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言情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email protected]举报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5

被心机权臣盯上后(重生)/雁回春——经赴【完结】

时间:2025-02-15 17:18:39  作者:经赴【完结】
  “得嘞,小姐这边请。”小二声音喜气,长长一应,便往二楼带路。
  小二领着到了左转第二间厢房,推开回头道:“小姐,这间厢房视野最好,布置也清雅,您看可还满意?”
  姜回透过幂篱望去,靠窗处有张案几,上面折一支桃花放在细口青白色瓷瓶,红木高架上放着垂丝海棠盆景,再往里,夹纱水胭绣帘轻卷,盈盈风许,水漫一春。
  姜回点点头,问:“可有新茶?”
  “有,当然有。”小二道:“本店内的茶山南水北,是各色都有啊!这最有名的便是碧螺春,茶汤碧绿透亮,回甘更有果香,道是一奇。西湖龙井,峨眉雪芽,太平猴魁,也都是茶香馥郁。”
  小二介绍的眉飞色舞,说的得意兴奋,姜回坐在桌前,并不打扰,绥喜站在身后,一双圆眼盯着小二,细瞧,瞳孔却涣散无神,不知飞去了哪里。
  小二察觉到不对,意识到自己说的太多了,便呐呐停下来,犹豫道:“小姐。”
  姜回淡淡道:“上一壶峨眉雪芽和茶点。”
  隔着幕篱,小二看不清她的神色,却莫名从这清冷的音色中体味到几分宽心,这般想,自己都是一愣,回过神忙应了退下,却是大大松了口气。
  背着门,“啪”的打了自己的嘴巴,叫你废话多。
  门里,姜回取下了幕篱,放在右侧凳几,忽而问道:“绥喜,我如今还余多少银两?”
  绥喜想了想,掰着手指头算道:“那日典当得了十六两,又得了县令给的八百两,请燕公子用膳,住客房……,加起了一共用了二百零三两六钱,还剩下六百一十二两四钱。”
  “你会算账?”
  绥喜有些不好意思:“他们上书塾的时候我扒着窗听夫子讲过。”
  “不过那都是我阿爹在时的事了。”
  书塾?
  姜回曾远远见过一次,那次,也是她在清醒时第一次和她新婚夫君,谢如琢,平静的独处。
  她与他成婚两载,似乎每次都是隔着不真切的垂花月洞,遥遥一观。
  就像谢二夫人最钟爱的昙花,深夜时开,转瞬即逝。见他,恍惚梦境。
  那时,她父亲登门,双目恳切含泪,说她家中幼弟饱读诗书,才华出众,实不该拜入区区举人门下,同窗更是愚拙疏漏,话不投机,郁郁满身病榻缠绵,口口声声为父无能致伯府没落连累了他,怕就怕他将来仕途有碍,终误了亲儿。
  是以夜不能安寝,日不思清食,愁苦满身,求助无门。
  最后,几欲瘫倒,满含希冀问她:“听说贤婿师从国子监范大人,不知可否代为引荐?”
  姜回对父亲满怀感恩孺慕,泪含热泪慌忙点头。
  此时,她连自己应下什么都尚不清楚。
  谢夫人每逢父亲登门之后都会对她避而不见,姜回满目焦急,恰巧那一日,外出任官的谢如琢回京禀报,她不顾阻拦去了前院,到他的书房门前才后知后觉惴惴不安,可。
  门,开了。
  这是她第一次近距离的看清他的脸。
  此时,明月别枝,秋水若幽,青竹映壁,错落疏影,她隔着风灯望进一双澈然漆黑的眼睛。
  他褪去朝服,只寻常的一袭白衣,连多余的缀饰花纹都不曾有。干干净净的立在门里,清风缓缓吹过耳尖,眉眼悠然神韵华容,当真是世间不曾有过的公子。
  他问:“何事?”
