于事。短暂交手之后,王新便知道自己必输无疑了。
对峙半月后,王新还是投降了。
敌不过,不仅他没有想打的意思,朝臣们也一早就没了,他们想着快点结束这场闹剧,不管结果如何,好歹让他们安生一段时间。这些时日跌宕起伏的,他们也真是受够了。
长安城门打开,登基才不过两个月的皇帝转眼之间便倒了台。
“真叫人唏嘘。”已经从宫中搬出来的郑老夫人闻言感慨了一句。王新的野心虽大,但是也就到此为止了。
郑老夫人虽然希望先前同他儿子作对的那些人都得到报应,可她本质上还是个善良的人,想着战争早些结束也好,这样就不会有无辜百姓未知丧命了。
但愿夏国能够遵守约定,善待北方的汉人。
宋允知在接受长安城之后,便迫不及待地给建康传信,顺便还将北方汉人百姓的殷殷期待传递给他们的皇帝陛下。
北方百姓如此热忱,陛下可不能辜负了他们这份期许。
忽悠么,自然是要两边忽悠才更能成事。
消息传入夏国,朝野内外一片哗然,所有人都没想到,齐国竟然这么轻松就被他们收入囊中了。
这也太顺利了吧?
与此同时,宋允知的名声也再次响彻大江南北。
系统久违地看到了目标完成的希望,成了一半儿了!回家有望!
第155章 难题 迁都的争议
事情进展顺利,夏国朝廷上下经过短暂的错愕,再就是欣喜若狂了。
丢了几十年的北方失地,就这样回来了!
虽然也有点伤亡,但是跟之前对战北戎还有郑廷相比,可以说是小巫见大巫了。若是真的一点伤亡也没有,那也不切实际。
皇上还在捉摸着该如何封赏这回的有功之臣,居头功的自然该是宋允知,要大封特封!这孩子为人聪慧机灵,敢想别人不敢想之事、做别人不敢做之事,皇上觉得自己这辈子做过最正确的决定,便是重用宋允知了。
先是力排众议命他做了光州知州,后又让他做了监军,不论哪一件,宋允知都做得十分出色。
皇上甚至幻想着,若是朝中能多几个宋允知这样的臣子,该有多好?不过,像这种浑身上下挑不出错的神童,能有一个就已经是得天之助了,人呐,总是不能太贪心。
皇上在想着私事儿,朝臣也各有各的算盘。不多时,朝廷便就是否迁都长安展开了争议。
以陈素为首的朝臣们力争迁都长安。
一来,那本就是夏国的都城,如今地都拿回来了,都城自然也该重新迁回去。二来,他们与北地毕竟阔别几十年,对那边的统治力度有限,若是居江南以统辖偌大的北方,无疑是痴人说梦。
左右江南深耕多年,早已尽在掌握,如今要紧的是稳固北方领地,迁都迫在眉睫!
可也不是人人都这样想,多的是人想要继续留在建康城。
“建康乃风水宝地,又经营多年,轻易不可丢弃。”
——这是担心自己在江南多年基业不保,到头来还得去长安从头开始打拼、置办田产府宅,花费实在太大了。
“长安固然好,但人员复杂,贸然迁都恐有不利。”
——这是担心北方还没清算完的残余势力,尤其是想要杀掉他们谋求钱财的恶徒。
他们一口一个陛下三思,声势浩大,将陈素还未说完的话尽数堵死了。
陈素张了张嘴,发现完全没有他开口的机会。没有了生死攸关的战事,如今涉及到各自的利益之争后,内斗便又开始了。陈素知道这是在所难免的,朝廷内部从来都不是铁板一块,每个党.派团体之间都有不同的利益诉求。
但是现实不可能满足每一个人。
皇上也还在纠结此事。
夏国在南方的确耕耘多年,皇上自己在江南百姓心中的威望也日盛。若是整个朝廷都搬去北方,南边的百姓,尤其是建康的百姓心里肯定会有意见,他们也会担心政策倾斜不到自己身上。天子脚下、皇城所在,意味着繁华和富庶,谁都不愿意被轻易抛下。
但是不搬,北方百姓也不会有归属感,到时候明面上是一个夏国,其实内部仍旧有巨大分化。久而久之,更不利于江山社稷稳固。
正当他犹豫不决时,萧宝玄再次冒了出来。他渐渐长大之后,便不满足于只随先生读书上课,偶尔也会打听朝中的事。不过萧宝玄很有分寸感,从来不会过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比起建议,他更喜欢提问:“父皇,您是在为是否迁都一事烦恼吗?”
皇上回过头,此事闹得沸沸扬扬,宝玄有所耳闻也是正常,想着孩子也大了,皇上便问及他的想法:“宝玄觉得呢?”
萧宝玄先是摇了摇头:“儿臣不知,此事的确为难。”
皇上叹了口气,可不是为难吗,两边都舍不得丢开手,舍掉谁都觉得愧疚。
萧宝玄低眉,不经意地感叹道:“长安乃是本朝的旧都,离光州也不是很远,若说不迁都也不是不行。只是……”
皇上疑惑:“只是什么?”
