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人走后,冯氏才打开匣子瞧了一眼,接过吓了一跳,半匣子的银子,加上银票,张嬷嬷目瞪口呆,数落道:“定然是老爷私下里贴补,我就说那张小娘生的妖艳,不是个安分的。可怜太太这么紧巴巴的过日子。”
冯氏还算有智,呵斥道:“胡说什么。”
张嬷嬷这才闭嘴了,冯氏大略看了眼数目,大约是四千贯。已经比老三的嫁妆丰厚了。
她才说:“不是老爷给的。”
杜良镛的钱是有数的,且都交给了她,官人是什么样的人,她再了解不过了,且两人是结发夫妻,这么多年从来没有因为妾室红过脸。
张小娘自从进门,官人就托付给她了,一切银钱都是经过她的手,下发给张小娘的院子里的。
杜从宜这些钱都是母女两自己的私房和赚来的。
张嬷嬷看了眼门外,问:“那娘子,这钱……”
冯氏:“自然是都给她置办妥当。她将来是进端王府的。”
张嬷嬷这才反应过来。“是这个道。”
第018章 法外狂徒
杜从宜从冯氏的院子里回来,就收到来宝送来的信,赵诚又送来礼物了。
这次赵诚送来的还是钱,外加一些长辈的赏赐。
她看了眼,没有什么特别的东西,也不太上心了。
惠安却兴致勃勃,惠安热衷于和杜从珍比较,尤其赵诚后来送东西比都亭侯府来的勤,惠安就特别骄傲,不论赵诚送的东西是不是好东西,但是只要来送了,在惠安心就是赢了对方。
精神胜利法。
她一边挑着东西,一边说:“这些放在嫁妆里,最合适了。又显贵又庄重。”
杜从宜看着来宝又来送信说观南楼的少掌柜连相公,约杜从宜见一面。
杜从宜犹豫再三,还是起身去了。
惠安问:“这不是又有什么大生意吧?”
反正她只知道,那位掌柜的只要买画,就是千金,十分豪奢。
但她又怕影响杜从宜婚事,就说:“能不能不去?这都要出嫁了,节外生枝就不好了。要是端王府知道你抛头露面,可不是好事。”
杜从宜没回答,跟着来宝出门,两人边走,来宝边说:“我听说,观南楼前段时间关门了几日,老东家的身体不好,少东家回家去了。这不,估计是没事了,人就回来了。”
等两人过了碧水桥,街上人不多,进了门那位连掌柜站在那里,只管招呼:“我们少东家在后院里,您只管去。”
进了回廊听见里面有人在唱曲儿,来宝有点面露难色,连颂给他的第一感觉就不是正经商人,果然四姐的手艺引来他的觊觎。
但是连颂对四姐的技艺十分喜爱。
杜从宜之前还是有点防备心,生怕连颂出事了会连累到她,没想到和端王府定亲后,她反而不怕了。
端王府的亲事,也给了她一些保护。
等她进了内院,女婢翠微报了声,连颂懒洋洋应了声,然后说:“去书房。”
杜从宜不知道他整日这么伪装,图什么。
明明是个阴鹫危险的人物,偏偏装作热情开朗。
见她能来,连颂是真的开心,画他见到了,说实话完全出乎他的意料。
他只以为她临摹出彩,没想到她是真心想赚那一箱金子。
那笔钱有一半是他掏的,他愿意给她花钱,自然是因为她的技艺,至于其他的他不想深究。
可能她自己对自己的价值一无所知。
但这次不一样,因为她的画,他卖出了天价,甚至比那一箱的金子更值钱。汪相公实在喜欢那幅画,不过几天,已经传出消息有几位红袍相公都对此画爱不释手。
只要有人喜欢,那这幅画就没有估价,只会在追逐中有价无市。
杜从宜当初传话说,只管教人重新拆了装裱,一丝遗漏都找不着。
可见根本就不怕人验看。
这怎么不叫他喜爱,真真是他的财神。
她身上的惊喜,真是源源不断。
“快坐。”
杜从宜:“找我什么事?画卖不出去?还是新接了生意?”
连颂依靠在椅背上,身子歪向她这边,笑说:“并无什么大事,只是坊间传闻杜府两次结亲,步步高攀,惹了安平郡主府?”
杜从宜微微一愣,问:“有这回事?你从哪里听来的?”
连颂见她戒备,也不恼,她连说起自己的亲事都大大方方,可见是不懂情爱。“我只是觉得你有大才,若是从此锁进后宅未免可惜。你我连手,定然能闯下一番事业,我从来不看轻女子,我只看轻蠢人。码头上那么多苦力,谁敢说他们不辛苦,可照样穷苦潦倒,靠脑子赚钱的人,永远是聪明人。”
杜从宜不说话,他继续说:“按照如今的卖画市场,就算是上好的技艺五十贯顶天,再好些的熟客,能卖上百贯,但是名家笔墨向来没有价格,你也不用防着我,我连颂做生意讲信用,求的是技艺本事,童叟无欺。”
杜从宜这个相信,她和连颂和和气气做生意这么久,连颂在钱财方面从来大方。
她从前也是多有防备,后来是真心交他这个朋友。
连颂心知她防备,只管说:“我不瞒你,你那幅画上面有位紫袍相公很喜欢。”
紫袍?宰辅相公?
