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言情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email protected]举报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5

鸳鸯佩——顾青姿【完结】

时间:2025-02-16 17:15:47  作者:顾青姿【完结】
  若是遇上机灵的小娘子,这时候断然会为赵诚解围,赵诚见杜从宜还是看八卦的心思,心里好笑,好没良心的姑娘。
  刘氏十分骄傲自己儿子定了门好亲事,三房有爵位又如何?还不是结了家市井小民,让人平白笑话。
  安平郡主就曾说,没想到端王老了,人也糊涂了,做事情没得让人笑话。
  只是她没懂,安平郡主的言外之意而已。
  但她儿子娶到了安平郡主的独女,将来前程步步高升,那就是脸上有光的事情。
  二房眼可见的,前程似锦了,大儿的差事也有了着落,等将来两个兄长地位稳固,三儿子何愁前程。她最得意就是连生了三个儿子。
  可见自己的命是最好的。
  剩下的同辈中,陈氏是长嫂,旁边是二嫂小吴氏,刘氏身边的是赵炎的妻子周氏,还有些家里的亲戚女眷们。
  杜从宜一一交换了礼物,一遍之后,其实人还是认不全,但也有个印象了。
  赵诚等敬了茶才说:“我去看看祖父,你且陪祖母坐坐。”
  老王妃打发:“你只管去吧,你媳妇儿在我这儿丢不了。”
  杜从宜听着这种玩笑话也不害羞,只是好奇老王妃居然这么和气。
  陈氏说笑十分大胆,笑着说:“五弟是个贴心人,这么舍不得,步步不离。”
  杜从宜好奇:“那大哥呢?你们新婚当日他不曾陪你吗?”
  她问的十分大胆,但又真心单纯,天真的很,让在座的女眷们都笑起来。
  陈氏向来泼辣,居然被她故作‘真诚’问得脸红:“刚进门就学坏了,都是五弟教的!”
  刘氏接话继续玩笑:“你是长嫂,是第一个进门的,那现在这般牙尖嘴利,那是敬哥儿教的了?”
  陈氏对上婶母一点都不惧:“婶母说这话就是冤枉人了,我向来就是这样,承蒙祖母和母亲不弃,这才侥幸进门,可不比弟妹们可人,将来安平郡主的千金进门了,婶母可要保护好了,小心让我这个无赖教坏了。”
  她就见不得刘氏那幅小人得志的样子,和安平郡主结为亲家,好似她立刻成了贵人一般。小人得志。
  刘氏:“瞧瞧,真是半句都不让人,敬哥儿都要让着你一些。”
  邬嬷嬷在气氛有些快要出岔子的时候,适时端了茶点招呼说:“快尝尝今年的新茶,只有这么些,老夫人都给你们留着呢。”
  杜从宜听着刀兵干戈,女人之间的话题十分凛冽。
  稍有不慎,就会被刀尖削到,危险得很。
第024章 她确实不一样
  等中午的时候,午饭前了,意外的是老王妃不留人,居然赶人说:“你们都有自己的事情要忙,今日天气正好,府里事情也多,只管回去忙你们的吧,我也要午睡了。”
  众人这才散了,陈氏笑着和杜从宜出门,还说;“五弟妹,等回门回来了,记得到我院子里坐坐。”
  杜从宜笑着应声:“一定。”
  等出了游廊,顺着柳荫路往回走,她才问起来安:“府中一直都是各自院子里厨房吃的吗?”
  惠安也奇怪,老王妃和老王爷居然不在一起住,而且各房就跟分家了一样。
  来安细细解释:“前些年,女眷们中午都是在老夫人院子里用膳的,后来府里事情多,大娘子进府后,要料府里的事情,二房的大娘子又要照料二房的事,老夫人就让各自回院子里,不用陪她,也不让每日晨昏定省,老妇人说孝心在心,不在虚礼。除非有事,大家都是隔三差五聚在老夫人那里,孙辈们也一样。”
  杜从宜听的惊讶,就问:“那,咱们院子里的厨房一直都有吗?”
