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小东插嘴:“你别看网上那些营销号胡说八道,根本没有所谓的安全期。不要抱有侥幸心理,不做措施,就等于备孕。”
小姑娘忙说:“我吃药了!事后……”
江明月问:“紧急避孕药?”
小姑娘点头:“我第二天就去药店买药吃了,药店里的人说三天之内吃都有用的。”
毛小东说:“哎呀,紧急避孕药不是百分百有效的,吃得越晚效果越差。”
小姑娘急了:“我吃过好几次了!之前都没出过事……”
毛小东问:“你老吃那种药干嘛?副作用很大的。你男朋友戴个套会死?”
小姑娘低头:“他说戴套不舒服……”
毛小东显然经验丰富,摆摆手说:“戴不戴都差不多的。”
江明月剜了眼毛小东:“你少说两句。就你懂的多是吧?”
毛小东顶嘴:“沈老师肯定也懂。”
沈归时当即否认:“你别乱说,我没你懂。”
江明月把单据递给小姑娘,让她赶紧去缴费做检查。
四十分钟后,检查结果出来了。
确认妊娠。
江明月看着报告单上方的信息——周蓝,19岁。
她不由自主地蹙眉:“周蓝,你怀孕了啊,你这个腹痛很有可能是宫外孕导致的。你得再做个B超看一下。”
小姑娘发懵。
江明月在她眼前晃了晃手:“怎么了?吓到了?叫你名字都没反应。”
小姑娘“啊”了声:“平时……平时大家都叫我阿蓝。”
“嗯,阿蓝,你现在宫外孕的可能性很大,再去查个B超吧。有没有家里人跟你一起过来?”
阿蓝摇头:“我一个人过来的。”
阿蓝看上去很独立,一个人看病、做检查,安安静静地坐在医院冰凉的椅子上排队。
阿蓝出去以后,江明月跟毛小东说:“育龄女性如有性生活史,一定要考虑怀孕,做妊娠试验。如果确认是孕妇,CT这类检查肯定不能开,用药也要更谨慎。”
毛小东问:“如果病人说她没有性生活,那就不用查有没有怀孕了吧?”
江明月说:“也要查。”
“为什么?”
“因为很多病人会出于各种各样的原因隐瞒性生活史。尤其年轻女孩儿在有家长陪同的时候,跟你说的不一定是真的。”江明月认真道,“不要完全相信病人的话。”
“不相信病人的话?那还怎么看诊啊……”
沈归时说:“让你不要完全相信,没让你完全不相信。”
毛小东都快被绕晕了。
这时,桌上的固定电话响了。B超室打过来的,说看到输卵管有胚芽了,确定是异位妊娠。
B超医生在电话里说:“我让病人去急诊继续留观,她没去,她刚刚给她男朋友打了个电话,不知道怎么回事,一直在哭,情绪很激动。”
江明月心头一紧:“快劝劝她!情绪激动的话,孕囊很容易破裂的,到时候大出血就麻烦了!”
“嗯嗯,外面几个护士都在劝。”
江明月不太放心,跟毛小东交代道:“联系妇科会诊。”
她跑去楼上B超室。
阿蓝正哭着讲电话:“我没有骗你!我真的怀孕了!”
旁边两个护士好言劝道:“有什么话慢慢说,坐下来休息会儿,千万别着急。”
电话那头不知道说了句什么,阿蓝号啕大哭,情绪彻底崩溃:“你怎么对我这么不耐烦!你还是人吗!”
江明月赶紧让人去推病床,同时快步奔了过来,轻拍阿蓝的后背:“别哭别哭,来,上床躺一会儿,手机我帮你拿着。”
就这么半哄半劝地把阿蓝的手机拿了过来,随后迅速把通话掐断。
阿蓝乖乖地躺上了病床,两手捂住了脸。眼泪从指缝里流了出来。
江明月护送阿蓝到抢救室躺下,接上心电监护实时观测。
妇科医生赶来会诊。是个年轻的女孩子,看上去也刚工作没多久。
江明月给她看了检查报告,事无钜细地把阿蓝的情况说了一遍。
妇科医生看着B超影像,小声问江明月:“这个情况得住院手术吧?”
