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言情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email protected]举报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5

穿进九零嫁给年代文大佬——荔枝雨【完结】

时间:2025-01-24 17:13:11  作者:荔枝雨【完结】
  谢母面色一僵,转而便沉下脸去斥责谢卓然的不懂事。
  “你这孩子太不懂事了,难道就因为你不想,你爸就要做一辈子的鳏夫?”
  谢卓然冷着脸不说话。
  谢海东连忙帮儿子说话:“妈,你别怪小然,不再娶是我自己的决定,跟小然没关系。”
  “再说我工作这么忙,平时还要照顾小然,哪里有时间处对象。”
  有谢海东帮着说话,谢母的语气缓和下来,但她还是轻声责怪,并很自然地扯出另一件事。
  “你啊就惯着他吧,听海峰说你一天给他十块的生活费?”
  “他一个小孩子一天哪里需要花那么多钱哦,海峰我们一大家子一天的伙食费都花不了十块钱。”
  “海东,孩子真不能太惯着了,会给惯坏的,”谢母道,“要我说啊,你这十块钱不如交给海峰媳妇,让海峰媳妇拿这个钱买肉烧饭给卓然吃,那不比他在外面吃得好?”
  李如刚去世那会儿,谢海东就是让谢卓然到这吃饭。
  两家房子离得近,谢卓然去叔家吃个饭再回家,也不麻烦。派出所事情多,有时候赶上事态紧急,他自己都忙得吃不上一口饭,更不要说回家给谢卓然做饭了。
  谢海东想的是他爷爷奶奶也在这住着,应该不会苛待自己儿子,他的儿子不也是他爹妈的亲孙子嘛。
  他让儿子来这吃饭,当然是要给生活费的,一个月一百块。
  一个月一百块的生活费,其实并不光是谢卓然一个人的,而是谢海峰一大家子的生活费。
  谢海东太了解自己的爹妈了,劳累了一辈子,也省吃俭用了一辈子。
  他怕二老舍不得钱,舍不得给谢卓然买肉吃,便索性把他们一家的生活费都包了。
  最后谢卓然去了两个月不到,就死活不去了,说让他直接给他钱,他想吃什么自己上外头买。
  儿子不想去,谢海东也不好强迫儿子,就跟弟弟谢海峰说了这事。
  之后,他便开始每天早上上班前给谢卓然在桌上留当天的生活费。
  之前他也没给这么多,都是四五块,五六块,是谢卓然升高中后,他看谢卓然个高,怕他吃不饱,才开始给他一天十块的生活费。
  这事都过去三年了,谢海东也不知道谢母今天为什么突然旧事重提。
  谢海东瞅了一眼自家儿子,看儿子面无表情不说话,就知道他还是不乐意天天来叔家吃饭。
  他便笑着婉拒:“这也太麻烦海峰媳妇了,算啦算啦。”
  “不麻烦,哪里会麻烦,”海峰媳妇连忙笑着接话道,“不过是多张嘴多双筷子的事,能有什么麻烦的。”
  “是啊,”谢母也连忙接话,“海峰媳妇天天给我们一大家子做饭,多一个卓然哪里会麻烦。”
  谢母帮着海峰媳妇说话,同时心里也盘算着,一天十块,一个月就是三百块,这些天要是都贴补给老二家,那多好啊。
  老二家本就困难,就海峰一个人在外头上班,一个月工资也只有一百出头。
  再加上家里的两个儿子又没个正经工作,整天在家吃喝,哪哪都是需要用钱的。
  老大工资高,不在乎这几百块小钱,正好贴补给老二家,这样老二家的日子就过得舒坦些了。
  其实,当初谢家二老坚持住在谢海峰家也有点这个打算。
  他们住在老二家,老大就要掏赡养费,然后他们便将老大给的赡养费贴补给老二家。
  谢家二老这么做倒不是他们故意偏心,两个儿子他们都是一样疼的。
