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言情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email protected]举报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5

鸳鸯佩——顾青姿【完结】

时间:2025-02-16 17:15:47  作者:顾青姿【完结】
  惠安立刻出去和杜从珍打听去了。
  她的虚荣心很容易满足,一听都亭侯府给杜从珍送了好几匹尚好的料子,裁夏衣的。
  回来的时候像只斗败的公鸡,也不觉得这一匣子首饰好看了。
  “三姐儿屋子里都快搁不下了,全是都*7.7.z.l亭侯府送的东西,各色各样,应有尽有。”
  杜从宜问:“那三姐儿给人家回什么礼?”
  “自然是自己做的针线了。”
  杜从宜心想,我可真是个不称职的女朋友,因为我根本不会做。
  所以她画了幅扇面,提了幅字,然后花了一些花笺做了一沓书签。
  这次她就谨慎许多,欧体的字十分飘逸,扇面也写的用心。
  第二天一早就送回去了。
  赵诚收到礼物,就很迫不及待,打开就看到是书画,心里有些猜测,但觉得她可能就是擅长做这个。
  字是好字,画也是好画。
  书签也画的漂亮,来安看着很喜欢,一直夸;“杜家四娘子真是才女。”
  屋子里的两个女婢嚼舌根嘟囔,银屏不屑地说,不过是穷酸才女,充面子罢了。
  银朱吓了一跳,喝止她,你疯了吗?快闭嘴。
  赵诚看着扇面,觉得有意思,问来安:“你说,我今天送一些礼物,能不能点名要画?”
  来安瞪他:“你这叫无。”
  赵诚却点点头,拿定主意了,这次买礼物,真不知道送什么了。
  来安见他这么积极,立刻说:“二月底了,这就开春了,我们库里有些好料子,正好裁夏衣。”
  赵诚立刻点头:“这个好。”
  化妆品、衣服、首饰,女生永远不嫌多。
  大早上惠安就收到端王府的礼物了,惠安现在觉得赵诚真真是汴京城最好的姑爷了。
  连杜良镛都说,端王府的礼物未免太勤了。
  冯氏心知定然是那赵五郎十分中意小四,哪里是端王府里的意思。
  惠安这次又找回前几次在杜从珍院子里丢掉的面子了,虽然只有她自己觉得丢了面子。但是今日赵诚的料子就送到她心坎上了。
  反正别的小娘子有的,杜从宜也要有。
  杜从宜看着料子,觉得这人真有意思,莫不是和人打赌了吧?
  结果今天居然捎来一封信,点名要一副画,说是给家里长辈祝寿。
  杜从宜觉得好笑,怎么有种和榜一大哥交流的感觉。
  上来就是刷礼物,各种刷。信封里带着钱,措辞还特别客气,文人爱笔墨,怕辱没了她的心爱之物。
  杜从宜看的笑起来,这么上道的帅哥,我还是挺喜欢的,只要钱到位,什么都可以商量嘛。
  收了钱就开工。
  画一副祝寿的画并不复杂,因为他钱给的丰厚,她可以多赠送他一张。
  她做生意向来童叟无欺,价格公道。
  这次她摒弃了之前的工笔,画笔一改之前的细腻,变得粗旷,笔锋遒劲简单,十分古朴老练,祝寿不可缺的元素,通常就是松、鹤、寿桃、菊、繁华牡丹……
  她提笔画了两只呆鹤松下避雨,雨湿松荫凉。
  这幅画十分促狭,看着活泼野趣。
  她画好后都觉得好笑,然后又补了一张《猴寿图》,犹豫片刻后又补了一幅《寿桃图》算是她送的。齐白石的寿桃系列,每一张都可以做,但是这两幅画,同辈之间相趣,是乐趣,小辈要是献给长辈就显得太过活泼调皮了。
  但杜从宜偏要捉弄他。
  杜从宜这次没有送他其他东西,第二天打发人去送了,赵诚收到两幅画,正好遇上章奎和家中兄弟带着吕好蒙偷偷来了,见了他的画,都觉得趣意盎然,太过促狭。
  都十分喜欢,纷纷让赵诚割外让给他们。
  章奎失笑:“你从哪里买来的画?”