杜从宜确实惊讶。
“不过是一副假画,商贾之间流传我可以解,但是青云直上我不解。”
连颂:“你只要记住,画出去了,就和我们没关系了。尤其是你,银货两讫,走的是我的路子。”
他这话未必没有回护她的意思,但杜从宜还是觉得他做生意太过猖狂了。
“我们既然做这门生意,还是为正路比较好,官场风波诡谲,还是少沾染为好。尤其是你,孤舟飘萍,商贾巨甲又如何,在紫袍红袍相公们眼里,也不过是钱袋子。”
连颂真心起了欣赏的心思,笑的正邪不分:“你说的对,也不对。你以为安安分分做生意,就能太平吗?城外安稳种地的人那么多,不照样朝不保夕?是他们不够勤快吗?这世道的财富,不都是伸手搏来的?为人利用,固然不好受,可连利用价值都没有了,那才是无路可走。不瞒你说,我前些日回归家,就是给官老爷送礼去了。若不然我父亲的利税就要涨三成。再涨三成利税之后,不光是我们,包括我们手底下的所有人都要勒紧裤带,这就是世道。既然都是一个目的,我为何不走最捷径的那条路?”
杜从宜听的沉默,她不是真的十七岁的姑娘,随意谈不上害怕或者惊讶,只是觉得无奈。这些都不关她的事,她就是住在小院子里,过自己的日子,想赚安身立命的钱。她不想沾染那些是非,也不想做别人眼里的蝼蚁。
连颂这是非要拉着她下水呢。
“我知道了,只是今年我确实没时间。若有生意,明年再说吧。”
连颂也不逼迫她。
他有的是时间,慢慢和她计划。
杜从宜前脚回家,赵诚后脚就知道了,那个连颂他都已经查清楚了。
汴京城有名的书画贩子,偶尔也贩卖一些别的东西,有几个关系极好的太学生,和御史台的林俊关系极好。文官内斗成风,这些红袍清贵的相公们最是喜文弄墨,引经据典,含沙射影。
赵诚听着来复的回报,只是说了句:“关系网,还挺结实的。”
但也仅此而已,他不是官身,自然不去管连颂的事情。
只是杜四娘子还需爱惜羽毛啊。
抛开他的猜想,单单说她的技艺,也该走一条让自己青史留名的路。
谁不想在历史长河里留下些许笔墨,留给百年之后的后人瞻仰。
而不是做个二道贩子,拾人牙慧。
来复见他不说话,就安慰说:“杜四娘子年幼,因为张小娘病重,才卖画买药。”
来复以为他在意杜四娘子和外男私交甚笃。
他笑了下,也没有解释,最后低头写了封信给杜从宜,说是想学画,请杜四娘子给他介绍一些入门的画册。
信写完也没有封口,“来复,把匣子送到杜府,不必惊动其他人,直接送到后角门。”
因为府里已经在操办赵昭云的婚事,邹氏分身乏术。
他的婚事便交由大堂嫂陈氏暂且筹备,这两日陈氏一直来院子里商量。来复走后陈氏领着人进来,见赵诚就坐在窗下看书,笑着说:“真是奇了,我们家五弟居然真弃武从文了。”
赵诚抬头看了眼堂嫂,笑说:“嫂嫂玩笑了,快进来。银朱上茶。”
他是纹丝不动。
进了三月天气彻底暖了,他也开始锻炼了,只是不再耍刀枪,变成撸铁了。
因为陈氏这几天时不时过来,对院子里也熟悉了。自从去年年底陈氏在西厢房参加宴会后,没进他的屋子。
等这几日进来,才知道小姑子赵昭月说的,五哥屋子里很有意思。
赵诚的屋子里完全看不出来是个莽夫小子,而他门口当玄关挂的三开幅的画极其有气势。
那是杜从宜练笔用的李思训的《江帆楼阁图》。这幅画色彩鲜丽,山水景色江上泛舟,人在山水中穿行。原画在台北故宫博物馆。画挂在他这种单身汉的房间里很合适。
画下面桌上的盒子里有些零散的钱,还有一些他的小玩意儿。过了玄关就是客厅,窗下放了两张桌案,桌案上旁边就是书架,背后靠墙是罗汉床,再里面是珠帘当着里面卧房。珠帘前挂的画更大,是一支莲蓬。
“怪不得三妹说你这里有意思。”
赵诚问;“堂嫂是需要我做什么?”
陈氏也是爽利性格,只管说:“我是来和你对一对聘礼的单子,母亲忙着操持二妹的婚事,暂时确实顾不上你。我就先准备着,然后等母亲和祖母过目。昨日遇见二婶和三弟妹,二婶笑说我年纪小,办事不够老练,不懂得就要多问长辈,我想着还是先问问你这个当事人,保不齐你有什么宝贝想私下给杜四娘子的呢。”
赵诚听得挑眉,这是火烧到他这里来了?
