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以为是因为我在私塾读书,读得不好,所以爹娘才不喜欢我。”
“所以我从来不会淘气,很是顺从他们,我以为这样就可以得到他们的喜欢。”
“后来我又想,是不是因为我没有儿子,他们觉得我没用才不喜欢我。”
“我就尽量和槿华远着些,努力调整自己,想要有个儿子。”
“我还让孩子她娘忍让大嫂和六弟妹,让孩子她娘多干点活。”
“你们搬出去的时候,孩子她娘说跟着你们搬出去,哪怕是租房子后再弄一个茅草房。我和她努努力也是能行的。”
“结果,我以为你走了后就没有人和我争活干,爹娘就会看重我了。”
“我错了!我真的错了!”
李梁叹了一口气,王氏已经不知道说什么了,觉得赵氏摊上李荣这种,真是她的“福气”,她也对李荣很是服气,这想法咋就能那么歪,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老李家那些人,在拿他和他家当家的当老黄牛使唤。
李梁心里已经被属于李荣那些自我感动给刷得想骂娘了,他在老李家时干活,是为了栓子。
小时候他以为自己只要比老大李栋能干,就会得到老吴氏和老李头的喜欢,结果是他们越来越喜欢他的付出,越来越理所当然。
他如果不干,那么栓子被他们卖了,他去衙门闹也闹不回来,还要被赏二十大板。
这个时代是真没人权,认为子女是爹娘的私有物,可以买卖,也可以随便打骂,如果失手打死了,你还没地哭去。
但凡他在老李家的时候,敢明摆着反抗他们,他家的栓子和莲华那是一定会被卖了的。
所幸现在分家了,老李头和老吴氏已经没有这个权力了。
所以他和王氏才敢不干活,只孝敬一下就行,自己不立起来,搬出来都没有用,还是他家的老黄牛!
“四弟,你要知道。不管你多努力他们都不会正眼瞧你的,你干得越多,他们心里也不会感激,可能还会在心里喊你奴才秧子。”
“你现在手上已经有了分家文书,就找个地方先搬出来,找几个堂伯家借点银子,我这里也借你一些。立个屋子,不然四弟妹就受不住了。”
“你要想想,四弟妹和槿华在那里以后可还有出路?”
“我听我家耀明说,如果人累很了,是生不出孩子的。也许,你们搬出来了,还能再生个孩子呢。”李梁苦口婆心给李荣分清利弊。
他这个弟弟打小脑子就不灵光,总是一根筋。他偶尔会顾着些,可自打他成亲有了孩子后,是真顾不上他了。
李荣拿开放在眼睛上的手,闷声“嗯”了一声。
李荣总以为,以前相依为命的二哥也讨厌他了,就赌气不再和他太亲近。哪知道,自己出了事,第一时间帮助自己的还是二哥。
他以后就听二哥的,明天就搬出去。
李荣这种人就像是必须攀附别人才能存活一样,总想着有个依靠。这和他爹娘的偏疼其他兄弟有关,也和他生长的大环境有关。
望远县的各个村落有各个族群,族群以人而聚,以聚为力。若是族群不丰,人力不足,那就存于劣势。
不管是做什么都会被扯住手脚,一辈子被人打压。
所以他们很怕被除族,没有族群保护。
李荣也很怕被老李家赶出去,他怕无人依靠,怕以后没有人送终,怕他死后被吃绝户。
但是李梁是个看得清的,他知道族里的老人们都是公允的,都是仁善的。在老李家才会被欺负,所以他散步瘟疫的留言,让高氏看到他拉肚子和烂手臂就会先想到瘟疫。
老李家的人都是自私的,如果让他们知道了他有瘟疫,他们就会把他们一家分出去。
不会上告族里,怕他们自己被关起来。
后来知道被骗了,也不告族里,就是怕因为其中的欺瞒而被族里记恨。
他为四房也挣得了分家的文书,如果李荣看得明白些,就应该当天和他们一起搬出来。
他也悄悄提示过,可是李荣就像是没听到一样。
他们都已经成家了,都是家里的顶梁柱,他也不好说太多让李荣顺着他的意思来。
希望这次,四房能顺利搬出来吧。
李耀明多少有些替李槿华感到委屈,还是一个小娃子,就因为不是男娃被亲爹无视。李耀明觉得,若这个人不是他四叔(古代称自己父亲的哥哥为伯,父亲的弟弟为叔,前面的弄错了T-T),他指定要骂人。
我们家的莲华,现在因为卖药草都有小私库了。每次都只需要上交一半给娘,另一半自己收着,莲华现在是比他都有钱的。
到了望春堂,李耀明直接带他们去后门拍了拍门。
王大夫打开房门,见牛车上躺着两个人,其中的男人和自家医童长得还有些像。
牛车拉进院子,王大夫给号了脉,只说亏损严重,气火攻心。
需要吃些好的,再开点治消肿祛瘀的药就行。
王大夫给施针后,赵氏悠悠转醒,见着自家当家的和自己躺一块儿,悲从心来。
李荣只好赶紧安慰,承诺明天就搬出老李家,赵氏这才收了泪水。
李梁拿了药,就赶着牛车直接回了自己家。
王氏和李莲华还有李槿华睡一个屋,李梁带着李耀明和李耀安在主屋睡,李荣和赵氏则睡李耀明和李耀安那屋。
夜很过过去,太阳渐渐升起。迎着朝露,李梁带着李荣去族长家借了牛车,还和族长说了今天四房要搬出来,希望族长能去镇镇场子。
族长答应了,还叫上了自己的媳妇和两个儿子。
一群人浩浩荡荡,后面跟着一些看热闹的婶子还有老头老太太们。
“怎么!要抄家啊!不准搬!四房不准搬出去!”老吴氏看着这么多人,李荣还在收拾四房的东西,直接就炸了!