  只是老大过得太好,老二又过得太拮据,这样一对比,他们就忍不住心疼老二。
  之前,谢海东考上警校时,谢家二老就时常叮嘱他:“你以后要是在城里混好了,可要记得拉你弟一把,你弟没你有本事,你这个当哥的不拉他一把,他可就只能当一辈子的农民啦。”
  谢海峰从小脑子就不如大哥灵光,初中都没读完就辍学,然后跟着父亲在家务农。
  谢海东也是满口答应,当然他也做到了。在自己发达后,立即将全家人都接来省城享福。
  谢家二老心疼二儿子日子过得艰难,自然想着如何帮老二,于是便成了如今的局面。
  如果可以的话,他们恨不得将老大的家产平分一半给老二。两个儿子都过得一样好,这样他们百岁之后进棺材才安心啊。
  这边谢卓然听到两人的话,抬眼看向婶婶和奶奶,嘴角勾起一抹冷笑。
  他还不知道他们一家打的什么主意?不过是想用他的生活费来养活他们一大家子罢了。
  他妈刚去世那年,他上初一,正是长身体饭量大的时候,可是他来叔叔家几乎顿顿吃不饱。
  有时候他放学晚了,菜都不剩多少,他只能就着菜汤吃白饭。
  就是白饭他婶婶也只给他留一碗。
  当然,这些事谢卓然并没有告诉他爸,他当初跟谢海东说他不想再去叔叔家吃饭,谢海东也问了他为什么,他没说理由,就直接说不想去。谢海东最后也是选择尊重他的意见,直接去谢海峰家把这事给说开了。
  谢海峰俩夫妻一听当然不同意,一个月一百块呢,快赶上谢海峰一个月的工资了。
  一百块说没就没,任谁也不甘心。
  其实,海峰媳妇一听谢海东这话,就猜出肯定是谢卓然告诉他爸,他吃不饱饭的事了。
  这事还真不能怪她,因为一开始,她并没有故意不让谢卓然吃饱。
  但这个谢卓然实在是太能吃了,她不这么做这个家迟早要被他一个外人给吃穷的。
  巴掌大的碗,一顿吃两碗饭都不够,吃菜也吃得猛。做那一盘子肉,他就闷头夹着吃,爷爷奶奶叔叔婶婶都还在桌上呢,他也不知道谦让。
  关键她家也有两个儿子,她两个儿子也长了嘴。谢卓然多吃一块肉,她两个儿子就少吃一块肉。
  她不是没有言语提醒过谢卓然,但她一说,谢卓然就直接拿话怼她。
  “看这孩子饿的,卓然,少吃几块肉,多吃点饭,饭能吃饱,肉吃不饱。”
  每当她笑着对谢卓然说这话时,谢卓然总是毫不客气地回怼。
  “我爸说了,他一个月给了一百块生活费,让我想吃什么直接跟婶婶说。”
  谢卓然都这样说了,她也只能笑盈盈地回道:“是啊,没说不让你吃,吃吧吃吧。”
  海峰媳妇见自己言语提醒没用,就直接来硬的,她故意提前十来分钟烧好饭,饭一烧好一家人就吃,不等谢卓然放学。
  等谢卓然放学来到叔叔家,发现锅里的饭只够盛一碗。
  一次就算了,次次都这样,谢卓然便知道是婶婶在针对他,他便直接跟谢海东说不去叔叔家吃饭了。
  海峰媳妇本以为自己用这办法制住了谢卓然,看着谢卓然抱着那一碗饭闷头吃不吭声,她还有些得意。
  谁能想到事情急转直下,谢卓然直接生气不来了。
  她也后悔啊,后悔自己目光短浅,不该用这种不地道的法子对付谢卓然,最后因小失大,每个月的一百块没了。
  同时她也气自己看走了眼,谁能想到一个平时看着闷不吭声的孩子,竟然会去他爸那告状。
  谢家二老一听谢海东说这样的话,连忙就帮着谢海峰说话,问谢海东是不是谢卓然说了什么,是不是觉得在这边受了委屈之类的话。
  谢海东也是实话实说,把谢卓然对他说的话,又原封不动地告诉他们。
  谢老太太一听当即说道:“卓然他一个小孩子懂什么,哪能光听小孩的话。还说什么就是不想来,要是他嫌婶婶做的菜不好吃,那好好跟大人说嘛。搞成现在这样,一家人多难看,海东,你说是不是?”