江明月点头:“嗯,你们科还有床位吗?”
“我去查。”妇科医生急匆匆地走了。
“医生姐姐。”
江明月愣了愣,意识到是阿蓝在喊她,走近了问:“怎么了?”
阿蓝轻轻地说:“我好难受。”
江明月问:“哪里不舒服?”
阿蓝说:“我刚刚跟我男朋友说我怀孕了,他不相信……他还骂我没事找事,吵到他睡觉了……”
“你先不要管别人怎么说,你现在最重要的是管好你自己。刚刚妇科的医生过来看过了,你这个情况是需要住院手术的,你先有个心理准备,跟家里人联系一下。”
“啊?还要做手术?”
“对,你怀孕了,但是胚胎长在了输卵管上,如果不做手术,胚胎会越长越大,直到把输卵管撑破,引发大出血,人会没命的。”
“那我以后还能怀孕吗?”
江明月说了一句在生殖科经常说的话:“你还年轻,以后还有机会。”
阿蓝沉默了片刻,又道:“刚刚他还说,如果真的怀孕了,就赶紧打掉,他不要这个孩子……他凶我……他说我事多,他一分钱也不会给我的……可我打电话找他,也不是为了找他要钱啊……”
“你们怎么认识的?”
“在网吧,我低血糖头晕,他给了我一颗糖……”
江明月深吸一口气:“你别那么在意别人的想法,没有人比你自己更重要。男朋友只是朋友的一种而已,在法律上你们什么关系都没有,你做手术,他连给你签字的权利都没有。”
“我知道的,其实我也看清了他是什么样的人,可我还是好难受……”阿蓝的眼泪又涌了出来。
江明月看了眼仪器。
心率100次/分。
阿蓝现在是平躺状态,静息心率这么高还是挺吓人的。
这时妇科医生回来了,说有床位,今晚就能住院。
毛小东也过来了。步子慢吞吞的,两手插着口袋,懒懒散散地说:“沈老师让我来学习,诊室他守着。有啥好学的啊?这不都好好的吗?”
他话音刚落,阿蓝忽然捂住小腹,低低地“呜”了一声。
江明月眼皮骤跳。
妇科医生忙问:“是不是肚子疼?”
阿蓝说:“嗯,好痛,肚子像被人撕开来了。”
毛小东惊慌失措地指着仪器:“这心率怎么一下子飙上来了!”
现在心率是125次/分。再一看,阿蓝腿下都是血,把白床单染红了一片。
妇科医生同样大惊失色:“孕囊破裂出血了?”
“应该是的。”江明月最担心的情形还是发生了。
越是这种时候越不能慌乱,她沉静道:“先补液吧。小毛,你去问输血科要血。”
当务之急是要把阿蓝的生命体征维持住。
一阵忙乱的紧急处理后,阿蓝的血压总算没再往下掉。
毛小东松了口气,一改闲散的做派,态度主动又积极:“江老师,我去联系救护车,马上把病人转运到市里的医院抢救。”
“转院?不行!”江明月迅速给出判断,“这里离市区有一百多公里,路程太长了,病人支撑不了那么久。”
当务之急是找到出血点,及时止血。现在时间就是生命,一分钟都耽误不起。
阿蓝一张脸白得跟纸一样,她喃喃道:“我的头好晕啊,我是不是快死了?”
“不会!”江明月斩金截铁道。
她笃定的口吻顿时提振了阿蓝的信心。阿蓝带着希冀问:“还有救吗?”
“有救!”江明月语速飞快,“你父母手机号多少?我们要先和你的家人沟通一下。”
“手机……手机里有。”
这一句说完,阿蓝合上眼皮,意识丧失,陷入昏迷。
江明月把总值班摇了过来。总值班费尽周折和阿蓝的家人取得了联系。问了几句,才知道阿蓝是单亲家庭,由妈妈独自一人带大的。总值班在电话里告病危,问家属是否同意立刻手术抢救。
阿蓝的母亲听说女儿性命垂危,哭着同意手术,同意剖腹,什么都同意,只要能救回阿蓝的命。
江明月吩咐毛小东:“通知麻醉科,准备开腹手术。”
一般来说,宫外孕女性可以根据个体差异,选择药物治疗或者手术治疗。如果选择手术治疗,通常会安排腹腔镜手术,微创手术伤口小,病人恢复快。
但就目前的情况而言,还是传统的剖腹探查更稳妥一些。
江明月让妇科医生抓紧时间去手术室准备。
妇科医生紧张道:“江老师,我有点虚,你能不能陪我上台?”