  赵诚只管笑,不说话。看着齐白石画风的《寿猴图》。
  章奎看着赵诚不说话就想上前抢,赵诚则是看着那副猴寿图,他虽然不知道这幅画哪里有问题,但是隐约记得近代国画的笔触。
  所以这两幅画,在他眼里也是证据。证明,他可能真的在谈恋爱,不是单纯履行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封建婚姻。
  真有意思,他这位小娘子越来越有意思了。
  见章奎来抢,他立刻躲开:“这是我从佳人手里得来的,价值千金。”
  章奎问:“那我也要一副,五十贯,怎么样?”
  赵诚都不,只说;“低于百贯,都不要和我说话。”
  几人气恼,“你还真成财迷了!”
  但说归说,当真一人一百贯,和他预定这个作者的画。
  赵诚的心情从看到画后变得很奇妙,吕好蒙以为他和自己一样,是对未来娘子满意,才这样的,赵诚也不解释。
  杜府里这段时间十分热闹,家里客人不断,杜从宜经常被叫到正院里和客人打招呼,杜从珍忙着备嫁,女儿家的嫁妆也是大头,杜良镛没办法只能苦着脸给两个女儿凑嫁妆。
  冯氏已经委婉说过了,家里就是这样,姐妹两一样的嫁妆,不会偏颇了谁。
  杜从珍和梁小娘几乎翻出所有体己银子给杜从珍添嫁妆了。
  这样看着杜从宜难免就落了下乘。
  惠安因为嫁妆的事情整日焦躁不安,在杜从宜耳边一直讲,杜从宜一句都没听进去,她离和连颂约定的日子越来越近,连颂仿佛忘记这回事了。
  她在大半个月几乎日夜不休,她有道德,但不代表她不想赚钱。
  缺钱的时候,想法子赚钱,没什么可说的。
  所以等日子一到,她就打发来宝独自带着画送去了店里。
  这笔生意的风险她知道,但是她也做了最充足的准备。
  晚间来宝是带着箱子回来的。
  来宝说,连掌柜不在,但东西早已经交代好了,只要画送来就将箱子交给我,至于其他的,一切等他回来再说。
  杜从宜知道,这笔买卖银货两讫,到此为止了。
  连颂是个生意人,他们两之间的约定,他已经遵守。
  晚间她打开箱子,一整箱的金子,果真如连颂说的一万贯。
第017章 结婚
  惠安乍看到这么多钱,吓得都没敢出声。
  好半天见杜从宜不说话,才问;“四姐……那幅画,当真卖这么多?”
  杜从宜合上箱子,问:“你觉得我是买宅子好,还是买其他的?”
  惠安已经体会过,外面谋生也挺好的。自然心动;“当然是买宅子。”
  杜从宜笑说:“或者攒钱买个铺面。”
  惠安听得眼睛都亮了,但稍后又说:“买铺面,那更是想都不敢想。你的生意也是熬人,不吃不喝那几天我吓死了。来宝说你能挣大钱,让我别打搅你,可身体都熬没了,挣钱了又能怎么样呢?”
  杜从宜:“那今后我们就干点不累的小买卖,行不行?”