  但不管谢老太怎么说,谢海东始终坚持尊重孩子的想法。
  最终这事也就只能这样了,毕竟只要谢卓然不来,谢海东就不会再给他们家钱,他们并不能拿谢海东怎么样。
  这头,海峰媳妇见她和谢母都这么说了,大哥这边还是不松口。
  她便装模作样地长叹一口气,道:“唉,怕不是卓然嫌弃我这个婶婶做的饭不好吃。”
  她本以为谢海东会解释什么,然后她便再顺着他的话讲,好说歹说也得让谢海东同意这事。
  却没想到谢海东直接认同她的话:“是啊,这两年小然的嘴挑得很,偶尔我放假在家给他做饭,他都嫌这嫌那的,我怕他到时候来这吃饭,惹你们生气。”
  “再说,孩子也大了,有自己的想法,他爱怎么样就怎么样吧。”
  谢海东这话里的意思就是还不同意。
  他的身份和地位摆在那里,话也挑明说了,谢母和海峰媳妇也不好再多说什么,这事也就只能这么算了。
  大年初一,谢母突然提起这事,说起来还是海峰媳妇撺掇的。
  年前,谢海峰和大哥聊天时,意外得知大哥一天竟然给谢卓然十块的生活费,谢海峰听到这话时就很吃惊,但没表现出来。
  和大哥分开后,他转头就将这事告诉了自家媳妇。
  海峰媳妇一听完,也极为吃惊,同时在心里盘算着让谢卓然来家里吃饭的事,但这事明显不能由她来提起,于是她便撺掇谢母出面,谢母当然乐意帮老二家,一口就答应。
  这顿午饭,大家吃得可谓是心思各异。
  隔天,又轮到谢家一大家子去姑姑谢海兰家吃饭。
  这算是谢家的惯例,早年,李如还在的时候就这样。
  照理说,谢海东才是大哥,逢年过节的,应当是做弟弟和妹妹的谢海峰、谢海兰提着东西去谢海东家。
  但谢海东心疼李如身体不好,不能操劳,倘若弟弟、妹妹来他们家,谢海东肯定是要留他们在家吃饭的。于是,谢海东索性把这礼给免了,转而自己提着东西上弟弟、妹妹家蹭饭。
  昨天坐在一起吃饭的众人,现在又齐聚谢海兰的家。
  谢海兰嫁给同乡的朱卫东后,生下一儿两女。
  谢海兰的大儿子朱凡比谢卓然大一岁,但初三留过一级,因此跟现在的谢卓然是同级。
  两人同级,又都在丰州市一中上学,虽不在同一个班,但两个孩子放在一起比较是难免的。
  尤其是过年的时候。
  因着,朱凡的学习比谢卓然好那么一点点,谢海兰和丈夫朱卫东便总是炫耀似的提及两个孩子的成绩。
  尤其是谢海兰,逢年过节,一看见谢卓然就问他最近的考试考了多少名。
  其实,谢卓然考了多少名,她心里门清的。
  每次全校排名出来,朱凡都会不自觉拿自己的名次跟谢卓然比,只要自己的名次在谢卓然的前面,他便会邀功似的把这事告诉爸妈。
  他妈妈谢海兰一听当然高兴啊,谢卓然从小就在城里读书,成绩也就那样。
  而她的儿子小学五年级才转学过来,都能回回考得比谢卓然好,她可不得骄傲自得嘛。
  这说明什么,除了说明自家儿子聪明,也说明自己教得好。
  今天,这不按照往年惯例,谢海兰再次问起了谢卓然期末考试排名。
  谢卓然最烦的就是这个,如果他爸不在这,他肯定理都不理姑姑,转头避开这个问题,他就不信谢海兰会追着他问。
  但今天很不凑巧,谢海兰问他这话时,谢海东就在旁边,大过年的他要是这么没礼貌,无视姑姑的“关心”,肯定会被父亲狠批一顿。