“只是儿臣总想着,长安离燕国也很近,怕他们也会作乱。”
一语惊醒梦中人,这段时间夏国进展太过顺利,皇上险些都忘了还有燕国在旁盯着呢。他们与燕国虽然是盟友,但是情分却少得可怜,若不是燕国游移不定,没准当初还会跟着北戎一块来打他们。
既有了这个念头,肯定是不安分的。
皇上立马让人去查,查前段时间他们进攻长安城时,燕国都在干什么。不查不知道,一查证,发现燕国还真就不太平。他们甚至派兵准备截胡,只是后来宋允知进展过于顺利,迅速收复了北方失地,才让燕国人铩羽而归。
抢肯定是抢不过宋允知的,还不如趁早放弃就当没有过这回事。
鉴于所有人的目光都被宋允知给吸引过去了,这才没注意燕国私下还有这么多的小动作,真是灯下黑!
不成,燕国那个大汗心思不纯,若是将长安丢开手,这人保不齐背后会使绊子。
一夜辗转反侧,第二日天明时分,皇上终于下定了决断。
君臣君臣,自是君在臣前,君王决定的事情,即便朝臣联合起来反对也依旧能推行。瞻前顾后那是平日的作风,一旦碰上了大事儿,朝中仍旧还是君王的一言堂。
长安要守住,建康也不能丢。
皇上准备分设南北两京,北方为长安,南方为建康,今后朝廷立三位丞相,两位驻守长安,剩下一位派去建康,余下六部各班底也扩充官员,分派侍郎等诸位官员留在建康办事,两京的官员每隔三年调整一次。
说出决定后,皇上还拿大臣的话去堵他们:“你们既然舍不得建康城,日后朕也会顾念着你们,会特意留你们在此处,继续为建康城出力。尔等如此为国为民,实在是令朕欣慰。”
说话间,皇上还握住了两位丞相的手:“两位丞相也是心系建康城,这些朕都看在眼里,今后建康城还得二位丞相多费点心。”
左右丞相心中大惊。
虽然设了南北两个京城,但是陛下竟然要搬去长安,那么建康城的政治功能肯定会削弱,他们若是长久留在此处,等于是被排斥的权利之外。即便身上还担着丞相的名,也远不及从前。
这也太可怕了。
唐郢对此最为惶恐,他可是一步一步爬上来的,从无到有,他付出的精力远比旁人要多,让他出局他最不服气,忙张口给自己圆场:“陛下,微臣觉得此事还可以再商——”
“朕知道爱卿的苦心,放心,第一个留驻建康城的丞相,就暂定为爱卿好了。爱卿劳苦功高,朕绝不会辜负了爱卿。”
唐郢:“……”
他人都傻了,这不是他想听到的结果。三年一任,等到他三年回到长安城,早已经物是人非,能空出来的位置都已经被旁人给占了,他还能去组建什么班底?还能拿什么去结党营私?
众人看到唐丞相被祭天,真是吓出了一脑门子的汗,纷纷成了巨嘴的葫芦,愣是不敢说一句话,万一他们开口陛下也让他们留在建康城,那这三年的前途也就不要想了。
跟前途比起来,其他什么都显得次要了,先稳住陛下最要紧。
迁都一事迅速定下,后续的准备虽然多,但是消息却很快传入长安,整个北方百姓都听说了这件事。
先前的消息再次得到了验证,那位宋大人果真没有骗他们。夏国都已经要将长安城重新列为都城了,说明他们还是看重北方的。他们所求的,也不过是一视同仁。北方安定了,百姓们便都能安定。
宋允知也如释重负,虽然不知道陛下这次为何能如此坚定地迁都,但这毕竟是好事儿,今后南北融合也更方便些。
又过了两日,宋允知又收到朝廷委派,冯尚书保举他作为知长安事,临时担任重新修缮长安城的总指挥使。名头响当当,权力给的也足,但却只给他拨了很少一笔钱款,都不够塞牙缝的。
宋允知表示疑惑,他是有三头六臂吗?还是有一个能钱生钱的聚宝盆?
随春生看过之后,也觉得一言难尽:“户部又舍不得掏钱,还想让你劳师动众地修城,脸怎么这么大?什么好事都想占。”
果然,并不是他有问题,而是冯尚书自己异想天开。宋允知一脸深沉地想到,又或者,陛下决定迁都动了不少人的利益。这些人以为是自己鼓动的,就将气撒在他头上,才弄出了这么这么一件匪夷所思的事。
“又被迁怒了啊。”
明摆着是想看他笑话呢,这群人之前打仗的时候姿态放的可低了,如今战事结束、南北和平,就立马换了一副面孔。
啧,这狗。
随春生眨了眨眼:“要不直接推了这事儿?”
宋允知哼了哼:“不必。”
他们不就是嫉妒自己立了功,这才给他找了个难事儿。事情的确有点难,但也不是真的没有办法。没有点挑战性的东西,如何能体现他的作用呢?宋允知倒是很想叫那些人再嫉妒嫉妒,看看陛下究竟还能如何器重他。
这么一想,宋允知反而更期待数月之后的见面了。
“先将谢霆他们叫过来吧,咱们一块儿商量商量。迁都一事关重大,做好了咱们还能被陛下记一功。”
而且宋允知有预感,他这个知州是做到头了,大概几个月后便会被调走。
第156章 拍卖 自家的东西还要花钱买
跟建康城比起来,长安城其实不差,气势恢弘,还透着悠悠古韵。
虽说中间也经历了战乱,尤其是郑廷打入长安期间,动静闹得不清,但其实郑廷也是收着劲儿的。他并不想破坏长安城,所以城内大体都没有损坏,若要修缮,只需要将一些坍塌的街道、庙宇给重修修整一遍就行了,这样挑不出错,但是肯定也不算什么功劳,只是中规中矩而已。
123/130 首页 上一页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