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言情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email protected]举报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5

穿越农家,科举为上——唐轻寒【完结+番外】

时间:2025-02-09 14:38:33  作者:唐轻寒【完结+番外】
  每张书案上都摆放着笔墨纸砚,书案上摆的书却不一样。
  李耀安和葛宽聊了几句,就开始着手工作。
  刚坐下没一会儿,就有人端了茶壶茶杯过来,给放到了他的书案上。
  这人就是专门在翰林院打杂的,给端茶倒水,给新来的人引路之类的,都是他的工作。
  他的腰背是有些弯的,脸上一直带着笑容。
  端着茶壶茶杯过来的时候,还问了李耀安喝茶的习惯。
  李耀安只说了两个时辰要添一次水,就打赏了他一两银子,让他先走了。
  那人的笑容更大了些,接过银子,高兴地点头说好。
  李耀安也就给这么一回,头一次总要多礼些。
  后面就是李耀安痛苦地工作时刻了。
  拿到手上的是一本古书,字和现在的字有出入。
  更别提,这书还因为年岁久了,有部分粘连破洞。
  要不是以前看过一些修复文物的纪录片,李耀安还真不知道怎么下手。
  埋头修复了一整天,也才修复了几页,好在翰林院比较清闲,修复古书这事儿,也没有人催。
  到下值的时候,李耀安痛痛快快地就走了,完全不用担心到点就走有不好的影响。
  葛宽下值回家前,七拐八拐进了一座宅子。
  “殿下,李耀安今日入职了。”他弯腰行礼,赵晏虚扶了他一下。
  原来,葛宽的友好,是赵晏也就是王朝安排的。
  身为朝堂里百官不怎么看好的十二皇子,赵晏也有自己的人手。
  他的人手虽大多是一些不起眼的小官,但小官也有小官的好处。
  自从李耀安在回乡祭祖的时候,遇到袭击,赵晏就开始安排李耀安入翰林院后的照顾人选。
  葛宽年龄二十多,是从庶吉士爬上来的。
  人本身有些才华,又极其擅长人情世故。
  让他照顾李耀安,赵晏是很放心的。
  “以后你多看顾着他,适时给个提醒就成。”赵晏笑着跟葛宽说话,葛宽自然笑着点头。
第142章 赐字嘉瑞
  李耀安在翰林院修书整理,天天都很是规律。
  王氏和李梁也请了人去杨家正式提亲。
  婚期也定了下来,是两年后的正月间。
  两年后,李耀安和杨西宁都满十八岁了。
  这个还是李耀安强烈争取来的,不然近期都可能直接成亲了。
  为了这个成亲时间,李耀安还专门搬出了大哥李耀明。
  说早成亲,对夫妻双方的身体都不好。
  王氏害怕李耀安的身体出问题,这才费了口舌和崔氏商量好两年后的正月成亲。
  其实崔氏也松了一口气,毕竟她也不想那么快嫁女儿,再加上她认为自己女儿的言行举止还得再抓抓。
  这天,李耀安照常在翰林院忙活,有一个小太监急匆匆过来了。
  “请问李耀安李大人在吗?”小太监微微弯着腰,一张脸上都是笑意。
  李耀安抬头,那小太监就连忙走过来问:“是李大人吗?”
  李耀安有些疑惑,这个时候小太监找他干什么?
  李耀安笑着放下笔,笑着问:“不知公公找我有什么事?”
  小太监脸色稍微带了些惊恐:“哎哟喂,咱家哪能称公公呢。”
  “李大人,叫我小喜子就是。”
  “您赶快收拾一下,陛下召见呢!”
  小喜子作势要拉李耀安,李耀安一听是皇上要召见,一点都不高兴。
  这就像是突然被领导叫过去一样,弄不好是要被处罚的。
  李耀安悄悄深呼吸一下,将桌面的书本快速收拾好,这才跟着小喜子走了。
  “这李耀安就是不一样,哪有从六品就被召见的。”李耀安走后,翰林院热闹了一小小下。
  到了御书房门外,李耀安跪下行礼:“臣翰林院俢撰李耀安求见。”
  “进来。”御书房里面传来皇帝的声音。
  李耀安进去,低着头,站在皇帝十步外。
  “你过来,帮我读一下奏折。”皇帝的声音有些疲惫,但还是尽量保持着威严。
  李耀安答了声是,就拿起桌面上的奏折读了起来。
  读了好一会儿,李耀安就觉得不对了。
  太多报有灾情的折子了,这明显就有问题。
  “真正需要朝廷的是北边,有外敌来犯了。”皇帝站起身,看向窗外。
  李耀安放下奏折,轻声问:“陛下需要臣做些什么吗?”