  平平淡淡的语气,听上去如春日晚风一样柔和,却也恍惚不可捉摸,抓不住,碰不到。
  他是她的夫,而她,只是他不情愿的、被设计的一个不能站在他身侧的“妾室。”
  姜回几欲逃走,可脚步却僵在那里,她听见自己细的轻易便随风散去的声音:“我,我想求你,帮我弟弟,进国子监。”
  她记得他似乎蹙眉,有心想说什么,可却住了口。
  良久,她听见他答:
  “好。”
  姜回低头道谢,转身跑离了这里,仿佛身后有什么让她惧怕的猛兽。
  月光如练,照在了地上鲜红的一滴血。
  旧时鸣镝涧的山上没有了野果,她也会跑到山下田庄找些零碎丢弃的稞米充饥,有次被不少孩童发现在她身边好奇围着,看她吃土便捧腹大笑,眼泪花都流出来,有个小胖子眼睛一转来了主意,从挎包里拿出捉弄人准备的莲子像狗似的丢给她。
  姜回即便不懂也能看出他眼中恶意,腹中绞痛却也不肯吃,而是狠狠地和他打在一起,挠的他脸上血印一片。
  小胖子哇哇大哭,被人发现知道经过后骂她,没人要的野种还会咬人,赏你吃的,竟还讲什么骨气?又不是富贵金银窝里养着的稀罕人儿。
  她是野地里最不值钱的雁,随处可见,唯一有的,便是爪子锋利。
  可在他面前,她却矮了一寸又一寸的骨。
  作者有话说:
  “几间几架”指的是中国古代建筑的结构,其中“间”指的是梁与梁之间,而“架”指的是桁与桁之间。九间指厅堂可以有十根柱子,十一架指梁上可以有十一根檩条。
  唐朝规定三品以上官吏的居室不得超过五间九架,六品以下不得超过三间九架;
  明朝规定一二品官员厅堂为五间九架,三至五品官员厅堂为五间七架,庶民百姓堂屋不得超过三间;清代规定王府正门五间,正殿七间,后殿五间,一般百姓的正房不超过三间。
  明与清相近。
  例,北京故宫作为明清两代的皇宫,无论是规模还是等级都属于最高层级,太和殿面阔九间,高度为九丈九尺高,午门高大砖石墩台上建有崇楼五座,正楼九开间等等。
  公主府的规制在洪武五年经过礼部官员的考订,规定为厅堂九间十一架,正门五间七架。
  公主府规格与亲王府相比,虽然亲王府的正门使用“红漆金涂铜钉”,而公主府则使用“绿油铜环”,显示出公主府的规制要差于亲王府。
  其中涉及明会典等,然,对于公主行宫的具体规制并没有直接提及。
  公主府和行宫应有差别,但目前没有找到具体数据,便参考规制为九间十一架。
  有兴趣可以去看看《新唐书》、《旧唐书》《礼志》或《舆服志》《唐六典》、《大唐开元礼》、《通典》
  本文为架空,一切官制跟随剧情,请不要考究。
  如果非要考究,请随意。
  祝阅读愉快~喜欢可以评论收藏哦,专栏捡走。
  鞠躬。
第17章 、莨绸
  ◎
  茶馆依旧热闹的很,彩绸飞天,掌声如水。
  ◎
  茶馆依旧热闹的很,彩绸飞天,掌声如水。
  眼瞧着到了晌午,渡口忙碌的掮夫也得口气找个阴凉处歇口气,从怀里拿出晨起带的饼就着水也便是一餐,稍有余力的去棚子里要碗混沌,至于客商则是先先后后的入了茶馆、酒楼。
  河边多生柳,方才卖莨绸的许掌柜和四五个同行人正蹲在柳树下发愁,他们都是潭州人,偶然发现穿了莨绸的妇人容色更甚以往,虽察觉到了莨绸的妙用,若是以前,一向求稳甚至有些迂腐的许掌柜绝想不到自己会把全部身家压在这上面,进行一场豪赌,可朝廷收的税太高了,还要给县令“救济贫民”聊表心意,实是不得已而为之。
  “呸,狗官!说什么救济,我看那些银子都跑到他囊中去了!”有人骂。
  打着救济的名义说开设粥棚,逼着他们缴纳银两,可粥棚的影子都见不着一次,县令的宅子却是越来越大了!