  来安:“咱们院子里原先是没有厨房的,五郎姐弟两一直都是在老夫人院子里用饭,五郎之前……常不在家,饮食穿衣也不讲究。直到去年五郎受了伤在家养了一个冬天,院子里才有了厨房,云姐儿也就跟着在院子里用饭了。”
  杜从宜点点头,端王府看着豪门深宅,其实是外严内松,内宅里的女眷并没有想的那么极端和受迫害。
  等她进了院子见赵诚已经回来了。
  杜从宜到底不好意思,一夜夫妻,还是比较陌生。
  只不过现在这个世道,都这样,思想保守,但身体不保守。
  年初结婚,年尾生孩子,一家三口同一年认识。
  杜从宜见赵诚卧躺在罗汉床上,一边喝茶一边好像看着账簿,随口问:“你不去当值吗?”
  赵诚依旧看着账目,但笑起来说;“好没良心的小娘子,大婚第二日就催我去当值。”
  杜从宜才不管他,她没睡好,这会儿也怏怏的,罗汉床被赵诚占了,她没地方坐,就问:“你的书房呢?哪里能腾出一间房给我。”
  赵诚只管答应:“就这个院子,你让来安带你去挑。看上哪一间就去布置。”
  杜从宜挑眉,倒是挺好说话的。
  她说罢便有些傲娇,提着裙摆,匆匆进里屋睡觉去了。
  赵诚眼睛瞥了眼,伸手摸摸鼻子,好泼辣的小娘子,他昨晚差点就被她降住了。
  也不知道从前是干什么的,这么飒爽利落。赵诚以为她是职场飒姐,比他年纪都大,但是最晚之后发现,她年纪应该不大。下山虎吃的餍足。
  赵诚在御营当值不过两月,已经摸清了里面的人事,赵吉也是这个月开始当值,被官家赐了出身,其实都算不上正经武官,有点像勋贵的意思。御营城门卫三千人,戍守内外二十一道门。
  他的衙司在宋门,进了门角楼街进去就是大相国寺。这条街上热闹繁华,衙门里上百号人,他是空降而来,请客吃饭,手底下的人会自动孝敬,每日午食到四逢八节的孝敬,都是不缺的,里面的银钱往来,互相笑纳数目繁多简直令人咂舌。
  他初来乍到,自然也不能做那个不识趣的人。
  只是他出身好,一朝入仕,又是官家亲口封赏,都说他将来必能做禁内御前统制官,城门当值不过是锻炼而已。
  他也不好反驳,拿了下面人的孝敬,衙门自然也去的少了。
  这里面的小九九他其实清楚,不外乎城门守卫和巡检司互相勾连,又些税摊派到最后也说不清,他守在城门,下面的人反而不自在,他也知趣,每日当值也只是上午去一趟点个卯,下午就回来了。
  所以这个婚期,对他工作是一点影响没有。
  除了第三日,赵诚是大清早出门一趟就回来了。杜从宜这两天在间西厢房挑了两间房当作书房,而且都是她自己陈设,并且不准闲杂人进去。
  这回她终于将自己的家当全都摆出来,之前在杜府因为没有地方,所以她的东西都装在箱子里,每日晚上才拿出来。
  书房里连惠安都不用动手,惠安这两日还在熟悉环境,也相信了这个院子里的人真的不多,尤其是姑爷是个洁身自好的,身边连个女婢都没有,只有一个年纪和她一样三十几岁的来安,剩下的周全周正兄弟两,其他的就是几个厨娘。
  所以惠安才是那个最高兴的,一直念叨杜从宜命好。
  至于那日的那个女婢已经不让进屋子了,云雀、青桃、云杏三个人进了屋子伺候。
  云雀白胖爱吃,管着饮食。青桃木讷针线好,管着衣服。云杏比云雀还小一岁,看什么都新鲜,就打发她跑腿最好,她也爱热闹,这两天就出门逛了几趟,还打听了好多府里的事情讲给那两个同伴听。
  三个人年龄加起来,才堪堪五十岁。这么小,都没成年。杜从宜从不管她们,平时都是惠安领着她们做事,加上几个小孩胆子小,做事总凑一起议论,所以也不怕她们捅篓子。
  早上赵诚回来就出发回门了,两人去了趟正院见了长辈,带着礼物才回杜家去了。
  杜从宜也没想到杜家三个女儿都回来了,杜家今日门户大开,迎接端王府出身的女婿,多少是有点骄傲的。
  三个姐姐见了杜从宜,也是十分热情,陪着说笑。
  不光女儿,连女婿都回来了,只是都亭侯府那位腿有疾的三女婿今日没来。
  赵诚进门就被带去前院了,端王府的礼物非常重,杜从宜规规矩矩和冯氏见礼,即便不是亲母女,但冯氏也感喟:“你这一出嫁,我这心里空落落的,总也惦记,这几日怎么样?府里的人相处可和气?”
