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韩耿夫能够搞到军火,他也会给嫡系部队换装备,把换下来的给白雄起和冯振霖。他的情报里写了,白雄起的那个妹夫在国外能搞到军火。既然如此,就让他们自己去弄!
至于他们弄这些军火要花费多少力气,多花多少钱。那就不是韩耿夫考虑的事情了。
白雄起和冯振霖大骂韩耿夫无耻。但是也没有办法。金t华早就做好了他会亏损的准备,倒是没有那么生气。但是也在心中震惊韩耿夫的不要脸皮。
日军的战线拉到了华北一带,南京方面终于开始慌乱了。但是他们还是认为日本人不会有那么大的胃口,想要吞下整个华夏的。
“剿匪”仍旧在继续。
李传祥奉命前去剿匪,报上来的“军功”又那么显赫,战损又是那么大、那么多。
总而言之,这张战报就是在和韩耿夫说一件事情,要钱!
韩耿夫是个心思很重的人。他看着这张看上去没有任何纰漏,形式一片大好的战报。并没有像其他人一样欢欣,反而产生了怀疑。
他不相信李大土匪能这么听话,这么去拼自己的老本,只是为了他的胜利!
军情四处就像是潜伏的幽灵,只在他们首领的命令下暗中行事。韩耿夫一声令下,四处的情报人员立即秘密潜伏到“剿匪”的军队里。凭借着他们出色的间谍能力,将真相送到了韩耿夫的案头。
李大土匪在骗他!
韩耿夫很生气。他恨不得一枪崩了李传祥。
如果李传祥知道他的想法的话,一定会说他奶奶的咱们两个可真是同道中人!
因为李传祥在收到韩耿夫让他去“剿匪”的大总统令后,心里想的也是这样。
龟儿子的,老子恨不得一枪崩了你韩大总统!
韩耿夫想要崩了李传祥,但是他知道他不能这么做。他的智囊吴均和孙宁山为他想出了一个好办法,让李传祥去打日本人!
不是物议汹汹骂韩耿夫不支持抗日是国贼吗?不是你李传祥天天给南京方面通电上谏说要大日本人吗?那就让你去打。
正巧兵线推到了华北之内,韩耿夫也有些担忧……
于是就这样,李传祥终于踏上了北上之路。十万川军出川抗日,护国救民。堪称伟大。
母亲含泪骂着儿子,最后还是为他缝补衣裳,准备干粮。青年人书写文章、发表演讲、街头游行乃至亲自投身川军救国救民。年近古稀的老者换上了最好的长衫,颤颤巍巍地送军远行,慷慨激昂地说着我军威壮哉……
他们知道他们此去九死一生,很多人要死在炮灰之下。他们很多人没读过书,不知道什么叫做家国情怀,也不知道有过一个叫做顾炎武的人说过“家国兴亡、匹夫有责”。
但是他们知道,他们此去,是为了阻止侵略者再往内陆里打。是为了脚下的土地,家中的老父老母、姊妹弟兄。
东北战线没守住,沃野千里流血漂橹,旅顺死了无数的人。如果再没人去打,华北、东南,西南、西北……就没有一个地方能够守得住了。
只能去打。
没了李传祥给韩耿夫当做“剿匪”的免费劳力,韩耿夫就只能让自己人去上。
比前两次规模更大危害也更大的第三次“剿匪”,就这样拉开了序幕。
打仗需要军费,这是毋庸置疑的一件事情。
现在日本人打到了华北,韩耿夫终于意识到不能继续不管不顾下去了。若是华夏真的全部沦陷,他韩耿夫就是千古罪人!
他终于兑现了自己的诺言,按时如数且质量不低地拨付了白雄起、冯振霖部的军费。借调川军去东路支援由何平丹、葛云德等人的部队联合重组的第六十八师。同时派遣了自九一八事变后要求抗日的呼声就很高的地一六九师开拔,支援前线。
这几支部队需要的军费不是一个小数字,按时支付这三路部队的军费对财政产生的压力很大。但是就是这样,韩耿夫还是要去“剿匪”!
并且,韩耿夫为了更“高效”的“剿匪”,为了“毕功于一役”,为了彻底地把扰乱政治安全的“不安定因素”除去、保护国民安全,他决定要让自己的嫡系部队去江西等地彻底地剿灭匪患!
而这些兵,全都用着最好的装备,吃着最好的军粮,拿着最高的军饷!
和当初东北抗日联线所属的众多部队的遭遇形成了鲜明对比,不得不说这是一种讽刺。
而这些,让财政部和中央银行脑袋都大了。不但脑袋大了,连头发都要掉光了。
这么一大笔钱,会把国家财政压垮的!
