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别人怎么说,金t华觉得自己的观点绝对没有任何错处。他问心无愧,也没有夹杂什么私心,只不过是如鲠在喉,不吐不快。
四月份的时候,秀珠放假回家。便接到了一个报喜的电话,是北平金家传来的。说是家里八少奶奶怀孕了。
这是大喜事,自从佩芳滑掉那一胎之后金家一直没传出过好消息过。金铨和金太太一大把年纪了却连一个孙子孙女都没有,心里怎么能够不急。
人家家里都孙子孙女一连串地承欢膝下了,他们家里却连第三代的影儿都看不着。怎么能够不灰心丧气?
白秀珠对金t华道:“这是大喜事,咱们是要送一份庆贺的礼物的。就是不知道要加上几成才显得厚重又合适?”
金t华坐在沙发上,思忖了一会儿然后道:“就按照寻常的礼物往上加三成吧,当初大嫂怀孕的时候也是这么送的。爹娘虽然高兴,却也不宜越过大嫂去――本来大嫂就已经因为滑胎心情一直低落了,咱们不能够打她的脸面让她心里难受。”
白秀珠拿着礼单删删减减之后递给了管家让他去库里面准备礼物,然后低声道:“我在电话里面听到了娘说话了。她的意思是也希望咱们两个……”
“咱们两个什么?生小孩吗?”金t华道:“不用担心,你好好地读你的书。咱们不急着生小孩儿。”
白秀珠其实是想说,要是实在不行,生一个小孩子也是可以的。她心里也是欢喜把自己和四哥的血脉传承下去的。但是一想到学业,她就有些迟疑了。之前的时候她不是没问过四哥这个问题,四哥那个时候就和她说:“你自己还是个孩子呢,先好好念书。咱们暂时先不要小孩子。”
因此在医生哪里得到了科学合理不伤身体的避孕方式之后,他们一直在避孕。今天金太太的电话打过来,先是说了冷清秋怀孕的事情。接下来说的便是他们两个也不小了,自己要是能够帮他们两个哄一哄孩子,便是无憾了。
虽然没有催促他们,但是暗示的意思十分明显。金家素来追求民主自由之家,儿媳妇没有小孩子也没有遭到公婆的冷脸。但是那种暗示和隐隐透露出来的急切是掩盖不了的。而且白秀珠也理解这种急切,血脉传承,儿孙繁盛,哪一个老人不期待这样的事情呢?
尤其当今还是这样的一个社会,虽然说追求民主自由,但是大家还是很看重子息的。那种“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观念仍旧十分有市场。
这个时代富人不多,接受教育的人也是少数。而且焉知那些追求德先生与赛先生的人,心里面是不是也持有这样的看法。
所以说,为了家庭的和睦,她是愿意做出一些自我的牺牲的。
但是金t华却道:“我还是之前的观点,这是完全没有必要的事情。如果你喜欢小孩子,可以等到你再长大一点,读完大学之后再去生吗!”
“如果你现在并不是很想要小孩,想要再玩两年,我也是全然理解的。毕竟你自己还很小,连二十岁都没有到。人生才刚刚开始,生孩子这种事情压根儿不用着急。”
“娘那边儿也是老生常谈了。家里第三代连个影儿都看不着,她当然是会着急的。这我很理解。但是大嫂二嫂三嫂她们嫁到金家也有好几年了,都没生小孩儿,过得也挺好的。天塌下来有个子高的顶着呢,怎么着也不会让你这个四儿媳去为难的。”
“娘要是说你,我就去帮你劝劝她。不过我感觉娘应该不会那么做的。你到时候好好哄哄她,对娘说些好听的。娘看了你的孝顺,也就舍不得开口说你了。”
“放心,总归有我护着你。”
而且他觉得他娘大抵是不会单独去说秀珠。毕竟几位嫂嫂也都没有小孩儿,要是娘因为孩子这件事情只去说秀珠,外人会怎么看金家?