  杜从宜笑着扶着她的手臂:“母亲放心,都挺好的。”
  杜从薇见她一身不出众,但是十分华贵的料子,酸溜溜说:“四妹终究好命,一飞冲天,做了枝头凤凰。”
  杜从蕊笑说:“这不正好,我妹妹往后尊贵,我只有高兴的份儿。三妹也是,你看三妹成亲才一个月,这身气度就不一样了。”
  杜从珍却不如杜从宜坦然,她这门亲事怎么来的,她自己心虚,所以赶紧说:“瞧二姐说的,我哪有什么气度,二姐才是光彩照人。我不过是求个……”
  她说到一半又不好意思说了,大约是想说求个如意郎君。
  杜从薇却说:“三妹夫为人有些傲气,你也不用那么伏低做小。”
  杜从珍脸色不自然说:“瞧大姐说的,嫁人为妻不就是要恪守本分,孝敬婆母嘛。”
  杜从薇;“话是不假,但只要自己立身端正,就用不着讨好谁。就算王侯门第也不惧怕。”
  杜从宜听的想笑,符合她穷横穷横的性格,没看出来她挺自我的。
  杜从珍讪笑:“大姐说的严重了,都是自家人,哪有什么讨好不讨好的。你问四妹,端王府里,热不热闹?”
  哟,还知道祸水东引?
  杜从宜笑着说:“挺热闹,只是我们各房吃住都在自己院子里都分院,寻常事不怎么牵扯。家里老夫人上了年纪,嫌我们小辈们呱噪,都不让晨昏去打搅她。”
  杜从珍混淆视听:“四妹夫对你,当真是极好了。”
  她摇头:“并不是因为我,那是府里早就定好的,听家里人说老妇人说了孝心在心,不在虚名。不必每日都去打搅她的好梦。所以小辈们每日早晨不必去晨昏定省,白日里想什么时候去就什么时候去。”
  杜从薇听得大笑,因为她也不用伺候婆母。
  另外两个则是听的有些羡慕,尤其是杜从珍,嫁入都亭侯府,是她梦寐以求的,但都亭侯府里也复杂,规矩也大,都亭侯夫人性情严肃,家教甚严,每日晨昏定省,三餐伺候日日不缺。
  姐妹三人原本就是嫉妒她好命,但说起来赵诚是庶房,之前除了太出众的美貌的名声,几乎没什么作为,但随着定亲,他有了差遣官职,眼看着有出息了。这会儿是真的嫉妒杜从宜了。
  之前还有人说酸话,端王府败落,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那也是王府。
  杜从宜太清楚‘怕姐妹吃苦,又怕姐妹享福’的这种微妙的心态了。
  再说,她到底不是杜良镛的女儿,和她们三个不能比,但是塑料闺蜜团,也是闺蜜,要不然显得她多不合群。
  赵诚是第一次进杜家,今天杜良镛非常高兴,除了老三女婿腿脚不便没来,两个女婿都是对他和气。大女婿不用说,人又些傻气,但十分赤忱。赵诚虽然话少但每句都恭维了他这个老丈人。很多时候就是这样,人虚荣心得到了满足,人就很容易快乐。
  直到午后休息时间,赵诚才起身去了杜从宜住的房间,东跨院里,非常狭小,边上有个小角门,能容纳一人出去。
  进了房间里,他站在窗前,想她就是躲在这狭小拥挤的东跨院里,日夜不辍赚钱攒钱的。
  杜从宜进来,见他张望,问:“你看什么呢?”