要是四房走, 这家里的活谁干啊。
“你别以为你打的注意没人知道,老吴氏,你不让四房搬出去,不就是为了他们在你老李家当老黄牛嘛!”
“你知不知道,因为你我们李家村的脸面都丢尽了!”
“外村的人都知道,我们李家村有个老吴氏,是个专门磋磨媳妇的!”族长媳妇直接一个大力输出,没带一个脏字,直接挑破老李家人的心思。
“亏得我家老头子是个仁义的,不然一定要让你知道个好歹来!”族长媳妇放了这个狠话,老吴氏不敢说话了。
李耀安跟在人群里往老李家看,晃眼间看到李耀祖在他书房里冷冷的看着搬家的李荣和站在院里给四房撑腰的族长爷爷。
李耀祖是真的会读书,听说这次只差了一点点就中童生了,下一次很有可能中童生的。要是让他考上去了,那等待他们二房还有四房和族长一家的,很有可能就是灭顶之灾。
现在李耀安都想信信玄学,去佛光寺拜拜给李秀才祈祷一下,希望族学尽快办起来。
第27章 族学
四房直接搬进了族里的空房子,给了150文,四房买了李耀安家附近的空地建茅草房,族里有空的人壮劳力都会来搭把手。
到今年秋收的时候四房已经住进去四个月了。
“三哥哥!三哥哥!”李槿华迈着小短腿在田埂上跑。
她虽然穿着打着补丁的灰布衣裳,但是仍然能看出她的可爱。
此时她手里拿着一个竹筒,里面是赵氏熬的绿豆汤。
李耀安在身上擦了擦手,接住从田埂上跳下来的小姑娘,哪知道自己就比李槿华大一岁的身体根本接不住,直接被压倒在地里。
王氏听着动静,转头一看,三魂丢了七魄,声音都喊不出。
李梁氛围有些不对,直起腰杆,看向身后。脑袋一麻,马上丢了镰刀,把两个孩子拉起来。
李槿华自觉做了错事,乖乖站在一边。她娘说过,他家的三哥哥从小体弱不能碰着的,刚刚她给忘记了。
王氏赶忙走过来,见儿子只是面色稍微有些白,给李耀安拍了拍灰,埋怨道:“你这么大个人了,也要知道自己有多大力气啊!”
王氏不好埋怨别人家的孩子,就只好唠叨自己的孩子。
“二伯娘......”李槿华弱弱喊了声,明显就是知道自己错了。
“阿娘,是我不对。我看着槿华妹妹觉得不大,我应该能接得住,哪知道力气太小了。”李耀安讨好地和王氏笑道。
说着又拿过还被李槿华拿着的竹筒,将竹筒递给自家娘亲。
“娘亲喝一点,这天气太过炎热了。”
王氏接了竹筒,将竹塞子拿开,递给李耀安道:“你先喝。”
李耀安怕王氏一直推,只好先喝了一口。
一喝就喝出了,是绿豆汤,还专门放井里镇过的,这大夏天的喝正好!
王氏和李梁刚喝完绿豆汤,就听到从村口传来一阵敲锣打鼓的声音。
“今天谁家成亲吗?”王氏伸了脖子看,脑袋里想着昨晚出去消食的时候,那些老头老太太也没人说今天谁家成亲啊。
“喜报!清江府望远县李家村李泽老爷高中举人第十三名!”不一会儿就听到有人说喜报。
那些人走近了,才发现是官差。
李梁连忙吩咐王氏道:“你带着栓子和槿华跟着报喜队伍凑凑喜气,我去找族长!”
李梁不愧是做中人的,一溜烟人就跑远了。
王氏将她和李梁的镰刀收了,递给李耀安,抱起李槿华道:“走,我们快回家找你四婶和莲华,凑喜气去!”