  那端王府的小王孙十分有钱,他定一幅画就给一百贯。那样的画,她一天勤快一点,能画三幅,时常画几幅,也能赚钱。
  将来可以和他聊聊,能不能让他介绍几个有钱人给她认识。
  这种客户很难得,价格高素质好,而且有‘帅五郎’做担保,这个生意比较好做。
  她又不是傻子,也不迂腐,和男友做生意根本无所谓。要是再钱和男人之间选,她犹豫过后,还是选钱,尽管男人美貌动人,但是她还是比较爱钱。
  有更方便的方式,自然也会放弃连颂那种法外狂徒的赚钱方式。
  而且她经过深思熟虑,都想好了,首先,这桩婚事逃不掉的。其次,对方这么帅,嫁了就嫁了,就像一段恋爱感情一样,大大方方去经营,等到过了热恋期,如果对方纳妾,就是她离开的好借口。
  她甚至连后路都想好了。
  真真是,办法总比困难多。
  十几岁的美少年,有一点缺点也是可以解的。毕竟她曾经和三十来岁的奇葩男人相亲后都被家里压着处了两个月呢。
  结果没等她提,第二天下午,端王府有人来专门给她送东西,上门的由说上次杜四娘子把东西落在箱子里,赵五郎专门让人来还。
  杜从宜还好奇,结果周全带着东西交给杜从宜,等她打开箱子,看到里面的钱,和信。
  居然给她定下三幅画。
  越促狭越好。
  她立刻想起那两只挤眉弄眼的呆头鹤,忍不住笑出声。
  惠安看到钱,不明所以。
  杜从宜笑着说:“生意来了。”
  惠安一听就眉开眼笑。
  二月下旬,初春已来,都等着三月三踏青,结果端王府的老王妃身体突然抱恙,原本三月初五的生辰宴也不再操办宴客了。
  端王府里严正以待,老太太前一晚好好的,结果第二天就起不来了,发热,说胡话,甚至开始交代后事。府里的人吓得够呛。
  连着两日,老太太想起赵昭云的婚事,想起吕家的老太祖,硬是催着府里给未定亲的小辈们尽快定亲,而定了亲的尽快定日子成婚。她和邹氏和赵宗荣嘱咐:“早些把五郎、六郎的亲事定下,早些成婚,吕家老太爷催着儿孙们早些成亲,就是怕自己耽搁了儿孙们的亲事,我也一样。”
  邹氏吓的说:“母亲说笑了,只是倒春寒,染了风寒,过几日就好了。”
  老太太却坚持说:“早些吧,看好了人家就定下,你做主我放心。”
  她可能对老王爷这个异数不太放心。
  邹氏只好应下,说:“二房暂时还没有商量出个结果,我今晚问问六郎婚事。”
  老太太拍拍她的手:“先定五郎的吧,六郎的事情,由他们吧。”
  人虽然和善,但亲疏还是有别。
  邹氏动作也快,立刻请了媒人换了庚帖,下了小定,之后就合相看了日子,就看在六月。赵诚就听说府里要准备他的婚事了,杜家人送走端王府的人,自己都快疯了。两个月嫁两个女儿,也没谁家这么嫁女儿的。
  结果三月初一,邹氏催着人把老太太交代的办好,去大相国寺请了平安签,老太太果真好了,能起来走动了。
  三月初五老太太寿辰,赵宗荣也不敢让家人烦扰了老母亲,只准家中儿孙们给老太太祝寿,连饭都不留。
  孙辈们每个人都巧用心思,赵敬送了老太太一副屏风,画的是百子图,其他人都是各显神通。轮到赵诚的时候,邹氏笑着说:“五郎已经给你祖母送了罗汉床,这不这会儿已经倚靠着能休息了。
  赵诚笑说;“那个不算,那是年礼,这会儿我新得了一幅画。”
  说着将那副呆鹤拿出来,老王妃先看到画,看到后就笑起来,邹氏看后也笑起来。
  身边赵敬的夫人陈氏,几个孙媳妇都看见了然后都哄笑,赵敬看到后,反而没有笑,端详了片刻,问:“五弟这是从哪里得来的画?”