江浙财阀已经有一部人和韩耿夫翻脸了。余下的那些人也不会愿意掏出大笔的钱,不求回报地送给韩耿夫让他去当军费!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一韩耿夫、吴均为首的利益集团想到了对应的解决办法。
――重新制作法币,增加印发。
以农林银行为首的韩系银行纷纷成立,背后站着的就是南京政府。按照吴均等人制定的计划,他们接下来的举措不但能够凑够军费,还能给他们一个绝佳的敛财机会。
真可谓是,无耻之尤。
第227章
南京政府统治区域开始回收旧有的大洋和鹰洋,统一发放法币。
通电全国的时候,说的是要统一金融秩序,统一货币便于商品流通。以此刺激民族工商业发展,以工商业的繁荣救助华夏,驰援正面战场。
不懂经济的人点点头就过去了。懂的人都知道韩耿夫、吴均这一帮人是在说鬼话。
谁掌握了货币发行权,谁就掌握了操纵经济的能力。在良好的经济体系和民主国家之内,货币发行权必然掌握在中央银行手中。而中央银行隶属于国家,而不是私人银行。
但是现在,能够享受到教育的只有上层社会的人。而这些人学习军事、法律、文学、医学、科学和经济的都有。但是教育体系的不发达必然导致着华夏高精尖人才的缺失。这也就意味着,真正懂得金融的并不多。
而那些看得懂的人又大多不会去发声。在这个高等教育大概率是被上层社会专享的年代里,学习经济的更多的出身于商业世家。
商人和资本家的本质是追求利益的葛朗台,这一部分人看到南京政府的作为之后,第一个冒出来的想法并不是把韩耿夫、吴均的利益集团的打算揭露出来,而是想要加入进去大发其财。
诚然,不是所有人都是那样的。也有爱国爱民之人,在发现韩耿夫和吴均的打算后,计划着去报社里登报批评、联合民主党派人士在国会里给韩耿夫施加压力。
但是还没等到他们有所行动,四处就已经登门了。
四处是韩耿夫在暗中的影子。他们是天生的情报人员,也是天生的特务间谍。他们对付这些想要阻拦党国、阻拦大总统的人的手段非常简单,无非是威逼利诱的那一套。但是相当有用。
当他们当着枪指着你的脑袋,手上拿着你家里孩子的照片。对你说,只要你不怕孩子走丢,不怕你家里人离奇身死,你就去做;当他们的间谍晚上打晕对方,把人绑到四处所在的四院的刑讯室里,让这些人看看什么叫做水刑,什么叫做火刑之后,你很难能够做到继续反抗。
所能够做的,只有不去同流合污,保持缄默。为前线多捐些钱款粮食,来拯救自己的良心。
韩耿夫用发放大量法币的形式筹够了军费,民间物价的涨幅又一次抬高。
――本来现在正在打仗,在战争年代物价上涨是必然的。又有一小撮黑心商人哄抬物价,这些本来就够让老百姓难过的了。现如今又有他韩耿夫印钞,导致通货膨胀……
肉价、菜价、布价已经涨了起来。好歹粮食的涨幅不大,暂且还活得下去。若是再严重下去的话,不知道要有多少人会饿死。
韩耿夫的嫡系部队已经开拔,第三次“围剿”对人民党的打击之大让人难以想象。正面战场上流血漂橹,有贼寇的,有牺牲的烈士的。敌后战场也在死人――但是却是死在党同伐异之下的。
人民党被迫退避到山陕,韩耿夫的军队还在穷追不舍。然而就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各地分散的人民党还在进行着英勇无畏的游击战争……
这简直就是一场荒诞剧!
金t华早就对韩耿夫他们这一帮人绝望了――即使韩耿夫派到前线的一六九师联合白雄起、冯振霖部打赢了宁州战争。他也不对韩耿夫抱有任何希望。
能在民族危亡的关头,还记着党同伐异,还想着“不能我去打日本人拼没老本,让其他人摘走胜利果实”的阴谋论。这个人太能玩弄权术了,但是在有些事情之上,是不能玩弄权术的。
汉口陷落、北平陷落……
派向正面战场的部队在增加,但是无论是从装备上,还是战术上都不如敌方先进。输多赢少、局势不利。国土沦陷。
韩耿夫终于如坐针毡,被韩耿夫报以重大希望的国际谴责屁用没有――欧洲现在也打做一团。以德意志为首的法西斯同盟打到了法兰西,以英格兰做为宗主国的小国家也被德意志侵占。纵然英格兰和日本曾经结盟,是日本的老大哥,此时说话也不好使了。
欧陆人现在没有兵力牵涉远东事宜。而在华夏攫取的资源给日本本土带来了生机,这使军国主义更加大行其道。大陆政策深入日本国民之心,连小孩子都在弯这打倒华夏的游戏,叫嚣着要为天皇而战。
英格兰靠不住,就只能靠自己。
韩耿夫一边儿在心里盘算着迁都,另一边儿把嫡系部队派到了抗日前线上去。
保存实力的确是韩耿夫想的,但是要是国破家亡成了亡国奴,就不用想什么实力了。
当然,□□,对民主人士的残杀,以及第四次“剿匪”,并没有停下来。
华北被日本人侵略占领,他们执行以战养战的策略,每占领一个新的地方,都会对当地的工厂、商铺、银号等进行“军事接管”。以此掠夺华夏人民的财富,给他们的侵略供给血液。