  皇帝转身看向李耀安道:“朕看你写的文章言之有物,亦有为民之心。”
  “北边军需处,需要有人管理,并且带去物资,管理民生。”
  李耀安心里一惊,殿试时还是二三月,回家祭祖归来,已是六月。
  现今正是酷暑之时,过不了多久就会秋收。
  北边多寒,外敌过来犯边抢粮再正常不过。
  但当今皇帝看样子对北边十分紧张,应该是出现了,不好的事情。
  此事对于他来说,危险不大。
  他是文官,去管军需民生,有武将在前。
  对于他来说,也是一份机遇,只要活着回来,就是一份功劳。
  “下官职位低微,又刚入朝为官,怕是不能服众。”李耀安将自己的担忧说了一下。
  皇帝笑了笑,知道李耀安不如表面老实。
  “自有主官和你一起去,你去主要就是想办法解决问题的。”
  李耀安懂了,有负责人,但他会是个工具人。
  这下有底了,李耀安低头应下了。
  “李爱卿,你有字了吗?”皇帝突然来了这一句话,问得李耀安有些懵。
  李耀安回:“回陛下,臣尚未及冠,还未取字。”
  皇帝坐回自己的位置上,挥笔泼墨,写了两个字。
  “嘉瑞!”
  “你已经做官了,自然得有个字。”
  “你是我大昭第一个六元及第的,是个祥瑞。”
  “就取字嘉瑞吧。”
  李耀安连忙跪下谢恩,回翰林院的时候就带上了那一幅字。
第143章 我还是王朝啊
  李耀安拿着一幅字回到翰林院,那幅字在李耀安离开御书房的时候,还专门拿御用的布帛裱了起来。
  直觉告诉李耀安,这布帛有门道。
  但皇上这么做,想来是有原因的。
  有同僚要看皇上赐的字,李耀安故作轻松高兴地将字拿给那些想看的人看。
  好不容易熬到下值回家,李耀安将皇上赐的字给了家里人看,就拿着那幅字回了房间。
  拿起来对着光看了一会儿,又仔细摸了材质。
  这写着“嘉瑞”二字的纸张比以往厚一点点,这御纸在翰林院可以一直都能看见。
  些微差别加上裱了布帛,真的很难让人察觉。
  想来皇帝赐他字是半真半假的,最终的目的,不过是让他带出这一封诏书。
  应该接这一道圣旨的人,应该就在要去北边的那些人里。
  看来京城不宜久留了……
  第二天下值的时候,李耀安去了杨府。
  见到杨西宁兄妹两个,李耀安也没客气。
  先是告诉他们,皇上给赐了字。
  再告诉了他们,自己对于京城局势的猜想。
  “我们昨天就知道,皇上给你赐了字。”杨西宁笑着拍了拍李耀安的肩膀,然后推着他坐下。
  “京城的局势波及不到我们,我爹镇守西北,可不好惹。”
  李耀安还是觉得不妥,拉着它的手道:“要不,你们还是出京城避一避吧。”
  “后日,我将随军出发,你们可以接着送我,出京城。”
  杨西宁有些为难,这事她可做不了主。
  “好吧,我问一下我娘。”杨西宁转身去了后院。
  回来的时候,就笑着朝李耀安点头。
  杨家这边解决了,李耀安就回家安排族里来的人。
  “我们不回去。”李槿华听李耀安说,要他们先回族里,有些不舍得京城的经营。
  这一个月以来,他们在京城布置得很好,眼见着就要开业了。
  “是我没有考虑清楚,如今京城的局势紧张,我怕波及普通人。”李耀安示意李槿华坐下,自己安抚着族人。
  “那你应该需要我们,在京城收集消息。”李槿华还是不愿回去,梗着脖子和李耀安说话。
  剩余的人也附和她,没有人想一事无成地回去。
  李耀安无法,只得让丹青去多买些粮食,给他们备上。
  叮嘱他们,注意安全。
  李梁和王氏却是一定要回去的,因为他们是他的爹娘。
  既然他的手里有一道有猫腻的诏书,那李梁和王氏在这里就不安全。
  李梁和王氏也没有异议,毕竟该做的,已经都做好了。
  李耀安又不在京城,他们在这里也没什么意思。
  后日一早,李耀安坐在随军马车里。
  作为一个文官,不用像武将一样骑着马晒太阳。
  撩开车帘,杨家的人坐在马车里,杨西定一个人朝他挥手。
  李耀安朝他点点头,军队出发,马车缓缓向前。
  走了十来天,一路上,那个神秘的主官还没有出现。
  他安排着人,一路上收买粮食。
  朝廷此次只拨了款,粮食却要自己筹措。
  听说北边军队粮食不多了,李耀安认为提前准备一些比较好。
  晚上安营扎寨,丹青跟着来了。
  他架了火堆,煮着鸡丝稀饭。
  李耀安还在画地形图,这时有人撩开了他营帐的帘子。
  李耀安抬头,一眼就看见了赵晏。
  李耀安嘴角带着笑,眉毛在看到来人时,动了动。
  他站起来说:“我应该叫您王朝,还是十二皇子殿下?”