  赵诚:“问杜四娘子讨要的。”
  他答得所当然,且十分不要脸。
  赵敬赞了句:“杜四娘子好技艺。”
  大家都开始传阅这幅画风活泼的画。
  老太太笑骂:“定是你捉弄人家。我原本是不满意这门亲事。你父亲也是在我膝下长大,我是希望你能结一门好亲,光耀门楣。你祖父偏轻易就替你定下了亲事,不过眼下也好。”
  他的亲事,原本也是端王府的一次投资,听说之前给他选的亲事,不输赵敬的妻子陈家家世,而且那日见的安平郡主的女儿,曾也在候选名单里。
  只能说,端王府的人挺会想的。
  但是出了老王爷这个神经病。
  不过这会儿他没什么攀高枝的心思,心里对那位杜四娘子就很满意。
  老太太能起身了,但精神不太好,儿孙们祝寿后,就打发他们到前院里去吃饭了,老太太一口没吃,就躺在罗汉床上听着邹氏和刘氏两个媳妇和她商量两个孙子的亲事。
  端王府里都按部就班准备着,杜家的冯氏急的上火,上哪里去凑这么多嫁妆钱。
  杜良镛也是发愁,两个女儿的嫁妆不好凑,他家底有限,还经常要老家的族人资助。一下子掏两份嫁妆,两个女儿还都是高嫁。
  而杜从珍怕自己的嫁妆被减了,这几日从早到晚一直跟着冯氏学料家事。
  气的惠安和杜从宜抱怨:“她不就是想着钱不够,先紧着她用吗?再说了端王府不比都亭侯府尊贵?真真是小心眼!”
  杜从宜倒不至于生气,而是问:“所以,说到底,还是她手里没钱,对不对?”
  惠安迟疑问:“那,你要不要把钱拿出来一些,自己备嫁妆?”
  杜从宜:“可以。”
  赵诚要的画她已经画好了,正好让来宝送端王府去。
  之后她就带着惠安,去了冯氏屋子,冯氏正发愁,端王府的人一来她就心里焦躁。端看这段时间杜家门庭若市,她也是水涨船高,在京中得了名声,都说她持家有道,好教养,杜家门风清正。
  她是面上好看,但内里也是亏空,出嫁女儿嫁妆实在是难以负担。
  见杜从宜进门,她还是笑着说:“小四怎么来了?”
  杜从宜也不是来客套的,转身接过惠安手里的匣子递给冯氏说:“母亲,这是小娘去世这一年多,我一直卖画,加上小娘留下的东西,这些给母亲好替我备我的嫁妆吧。”
  婚事逃不掉,她也不想挖杜家的财。
  冯氏听的皱眉:“拿回去吧,家里再困难,也没有让你掏钱的道。”
  杜从宜也不着急,认真说:“母亲听我说完,我和小娘本流落他乡,得蒙父亲母亲善心收留,才有我的今日。如今汴京举债嫁女的风气愈演愈烈,这些钱将来也是会还给我的,只能算我的孝敬心意,家中三姐婚期已近,母亲只管筹备三姐嫁妆就是。没有嫁女儿,让父母亲举债的道。”
  冯氏见她执着,她的性格一直都是这样,跟着张小娘进门才十二岁的年纪,见了府里的人从来都是静静地,没有惊讶,也没有慌张,看什么都静静的。
  她曾和张妈妈还说过,这母女两的来历怕是不简单。
  姐妹四个她年纪最小,性格却是最稳妥的,这些年住在偏院里不嫉妒,也不好强,主意正的很。
  冯氏叹气,要说多疼爱,也说不上来,但她们母女知恩守礼,从不生事。她也没什么好说的。
  张妈妈给她眼色,她也点头说:“那好,我就用你的钱给你筹备嫁妆,不够的我再填上,嫁妆单子等我备好你好好保管,咱们母女一场,也是情分。”
  杜从宜也不多言,站起身说:“那母亲忙吧,我先回去了。”
  惠安还要回去做绣活,跟着她出门还念叨:“不能再拖了,你但凡勤快些,我也不用这么忙。”
  杜从宜也没想到端王府的老太太们这么着急。好端端的把亲事定在了六月。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