等到王氏带着赵氏等人来到李秀才家门外的时候 ,李秀才家已经围了好些人。
王氏假装是去找李梁的,直接带着赵氏和李耀安等人穿过了人群,走到了前面。
将李耀安交给李梁,王氏自己抱起李莲华,怕两个孩子被踩着。
赵氏跟着将李槿华抱起来。
“恭喜李泽李老爷高中举人第十三名!老太爷,您家李举人可是这十里八乡第一个举人。您啊,真是教导有方!”衙差说着好话,脸上堆着笑。往日来李家村收粮时挺得直直的腰背,现在也弯了起来。
衙差从怀里拿了二十两银子来说:“这是朝廷赐下来,专门给李举人修建举人牌坊的,请老太爷收下。”
李秀才的爹乐呵呵的收下银子,李秀才的娘给了衙差几个红封。
李秀才的爹大声道:“过几日小儿回家,定办宴席,各位邻里记得一定要来捧个场啊!”
“几位官爷若是有空,也请来吃个便饭。”李秀才他爹笑着对衙差拱手。
衙差回了个一定一定,就带着人走了。
众人见没有热闹看了,就纷纷散了。
人群里,有几个人看着李秀才家的院子,一直没有回神。
就是老吴氏和老李头还有李耀祖。
老李头眼里的艳羡还有志在必得,让人心惊。
他实在太想当老太爷了,太想改换门庭了,可恨李四(李秀才的爹)先他一步。
“哼,迟早有一天,我们耀祖也能给我们挣个举人回来,耀祖啊,我们回去!”老李头轻声放了狠话,转身带着老李家的人走了。
族长留下来和李四爷商量宴席的事情还有族学的事情,曾经李秀才,现在的李举人可是说过的,等他考上了举人,族里就办族学。
李梁带着家人先回家了,看着时间该吃晌午饭了。
莲华将盖在锅里的饭菜拿出来,请了四房的人一起过来吃。
李荣牵着李槿华走进来,赵氏端了自家煮的稀饭跟在后面。
等饭菜摆起,李荣就问:“刚刚我听说,李泽哥考上举人了啊?”
李梁“嗯”了一声,赶紧喝粥。
“我看族学真的有可能,到时候我们家栓子还有耀明,一定要去才行。”王氏放下碗,给短胳膊短手的李耀安夹了些菜。
然后又有些为难的道:“当家的,到时候耀明咋办?王大夫那里能不能放人啊?”
李梁也觉得为难,当初为了栓子的诊费,只好将耀明典给王大夫做药童。今年夏季开始,栓子已经不怎么生病了,按理最晚秋收后,就可以将耀明接回来。
可听耀明说,最近王大夫正在教他号脉,明显是想收徒弟了,这就有些难办,还是要等耀明回来之后,再问问,探探口风。
于是,李梁咽下粥,和王氏说道:“这族学肯定要新建,就算开学应该也是明年开春吉利些。等今晚耀明回来,我们再和他说说。”
“这几个月咱先赚些银子,将孩子的笔墨纸砚先买了。”
王氏听了,觉得可行,点了点头。
赵氏悄悄摸了摸自己肚子,族里起来了,她家还没有个儿子,白白错失了这么个机会。
第28章 老李家的秋收
忙碌了八九天,李梁终于将他们二房的收完了。
四房的李荣也把自家的收完了。
这天,一辆马车驶进村子。小孩子高喊着:“举人老爷回来啦!举人老爷回来啦!”
这声音,传得整个村子都知道了。
王氏听了就兴奋地跑出了院门,李莲华丢了手里的织布也跟了出去。
李耀安放下手里的三字经,看着窗外的蓝天白云,就笑出了声。
第一个阶梯即将被放到,李家村所有的人脚下!
李耀安,拉上自家院门,朝李秀才家走去。
李泽下了马车,李四爷等人就迎了出来,个个眼含热泪,李四爷更是道:“我儿辛苦了!我儿瘦了!”
李泽回应了家里人后,给闻讯赶过来的族长行了礼,然后扬声道:“我李泽承蒙族里照顾多年,今日侥幸中举,应当回报族里。”
“我名下有50亩田地可免税收,我自家免了20亩,其余30亩放到族里,出息就用来供族学夫子束脩和族学其他需要的费用。”
族长见说到这里了,怕李泽被族人埋怨,直接站到李泽旁边道:“你们也知道,读书费钱,族里孩子又多。等明年开春,各家都需要自己买《三字经》、《千字文》,学上三个月,族里会组织一场考试,若是资质太差的,学了《三字经》、《千字文》就出族学。”
“这样,就算以后出去找活计,也有个本事,多些赚钱的机会。在外也不会因为认不出字,而被人骗着签一些不该签的契书!”
“我们都是一个族里的,都想我们族越过越好,那就不要当一颗老鼠屎,让我知道了 别怪我开祠堂!”
“其他人也给我看着些,要是被我知道有知情不报的,就不怪族里不关照了!”
众人皮子一紧,这开祠堂,不是被当众扒了裤子打板子就是除族。
族里要是不关照,家里人跟别人起了争执也不会有人帮着找场子了。
这些后果很严重,大家都不敢犯,纷纷看向了周围的人。
曹婶子就紧紧盯着老吴氏,在她看来老吴氏可会撒泼惹事了。
9/66 首页 上一页 7 8 9 10 11 12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