  赵晏坐在李耀安的书案上,胖胖的脸上还带着令人熟悉的神情。
  “丹青做的稀饭,真是香啊,我待会儿蹭点啊。”
  见李耀安看着他不说话,就站起来,端正了姿势道:“在你面前,我还是王朝啊。”
  李耀安知道,他这是变相地承认了,他就是十二皇子赵晏。
第144章 边疆被袭
  李耀安看向赵晏,做了一个请的姿势,让他坐在主位上。
  自己找了另一个凳子,坐在旁边。
  赵晏一屁股坐在李耀安刚刚坐的座位上,翻看李耀安画的地图。
  “画得真好,不愧是耀安。”
  李耀安白了他一眼:“你来的目的不止叙旧吧。”
  赵晏放下李耀安画的地图,笑嘻嘻地朝李耀安道:“我爹,也就是当今皇上应该让你帮我带了东西出来吧。”
  李耀安起身从包袱里拿出皇上给他赐的那幅字,递给赵晏。
  赵晏将布帛放平,从身上拿了一个竹片出来,将写着“嘉瑞”二字的纸张挑开。
  再拿出一瓶药水,打开瓶盖,用竹片沾了药水,轻轻抹在布帛的纸张上。
  不一会儿,纸张上就显出了字。
  李耀安上前一看,果然是继位诏书,还盖好了章!
  李耀安将自己“嘉瑞”二字的纸张拿起来,一摸。
  果然比正常的御纸薄!
  拿了油纸将自己的那张纸包好,放回包袱里。
  李耀安走到书案边,拿起茶杯,喝了一口茶才问道:“皇上那里是怎么回事儿?”
  赵晏将继位诏书收好,放到了自己的怀里说:“父皇身体快被拖垮了,几个哥哥又结党营私,不管百姓死活。”
  “我考上举人后,父皇觉得我或许能成为一个好皇帝,就给了我各种考验。”
  “后面又得知你是我朋友,加上你是我大昭第一个六元及第的。”
  “父皇觉得你是祥瑞,又觉得让我当皇帝是天意,于是就私底下给了我继位诏书。”
  “但是,你也知道。”
  “我几个哥哥,哪一个都不是吃素的。”
  “不知道在哪里知道了父皇的身体情况,就到处上报灾情。”
  “一是为了让朝廷批银子,二是为了请父皇让他们去赈灾。”
  “这样有了钱,再在外出时招兵买马,他们可不打算关百姓死活,打算兴刀兵呢!”
  赵晏嗤笑一声,李耀安大抵也清楚了。
  赵晏和当今皇上里应外合,先把赵晏派出去,是为了在那些皇子互相争斗的时候,保命。
  然后赵晏带着继位诏书回去,让他名正言顺继位。
  当今皇上为了百姓有个好君主也是煞费苦心。
  赵晏前面的几个哥哥,想来他都是考察过的,但都失望了。
  赵晏在云清书院的时候,表现得十分接地气,让下地也下地。
  也算是聊过百姓的苦,学识上也考了举人,证明他十分不错。
  只希望,皇上的这番苦心不要白费才是。
  他们谈完之后,丹青才端着鸡丝稀饭进来。
  “公子,外面的是什么人啊,拦我这么久。”丹青进来将稀饭放下,嘴里不停抱怨。
  原来丹青做好了稀饭,早都想进来了,却被赵晏的人拦在了外面。
  好不容易进来了,当然要先和李耀安说。
  结果放好了稀饭,抬头一看。
  自家公子站在一边,自家公子一个好久不见的好友王朝坐在自家公子的位置上。
  “哎呀,王公子怎么在这儿?可吃了晚饭,没吃的话,我去给你装碗稀饭来。”丹青笑着和赵晏打招呼。
  赵晏笑着回他:“没吃,我老早就闻到你煮的饭香味儿了。”
  丹青听了,立马转身出去:“好的,王公子稍等啊,我马上给你装一碗来!”
  赵晏和李耀安一起吃了晚饭,两人聊了聊收粮之类的事,直到在旁边的丹青都打瞌睡了,赵晏才走了。
  一行人紧赶慢赶,在到达北边边境的时候。
  就看到了人间惨状!
  外敌来袭了,提前来袭的!
  根本没有按照往年等秋收后来,他们搞了突袭!
  一行人正要绕山进城,就看到了烽火四起。
  有百姓逃了出来,看到他们也没有停留。
  带着一家子老小,快速朝李耀安一行人来的方向跑了。
第145章 老将
  守北边边境的是一个老将,叫雷均,今年已有七十来岁。
  他的麾下有二十万大军,守北边应该不算困难。
  李耀安的马车里,赵晏掀了车帘坐在李耀安旁边,并给他说明自己知道的情况。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