  最后,他也只能不太高兴地报出自己名次。
  谢海兰一听,立即装模作样道:“还可以嘛,我家凡凡也就比小然高个十几名而已。”
  这时,谢海东也只能笑着说一句:“凡凡成绩还是不错的。”
  谢海兰便会接话道:“是啊,凡凡说他以后还要考警校呢,他说他要像舅舅一样当公安。”
  这其实并不是朱凡自己的理想,而是谢海兰强行安在朱凡身上的理想。
  谢海兰的想法其实也很简单,谢家有个当派出所所长的大哥,她可不得好好利用起这层关系?当初谢海东升官升得这么快,不就是因为他有个当副所长的岳丈么。
  就算舅舅不如岳丈亲,那提拔自己外甥混个科长当当总是可以的吧。
  谢海东听说外甥的理想是做人民警察,当然笑着点头说:“当公安好,为人民服务。”
  这时谢海兰便又会问出,她问过好几遍的问题。
  “卓然,你长大了想做什么啊?”
  谢卓然会回答:“什么也不想干。”
  这时,谢海兰便会露出一个意味深长的笑容,看向自家大哥谢海东:“这孩子。”
  谢海东对自己儿子的要求就更低了,他不图谢卓然有多远大的理想,只要他少在学校惹事打架,别让他三天两头去老师办公室,他就烧高香了。
  说“什么也不想做”,这倒不是谢卓然故意敷衍,而是他的真实想法。
  长这么大,他既没有特别想做的事,也没有特别想实现的理想。
  硬要说,他真正感兴趣的,大概是“行侠仗义”,就像他现在在学校做的。
  “他啊,不给我惹事,我就阿弥陀佛了。”这时,谢海东总会说这么一句。
  谢卓然一听当然不服,什么叫他惹事,他明明是在“行侠仗义除暴安良”。
  “你懂什么,我哪有惹事。”谢卓然不高兴地撂下一句话,扭头向阳台走去。
  他这回的不高兴和谢海兰问他成绩的不高兴又不一样,谢海兰问他成绩他只是觉得烦,谢海东不理解他,他是真的不高兴。
  原本,谢海兰还要留大家吃完晚饭再走。
  但派出所突然有事,谢海东要急着去处理,谢卓然一个人不愿待在姑姑家,就也跟着出来了。
  谢卓然出来后,没急着回家,而是在外面闲逛,逛着逛着就不自觉来到思甜烘焙坊,看到思甜烘焙坊竟然开门营业,他便直接走了进来。
  谢卓然感觉自己心里不知哪里来的一股烦躁,始终挥之不去。
  但他一走进思甜烘焙坊,闻见熟悉的烤面包香,又感觉那股心底的烦躁被安抚了不少。
  谢卓然在面包店待在天彻底黑下来才离开。
  他离开时,正好碰见刚下班过来的游彻。
  游彻也是今天开始复工的,他春节期间一共休息了六天,是书记特批的三天假期加上春节原本的三天假期。
  孟箬看了眼挂在墙壁上的时钟,现在都已经六点多了,外头的天也彻底黑下来。
  以前他都是天还没黑就下班了,今天下班明显比往常晚。
  可能是什么事耽误了吧,她想。
  游彻瞅了一眼,从正门出去的谢卓然,然后走向孟箬,问道:“这小子,怎么又来了?”
  孟箬闻言一笑,真不知道游彻对谢卓然哪来的这么大敌意。
  “他是客人,我这是面包店,他来不是很正常。”她笑着说。
  游彻没再在意谢卓然,而是跟孟箬说了另一件大事。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