人们会说,是金太太在特意刁难四儿媳妇。
金t华相信他娘绝对不会干那么愚蠢的事情,所以他并不像白秀珠那般担忧。他也不担心金太太和白秀珠会产生婆媳矛盾。
要是因为小孩子这件事情金太太会和儿媳妇产生巨大矛盾的话,那这个矛盾应该已经在家里已经上演好几次了。没道理现在三位嫂子和娘还和和美美的。
――不管娘和几位嫂嫂心底里到底怎么想,反正表面上是十分和美的。而且实际上,她们也没什么太大的冲突,相处得蛮好。
他们住在沪上,更不用担心这件事情了。
“放心。”金t华对白秀珠道:“不用操心那么多。总是操心的话会年纪轻轻就成为小老太婆的。我可不想大好年纪就成为小老头。”
白秀珠被他逗笑了,看着他挺直的腰脊和墨色深深的眉眼,心里想:这世界上还有这么爽朗清举的小老头吗?
“我心里不排斥小孩子,只是担心会影响学业。”白秀珠道:“今天说起这件事,也是因为娘提了,我想着我也不是很不喜欢,不如孝顺一下娘亲。而且你也是喜欢小孩子的。”
金t华难得地有些局促,他手指动了动:“我哪里喜欢小孩子了?”
白秀珠道:“我都看见你哄徐姐姐家的小侄子和小侄女了,眉眼间分明是喜欢的。”
“我才不喜欢!”金t华嘴硬道:“那两个小魔星能调皮捣蛋,我喜欢他们什么。”
白秀珠过去握住了他的手,下巴垫在他肩窝里:“四哥,别嘴硬了。”
金t华默了默,抚了抚她的头发。喟然长叹道:“我的珠珠啊!”
怎么这么善解人意,又怎么这么心软,带着一丝丝柑橘的清甜。
第181章
今年过暑假的时候,白秀珠和金t华回了北平。彼时清秋还在养胎,燕西也因为自己有了一个小孩子,心情是很不错的。整日里看顾着自己的老婆,小日子很美满。
t华夫妇两个人回了北平,好几个月没回家了,自然觉得亲切。在金家和白家两边都住了几日。初时很是顺心如意,但是过了一些日子,两个人过得就不那么如意了。
原因就在于这个孩子上面。
金太太虽然没说什么,但是总是还是对秀珠旁敲侧击。白太太也很忧心,劝秀珠养养身子,趁着年轻生一个小孩子。不要像她一样,年纪这么大了,想生小孩子也是不能的了。
白太太还有另一重担心,这世间对待没有孩子的正妻的男人有几个好的?不是每一个男人都像伯言一样敬重发妻,也不拘泥于血脉传承的。
虽然她知道金t华是个君子,也知道这位姑爷很喜欢他们家秀珠。但是这世上还有一句“却道故人心易变”呢,谁知道未来会什么样子?
还是有一个孩子傍身,让她觉得心中安稳。
家里几个妯娌对于最小的弟妹怀孕的事情,心里头不是不酸的。说起来她们结婚的年头也不少了,但是却没有一个生下小孩子的。如今却被一个新嫁娘拔了头筹,心里不是不羡慕嫉妒的。
尤其是金太太如今终于等来了盼望许久的小孙子,眼睛里边儿就剩下了冷清秋了。就连她心里边儿最疼的燕西和最让她骄傲的t华都要退一射之地,更遑论其他人。
金太太这样盼着大孙子的心情,其实是十分封建的,也带着一点子糟粕意味。但是也不能够怨她。她本来就是一个旧式的女子,现在虽然在这个“新式”的家庭里面做大家长,但是心里头守着的还是旧式的那一套。只不过是不那么严厉,因此也愿意对孩子们民主宽和。
可是归根结底,金太太是生在一个封建的大家庭里面的,金太太的爹也就是金t华的外祖父李蔚还在前朝当过官。这样家庭出生的女孩子,年幼的时候还养在李家那一辈子活在封建礼教的老封君身边儿。让她不重视血脉传承,这可能吗?