  “许掌柜的,你说咱们现在怎么办?”
  难不成要原路返回?他家里可等着这钱周转活命呢!
  许东望着身后一张张焦躁不定的脸,顶着数不尽的压力直起身,长叹一声道:“我去想办法。”
  许东背负着渴盼的目光缓缓走在长街,背微微佝偻,似霜打了茄子,走进了第一间茶楼,背在踏入门槛的那一刻却直了。
  他凑过去,脸上挂着笑的同一桌一桌的人攀谈,少有人理会,有的烦了,直接叫伙计来驱赶,一时便闹起来。
  原先领姜回上楼的小二小心的端着漆盘躲过,回头望了望,便忙不迭上楼去了。
  “小姐。”小二腾出手叩门。
  绥喜便打开来,瞧见动静往楼下看了一眼,问:“什么动静?怎么这么吵?”
  “恪!毙《把一碟软软糯糯的豌豆糕放在桌上,底下还铺了长绿叶点缀,漂亮且精致。
  “不知从哪来的布商,卖不出去了就跑来茶楼,惹得客人不耐烦了,不过看他那一幅窘迫的样子,想来也是没了法子。”
  细流缓缓倾注,茶香渐渐弥漫出来,小二把茶盏递在姜回面前,道:“小姐,这便是峨眉雪芽。”
  “慢吃,没别的吩咐小的就先退下了。”
  “稍等。”姜回道:“劳烦帮我把底下那个布商叫上来。”
  小二微愣,叫那个浑人做什么?
  “你只管去。”绥喜这两日也学了许多,从袖中拣了点碎银塞给小二。
  小二推拒一番便乐呵呵去叫人。
  陡然惊雷,乌云密布,雨点眨眼间落下来,密密匝匝敲在窗户,绥喜上前关上半开的窗,在一片杂乱雨点中听见姜回晦沉清冷的声音,如暗室幽烁:“绥喜,等会人上来,就让他在外面等。”
  “是,小姐。”
  姜回“嗯”了声,把一碟菊花酥递了给她,绥喜接下,嘴巴很快被塞成了松鼠。
  许东一边理着自己茶水浸上的污渍碎叶,颇有些尴尬的回避众人的目光,上楼边问:“敢问雅厢里的贵客是何姓氏?可是哪家绸缎庄或是成衣铺的?”
  “贵客没说,小的也不方便问不是,至于哪家许掌柜上去不就知道了?”
  “这就是。”小二示意了下,便下楼忙着收拾去了。
  许东哎一声,却见小二已然下了楼,又理了理衣襟方才去敲门,放低姿态道。
  “我是许东。敢问贵客唤我何事?”
  绥喜打开门,却又在许东看见里面人之前很快关上,“许掌柜好,我家主人想要许掌柜谈笔生意。”
  绥喜适时停顿,许掌柜本就心焦,此刻更是嘴唇都要急出泡来,拱手央道:“还请快快说下去。”
  “无奈此刻并无空闲,只能劳烦许掌柜耐心等一等。”绥喜说完,歉意的点点头,便开门独自进去。
  许东刚开始还站在原地,可一柱香、一个时辰过去,他也挨不住,不时的来回徘徊,或是低头往楼下望去,心中发疑,任谈什么事,这个时辰也该结束,何况他站的离门这般近,怎么连只字片语都未曾听见,只有磨人的连呼吸声都听见的静,难不成是故意耍他不成?
  许东脸色微变,话音隐隐含怨:“贵人事忙,许某尚有一船绸缎未有着落,便先告辞。”
  “许掌柜尽可以走。”门里忽然传出一道冷漠的声音,充斥着毫不在意的平静。
  “只是恐怕许掌柜多年辛苦一朝尽付东流水。”
  楼下儒生喝到兴起,举起酒壶倒入口中,想起自己寒窗苦读,同窗高中,而自己名落孙山,不由悲戚吟咏道:“人生参差去,欲语还罢休。满腔遗恨,独坐面孤舟。”
  瘦条中年男子亦是泪流两行:“重楼花开遍,灿烂惜光时。行人频驻,孰怜诉愁情。”
  许东听着这些悲伤自苦之语,想离开的脚步怎么也迈不出去,出去了又如何呢?去下一家酒楼继续同人争取,然后引起客人不满,再闹得被所有人视作笑话?