“大嫂说笑,我又不懂这些,只管拜托你们受累,你要是搞不定,我只能求祖母了。”
陈氏见他没提二房的人,就知道他不喜二房,笑着说:“你要是有什么想加进去的,只管让人和我说一声,我一定给办你妥妥帖帖,绝不告诉祖母。”
赵诚笑说:“还真有。等我到时候寻到了,就送到大嫂处。”
陈氏笑着起身说:“行了,和你讨杯茶喝,这会儿还要忙,你慢慢看书吧。听说杜四娘子极擅书画,没想到你这么上心。”
赵诚心想,原来这也是个王熙凤般的人物啊。
倒是他之前看走眼了。
等人一走,赵诚就问来安:“后宅里出什么事了?”
第019章 赵诚
来安刚从赵昭云院子里回来,帮那边院子里的汤嬷嬷和拂柳一起给赵昭云嫁妆。
听赵诚问起:“不曾听说。今日三姐院里也就是大娘子院里的人走动的多,倒是说起前几日一桩事。听闻二老爷新纳的妾,是二夫人娘家的亲戚。二夫人出身刘家,那是和安平郡主的丈夫是同出一族。家里虽是庶支,可经商多财富,二夫人这几年,一直都是府里赏钱给的最多的。今日听说那妾惹了二夫人,差点被发卖出去。”
赵诚听着有趣,他现在也不出门了,也不喝酒了,更不呼朋唤友到处耍了。
整日宅在家里,看书、喝茶。
看的虽然都是些游记,但有滋有味的。
乍一听到这种封闭环境里,女眷们积极竞争的事,就有种重回职场的感觉。
“是吗?二夫人娘家有多有钱?”
来安一边说:“你也是糊涂了,我哪里知道。我去长房院里送东西,遇上那边忙乱,听二房的女婢说,几位郎君都去了刘家的私塾,可见刘家学风好,我听她们闲聊,是有和刘家结亲的意思。刘家的人每年都来送年礼,只是今年没来,听说商船没回来。往年都是用马车拉着来送,二夫人的兄长在南边就是专管庶务的。”
赵诚想了想,问:“刘家一直都这么有钱吗?”
来安:“应该不是,我是跟着咱们家夫人一起进府的,进府里二夫人就在了,当时过的普通,一直到……”,她说到一半就不肯说了。
赵诚茫然看她,她才接着说:“你和云姐儿去了吴家养了一年,就是那前一年,袁家有了商船,突然就发了财。”
赵诚好奇问:“不是有安平郡主吗?”
来安显得小心翼翼:“安平郡主又不姓赵,只是先帝封荫功臣的赏赐。再说了也是因为刘家发了财,这位安平郡主才屡次进宫献宝,得了高皇后的喜爱。”
“你怎么知道?”
来安像看傻子一样看他:“自然是二夫人说的了。”
赵诚讪讪一笑,被身后的银朱看到噗嗤笑起来。原来是他搞错了关系,是刘家发财了,那位安平郡主才得了势。
来安皱眉看了眼,院子里的女婢就几个人,什么性格她一清二楚,见银朱后来总是争着进屋子里打扫伺候,来安也不拦着。
过了二月,春暖花开,踏春的人也多了,人也不爱窝在家里了。
赵诚不出门宅家,但他的朋友们爱热闹,不知道是听说了官家当朝夸赞了他,还是因为从自家长辈那里听来了什么消息。
总之,他无人问津几个月后,又突然收到很多邀请,都是邀请他酒楼赴宴,城外跑马。朋友们请他吃饭很积极,他自然也不能扫兴。
他出门先去看了趟赵吉,赵吉恢复的很好,这会儿拄着拐杖能起身了,见赵诚来看他,倒挺高兴,站起身问;“你不忙了?”
赵诚莫名:“我忙什么?”
“子衡说,你在家又要筹备你姐姐的婚事,又要筹备你的婚事。”
赵诚好笑:“听他胡扯。你这伤,怎么个说法?”
“那人死了。”
赵诚听的一悚,“好端端的,怎么就死了?”
赵吉像是一点不意外:“这案子牵扯太大了,先在场内制造混乱,又对着官家行辕放冷箭,也是管家宽和仁善,若不然京城里早就血流成河了。”
赵诚想想那天的情形,觉得不太对。
哪有此刻放冷箭,还放一半的,这事的重点在场内,放冷箭只能算是,意思意思。
但是他不想惹事,就没提。
反而问:“那眼下怎么处?”
“西府的汪相公已经被罢免,其他的被下罪的有十几人,被贬的更有二三十人。”
赵诚听着就琢磨过味儿来了,这不是标准党争吗?
这叫什么刺客案。
“行,我知道了,那你这个怎么说?白挨了?”
赵吉见他浑不在意,看了眼门外,神神秘秘和他低声说:“我怕和你说了传出去不好,你暂且别声张。等这个月中旬,宫里就会出旨意,到时候咱两都会进御营当值。”
14/92 首页 上一页 12 13 14 15 16 17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