更何况,在这时节,便是寻常人家也是在乎这些东西的。
金太太也算是宽和的了。这或许是因为她真正的宽和,也或许是因为她纵然没那么宽和,但是因为金家标榜“新式”,她也自诩“民主宽和”,所以即使心里头恨得要死,她也没干过那种其他人家的老太太们因为家里面媳妇没孩子就各种挑毛捡瘦,给儿媳妇下马威,或是给儿子指丫鬟的事情。
但是也是会忍不住说上一些诸如“我有生之年要是能够看到你的儿子女儿长大,我便是闭上眼睛也都能够瞑目了”,“我不是不焦心的,这北平城中其他人家的老太太们,那个不是孙子都能够上小学了。咱们金家的第三代,连影儿都看不到。我怎么能够不忧心呢?”之类的话。
除此之外,当小儿媳妇怀孕了。她的偏心也是无法避免的事情。
还是那句话,金太太偏不偏心,白秀珠是压根儿不在意的。左右她有哥哥嫂子,还有四哥和一帮朋友,也不缺人爱。和金太太处好关系,也就是帮四哥尽尽孝心,把家庭关系处理得和睦些罢了。
金太太偏心怀孕的小儿媳妇,白秀珠也没什么不适应,或者是不舒服的。
只有她在乎的人不再把那份偏心给她的时候,她才会伤心难过。而且照顾老弱病残孕,这不是一个有良知的人应该做的吗?
照顾孕妇,关爱妇女!
秀珠不那么在乎金太太的偏心,可家里的几个嫂子是真的或多或少的不舒服的。二嫂还好些,只是流露出了对“传宗接代”的糟粕思想的反对。大嫂佩芳和三嫂玉芬的心情都不大好。
大嫂佩芳也是怀过孩子的,当初养胎的时候金太太对她的待遇和如今对冷清秋的样子是没什么差的。结果佩芳最后却因为凤举的缘故动了胎气,没保住自己的孩子。如今见到金家这种热热闹闹的宣扬态度,心里自有一种悲戚之感。
谁还记得她没了的那个孩子呢?佩芳不由自主地摸了摸自己的小腹,要是那个孩子生下来,现在也应该会走路了。
玉芬心情也不太美妙。嫁进金家这么多年,她虽然一直性烈如火。和王熙凤一样的威风笑闹,可是这不代表她不想要一个孩子――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王玉芬比大嫂佩芳还要有更多封建思想在心里。
而且金太太是更加偏心燕西的,老八和冷清秋现在有了孩子,若是个男孩儿的话,那可是金家的长孙!
王玉芬和王熙凤一样喜好弄权,也和王熙凤一样,甚至更加爱财。金家分家分财产,金太太也是有发言权的。而且金太太的私房……
现在她看到金太太如此偏心,心里眼里面全都是冷清秋和她肚子里面的孩子,心里面怎么能够不嫉妒。但是终究她也不是什么特别狠毒的人,做不出那些大宅门里面阴毒的动手动脚的行为。也就是在心里头想一想,要是老八媳妇生个小姑娘就好了。
金太太可没那么喜欢女孩儿。
她是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从来不觉得自己自私或者有这样的心思有什么不对。她知道她不善良,也没有什么良好的品行。可是这世道,善良能当饭吃吗?