  赵诚问:“你房间里东西搬空了。”
  杜从宜无所谓说:“原本有些挤,我和惠安住这个房间,她们三个没地方住就住在隔壁。京城居大不易。”
  赵诚其实这两天能从她身上窥探到一些她从前的生活习惯,比如她从前肯定是不缺钱,她对生活境遇没有那么大的渴望。
  就比如她卖画很赚钱,但对生活境遇没什么渴求,也并不执着想改善。
  他收过她送的礼,即便住的狭小逼仄,但那一套青玉雕刻文房用品,价值可观。
  她有很多不经意的时刻,比如初次进了他的院子里,对房间里的摆设看了也就那样,没有多喜欢,也没有多惊喜,再好的东西在她眼里,也就那样。
  所以他断定,她是生在富贵家庭里,学艺术的女孩子,才气横溢,泰然自若。
  果然和他这种小镇青年不一样啊。
第025章 回门
  赵诚喝了酒,靠坐在床上,还在打量着房间里的摆件,问:“你那个铺子想好做什么了?”
  杜从宜回头看他一眼,问:“我见你看账簿,你有什么生意?”
  赵诚:“我?木材生意,你要做吗?”
  她皱眉:“木材?你哪来的木材?怎么想起做木材生意?”
  赵诚笑起来:“自然是山里寻来的木材了。”
  他原本的身家并不多,只是城外有个庄子,田亩也不算大,有山地种些瓜果而已。去年底开的铺子做家具,也是机缘巧合,来复管着铺子,遇上有个益州木材商,因为家族中家产分不均,想卖了这边的生意,以保家中的其他产业。来复觉得是个好机会,就做主买了木材商的产业,包括雇佣木材商做管事,黔南益州等地山中木材照样运来,加上他的关系,木材生意已经源源不断。
  再者他管着宋门和旁边的卞河水门进出也方便,漕运都是经卞河进城,这与他做生意更方便。
  杜从宜“那我能做什么生意?”
  赵诚试探:“你想做什么生意?”
  杜从宜了解画廊运营,但是目前来说,不具备这个条件。
  她只能说:“我没什么可做的,只会一些小道,比如书画。”
  还比如,做生意、工业元件,家里从事这些行业,她多少懂一点点。
  在这里,都是没什么实际用处的东西。
  赵诚见过她的本事,但不是很信任她的聪明。因为做生意和聪明是两回事。会做生意的人一定很聪明,但聪明的人不一定会做生意。
  所以就给她建议:“若是你想容易些,就做点寻常赚钱的买卖。若是想赚一些轻松一些的钱,那就专营你擅长的。”
  杜从宜盯着他的眼睛,总有种怪异感,他不该是迂腐的吗?
  怎么会这么懂别人的心思?还变得通情达了?
  她的警惕心顿时生出来了。
  她看着赵诚拿起一张书签,就过去站他身边说:“寻常买卖,我不懂。那我就做我懂的。”
  赵诚笑起来,转身伸手轻轻触了下她的眉毛,她有一对极为好看的眉毛,杜从宜错愕看他,根本没想到他会这样。
  赵诚才笑说:“你给自己取一个名号,过几日我带你去拜一位师傅,将来你的画要有自己的名字。对你的生意有好处。”
  杜从宜以为自己听错了。
  “我?”
  赵诚放下书签,只管躺床上说:“对,你好好学,将来名扬天下,什么生意做不得?”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