华夏简直就成了日本人资源生命线,成为了他们索求无度的“宝库”。日占区几近成为人间炼狱,侵略者是主人,华夏人成了二等公民。饿殍千里,流血遍地。“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不过如此。
金t华在计划一件事情。
他游走在欧陆财阀之间,□□裸地表明自己的目的――做垮日本的经济。
日本的经济很危险。现在没有爆发经济危机完全是因为现在整个国家都被军国主义洗脑了,整个国家都在为前线而努力。
但是这种繁荣是虚假的。日本一旦战败,日本的经济会瞬间萎靡倒退。
虽然现在看不出来日本有战败的样子。但是华夏并不是那么好侵略的,日本军部本以为华夏人会如同清政府时期的军队一样,被打败之后就会如同土鸡瓦狗一样抱头鼠窜、跪地投降、割地赔款。
但是事实是,日本人的侵略和屠杀激起了这个老大帝国的血性,洗掉了满清统治给华夏人民带来的奴性和麻木。华夏人无时无刻不再死亡,但是他们仍旧在战斗。
日本人本来的计划是要和德意志一样,采取闪电战,用三个月拿下东北,一年侵占北方,三年彻底占领华夏,打造所谓的“大东亚共荣圈”。
但是万万没有想到,光是彻底占领东北就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华北的战线前推也不是那么顺利。从东南登录的部队遭到了激烈的反抗,而分兵到西南、西北的部队也遭到了川军和人民党军队的游击攻击。
虽然占领了很多地方,掠夺了无数资源,但是损失也并非没有。华夏人骨子里的坚毅和那种“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民族责任感被彻底地激发了起来。
正面战场上,宁州战役的胜利和敌后战场上人民党得到的平云山大捷激励了国民的信心,鼓舞了国民的斗志。
――华夏人,终究是要把侵略者赶出我们的土地的。
金t华也在为此做出努力。
做垮日本经济,既是政治事件,更是经济事件。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这个想法简直就像一支狂想曲,让人难以置信。
事实上,没有人愿意听金t华的狂言。但是金t华拿出的筹码还是让这些大财阀们愿意坐下来,好好听一下这位新兴的、崛起极快的新财阀的意见和想法。
是青霉素。
这是金t华的实验室或者说是研究所新研究出来的药品,已经注册了专利。金t华和海森堡家族合作生产的磺胺到底赚了多少,这些人没有一个心里没有数的。
那因为垄断而带来的巨大利润简直让人眼红。如果有一个机会让他们能够获得青霉素的共同开发经营权的话,那他们也不是不愿意加入金t华的这支狂想曲。
他们知道金t华是为了他的国家。他们知道,但是他们不太理解。
一个资本家,居然还会这么热血的吗?这简直不像是他们情报里面描述的那个打击对手时阴险狡诈,在前年的时候把暗算他生意的米勒家族给搞到破产;手段圆滑、政治手腕高超,迅速在欧陆建立起一张巨大人脉网的金t华了。
不管这些人心里到底是佩服金t华的家国情怀,还是暗地里骂金t华是个脑子进水的傻子。但是他们还是有一些佩服金t华的。
一个年轻的华夏人,居然赤手空拳地打下偌大家底。甚至能够拥有矿产、重工业和轻工业的若干公司、银行等等产业,并和他们跻身在一堂。就不得不说,这人绝对是有本事的。
第228章
这些资本家都是为了青霉素来的,但是当他们坐在金t华在伦敦近郊庄园的会客室里听到他的计划的时候,竟是真的有些心动了。
“我是一个华夏人,我坚信我的祖国一定能够将侵略者赶出去!我坚信着一点,并且也一直在为之努力。”
是的,金t华运送物资运送的不少。这些人也帮过忙――当然,是要收费的。
不少人在心里都觉得华夏不一定能够胜利,毕竟日本人打得实在是太顺利了。也有不少人对金t华费心费力、免费甚至往里搭钱的举动嗤之以鼻,认为这简直是太傻了。不过他们面上还是装作一副很认真很同情的样子。
金t华知道他们是怎么想的,但是他仍旧在继续他的发言。
“他们本来就将陷入经济危机,靠着无耻的侵略战争盘活经济。我们完全可以将这个国家的市场炒起来,形成巨大的虚假繁荣。”
“我们可以在他们战败之前抛售所持有的国债和股票,大赚一笔。等到他们战败时,我们可以把炒起来的繁荣泡沫戳破,从而低价收购大量的优质资产。”
有人的眼睛亮起来了,不再不经心地敷衍金t华。
也有人开始问问题了。
“那么,金先生,如果日本赢了呢?不是我们冷血,但是现在的情况是,您的国家很难胜利。”
“什么时候抛售股票?我们如何能够提前知道战场上的信息?万一我们搞砸了,赔得可不是一星半点!”
“这看起来的确有获利的可能,如果成功了,一本万利。但是日本战败并不是大概率事件,金先生描绘的前景极其美妙。但是这是金先生基于民族情节而产生的一厢情愿的想法!”
117/127 首页 上一页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