就拿实际的事情来说吧,她握着三房大半的财产,有着大笔的嫁妆。这些钱放到她手里面,铺子,田地,期货,股票……她什么都干过。虽然也亏过钱,但是到了最后,还是赚了不少。这些生意蒸蒸日上,金鹏振便是为了这些钱,也要给她面子。
他养戏子她也不管,但是人不能弄到她面前,也绝不能花钱花到他自己手短然后来向自己伸手,也不能人尽皆知,这是她的底线。
便是看她手里这些砝码,金鹏振就必须敬着她这个太太,甚至有的时候还要有些气弱――毕竟,金鹏振他很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不是赚钱掌家的那块料。以后分了家,三房还是要靠着她的。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金t华和白秀珠在度过回到北平的头几天之后,就陷入到了被家里人“催生”的痛苦。无论是谁见了他们两个都要说他们结了婚,趁着年轻考虑一下生一个小孩子的事情。无论是在白家还是在金家,无论是金t华和白秀珠,都遭到了轮番轰炸。
而且除了这个,大嫂心情也不大好,三嫂说话带着些酸气。金t华和白秀珠两个人虽没有被人耳提面命,只是被旁敲侧击,可是也没有一开始回来那么开心了。
其实金t华和白秀珠两个人倒也没有到不可以忍受的地步。但是一想到自己平日里已经很忙,且在他不打算在近期和秀珠生小孩影响秀珠的学业的情况下,金t华觉得他们说什么都是没有任何用的,他和秀珠两个人耐着性子去听也是浪费时间。
再说了,秀珠学业那么忙。放假了难道不该好好休息吗?别人不心疼他媳妇,他还心疼呢。
虽然说……白秀珠觉得就听一听一些唠叨,也并不累叭。
不过还是有点烦的。虽然知道他们都是出于好心,但是还是忍不住不喜欢的。
于是在金t华晚上盘腿坐在床上和白秀珠宣布,他们两个人要找个借口逃离北平的时候,白秀珠眼睛都亮了。
她还为这次大逃离取了一个名字――逃离北平自由保卫战。
第182章
白秀珠和金t华两个人就这样什么行李也没带就轻车简行地溜了。等到众人发现这两人不见了的时候,被白秀珠和金t华赋予了重大任务的青竹和小桃硬着头皮向家里各位老爷太太们解释:四爷和四奶奶有重要生意要办,事情办完之后他们要开始奇迹旅行。
有生意?奇迹旅行?
都是什么鬼?
要是有生意要处理的话也没必要这么急吧?在谁都不知道的情况下就跑了?还有什么是奇迹旅行?旅行就旅行?叫什么奇迹?
这是什么神神秘秘的说法?
青竹和小桃两个人此时的感受高度同频:四爷四奶奶/小姐姑爷实在是太为难他们两个了。
但还是要硬着头皮说金t华交代他们转达的解释:四爷说察哈尔那边儿的生意还要去看看。听英格兰的医生说过,生孩子和夫妇双方的心情很有关系,他们办完正事之后出去玩一圈,说不定回来就有小孩儿了。
这不就是奇迹旅行吗。和变魔法似的,出去两个人,回来三个人。
青竹断断续续地把这些话说了,低着头偷偷掀眼皮去看金铨和金太太的脸色。金太太一开始是有点茫然还有点生气的,结果听完他的话之后竟然渐渐若有所思起来了。金铨一开始是面无表情的,到他说完,反倒是露出来一个笑出来。
“这个混账行子!”金铨笑骂道:“这是不着急要孩子,被咱们说急了。过来跟他老子耍小脾气呢!都多大的岁数的人了?如今都是要当伯伯了,却把以前那些稳重给忘到了脑袋后面,越来越带着些幼稚赌气了。”
金太太听了他这话,因为金t华和白秀珠偷偷跑掉产生的一点不满一下子消弭无形。老母亲维护孩子的精神立刻战胜了一切。她捏着帕子轻轻拍了一下金铨,做一副打人样子:“哪里有你这么说孩子的?老四和老四媳妇多乖的孩子,你还说他们混账!”
青竹和小桃面面相觑,太太,您这是什么眼神呀?
难道是看儿子自带滤镜?八百米柔光的那种?
不过他们两个的高兴没能持续多长时间,金铨和金太太热闹也没看上多久。就收到了一个让他们两个如遭雷劈的消息。
金太太道:“老四和秀珠出去了,白家那边儿还没消息呢。既然老四两口子把你们两个心腹留下来向我们交代信息和去处。那就再劳烦你们两个走一趟,去白家那边儿和雄起与他太太把这事儿说一声,也好让他们放心。”
93/127 首页 上一页 91 92 93 94 95 96 下一页 尾页 |