  他多年来所有的积蓄都压在这里,他出身微贱,能走到这一步不知费了多少心血,还有他的兄弟,相信他的百姓,都是倾尽全力才能聚沙成塔在绸庄危难时凑齐银子有了这全力一博。
  就等着这可以养肤的莨绸能够卖出高价,他原也是不敢的,可是黄掌柜的应许让他最后一丝犹豫也没了。谁知,书信里说的好好的,到这却变卦了。但,这个人又会是真心想买莨绸的吗?许东看着紧闭的门,目光揣揣难安。
  天穹的晚霞红映满天,白云成线褪去,阳光一寸寸划过窗棂,只蒙下晦暗的阴。
  天色暗了,尘嚣声渐渐远去,戏曲声不知何时停下,桌上只余下待收拾的残羹冷炙。
  门被人从内打开,一只绣蝶缕金绣鞋探出来,许东动了动僵硬滞涩的脖子,抬头却不想眼前人竟真的是一位姑娘。
  女子行商,虽然也可,但到底少见。可他眼下却顾不得这许多,眼见这女子已然走到转角,顿了一下忙问:“小姐。”
  姜回头也没回的下了楼梯。
  却被她的丫鬟拦住。
  绥喜笑嘻嘻开口:“许掌柜别急,喏。”绥喜从怀里掏出一张银票递给他。
  许东看着这一张百两面额的银票,却不显高兴反而更急,绥喜爽利道:“我家主子说,这是定金。其余的事,明日巳时琼珍阁再谈。还有啊,记得穿的好一点。
  “毕竟,先敬皮囊再敬魂嘛。”
  世人大多喜以表相论长短,显贵或庸碌。比如县令府的丫鬟瑞枝,若不是看他们穿着不俗,想必一开始连个眼神都不屑于,而是直接叫侍卫来驱赶了。
  而姜回也是如此。毕竟一个得到“大人物”垂青还专门派人特意保护的女人,又怎么会舍得她继续生活在泥泞之中。
  相对的,这个被重新‘待价而沽’的公主又怎会不在得意之后,迫不及待的穿上不知多久未有碰过的锦罗玉衣。
  许东握着薄薄的一张银票,掌心出的汗液濡湿一角,心提着难以放下,情况却也比之前打的以棉价兜售这种最坏的主意好上许多。
  晚霞渐渐没于青山,长街上没了白日的热闹,小二用长勾挂上新的黄纸灯笼,昏黄灯光映在地上青石上薄薄积雨,微光粼粼。
  一辆马车缓缓在街上走,车辙声吱呀吱呀着响。
  “公主,你真的要买那个张掌柜的绸缎吗?”绥喜咬着唇,头蔫巴巴可怜的垂着。在她看来,好不容易有了银钱,存起来才是道理,等到回到原先那种境地的时候,有银钱也会安心,起码公主能吃的好一点、睡的好一点,至于其余的,例如衣着首饰,绥喜便不在意的忽略了。
  见姜回不开口,绥喜隐隐觉得自己似乎不该问这个问题,公主之前说了少问多做,她总是记不住。绥喜懊恼的想,结结巴巴的又解释道:“公主做一切都有公主的道理,我,奴婢,只是,只是。”
  她只是有些担忧。
  姜回脸色微哂。
  初春的天虽已日长暖绒,但下了雨的夜里却仍存着刺人的寒,天地之间仿佛被冷冰撕灌,惨白的月也躲在乌云层后,借此窃取一点虚幻的温。
  沿路灯笼也黯淡,像是走入深不见底的黑渊。
  马车拐进狭窄的小巷,摇摇欲坠晃出的莹莹光亮也在没进黑暗中彻底消失不见,车幔被无端风吹起,吹乱少女颊边碎发,在黑暗中更衬脸庞如鬼似魅。
  “绥喜。”姜回轻轻道。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