江明月蹙眉问:“你们科就你一个人值班?没有二线医生吗?”
妇科医生解释:“我们医院人手不够……平时也遇不到这么危急的病人……”
这时候讨论这些也没多大意义了。江明月也不再多说,换衣服洗手。
手术开始。
江明月手把手教妇科医生冲洗腹腔,找到还在流血的输卵管切除,检查清理盆腔,确认不再出血后关腹。
妇科医生的操作并不是很熟练。
江明月问:“以前没做过这类手术吗?”
她心想不至于吧,这算是妇科里比较简单的手术了。
妇科医生说:“以前没有独立操作过。”
江明月便问:“那以后会做了吗?”
妇科医生迟疑了一下:“嗯。”
江明月道:“有空可以多看看手术教学视频。”
妇科医生问:“看视频能学会?”
“看教学视频,可以让你熟悉手术的每一个步骤。这样等你真正上台的时候,下一步要做什么心里就有数。理论上烂熟于心,实践中才不会出错。至于看视频能不能学会——”
江明月顿了顿,拿沈归时举例子:“你们沈老师之前在海大附院实习,很多科主任都想把他留在自己科室,因为他手术操作很漂亮,很多技术性的操作上手一次就会。但他们不知道的是,沈老师每天下班都会去找教学视频,反覆观摩学习,所以,主刀给他机会让他上手的时候,他才能精准完成主刀的指令。”
他或许确实有一些做手术的天分,但这又何尝不是勤学苦练的结果。
“所以你问我看视频能不能学会,我很难回答你,每个人的学习能力不一样。但是我可以很明确地告诉你,你多看、多学肯定是有用的,等哪一天视频里的东西能被你熟练运用到病人的身上,那个技术就是你的了。”
江明月望向一旁,“听见了吗,毛小东?”
毛小东罕见地没有插科打诨,而是老老实实地说:“听见了。”
阿蓝被推出手术室。
她的生命体征还维持着稳定。江明月一直提着的心终于放下了。大出血抢救不回来的病例,她也见过好几个。阿蓝还算幸运,发现得早,手术也及时。
毛小东跟在江明月身边,小声问:“江老师,别人都不知道沈老师下了班还找视频学习,那你是怎么知道的啊?”
江明月侧首,冷眼瞥他。
毛小东咳了声:“我就随便问问,随便问问……那个,江老师,我之前一直没跟你好好学,是因为我觉得我们这儿遇不到什么危重病人,没必要懂那么多。但是现在吧,我知道错了,要是你不在,这个大出血的病人还真不一定能活下来。”
一整夜兵荒马乱的抢救像是给了毛小东一记当头棒喝。他现在的态度诚恳又端正:“江老师,以后我一定认认真真跟你学习。之前你让我干什么来着——哦,想起来了,要多看文献!你放心,我今天下了班不睡觉,就看文献!”
江明月终于弯了弯唇:“你先把值班室收拾一下。快递不要到处乱扔,吃完的泡面及时清理掉。那个地方我都感觉没处落脚,不知道你怎么睡得下去的。”
毛小东答应得很快:“行,行行!我知道了!”
第60章 认可 文案情节1
一晃到了第二天。
确如杨青松所说, 这里的急诊并不忙。沈归时一晚上也就接待了个位数的病人,整体工作量约等于在海大附院急诊科轮转时的十分之一。
门口传来脚步声。沈归时抬头一看。
是林逸。
两相对望,林逸脚步微顿, 随后淡然地走过来问:“她人呢?”
49/58 首页 上一页 47 48 49 50 51 52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